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館建筑后澆帶、施工縫的施工措施
1、后澆帶處支模時,用10#槽鋼及雙層鋼板網架支設,并使用堵頭板封堵,決不能將接縫留成斜坡槎。
2、在施工中應對已形成的后澆帶部位進行成品保護,頂部砌一皮磚,用水泥砂漿抹平,上部用固定蓋板遮蓋,避免后澆帶內進雜物,造成清理困難。
3、后澆帶跨內的梁板在后澆混凝土施工前,兩側結構長期處于懸臂受力狀態(tài),所以在施工期間本跨內的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可采用相對固定的方法,在樓板或梁后澆帶部位的邊緣,埋設埋件,經臨時固定的支撐焊接在埋件上,保證該部位的支撐不被拆除。
4、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采用微膨脹無收縮混凝土,摻入早強減水劑及膨脹劑,并且比原結構混凝土高一個等級,確保混凝土不出現收縮裂縫。
5、已澆筑的混凝土上繼續(xù)澆注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小于1.2MPa。在己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先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在澆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縫處鋪一層水泥漿或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6、為了及時清理后澆帶,并且方便安放集水泵,在后澆帶處設下人孔洞,下人孔為500mm×500mm洞口,沿后澆帶每30m左右一個。通過下人孔的鋼筋暫時不鋪設,待澆筑前與兩側鋼筋采用冷擠壓連接。
7、為了能及時將底板內積水抽出,及將來后澆帶內清理,混凝土墊層施工時,在后澆帶內設集水井。集水井設在下人孔側,距下人孔500m,方便人員操作水泵。
篇2:住宅樓混凝土施工縫施工技術措施
住宅樓混凝土施工縫施工技術措施
一、施工縫的留置
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確定,并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縫的留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柱:宜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的下面。
2、與板聯成整體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部以下20一30mm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置在梁托下部。
3、單向板,留置在平行于短邊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施工縫應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
5、墻: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范圍內,也可留在縱橫墻的交接處。
二、施工縫的處理措施
1、墻體豎向施工縫的處理:墻體豎向施工縫可用15×15目的雙層鋼絲網綁扎在墻體鋼筋上,外用50mm厚木板封擋混凝土。當墻模拆除后,在距施工縫50mm處的墻面上兩側均勻彈線,用云石機沿墨線切一道5mm深的直縫;再用釬子將直縫以外的混凝土軟弱層剔掉露石子,清理干凈,保證混凝土接搓質量。
2、墻體頂部水平施工縫處理:墻體混凝土澆筑時,高于頂板底40mm。墻體模板拆除后,彈出頂板底線,在墨線上5mm處用云石機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直縫,將直縫以上的混凝土軟弱剔掉露石子,清理干凈。
3、墻、柱底部施工縫的處理:剔除浮漿,并使剔除向下凹2cm,沿墻、柱外尺寸線向內5mm用砂輪切割機切齊,保證混凝土接縫處的質量。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
三、施工縫處混凝土的澆筑
1、在施工縫處繼續(xù)澆筑混凝土時,已澆筑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N/mm2。
2、在澆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縫處鋪一層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減石子水泥砂漿,接漿厚度5~10cm。
3、混凝土應細致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篇3:伸縮縫水平施工縫處理技術措施
伸縮縫、水平施工縫處理技術措施
⑴、單池內部的伸縮縫選用橡膠止水帶,預埋式施工。橡膠止水帶采用較厚的有多個企口的材料,具體規(guī)格為CB350×8-40,具體尺寸應根據各池壁形狀確定止水帶尺寸。
⑵、水平施工縫則用鋼板止水帶(規(guī)格為-400×3),支模時將鋼板止水帶用電焊加焊在池壁中間,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①、在焊接鋼板止水帶時,固定就位牢固是關鍵,防止因砼振搗而使鋼板止水帶脫落。
②、鋼板止水帶接縫須雙面焊接,經用煤油作滲透性試驗,以不滲透為合格。
③、砼澆搗時,將粘沾在鋼板止水帶上的水泥漿用麻布擦干凈,如嚴重受到鐵銹還應除銹處理。
④、施工縫處應鑿毛處理,清洗干凈,不得積水,保證鋼板止水帶與新舊混凝土結合。
⑤、在澆筑前,施工縫處宜先刷一道水泥漿或與砼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漿一層。
⑥、砼應細致搗實,使其新舊砼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