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提升自我”德育主題班會教案
高三(2)班z
班會目的:為了激發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
活動過程:
一、班主任引題
同學們,在開班會之前,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要求你們結合十幾年的人生體驗,用一個恰當的比喻,回答一個問題:人生是什么?(學生回答)綜合同學們的觀點,有的以為人生是一杯酒,充滿酸甜苦辣;有的以為人生是一杯茶,需要人細細品位才知道其中的味道。可是作家大仲馬卻曾經這樣告訴世人,他說人生是一串由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懂得人生價值的人會笑著數完這串念珠。是的,每個人的一生都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煩惱,而這些煩心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困難。今天我們就圍繞困難這個話題開一次班會。
二、主持人主持過程
1、面對困難的態度是怎樣的
甲: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煩惱和挫折,“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祝愿而已。
乙:自然界中沒有不凋謝的花,人世間沒有無曲折的路,社會上的萬事萬物,無不在曲折中進步。
甲:無論是偉人還是普通的人物,無論是成年人還是青年人,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
乙:那么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都有什么態度呢?
甲:咱們看個表演
(情景設置)前兩天下雨,早晨來上學對于有的同學來說,是個小小的困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
一個同學的表演是:哎!天氣這么不好,還是不去了吧!在溫暖的被窩里睡覺多舒服啊!一會再給老師請個假,就是我有點頭疼。對,就這樣辦了,我接著睡吧!
一個同學的表演是:天下雨了,我得早點去,否則要遲到的。穿好雨披,走!這點雨算什么啊!我不能被這點困難嚇倒啊!
乙:由這個表演看出來了,我們面對困難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消極的,一種是積極的。
甲:那同學們總結一下,看看我們在生活中都是如何面對困難的。
(同學發言:一種是面對困難逃避,為自己找借口;一種是積極面對,無所謂懼,迎難而上)
2、與名人握手
甲:對待困難的態度不同,結果也會不同的。
乙: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的人,無不是勇敢克服困難,在逆境中奮斗,才最終取得成功的。
甲:課下讓同學們搜集有關名人克服困難的事跡,現在我們就與名人握手,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同學們交流發言:貝多芬、張海迪、司馬遷、布魯諾、霍金、等等)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于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后,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司馬遷寫《史記》漢朝司馬遷繼承父業,立志著述史書。他游歷各地,閱讀了大量書籍。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遭到了李陵之禍的株連。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刑,幽而發憤,經過十余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寫成了鴻篇巨著--《史記》
張海迪礪志成才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身體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并自學了針灸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天文學家、哲學家布魯諾,因為宣傳哥白尼的學說和自己的科學見解,為維護真理,在羅馬教會的地牢里受了六年的非人的折磨,仍舊沒有低頭。最后在羅馬鮮花廣場被活活燒死。布魯諾早已料到自己的結局。他說:“我認為勝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勇敢地為它奮斗。我的后代將會說:‘他不知道死的恐懼,比任何人都剛毅,認為為真理而斗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3、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甲:名人都遇到過挫折,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那么你的生活中都有那些困難呢?
乙:大家把你的困難寫到紙上,我們一起交流好嗎?
(同學們開始寫,主持人歸類。)
4、為你支招兒
互相討論同學們遇到的困難,應該怎樣解決。然后發表自己的見解。
主持人把大家的意見歸納一下:要想克服困難,就該刻苦努力,認真塌實,給自己鼓勁,給自己信心和力量,要有毅力和恒心等等。
5、主持人總結
甲:一堂課的時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有的煩惱。
乙:希望大家從這次班會得到一些啟示:我們要在坎坷的路上一次次跌倒,然后再一次次倔強的昂起頭。
甲:生活中有風有雨,只要我們留下了堅強的意志,每一次的站立就是生活中一道絢爛的彩虹。
乙: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把困難當成一次鍛煉的機會吧!只有歷經風雨,才能取得成功!
甲:是的,讓我們面對困難,大聲說:“困難,我不怕你!”
三、結束班主任寄語:
這次班會讓我想起了全國十佳青年洪占輝的話,我想用他的話讓我們師生共勉:只要精神不倒,就沒有什么困難可以打倒;只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我想,只要大家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成為打敗困難的真正的英雄!
口號:歷經風雨,才能見彩虹
篇2:德育教育主題班會
德育教育主題班會
通過對以前老師的詢問,結合上周兩天的觀察,發現了本班存在的最大問題,也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已進入初三,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紀律渙散,課堂各種姿勢。但也看到了這個班級的閃光點:心靈手巧,一點就通。同時,我通過學生問卷調查也了解了學生的心理:他們渴望有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文明優秀的班集體。
結合以上特點,我參考網絡內容擬寫了一首算是打油詩的《班級德育歌》,雖不高端大氣上檔次,但簡潔易記,也絕對是對癥下藥。內容如下:
容:穿戴樸素又大方,不攀不比不奇異。
言:講話文明有禮貌,見面主動問聲好。
行:坐立行勢要有禮,靜若處子動如兔。
課:專聽善記勤思考,發言討論要積極。
外:保持安靜勤讀書,預習復習做作業。
衛:勤洗勤換勤打掃,及時徹底并保持。
班會上,我首先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動員,我說:“一個人無論優秀與否,他都渴望優秀,他都渴望自己所在的集體優秀,就像你們在問卷所寫的那樣——
“我理想中的班級時上課氣氛活躍,課前“入室即靜”,同學相處和睦。”
“做什么事都能比別人好,成為其他班級的榜樣,班干部盡職盡責......”
“看到垃圾隨時撿起,不是各掃門前雪,而是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公正公平......”
老師看到這些,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們班級的明天。”
我肯定了他們對優秀的渴望,激發了他們追求卓越的動力,接著提出要求:“只是,僅有追求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付諸行動,那樣目標才有實現的可能,對嗎?那么,就讓我們首先從自己的儀容儀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開始改變吧——”
(出示學習內容,朗讀學習)
其實,這些內容用兩個詞語就可以概括,即“懂禮”“守紀”,“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紀”是學生必須遵守的制度,懂禮、守紀,不僅可以成為一名文明的中學生,更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創造一個優秀的集體,能夠重回當初的“巔峰”。
篇3:德育主題班會發言稿-樹道德標桿做謙謙君子
德育主題班會發言稿:樹道德標桿做謙謙君子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什么是道德呢?首先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在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勤奮節儉、努力上進、遵紀守法、潔身自好、文明禮貌、自尊自強。
悠悠華夏,百家爭鳴,道德為大,道德為首。崇尚道德,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融4歲便懂謙禮之道。楊時程門立雪的尊師之舉,至今影響著莘莘學子。在淚水中仍然堅持的支教大學生徐本禹,用愛的火把照高了貴州邊村的未來,他們是普通人,我們也是普通人,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向他們學習呢?
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一篇報道:“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為了一個愚蠢的想法,殘忍地將一瓶高濃度的硫酸潑向黑熊。”聽到這篇報道后,我的心在顫抖,在滴血!我似乎聽到了一聲聲嘶心裂肺的慘叫,我似乎看到了黑熊的面孔,那殘存的一只眼睛,無助地,黯然地望著一切,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會有如此荒謬的行為,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社會在發展,知識在爆炸,而部分人的道德觀念卻極其淡薄,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在掌握科學文化的同時,提高自身道德修養顯得尤為重要。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我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要努力去達到道德的最高境界。樹道德標桿,做謙謙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