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級語文德育工作計劃: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
一、指導思想: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養在于教育,德育則是教育的首位。鄧**曾指出:我國gg開放以來,最大的失誤在于教育。一針見血,擊中要害,因此,我國要堅定地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培養“四有”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和勞動者,全面加強德育教育勢在必行。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
二、培養目標: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針對學生的德育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有責任也應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培養,以期能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措施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語文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具體內容
在語文課教學中滲透德育,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在學生純潔無瑕的心田里,種下美好的種子,必能開出絢麗的花朵。這種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是其它德育方法無法代替的。因此,做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所以本學期根據語文學科內容,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1、
使學生具有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
2、教育學生虛心學習別人長處,待人寬容。
3、教育學生珍惜時光,開展種植活動,熱愛美麗的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4、使學生懂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增強愛父母,回報父母的意識。
5、學習雷鋒精神,做誠實、勤勞、愛學習和關心別人的孩子。
總之,德育教育要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融化貫通與各課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的進步.
篇2:年度七年級語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
20**年度七年級語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在語文教學教程中應該重視教學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根據語文新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了本學期本學科德育工作計劃,內容如下:
一、教育學生關愛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第一單元的內容寫的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如〈生命生命〉、〈紫藤蘿瀑布〉等文章,可以讓學生在口味課文的過程中體味生命,并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對學生進行了美的教育
第三單元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利用這些篇章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煉學生發現美的眼力,培養學生美的情感,使學生在領略美的同時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三、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看云識天氣〉〈月球上的足跡〉等文章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科普世界,自用這些文章的教學,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
四、進行親情教育
濃濃親情,動人心弦,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在第五單元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利用這幾篇文章讓學生領悟親情的可貴,并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親自去體會感悟這些親情,培養他們的孝心、愛心,培養他們善良的本性。
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第六單元的課文,都是想像力極為想為豐富的作品,作者以種種奇思妙想,描繪出一個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驚嘆,引人遐思。利用這些文章激活學生的想像力,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理解生活和社會。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是潛移默化的,如春雨潤物無聲。
篇3:九年級語文德育教學計劃范例
九年級語文德育教學計劃范例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說:“在語文教學中,要努力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重視這方面的正確導向,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在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等目標的同時,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愛國主義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在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實生動地展現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和學科特點,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可見德育教育的和語文學科的重要關系。。
1、適時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思想進行德育滲透
在教材中,有很多滲透著德育思想的好材料,如:愛國篇章、名人事跡、人生感悟、成長歷程……教學時,我們要善于挖掘出這些材料中的德育素材,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追尋名人的思想、足跡,能受到道德的啟迪,這已勿庸多言。從生物界中,我們也能受到道德的鞭策。
2、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是學生增強道德修養的另一途徑。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開討論會、演講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
3、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
課外輔導,批改作業,指導寫作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大家知道,課堂教學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對知識分析、理解及德育滲透難免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它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進行少數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
在語文課教學中滲透德育,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在學生純潔無瑕的心田里,種下美好的種子,必能開出絢麗的花朵。這種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是其它德育方法無法代替的。因此,做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