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關愛他人,快樂自己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關愛他人,快樂自己》。同學們,當你每天迎著朝陽,走向光明的人生時,你可曾想到,在我們周圍有一群人,需要依靠冰冷的輪椅度過人生的每一個臺階;當你和家人聚在電視機旁,共同欣賞每一個精彩節目時,你可曾想起,周圍還有一群人卻連聆聽鳥語、觀看藍天也是一種奢望。同在一片藍天下,這些殘疾人的生活,較之我們,是如此的艱苦!面對命運的不公平,他們,更需要家人的親情和世人的溫情。因此,聯合國確定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 同學們,大家肯定不會忘記,我們曾經接受過社會及身邊許多好心人的關愛和幫助,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回報,當看到身邊的人特別是殘疾人有困難時,我們要伸出自己溫暖的雙手,把愛心獻給他們。
給予能給別人送去幫助,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一份快樂,這是一種善良,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精神,相信我們每個同學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能無私地幫助我們身邊的殘疾人,給他們送去陽光和快樂。
那么,我們怎樣關愛殘疾人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努力:
首先,基本的態度應該是尊重殘疾人。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自有人類開始就有殘疾人,殘疾人同其他社會成員一樣,是人類的組成部分,就如年齡、性別、種族一樣,是人的多樣性、差異性的一種表現。各個民族應該相互尊重,不同性別應該相互尊重,不同年齡的人應該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都應該相互尊重。健全人尊重殘疾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和尊重生命。
第二,要承認殘疾人的價值和能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殘疾人不僅有人的尊嚴和權利,而且也有能力成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第三,要了解和走近殘疾人。看待殘疾人,不能只盯著他不能干什么,而要看到他能干什么。他們和健全人一樣,有坎坷,有奮斗,有酸苦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微笑。殘疾人樂觀進取,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就能克服自卑感和依賴心理,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大家記得嗎?在殘奧會這個舞臺上,殘疾人運動員譜寫著頑強拼搏、挑戰生命極限的壯歌,他們在天地之間書寫出一個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的大寫的“人”字。
第四,要關愛和幫助殘疾人。我們要理解,造成殘疾人問題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殘疾本身,而是外界障礙。任何人權利的實現和能力的發揮都離不開社會的補償條件。我們要一起行動起來,用真心來關愛生命,關愛殘疾人!
雪萊說過:“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愛。”作為一名中學生,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員,我們理應學會關愛他人,更應時刻給予需要幫助的人關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關愛他人,快樂自己,讓我們做快樂的愛心使者!我真心希望人間充滿關愛!我真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真心平等待人,我真心希望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更真心希望我們的學校能成為愛心大家園!
篇2:國旗下講話:學會關愛他人
國旗下講話:學會關愛他人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我講話的題目是《學會關愛他人》。
朝陽出來了,湖水為他梳妝;新月上來了,群星為她做伴;春花開了,有綠葉扶持;鳥兒鳴唱,有蟋蟀彈琴……天地萬物都在為我們講述著關愛的故事。
人是萬物之靈,人與人之間也只有用關愛編織,才能絢麗多彩。
如果你留意,每時每刻,你都在周圍人的關愛中生活。
同學們,我們也盡早行動起來吧,學會關愛他人。
早晨,媽媽有些發熱,你悄悄地把藥片放在她的枕邊;父母工作不順利,你搶先做完家務。
路上,有小孩摔倒,你輕輕地把他扶起;車上,有老人站著,你熱心地給他讓座。
課間,同學滿頭大汗,你靜靜地遞上一塊手帕;某天,同學悶悶不樂,就主動陪他散步,跟他聊天……關愛他人,就從這點點滴滴做起。
學會關愛他人吧,它會使你在人群中不被孤立,不被排斥。
學會關愛他人吧,它會使你的生活到處充滿陽光,充滿歡笑。
學會關愛他人吧,它會使你的人生充滿活力和希望。
學會關愛他人
當代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父母的希望。父母總是為他們創設優越的環境,豐富的物質生活,讓他們有一種強烈的優越感,使他們忽略周圍他人的感受,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體貼他人的行為。比如:在馬路上爺爺奶奶替孩子背書包,孩子自己卻悠閑地邊玩邊走;公交車上一些孩子自己坐著,老人卻站著;同學沒帶筆,自己有卻不愿意借的現象等等,這讓身為老師的我哭笑不得,從而感覺到作為教師的我有責任、有義務讓孩子學會如何去關愛他人,幫助他人。
幾天前的數學課上,師生討論得正起勁時,突然楊翔“哇”一聲,嘔吐起來。學生們一齊把目光集中到了他身上。我還來不及趕過去,他又連著吐了好幾回。淚水涌出了他的雙眼,臉兒漲得通紅通紅,他難受而又無力地趴在桌子上。m.dewk.cn當時,學生們的反應真是頗為豐富:有的大聲喊著“老師,老師,楊翔吐了!”;有的急著去拿掃把;有的擁過去看熱鬧;也有的連忙捏緊鼻子,扭過頭,顯出一副厭惡的樣子。
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將原本的學習氛圍“破壞”了,教室里亂哄哄的,無法繼續上課。于是,我請一個班干部去辦公室為那個身體不適的學生倒來一杯熱開水,請坐在窗邊的學生把窗戶打開。學生們把嘔吐物清掃后用拖把拖干凈,等學生們不再好奇,不再厭惡,我才說:“同學們,你們有過楊翔同學的經歷嗎?”
“有!”聲音很響亮。
我繼續問:“什么感受?”
“很難受!”聲音輕了許多。
“今天老師很高興,當楊翔同學嘔吐時,有很多同學去幫助他、關心他。人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今天,你主動幫助了他人,明天,當你需要幫助時,自然也會有人來幫你。”說到這里,我發現剛才捏鼻子的那些學生坐端正了,低下頭了。既然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我也就適可而止:“現在,我們可以上課了嗎?”“可以了!”于是,我們的課繼續著……
這事已過去了好幾天,可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靜下心來想想,有人嘔吐了,那臟物自然是沒人喜歡的;教室里有股異味,有人捏緊鼻子也不足為奇,很正常。但我心里總是有些不舒服,總覺得這些學生身上缺少了點什么。缺少什么呢?
從不久前的家長會上,我了解到成長中的孩子們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模式,從父母、長輩那里得到的愛太多了,多得毫不珍惜,甚至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很少把父母的冷暖、苦累、病痛放在心上,對別人就更不用說了。哦,我明白了,他們缺少的是一顆關愛他人的心。
一個對他人漠不關心的人,是很難得到別人的關心與幫助的。他體驗到的或許只能是人世間的冷酷與無情,那么孩子們還會覺得生活是美好的嗎?
一切源于愛!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教學生學會關愛自己身邊的人!因為關愛他人,就等于關愛自己!
篇3:小學國旗下講話(7):關愛留守兒童
小學國旗下的講話(七):關愛留守兒童
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打工族,留守兒童”,這些名詞在如今社會中,已不以為然了.在高樓聳立,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里,打工族的身影無處不在,在窮鄉僻壤經濟欠發達的農村,老人們正辛苦的守護著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的父母遠在他鄉,用勤勞和智慧為家鄉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可自己呢?卻是那樣孤苦無依。
或許有一天夜里你的爸爸媽媽出去了,只有你一個人在家,你會感到孤獨和恐懼嗎?然而那些兒童卻用他們堅強無比的童心,應對著那漫長的孤獨和恐懼.他們天天期盼著春節的來臨,期盼父母給他們的愛,他們中有的一年只與自己的父母見兩三面,而有的一年中連一面都見不上,他們缺少父母親的關懷,缺少愛心之雨的澆灌,他們渴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渴望爸爸媽媽的愛,渴望坐在寬敞,明亮,溫暖的教室里讀書學習,讓我們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與他們手拉手,用我們心中的愛去溫暖這些留守兒童。
讓愛向陽光溫暖他們潮濕的心靈,讓愛向春雨滋潤他們幼小的心靈,讓愛像一盞明燈照亮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的心中充滿愛,充滿熱情,充滿陽光,充滿雨露。
關愛他們吧!面對那些留守兒童,難道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嗎?愿全社會都來關注,關愛他們,幫助他們走出孤獨,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大家手拉手,讓我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彌補父母未能給他們的愛,讓我們共同攜手為他們編織一個色彩斑斕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