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正視挫折走向成功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發言的題目是《正視挫折 走向成功》
有一人,在他二十一歲時,做生意失敗;二十二歲時,角逐美國州議員落選;二十四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敗;二十六歲時,他的情人離開人間;二十七歲時,一度精神崩潰;三十四歲時,角逐美國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四十五歲時,角逐美國聯邦參議員落選;四十七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四十九歲時,角逐美國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屢戰屢敗的人,在他五十二歲時,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這個人就是林肯。
成功者是需要堅韌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氣的。一個人經歷一些挫折并不是壞事情。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鮮花,也有荊棘。在你伸手摘取美麗的鮮花時,荊棘同時會刺傷你的手。如果因為怕痛,就不愿伸手,那么對于這種人來說,再美麗的鮮花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成功永遠屬于挑戰失敗的人。我們擁有年輕,年輕沒有失敗。只要能戰勝荊棘,戰勝自己,即便是弄得遍體鱗傷,至少也可以證明我們曾經奮斗過,我們不是挫折的奴隸!
同學們,在學習中你遇到過挫折嗎?如測驗不及格,考試不理想;這會兒對一道作文題目無從下筆,那會兒對一條數學難題毫無頭緒,等等。這個時候,你就該正視挫折,永不言敗,努力走向成功。林肯不也是經過九次沉重的打擊,最后才當上總統的嗎?
同學們,我們要對成功說:你不要來得太快,太容易,笑在最后才是最好的;我們要對挫折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面對成功,請一笑置之;面對挫折,請綻開從容的笑臉,挺直堅強的腰板吧!
謝謝!
篇2:挫折是力量的再造--《我與地壇》讀書有感
挫折是力量的再造--《我與地壇》讀書有感
很早以前就讀過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當時并不覺得有什么意義,簡直像個歷史文獻,粗略地看過一遍后就置于書架里了,未再撩起它的面紗。直到我也經歷了類似史先生的經歷,這本書才在我的腦海里跳躍出來。再看一遍時,如數珍寶。
莫小米說:“讀書首先與生存有關,而讀書讓人成為勇士,與真理有關。”,看完《我與地壇》就想起這句話,而這些又讓我受益匪淺。平安遭遇挫折是一場無形而千般滋味的斗爭,只有戰勝自我才能終結斗爭。我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害怕面對自己的缺點或缺陷,像個懦夫,其實越害怕越膨脹,戰勝不了自己就開始向嚴復先生說的那樣:“始作于偽,終于無恥。”,甚至有些人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一個生活的懦夫又怎會懂得“鴻鵠之志”?又怎能應對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挫折呢?挫折是力量的再造,既可以增長堅強的意志,又可以認清前進的方向。挫折也像個濾網,在得失之間,我們丟棄過往中的垃圾,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我們就像樹林里的毛毛蟲,在或大或小的挫折里,有的蛻變成飛蛾,有的蛻變成蝴蝶,還有的自縛。天涯海角的每一個角落也有風雨,就像生活中必然存在挫折,躲也躲不開,唯有勇敢地面對。我很享受每一次風雨后的彩虹,回眸滄桑,歲月崢嶸,愈發從容安然,我知道再大的風雨我們都要往前走。
讀《我與地壇》讓我深覺,幸福快樂無需那么復雜,也不需要太多道理,心靈的平和只需要損失一點睡眠、舍棄一點應酬、控制一點放縱而已。
篇3:直面挫折 珍愛生命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直面挫折,珍愛生命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一、主持人:
世界萬物,唯有生命最為珍貴,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失去生命,就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權利。一粒種子,一只螞蟻,都聯系著一條小小的生命,在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中,是人類用一顆熱愛生命的恒心,編制了一條文明的生命之河。雙耳失聰卻創作出世界名曲的貝多芬,輪椅上的勇士霍金,遭遇宮刑憤而作書的司馬遷,都在向我們訴說著生命的真帝,是什么力量讓他們變得偉大?是什么力量讓他們自強不息?是生命,是生命那火一般的力量,讓對他們而言不公平的命運變得熠熠生輝。
二、女生小合唱:《陽光總在風雨后》
三、四人講故事:
汶川大地震是一場攝人魂魄的災難,人在自然災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堅強和人性的大愛卻是光彩奪目的。在這國難家難突然降臨之時,國人演繹了一個個驚天動地泣鬼神的感人的故事,一幕幕催人淚下的人間大愛,讓我們深受感動。他們為自己的兒女、愛人、學生和受災群眾,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愛心、血肉之軀,甚至寶貴的生命,這種偉大的母愛、父愛、親情和博愛,顯示了人性的光芒,值得我們熱情謳歌和大力頌揚。
第一個故事:父母用身體守護,女童劫后余生
5月13日,在北川縣城一處嚴重損毀的屋角處,救援官兵發現了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她被兩個不幸遇難的大人護在身下,撲閃的大眼睛里充滿生的渴望。兩個大人就是她的父母,人們見此情景無不肅然起敬,他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體為孩子搭建起了生存的空間。
這幢房屋的斷墻殘垣死死地壓在兩個大人身上,而小女孩的腿腳又在大人身下,絲毫不能移動。救援官兵心急如焚,卻苦于沒有合適的工具,無法將孩子救出,直至14日9時40分左右,隨著人們的歡呼,一名救援隊員終于從危墻下面抱出了小女孩。這時距離大地震已經過去了40多個小時,頑強的小女孩在父母的保護下熬過了雨夜和余震,戰勝了死神!
救出的小女孩梳著兩條小辮子,除右額上一塊已經結痂的的傷疤外,臉上只有一些灰塵,清秀的面容惹人喜愛。但小女孩的右腿因長期受壓迫,已經嚴重壞疽。小女孩的思維清晰,她告訴人們她已經三歲了,叫寧欣宜。
第二個故事:生命的乳汁,既甘甜又辛酸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邊,數十位救援人員在奮力挖掘,尋找存活的傷者。突然,一幕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眾人的眼前:年輕的媽媽雙手緊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停止了呼吸,懷里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吮吸著,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沾滿灰塵的雙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救援人員小心地將女嬰抱起,然而一離開母親的乳頭,她就立刻哭鬧起來。看到女嬰的反應,在場者無不抱有掩面。母親哺育孩子,歷來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卻從來沒有哪個母親的乳汁如此甘甜;孩子依戀母親,往往讓人由衷地感激生命的美好,卻從來沒有哪個母親的乳汁如此辛酸。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喂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里。大愛之前,大慟難抑。
母愛已然罹難,連名字也未及時留下;女兒安然生還,將愛代代相傳。
第三個故事:我必須活下去,因為有很多我愛的人在等我。
他堅持了79個小時,卻沒能堅持最后10分鐘。陳堅,一個26歲的青年,妻子懷孕,他卻在廢墟下壓了三天三夜。被救援人員發現的時候,他還活著,并說:“我必須要活下去,因為還有很多我愛的人在等我”。救援人員用了整整6個小時,才把他救出來。可是,當花了一個多小時,將他抬下艱險山路時,陳堅卻終因體力不支,停止了呼吸,在場的很多人喊他,“你這個傻子,你都堅持了三天三夜了,這會兒你還挺不住嗎?你的老婆還在等著你,你的娃兒還沒出生吶。“但他最終都沒能再睜開雙眼。因為有愛,陳堅努力活著,因為妻子懷孕,陳堅努力堅持著,英雄的陳堅是所有人崇拜的漢子。
第四個故事: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人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抱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他已氣絕身亡!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不得不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他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四、主持人總結:
為了一個深井中的幼小生命,幾百個人拼搏了十幾個小時;為了手不滿周歲的孩子,雙目失明的父母用瘦弱的雙肩搭起不畏的泥石的人梯;為了懷中熟睡的孫子,七十歲的老奶奶用脆弱的脊背構成了最偉大的避風港……。為了生命,我們不屈不撓;為了生命,我們一如既往。面對挫折,我們無須害怕,更無須逃避、退讓,而應勇敢面對:
增強自信、蔑視挫折——知道挫折的雙重性,從戰略上蔑視它,從戰術上重視它。
升華目標,淡化挫折——樹立遠大的志向,胸懷大志,才不會為小的困難羈絆。
自我疏導,請求幫助——多與家長、老師、同學談心,及時化解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