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知識試題
試卷一 土地管理基礎
一. 判斷題(共20題,題號1~20,每題1分。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或錯誤,并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涂黑,認為正確的涂"√ ",認為錯誤的涂"×".答題錯誤倒扣1分,本題總得分最多扣至0分)
1.土地供求關系是指土地經濟供給與人們對某些土地用途需求之間的關系。
2.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最低價是指為防止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而實施的最低基準地價。
3.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礎。
4.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決定了土地市場不是實物交易意義上的市場。
5.農民宅基地應經村委會審查,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批。
6.兩個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必須共同申請土地登記。
7.出讓土地使用權出租后,承租人必須繼續履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8.土地資源是指在一定技術條件和一定時間內可為人類利用的土地,因此一定區域內的土地資源就是該區域內的全部土地。
9.國有企業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的,其土地使用權作價折算的股本額不得低于審核確認的土地使用權作價總額。
10.承租人轉讓土地租賃合同的,租賃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給第三人。
11.同一宗地多次抵押時,以收到抵押登記申請先后為序辦理抵押登記和實現抵押權。
12.地下資源,埋藏物,市政公用設施均不屬于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范圍。
13.集體土地依法轉為國有土地后,原集體土地使用者繼續使用該國有土地的,應當持有關文件申請集體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篇2:土地估價相關經濟理論方法模擬試題
土地估價相關經濟理論及方法模擬試題
一、判斷題(共20題,題號1-20,每題0.5分,共10分。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或錯誤,并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涂黑,認為正確的涂"√",認為錯誤的涂"×"。答題錯誤倒扣0.5分,本題總得分最多扣至0分)
1.隨時保持供給與需求兩者間的平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
2.固定資產的特點是其價值在生產過程中逐漸損耗,并以折舊方式轉移到產品中,通過產品的銷售收回。
3.如果甲、乙兩商業路段標準樣點地價的平均差異程度分別為150元/平方米和300元/平方米,標準樣點地價的平均值分別為860元/平方米和1650元/平方米。則表明兩商業路段平均樣點地價的代表性甲高于乙。
4.遞延資產是指不能全部計人當年損益,應在以后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種費用。
5.在建設項目中,建筑工程定額就是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為完成一定計量單位的合格產品所必需的勞動力、機械臺班、材料和管理費用的數量標準。
6.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房地產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不可計人產品成本,應直接列人當期損益。
7.城市分區規劃的主要任務是為詳細規劃和規劃管理提供依據。
8.建設工程概算是建設工程設計預算和施工圖概算的總稱。
9.大量觀察法是統計研究中的一種基本方法。
篇3:土地估價實務模擬試題-土地估價報告改錯
土地估價實務模擬試題:土地估價報告改錯
(三)土地估價報告改錯
報告一:
土地估價技術報告
第一部分總 述
一、估價項目名稱:××大廈土地使用權拍賣底價評估。
二、委托估價方:×××房地產開發公司
三、受托估價方:××市土地評估有限責任公司
四、估價對象:略
五、估價目的:該項評估是對×*×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的××大廈土地使用權進行
評估。
六、估價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實施條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4)××省人民政府、××省國土資源局頒布的有關規定、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