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建設情況匯報
三下鄉建設情況匯報范本
“農民、農村、農業”問題是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此中央連續幾年以中央一號文件的形式,重視農業發展,并提出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莊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本人作為第三批選派干部到村任職,為更好的領會政策,使之與任職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本人對任職村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研和思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一、基本情況
村座落在以西,南端,地處新312國道以南,與老105國道相鄰,距鎮中心5.5公里。鐵路穿村而過,東西橫跨四個村民組,共14.7公里,村內建有鐵路客、貨兩座站臺,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內煤炭經營公司、搬運公司、民發運輸公司等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全村共有8個村民組,一個中心村(136戶),共496戶,
口人,58名共產黨員,農民安居樂業,干群關系和諧。村內擁有耕地1900余畝、山林3700畝(其中圓竹600畝、板栗林700畝、用材林2400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空氣清新,人杰地靈。村內建有縣級示范小學一所。1998年在全縣率先建成首個村級電話程控機房一座,聯通、移動無線信號塔村前村后遙相聳立,通信相當發達。
年初在全縣第一個在村級開通光纖,并轉播有線電視節目38套,村民了解農業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榮獲省、市“先進黨支部”、“五個好村黨支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小康村黨支部”、“林業生態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年又被列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二、發展現狀
根據村五年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布局,本人選派到該村后,迅速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東面與105國道相連并直達火車站的姚關大道即將完工,村民勞作經商進出方便。中心村136戶農戶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燈設施齊備,閑瑕時間農戶可以在街頭農民公園散步,聊天,其樂融融。位于中心村東面的村部寬敞凈潔,圖書室、黨員活動室、農民學校、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計生服務室等樣樣齊全,成為村民學習、娛樂、共商農村建設的陳地。新落成的村級衛生室,人員、藥品齊備,并積極加入新農村醫療合作,農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農村經濟較為發展。農民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積極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場”四篇*。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數個運輸公司。利用荒山,興辦輪窯廠,一方面解決幾百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為農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條件。全村積極發展優質稻生產,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產業結構。利用山林資源,興辦數個竹木半成品加工廠,讓“綠色銀行”為農民帶來滾滾財源。
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態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閥林木之后,不忘栽種,使森林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積極推廣“一池三改”,發展綠色種植,綠色養殖,使用清潔能源,保持清潔水源,共同維護清潔家園。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新農村建設千頭萬緒,必須要有一個團結、奮進,能吃苦的領導集體。通過集體學習中央政策,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決策,規范民主管理。實踐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識的事情,就能辦成、辦好,同時又促時了村支兩委和黨員干部在農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篇2: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團委學生會三下鄉活動方案
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暑期“三下鄉”活動申報書
單位: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團委學生會
目錄
一、活動的主題2
二、活動提出的背景2
三、活動的意義4
四、活動的組織安排5
五、調研內容5
六、活動的目標與成果6
七、活動流程及具體內容7
八、活動的經費預算9
CPI上漲對城鄉統籌中農民生活質量影響
情況調查及其調節機制研究
一、活動的主題
CPI上漲的影響調查及其調節機制研究分析
二、活動提出的背景
(一)城鄉統籌建設促進重慶發展
1.20**年6月7日,國務院批準重慶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并于當年6月27日批準了新《重慶市城鄉發展規劃(20**—20**)》,這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更是重慶市新的發展機遇。如今,一年的系統、綜合的城鄉統籌建設全方位地推進了重慶市農村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給農民的生活帶去了重大的影響。
2.重慶市九龍坡區被列為重慶市“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先行示范區”,而九龍坡區的白市驛鎮更是被列為全市唯一的城鄉統籌試點鎮;重慶市沙坪壩區歌樂山鎮有廣大的農村,經濟和社會基礎比較薄弱,近年來,以農村城市化、農村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為主攻目標,以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工作的沙坪壩區以當地已有的科教、文化、衛生、體育等優勢及城鄉統籌社會事業的發展,給歌樂山鎮農民的生活帶去了重大的影響。因此,深入調查以上兩個地去的城鄉統籌建設對鄉鎮農村生活質量的影響,在詳細掌握基礎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城鄉統籌規劃發展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具有重大意義。
3.去年,我院以“城鄉統籌發展規劃與新農村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調查研究”為主題的20**年暑期“三下鄉”活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收集到的大量真實可靠的資料,及調研出的報告:《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花卉苗木園區城鄉統籌發展規劃與新農村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為本次活動打下了信息知識基礎,提供了調究技巧和方法。
(二)CPI上漲影響農民的生活質量
20**年以來,全球性通貨膨脹壓力明顯加大,我國物價一改前兩年高增長低通脹的平穩運行格局,呈現出持續攀升態勢。而同期重慶物價運行呈現如下特點:PPI向CPI傳導過程縮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創出本輪周期以來的新高,前三季度農產品價格主推CPI上漲、工業品價格保持相對穩定,四季度開始向農產品和工業品互相傳導、擴散上漲的方向演化。經預測,20**年CPI上漲對今年全年CPI同比漲幅的翹尾影響為4.2%,重慶20**年CPI同比漲幅預計將達5.5%-6.0%,物價上漲使政府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給重慶經濟運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從微觀層面增加企業成本,對低收入群體及農民帶來較大的生活壓力,導致農業生產費用和生產投入成本增加,雖然農民的年均收入也有所增長,但是農民生活消費附庸置疑的大幅度增長,這無疑對農民的生活質量及城鄉統籌的實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重慶市市政府出臺了一些列相關政策及方法來促進各城郊鄉鎮的經濟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水平,促進農村加快城市化進程。因此,深入調查物價上漲給農民生活質量帶去的具體影響,在詳細掌握基礎信息的基礎上分析研究出可行有效的解決措施來支持城鄉統籌經濟發展政策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具有重大意義。
三、活動的意義
(一)以城鄉統籌為大的背景主題,以分別調查CPI上漲對城市化進程中的九龍坡區白市驛鎮、沙坪壩區歌樂山鎮的農民生活質量的影響及CPI上漲和農民年均收入增長的適應程度為依托,結合當今我國財政貨幣政策以及國際經濟形勢對此進行經濟和統計分析,以期從農村這基本生活物資的提供處尋找到解決CPI上漲及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方法措施,從而,為重慶市制定城鄉經濟發展規劃提供基礎信息,為城鄉統籌這一國家級戰略規劃的推進做出重慶大學學生應有的貢獻。
(二)重慶大學及我校學生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進取精神及對社會責任的擔當與我校“佑啟鄉邦,振導社會”的辦學宗旨相契合,并以此調研積極引導學生深入重慶市城鄉經濟發展與建設的第一線,培養其緊跟時代步伐的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CPI上漲對農民生活質量的影響是近期國家及各地區全面調查及改善的重大課題,以本次調研積累第一手資料,開展這一方向的分析研究,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術科研能力。
四、活動的組織安排
本次調研活動是在重慶大學團委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開展的。學院組建了“CPI上漲對城鄉統籌中農民生活質量影響情況調查及其調節機制研究小組”,并安排了帶隊老師。同時,也在積極與白市驛鎮、歌樂山鎮當地政府及居委會聯系,并取得對方的認同與配合,已為本次調研的順利開展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另外,“農民生活情況調查及影響調節機制研究分析”是我院研究的重點之一,我院安排了專業教師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成果。
五、調研內容
(一)與當地政府對接:
了解白市驛鎮、歌樂山鎮在CPI上漲后的經濟、社會問題概況以及已經實施的相關政策與措施。
(二)深入農村農戶:
了解白市驛鎮、歌樂山鎮的農民生活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查:
城鄉統籌建設中,農民的生活情況;
1.CPI上漲對城鄉統籌建設中農民的生活情況有沒有影響;
2.CPI上漲對城鄉統籌建設中農民生活情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CPI上漲對城鄉統籌建設中農民生活情況的影響具體有哪些;
4.農村作為主要生活要素的提供者,結合當今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分析CPI上漲對其收入所起的作用及影響程度;
5.在建設新農村及向城市化進程邁進的過程中,農民希望現在的生活情況得到怎樣的改善和提高。
(三)走訪當地企業:
了解白市驛鎮、歌樂山鎮現行的產業發展狀況,調查CPI上漲對其生產成本及產品銷售的影響。
(四)匯總收集到的真實數據及資料,請教相關問題的專家,結合當地的具體經濟狀況,研究分析出可行、有效、合理的調節機制。
六、活動的目標與成果
取得最真實和最基礎的物價上漲對農民生產、生活影響的資料,形成調研報告《CPI上漲對城鄉統籌中農民生活質量影響情況調查及其調節機制研究》
七、活動流程及具體內容
(一)活動時間:20**年7月15日——20**年7月24日
(二)活動參與人員:
帶隊老師: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團委書記
李世龍老師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20**級輔導員
毛超老師
調研同學(由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20**級同學組成):
劉攬月、李波、王新堯、張秋、馬智鑠、譚旋、譚茜文、余傳泓
(三)活動的具體流程:
“三下鄉”活動具體流程
活動流程
活動
事項
活動具體內容
前期準備
7月15日|7月17日
確定活動主題
1.邀請專業教師作為帶隊指導老師,征集并確定參與活動的同學;
2.了解時事政治,掌握社會熱門話題;
3.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結合我院的特色與專長初定幾個備選主題;
4.收集大量的相關資料及信息,分別研究各個備選主題的可行性;
5.征集專業老師的意見,結合實際情況,商討出最后的活動主題。
擬定活動方案
1.收集整理有關活動主題的信息與資料,作為活動實施方案的理論基礎;
2.以收集到的相關資料為依托,結合實際情況,商討出調研時間、調研地點、調研步驟等具體內容;
3.根據調研主題擬定調研問卷調查表;
4.根據正規申報書的格式與排版,整理出最后的活動方案。
與調研地的當地政府及居委會聯系
1.通過郵箱、傳真等形式把活動方案書發至調研地的當地政府及居委會處,使其對本次活動由一個大致的了解;
2.活動的負責同學前往調研地,與當地政府及居委會進行商談,達成開展調研活動的共識。
物資準備
為實地調研活動準備相關的資料、衣物、資金等。
前期宣傳
橫幅:
預祝建管學院20**年暑期“三下鄉”活動圓滿成功
實地調研
7月18日|7月22日
歌樂山鎮調研
7月18日——7月19日
1.調研小組安全到達調研地,并安排好調研期的住食;
2.走訪當地的相關政府部門及居委會,了解當地已實施的城鄉統籌建設政策和采取的應對CPI上漲的措施,及各項措施產生的整體效果;
3.采訪當地的農民,了解城鄉統籌建設及CPI上漲對其生活的影響,并進行問卷調查;
4.根據調查中所反映出的相關問題,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走訪當地的專家,收集專家的觀點及建議,并做好記錄;
5.整理在歌樂山鎮收集到的信息及相關資料。
白市驛鎮調研7月20日——7月22日
1.調研小組安全到達調研地,并安排好調研期的住食;
2.走訪當地的相關政府部門及居委會,了解當地已實施的城鄉統籌建設政策和采取的應對CPI上漲的措施,及各項措施產生的整體效果;
3.采訪當地的農民,了解城鄉統籌建設及CPI上漲對其生活的影響,并進行問卷調查;
4.根據調查中所反映出的相關問題,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走訪當地的專家,收集專家的觀點及建議,并做好記錄;
5.整理在白市驛鎮收集到的信息及相關資料,
后期總結
7月23日|7月24日
制作出問卷調查報告
1.整理調研活動中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及資料;
2.根據問卷調所反映的問題,結合專家的觀點及建議,整理出問卷調查報告書。
制作調研報告
根據問卷調查報告所反映的情況,結合國家政策及社會狀況,制作出調研報告。
整個活動總結
對整個活動的方案、實施中的具體措施及活動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制作活動總結。
八、活動的經費預算
“三下鄉”調研活動經費預算
項目
單個費用
預計所需
備注
前期工作:
資料收集、打印
80元
車費:沙坪壩—目的地
30元/人
90元
3人
餐飲費
15元/人/天
45元
3人
活動開展期:
車費
30元/人
300元
10人
餐飲費
15元/人/天
750元
調研五天共10人
住宿費
20元/人/天
1000元
調研五天共10人
通信聯絡費用
100元
調研文具、物品購置
150元
例如文件夾,訂書機等
其他
100元
活動后期:
資料歸集、打印、裝訂
90元
后期總結工作費用
120元
總計
2825元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團委學生會
二〇〇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