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特種設備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有效維護特種設備生產安全秩序,更好的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預案。
本預案是指以下的事故:
1、電梯困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墜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2、軌道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正面吊、堆高機、叉車等起重設備造成的機械、人身傷亡事故。
二、工作原則
1、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調行動;2、職責明確,措施得力;3、群專結合,快速有效;4、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結合;
三、適用范圍
1、本預案適用于我司因特種設備引發的安全事故。
2、本預案不包括因自然災害引發的設備事故。如:地震、臺風等。
四、組織機構與職責
成立公司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指揮組。
組 長:z
副組長:z
成 員:z
(二)指揮組下設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zz萍 、副主任zz文(特種設備管理
人員)
成 員:楊zz、z
聯系電話:07****
(三)指揮組下設救援工作小組
1、搶修組
組 長:*
成 員:機修班
職責任務:(1)立即趕赴現場查看設備受損情況并維修受損部件;如遇大的設備難以修理的可列出清單和計劃報安技部。(2)安技部接到搶修組的計劃后外請有關力量維修,同時做好日常設備零配件的儲備。
2、搶險管制組
組 長:z
成 員:當日值班調度、安全員、理貨班組成員
職責任務:(1)組織安排救援人員和調運所需裝備物資;迅速處理事故現場,防止勢態擴大。(2)迅速調集力量搶救事故現場受傷人員,組織事故現場人員疏散和警戒工作;
(3)組織調運運輸工具,維護現場秩序,防止事故現場人為破壞和其它突發事故。
3、醫療救護組
組 長:z
成 員:z
職責任務:(1)迅速趕赴事故現場,搶救傷員送往醫院及時進行救治;(2)協調有關治療和善后處理工作。做好受
傷亡人員家屬臨時安撫工作;
4、事故調查組
組 長:z
成 員:z
職責任務:(1)開展事故勘察、取證、分析等工作;
(2)按照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做好調查處理及整改措施。
五、報警
(1)事故現場人員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報告給公司特管員,特管員在接到報警后立即報告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指揮組領導,指揮組人員在 1 小時內報告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2)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指揮組指揮下令應急辦公室立即啟動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應急組辦公室接到命令后,必須迅速做好電話記錄,內容包括:報警人姓名、與事故間的關系、聯系電話,同時記錄事故發生地點、時間、傷亡及損失情況等。
(4)應急組辦公室應迅速對事故等級進行初步判定,并同時派有關人員趕赴現場。
(5)用最快捷的方式將接警信息和初步判定情況向本單位負責人匯報。
四、應急響應
(一)基本響應程序
1、趕赴現場的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應立即聽取事故發生情況,并認真查看現場,并將上述信息反饋給應急指揮組。
2、應急指揮組根據信息反饋和現場實際情況,應迅速啟動預案,并向本單位負責人匯報。
3、應急指揮組啟動預案后,應迅速通知搶修組、搶險管制組、醫療救護組、事故調查組的責任人立即趕赴現場,按照各組職責開展搶修、搶險管制、醫療救護、現場監控、人員疏散、安全防護、隊伍調遣、物資征用調用等工作。
(二)應急指揮程序
1、電梯事故應急程序
(1)與受傷害人員聯系溝通,穩定受傷害人員情緒讓其等待救援。
(2)迅速進入機房切斷總電源,啟動應急電源、應急照明和通風用電。
(3)無緊急電動救援裝置的專業人員(2 人以上)利用解困救援手動盤車裝置,慢速移動轎廂,就近平層,利用廳門手開鎖開門放人。
(4)現場救護,將受傷害人員迅速送往醫院。
2、起重機械事故應急程序
門式起重機易發生觸電、兩車相撞、吊具載荷墜落、被大風吹滑行、歪拉斜吊、重物傷人等事故,發生事故時要立即切斷電源,判斷事故現場狀況,采取措施,迅速搶救受傷人員。
(三)啟動應急預案的條件
啟動本預案的條件是,因特種設備引發的事故并造成死亡 1-2 人或者受傷 19 人以下(含 19 人)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50 萬元以上(含 50 萬元),100 萬元以下的Ⅲ級事故。
(四)應急結束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的決策機構是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組,指揮組做出應急救援工作結束決定時,救援工作組經指揮組同意,方可撤離事故現場。
五、培訓和演習
1、培訓
對于特種設備的操作人員、管理人員,應定期到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等。
2、演習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根據自身特點組成搶險救援隊伍,制定事故救援預案,每年要在各自的范圍內演習幾次,演習內容包括前期處置、后期處置、傷員救護、人員集結、搶險救援、設備使用等等。每次演習的內容、目的、狀況、問題等都要作詳實記載。
六、后期處置
1、善后處置
(1)事故救援協調組負責與事故發生地有關部門協商,確定人員的安置辦法,補償的依據。
(2)事故現場的清理和處理。在事故救援結束后,事故應急指揮組應組織人員負責現場清理和處理,清理方案要明確責任人、指揮人員、操作人員、操作清理程序、要預見到可能再發生事故及救助處理的辦法。
2、保險
事故發生后,應急組辦公室負責聯系保險機構確定設備及傷亡人員參保的品種、數量,由保險機構及時核對,核算理賠金額,保證及時足額發放。
3、調查和總結
特種設備的事故調查由事故調查組負責,事故調查組履行下列職責:1、調查事故發生前設備的狀況;2、查明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現場破壞以及經濟損失(包括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3、分析事故原因(必要時應當進行技術鑒定);
4、查明事故的性質和相關人員的責任;5、提出對事故有關責任人員的處理建議;6、提出防止類似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7、寫出事故調查報告書。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流程圖
目擊者(受困者)
值班領導
(8***81)
安技部門值班員
(8***3)
z 136***
z 13**6
z 8***5(經開)
人員救治
工程搶險
劃定警戒
培訓教育
預防措施
內部處理
上報材料
現場救援小組
應急恢復
應急總結
現場清理
現場調查
善后處理
z 139zzz3
篇2:化工企業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化工企業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總則
1.1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傷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并使應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學、高效的實施,特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2應急救援工作原則
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在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前提下,貫徹統一領導、全員參與、分級負責崗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急救援工作應響應及時、快速反應、規范有序、運轉高效。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第302號令)、《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國家質檢總局2號令)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特種設備,其中包括:壓力容器(反應釜)、電葫蘆、廠內車輛等特種設備可能發生的泄漏、爆炸,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以及電葫蘆、廠內車輛墜落、倒塌、碰撞事故。
2、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2.1組織指揮機構:
2.1.1消防安全負責人:***
2.1.2消防安全管理人員:***
2.1.3從業人員構成:***
A、滅火救援組(21)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火場滅火、人員及物資的救援工作。
B、設備維護組(4)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水、電、監控系統、消防設備的維修和保養、火場現場設備操作等。
C、疏散演練組(12)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火場被困人員疏散、警戒、救護工作。
D、檢查巡查組(8)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消防設施器材的各項檢查工作以及協助疏散組檢查火場被困人員有無疏漏及人、物救援工作。
E、宣傳培訓組(7)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防火安全教育培訓、火場組織人員保護火災現場,防止殘火復燃,為調查火災原因提供情況等工作。
2.2消防安全管理人:由在崗人員擔任。
2.2.1任務:根據消防安全責任人的指令主要完成;
2.2.2啟動滅火設施進行撲救;
2.2.3通知有關領導前往火場進行組織指揮;
2.2.4通知其他人員帶來滅火器材、用具等前往火災現場請領任務;
2.2.5向著起火點和其他范圍發布疏散命令;
2.2.6通知場內值班電工及時切斷相關電源;
2.2.7向社會有關部門報告,請求協助和支援。
2.3廠內值班人員應確保24小時開通手機,切實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3滅火、應急疏散預案程序
3.1報警
3.1.1任何人發現火災都必須立即報警,立即通知消防安全責任人。
3.1.2到達火警點后證實為火警的,立即用電話通知消防安全管理人。
3.1.3如果火勢已經較大,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立即打開報警器或撥打119火警電話,同時通知全員。報警時應沉著冷靜、向接警人詳細提供火災的準確位置、什么物質著火、有無人員受困、目前火情、火勢情況等相關信息。如果是向消防部門報警還應報告起火點的準確位置、地址,并按照消防部門的指示通知人員消除消防車通道障礙并且到主要道路上去引導消防車進入。
4、應急疏散
4.1消防安全管理人在得知火場情況以后,必須立即作出進行部分區域或全部區域疏散命令。通知相關人員切斷電源,啟動消防泵;如果是車間發現火警,可能的情況下,應及時啟動車間排塵設備。
4.2相關人員通過廣播呼喊向疏散區域人員發出應急疏散命令,宣布疏散順序、指導疏散路線方向、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項,并讓不需要疏散或未到疏散點的人員保持鎮定。
4.3各區域疏散小組成員應保持冷靜,按照指示的疏散順序引導區域人員有序的從安全出口疏散,對受傷和情緒不穩定的人提供幫助,到達安全地點注意清點人數。
4.4疏散區域外部疏散小組成員應打開安全出口,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礙物,攜帶應急照明設備指引疏散方向。
5、火災撲救
5.1安全管理負責人到現場指揮滅火做到“三查”、“三看”。一查火場是否有人被困,二查燃燒什么物質,三查從哪里到火場最近。一看火、煙定方向、定火勢、定性質;二看建筑,定結構、定通路;三看環境,定重點、定戰力、定路線。
5.2確定火災策略、戰力分配上做到: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滅火救人同步進行,滅火部分主要把主力用于直接滅火上,同時以小部分力量在可能蔓延的地方,防止火勢乘隙擴大,當火勢已經擴大,就應以主力用于蔓延火勢或可能造成更大災害的方面。
6、組織全員進行滅火
6.1啟動
消防水泵,滿足著火點的消防用水量,鋪設水帶做好滅火準備,視情況布置防水簾分區滅火。
6.2組織全員充分利用現有滅火設施及時開展自救工作,力爭降低財產損失。
6.3明確分工,在安全消防滅火總指揮的具體組織下,把責任落實到參加滅火的工作人員,負責引、送、查、接等工作。
6.4在消防隊剛到火場之后,全員均要聽從消防部隊領導指揮,并配合消防部隊進行供水、滅火。
6.5以上各項必須在著火后5至7分鐘內完成,并在1至3分鐘內組織現場人員對火災進行初期撲救。
7、應急方案的培訓和訓練
7.1技檢部每年12月制訂下一年度應急響應訓練計劃,報公司經理審批,并負責計劃的實施。
7.2生產技術部負責對應急小組成員以及重點防火崗位的人員進行本方案的培訓。
8、應急方案評審
8.1緊急事故發生后或演習結束后應對應急方案的適用性進行評審,視需要修改方案,報總經理審核批準后實施。
8.2安全生產委員會組織相關部門評審應急救援預案。
篇3:特種設備事故故障應急措施救援預案(范例)
特種設備事故與故障的應急措施與救援預案(范例)
一、公司概況
公司成立時間,地址,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生產的產品,特種設備品種數量等。
二、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
1、將緊急事件局部化,在可能的情況下予以消除。
2、盡量減少或降低事故對人、財產和環境的影響。
三、危害的預防
1、嚴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規范,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增強安全意識,落實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2、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3、制定、健全、完善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保障安全的操作規程。
4、加強安全檢查,要堅持日常安全檢查制度,堅持定期檢查與抽查相結合,專業性檢查與季節性檢查相結合,檢查與整改相結合的方針,對發現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要高度重視,積極落實整改,預防事故發生。
5、認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員工專業技術素質和操作技能,杜絕、消除錯誤操作和違章操作,有效避免和防止事故發生。
6、堅持持證上崗制度,特種作業的操作工必須做到100%持證上崗。
7、加強設備管理,定期維護保養、檢修,確保完好,對壓力容器、安全附件、防雷、防靜電設施定期檢驗、檢測,提高預警能力。
8、不斷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確保每年至少一次,提高實戰搶險的能力,有效遏制事故發生。
四、事故應急救援搶險系統及現場搶險救援組織
1、指揮系統
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2、現場搶險救援組織的設置
A、滅火行動組 組長:成員:
B、設備搶修組 組長:成員:
C、警戒疏散組 組長:成員:
D、后勤救護組 組長:成員:
3、指揮系統的職責
總指揮是事故現場的最高管理者,根據現場情況預測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的后果,事故延遲的時間,及時下達對外聯系,批準搶險方案,下達救援命令,在危及職工及群眾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下,可以下達撤退、戒備、緊急疏散的命令。總指揮不在時,由副總指揮履行職責。
五、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模式
1、設定事故
結合行業特點,根據本公司設備存在的弱點或缺點,分析出有可能發生的事故形式及事故可達到的嚴重程度。
組織機構
指揮機構:
環境污染控制部門
安全監督部門
2、制定技術性措施
針對設定的事故所必須采用的技術方法、手段、設備設施及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操作要求等技術性措施。
六、各類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各公司根據本企業具體情況,分析出可能存在危險源的場所或設備)例如:
1、著火
處理措施:應迅速向消防部門報警,同時開啟消防水泵,組織消防隊員,運行搶險人員切斷氣源和進行滅火,公司內停止一切生產活動,機動車輛立即撤離到站外,無關人員向站區上風向或側風向撤離。
2、爆炸
處理措施:
七、通訊聯絡
1、內部通訊聯絡
公司電話:
總指揮電話:
2、外部通訊聯絡
火警:119
急救:120
報警:110
派出所:
質量技術監督局: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