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如何密切聯系群眾,怎樣解決“思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是目前思考實踐的重要議題。按照我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我處根據實際情況,以自學和談論相結合的形式,大家一起靜心學習,潛心思考,用心交流,對照自身查找問題,做到思想認識上有新的提高。下面談談我在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學習的體會。
走群眾路線是機關干部接地氣、轉作風、提能力的根本之路,是廣大群眾暢通反映意見建議渠道、促進利益訴求協調解決的一項保障機制。以撫松縣為例,全縣開展了萬名干部“察民情、體民意、解民憂”進萬家活動,堅持領導干部帶頭,組織全體機關干部與群眾建立直接聯系。我們的體會是,只有務實重行,才能走好群眾路線。
以訪貧問苦為出發點,拉近干群距離。只有親身征詢于田野,虛心問計于百姓,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想、所思、所盼,才能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我們在走訪過程中要堅決克服官僚作風,切實增強聯系群眾、服務基層的主動意識,自覺做到視線下移,身子下沉,更多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多了解群眾疾苦,解決基層困難,化解社會矛盾。要帶著感情訪民生,帶著問題求民意,帶著責任訪民需,深入聯系戶家中,做到“三知四清五促”,即知家庭成員,知生活狀況,知生產情況,清楚思想狀況,清楚家庭困難,清楚就業情況,清楚訴求愿望,促增收致富,促移風易俗,促環境改善,促鄰里和諧,促訴求解決。我們建立健全了領導干部接訪下訪,聯系群眾,幫扶基層,包保民生項目等制度,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下訪活動,每季度至少到基層實地走訪解決問題一次,每半年慰問聯系包保困難群眾一次,每年解決管轄范圍內重要民生問題一項。
以政策宣傳為著眼點,落實惠民政策。在進萬家走訪活動中,廣大機關干部要向群眾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與群眾談日常生活,談實際問題,談形勢、談政策,解疑釋惑,引導群眾正確對待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做到心中有大局、有紀律、有理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在落實惠民政策等方面加大了宣傳力度。落實惠民政策,最重要的是“惠及”。“惠而不及”、“惠而不至”損害的不僅是政策效果和群眾福利,更是政府公信力。在活動中,我們把宣傳惠民政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突出“直通”特點,通過印制民情聯系卡、民情記錄手冊、發放就業服務手冊、技術明白紙、舉行政策宣講會等方式,確保惠民政策進村入戶、“落地生根”,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真金白銀”。
以幫扶解困為落腳點,解決群眾疾苦。真心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群眾就會從心眼里認可,幫扶解困是開展好“察民情、體民意、解民憂”活動的落腳點。我們要求干部職工要千方百計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子女上學、就業就醫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幫助群眾找到創業門路,積極提供信息技術服務和項目資金支持。我們將入戶走訪過程中收集上來的問題分類后責成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認真解決,全力幫助困難群眾解難題、辦好事。
以富民強村為切入點,提高生活指數。幫扶解困關鍵在致富,根本在增強村級自身造血功能,我們把富民增收、發展集體經濟作為幫扶解困的切入點,按照“全覆蓋,幫弱村”的原則,在機關干部包保聯系群眾的基礎上,發揮各部門的優勢,積極組織部門包保集體經濟薄弱村,特別是“空殼村”,重點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各部門本著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原則,深度挖掘各村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明方向,一村一策開良方等辦法,確立了循環發展、積極投入、對上爭取、資源開發、資產租賃、村企合作等6種模式,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在此項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到,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帶著問題、帶著感情、帶著本職工作下基層,帶著思考回機關,這樣才能從機制和規律上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同時,我們用愛心和責任,認真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所想所盼,從了解到的群眾呼聲中汲取營養,及時調整工作重點,使決策更加符合基層實際、符合群眾需求。
堅決擯棄脫離群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感情上親近群眾,行動上走進群眾,服務上貼近群眾/一起干發動群眾.
“四風“越遠,群眾越近,辦法越多,依靠群眾,再難的事也不難了
大家一起靜心學習,潛心思考,用心交流,這樣思想認識才能提升層次,查擺問題才能有的放矢,整改落實才會有力度.
這樣思想認識才能提升層次,查擺問題才能有的放矢,整改落實才會有力度.
篇2: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一、培訓時間:20**年10月22日16:00--19:00
二、培訓地點:新疆z物業有限公司辦公室
三、培訓講師:z東z集團人力資源部z
四、參加人員:部分公司員工
五、培訓內容:職業生涯規劃
六、培訓心得:下文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服務工作,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公司特地從10月22日開始對我們進行全方位的工作培訓。這是公司內部培訓的第一次,通過這次培訓,讓我進一步提高思想覺悟。
宋老師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內容,通過講解案例,與大家互動和做性格測試題的方式讓我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一些想法,提高了對職業和崗位職責的認識水平。
由于現在處于職業生涯的前期階段,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宋老師的熱情洋溢的講課讓我們愉快地結束了本次培訓,歷時3個小時。雖然有些方面還是比較籠統的,而且我們也提出了我們對現狀的一些看法,但是最終還沒有解決的方案和措施,我們都拭目以待,希望在以后的培訓中增加更多的互動,在交流溝通中能讓公司了解員工真實的想法,從而不斷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更好地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
本次培訓實實在在,沒有長篇大論,切合實際,我對本次培訓很滿意。
篇3:物業公司首問責任制培訓心得體會
物業公司“首問責任制”培訓心得體會
首問責任制作為公司最新發布的一項問責制度,對于員工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均以書面形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并且對于隨意作為、違規作為或不作為后該怎么辦、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也作了詳細列舉。顯然,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責任只有是可操作的,是有力度的,是足以讓我們“三思而后行”的,才能真正地保障落實。
問責制度若是缺失,我們的工作便無規可依,失職時也便無規可鑒。如今公司就問責制度已制定完成,并且公布下發,那有效的工作監督制度便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所有外界的措施、手段都是為了更好的執行該制度,但員工的積極參與才是最關鍵、最有效的。
“有什么素質的員工,就有什么素質的公司”也許并不全然正確,但試問:大家如若都關心公司的形象,都能積極參與,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跟進,各項投訴均能得到有效解決,那我們的服務還會差嗎?“快樂服務,創造價值”、“讓業主滿意”也就會不再那么困難。
我們都了解,物業管理既是對物的管理,更是對人的服務;我們工作的本質是以業主為主要客體的勞務服務。語言親情化,行為人性化的服務態度,為業主排憂解難的服務理念是我們所必需的。
公司的問責制度就我們接聽外部來電、接待外客來訪以及與客戶交談,都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而這些無非就是為了強化員工的崗位責任,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歸根結底,更是為了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如果我們每個人多換位思考,站到業主的角度,便能真正地了解業主的需要,理解業主的難處,正確地調整服務的角度,從而“讓業主滿意”。
確實,“讓業主滿意”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但我們更應當樹立誠信的服務意識,具備企業的經營意識、法律意識,從而更好地運用各種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妥善處理業主反映的各種問題。
對于本人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必須嚴格按照公司的相關程序及時處理;不能及時處理的,明確回復具體期限,并予以解釋,同時密切跟進該事項的進展。(而一些新開發的樓盤)我們的員工還應具備“誰的責任誰負責”的意識,清楚地掌握哪些是物業的責任,哪些是裝修施工的責任,哪些又是開發商建設遺留的問題及隱患,抑或是自然因素的影響。通過仔細的傾聽,與業主的交流、講述,整理出基本思路,針對業主的意圖作出合理的解釋或答復處理。不能麻木的討好業主,毫無原則輕率的許下承諾,否則會丟了誠信,破壞了公司的信譽。
首問責任制,一項規章制度,似乎多了些許生硬,但讓我們再多一份對物業工作的熱情,多一份對業主的善意,我們的制度也就會不再那么難以落實,各項工作的開展就不再那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