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高效農田節水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推廣項目
鑒定材料
(20**-20**年)
天水市麥積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年11月
目錄
摘要··················································1
一、工作總結報告······································1
二、技術總結報告······································29
三、科技項目經費決算報告······························55
四、效益分析報告······································57
五、試驗研究報告······································60
1、麥積區棚室蔬菜微噴灌技術的應用效果分析
2、麥積區棚室西紅柿不同灌溉制度節水效果分析
3、辣椒全膜覆蓋不同壟溝寬的農田節水及增長效果對比試驗
4、麥積區辣椒不同覆膜方式及灌水次數壟作溝灌試驗
5、穴埋草把儲肥水技術對蘋果產量及生物學性狀的影響分析
6、樹盤管灌對旱地蘋果樹園產量及生物學性狀的影響分析
7、棚室西紅柿秋延后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
8、不同灌水模式對葡萄產量影響的試驗總結
六、簡介材料
1、在全省高效節水農業現場會上的發言··················95
2、潘集寨膜下微噴節水技術示范區簡介··················99
3、天水盛龍果園股份有限公司壟作溝灌技術簡介··········100
4、海豐果蔬基地壟膜溝灌簡介··························101
5、新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節水示范基地簡介············102
6、相關的圖片資料
摘要
麥積區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區,干旱是全區農業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長期以來,由于水資源短缺、農業用水不合理、節水意識不強等原因,造成麥積區灌溉農業區水資源無效損失極為嚴重,極大地制約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制約著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趨突出,開展農田節水日益緊迫。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節水工作,省委、省政府要求把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作為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戰略任務,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實的措施和更務實的作風,著力做好我區節水農業這篇大文章,用更高的視角探索節水新模式,推動灌區農業向高效節水方向發展,為工業化、城鎮化和產業化騰出用水空間,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從20**年起,在省土肥站的指導下,我們參與實施了農業部立項的節水農業專項“膜下滴灌技術集成”項目,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節水、節肥、節藥、增產、增收效果。但由于滴灌設備一次性投入較大,大面積推廣應用尚有難度,為此課題組依據膜下滴灌的浸潤灌溉原理和農作物調虧灌溉理論,積極探索研究了田間農藝節水技術,經過多年多點試驗示范,總結提出了稀植作物以覆膜抑蒸加壟溝灌溉為主體的壟膜溝灌節水技術。從20**年開始,按照省農牧廳的安排部署,大力推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壟膜溝灌、壟作溝灌、穴埋草把儲肥水技術、果樹樹盤局部灌溉技術等高效農田節水技術,緊緊抓住農業用水終端的農田節水環節,實施田間節水技術,按照不同作物的需水規律,變革耕作制度,變澆地為澆作物,把灌溉水澆在作物根系周圍,覆膜防止地面蒸發,實現了節水技術運用的跨越性發展。
2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科學構想,20**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高效節水農業發展的意見》,將項目實施區域擴大到全省有效灌溉面積10萬畝以上的13個市(州)的42個縣(市、區),安排20**年推廣面積700萬畝,我區從20**年被正式納入全省高效農田節水技術示范推廣縣區。三年來,省財政累計共安排資金222萬元,全區累計在琥珀鄉、新陽鎮、中灘鎮、石佛鎮、渭南鎮、花牛鎮、馬跑泉鎮、甘泉鎮、利橋鄉9個鄉鎮和盛龍公司、潔通公司等企業落實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面積24.11萬畝,其中壟膜溝灌面積17.025萬畝,壟作溝灌面積4.585萬畝,滴灌面積1.6萬畝,樹盤管灌面積0.9萬畝。平均畝節水138.65方,總節水3342.9萬方,畝節本增效796.630元,總節本增效19206.749萬元。其中滴灌(含膜下滴灌)平均畝節水267方,總節水427.2萬方,畝節本增效2194.88元,總節本增效3511.81萬元;樹盤管灌畝節本增效1172.34元,總節本增效1172.34萬元;壟膜溝灌平均畝節水138.94方,總節水2365.5萬方,畝節本增效668.38元,總節本增效11379.169萬元;壟作溝灌平均畝節水120方,總節水550.2萬方,畝節本增效685.59元,總節本增效3143.43萬元,均取得了明顯的節水、增產效果。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緊緊圍繞以蔬菜(含早春茬地膜馬鈴薯)和果品等高效作物等優勢產業,根據各項目區水資源、土壤、作物種類等基礎條件和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的推廣了適合當地的農田節水主推技術,集中研發集成并示范推廣了滴灌(含膜下滴灌)、壟膜溝灌、壟作溝灌和樹盤管灌等節水農業技術模式,建設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效農田節水示范區。通過在不同類型區域建立農田節水示范區,指導農民科學用水、規范種植,為輻射帶動節水技術大面積推廣發揮了重要作用,真正把示范區建設成節水成果展示、農民現場觀摩、技術集成轉化的平臺。全區共建立核心示范點29個,核心示范面積累計達到3.28萬畝,其中萬畝示范點2個,千畝示范點3個,千畝以下示范點24個,共安排各類試驗研究項目8項。
項目的創新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滴灌易堵塞滴孔的情況,示范推廣了膜下微噴灌技術。
2、在我區推廣了膜下滴灌(微噴灌)肥水一體化技術,研究提出了不同作物應用膜下滴灌的水肥一體化技術要點。棚室作物采用該技術后,改善了種植環境,減少了番茄、黃瓜等的腐爛,其產量翻了近一倍。
3、試驗研究了辣椒全膜壟播溝灌、半膜平鋪起壟溝灌西紅柿不同灌水模式等技術參數及節水增產機理。
4、在我區旱地蘋果園首次開展了穴埋草把儲肥水技術的研究與示范,為今后旱地果園發展節水灌溉示范了新模式和經驗。
5、在渭北干旱半干旱山區示范推廣了樹盤局部灌溉節水技術,為渭北地區蘋果產業高產高效栽培探索出了可行的經驗。
6、三年來,在省財政資金的支持下,共安排資金222萬元,并整合農業綜合開發和有關企業資金4088萬元,在我區累計完成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面積24.11萬畝,其中壟膜溝灌面積17.025萬畝,壟作溝灌面積4.585萬畝,滴灌面積1.6萬畝,樹盤管灌面積0.9萬畝。平均畝節水138.65方,總節水3342.9萬方,畝節本增效796.630元,總節本增效19206.749萬元,均取得了明顯的節水、增產效果。
篇2:示范小區排水設備操作維護說明
示范小區排水設備操作維護說明
1.0操作步驟
1.1給排水泵自動啟動:
1.1.1在控制柜上把"自動/手動/自動"選擇開關置于任一"自動"位置,當污水池的水位上升至設定信號啟動時,聯動柜受信號控制,排水泵自動啟動運行。
1.2給排水泵手動啟動:
1.2.1在控制柜上把"自動/手動/自動"選擇開關置于"手動"位置,按"啟動"鈕,水泵啟動運行,按"停止"按鈕,水泵停止運行。
1.3將控制柜上選擇開關撥到"自動"位置,排水泵進入自動運行狀態,兩臺水泵每周應輪換進行一次。
2.0注意事項
2.1在日常巡查、維護保養帶電設備時,必須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注意自身安全及設備安全,防止觸電事故。
2.2未經許可,不得改變原線路、閥門、管道。
2.3設備運行之前,必須確認打開進、出水閥門。
2.4檢查或維修保養設備工作完后,應將選擇開關打在自動位置,以免影響正常使用。
2.5每周手動操作一次,發現異常,及時停機檢查,實施維修保養工作。
3.0使用工具
3.1鉗形電流表、兆歐表(搖表)、驗電筆、電烙鐵。
3.2套筒、開口硬扳、活動扳手、梅花扳手、大力鉗。
3.3平口鉗、開口硬扳、斜口鉗、內(外)卡簧鉗。
3.4大小規格(十字、一字)螺絲批、內六角匙、電工刀、電工錘、工具袋。
3.5三爪(大爪、小爪)、喉管鉗(大中小)、竹梯、鋁合金馬梯等。
4.0維護保養項目
4.1每月定期維護保養項目:
4.1.1檢查污水泵泵體有無垃圾堵塞。
4.1.2清潔污水池內垃圾、淤泥。
4.1.3緊固控制箱內電器線路接。
4.2日常維護保養項目,并做好《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記錄表》的記錄工作:
4.2.1檢查指示燈顯示是否正常。
4.2.2操作切換手動、自動功能是否良好。
篇3:示范小區自動道閘設備操作維護說明
示范小區自動道閘設備操作維護說明
1.0操作步驟
1.1按下控制器的"升"、"降"、"停止"按鈕操作本機,仔細觀察閘桿水平垂直極限位置是否停止準確。
1.2擰開搖柄蓋,用手搖柄將閘桿運行至水平或垂直位置。
2.0注意事項
2.1閘桿升變降或降變升時,須先按停止按鈕。
2.2在失電狀態下,可用手搖柄插入搖孔內,用手搖升降。
2.3閘桿損壞時,嚴禁通電開機運行。
2.4有雷電時請勿使用本機,以防擊壞電路。
3.0使用工具
3.1手搖柄、機箱門鎖匙。
3.2萬用表、電路鐵。
3.3套簡、開口硬扳、活動扳手。
3.4平口鉗、尖咀鉗、斜口鉗、內(外)卡簧鉗。
3.5大小規格(十字、一字)螺絲批、內六角匙、電工鉗、工具袋等。
4.0每月定期維護保養項目
4.1夾套、叉桿、主機座是否銹蝕,松脫。
4.2檢查"升"、"降"、"停止"功能,閘桿水平、垂直極限是否停止準確。
4.3查看同步帶、皮帶是否良好。
4.4檢查手搖柄、機箱門鎖匙是否完好。
4.5檢查道閘崗亭衛生、照明、通風是否良好。
4.6維修班做好《設備月維護保養記錄表》的記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