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學20**-20**第一學期歷史科組工作計劃
本學期歷史科組將貫徹落實學校新學期的指示精神,積極配合教務處、教研處各項工作,以學案教學為中心工作,有計劃地開展科組特色的教研活動。具體的計劃如下:
一、全面開展學案教學
學案教學是本學期科組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具體計劃:1—3周,學科教研組長準備示范學案,在學科組內研討和推廣,從第4周開始,各備課組全面實施學案教學。要求各備課組制定好每一課時學案教學的具體計劃,備課組內各教師通力合作,高質高效地完成首輪學案編制,備課組會議以學案研討為中心內容,逐步提高學案教學的有效性。安排各備課組適時組織學案教學公開課,通過更大范圍的交流研討提升學案教學的品質。
二、實施課題研究
劉昌遠老師主持的《廣東新文綜高考背景下歷史選修課的開設與實施》順利通過了省課題立項,本學期初將在科組內作開題動員,然后開始實施第一階段的研究。該課題將以備課組為單位,以一個學期為時段,組織全體教研組老師實施研究。要求各備課組做好詳盡的課題實施計劃并展開研究,力爭通過三年努力,探索出適合本校實際的歷史選修課程體系,在變換頻繁的高考模式中把握備考的主動權。
同時,鼓勵科組教師申報各級的教研課題,廣泛開展微型課題研究,攻關教育教學難題,提升專業能力。
三、加強科組建設
1.落實各項教學常規
落實各項教學常規,做到“嚴、勤、細、實”。科組通過全面檢查和不定時抽查的形式了解各教師的落實情況,并加以督導;同時也推廣一些備
2.新教師的培養
新教師的成長關乎教研組的未來發展,本學期科組將繼續以師徒結對等形式實施對教齡三年以內新教師的業務培訓,指導新任教師完成“三個一”,即在本學期內出一份高質量的試題,寫一份可以在學科組內推廣的學法指導和一份體會深刻的教學個案反思。引導新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為他們提供更寬廣的專業發展平臺。
3.學科交流平臺的建設
歷史科組致力于學科交流平臺的建設,制作了學科交流主頁,設置了科組博客和公共郵箱及各備課組公共郵箱,這些交流平臺在教學教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學期,科組將增設學科ftp空間,把豐富的學科教學資源匯總到ftp空間里,為高容量教學資源的積累和交流使用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
四、組織科組特色活動
1.科組考察活動
為了增進教研組各教師的交流,科組初步擬定本學期第八周組織一次外出考察活動,將前往陽西考察古堡遺址,感受本區的歷史文化氣息。
2.繼續開展學科研究性學習
學科研究性學習是科組的傳統教研項目。本學期教研組將繼續開展學科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工作方向是把學科研究性學習活動納入科組省立項課題的研究當中,使之成為選修課程實施形式之一,并對其實施的有效性進行進一步研究,探索優化的實施模式。
3.組織學科講座
本學期科組計劃將聯合學生社團組織一次學科講座,題目待定,歷史教研組將通過更多形式和途徑在校園中普及歷史文化,提升師生的歷史素養。
五.做好高考和中考備考研究
面對新一輪高考和中考備考,科組要求新一屆的高三和初三備課組備考組長與上一屆的備考組長深度交流,吸取上一年度備考的經驗和教訓,制定詳盡的階段復習計劃,落實階段復習目標,提高階段復習的效益,爭取明年高考中考的優異成績。科組將繼續引導教師加強對“兩考”的備考研究,把握“兩考”的新動向,本學期前八周科組將安排高三和初三備課組推出復習課型示范課。
歷史科組
20**年9月
附表:
歷史科組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工作行事歷(20**年9月)
周次 日期 工作
1 9月2日—8日
1.科組會和各級備課組會,布置新學期教學教研工作;
2.制定新學期科組工作計劃。
2 9月9日—15日
1.研討和制定科組學案范例2.省立項課題開題報告
3 9月16日—22日
1.推廣學案教學,組織各備課組編制學案
2.人民版教材培訓
4 9月23日—29日
通報中學歷史學科教研組建設珠海會議及中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20**年年會的教研內容
5 9月30日—10月6日
中秋國慶假期
6 10月7日—13日
1.課題實施工作研討2.科組教研平臺的使用指引
7 10月14日—20日
1.高一高二月考2.高三復習課型公開課3. 高三10月月考
8 10月21日—27日
1.月考總結2.高三復習課型公開課3.科組外出考察活動
9 10月28日—11月3日
1.高一
新教師公開課2.學案教學研討10 11月4日—10日
1.高二備課組公開課2. 科組講座。
11 11月11日—17日
1.高一備課組公開課2.中考備考研討
12 11月18日—24日
高一備課組教學情況檢查
13 11月25日—12月1日
高二備課組教學情況檢查
14 12月2日—8日
高一高二月考
15 12月9日—15日
1. 高一高二月考總結2.課題實施工作研討
16 12月16日—22日
1. 高二備課組公開課2.高三12月月考。
17 12月23日—29日
高一備課組公開課
18 12月30日—1月5日
元旦假期
19 1月6日—12日
1. 基礎年級期末命題工作2.畢業班階段復習總結
20 1月13日—19日 期末復習
21 1月20日—26日
1.期末考試;2.檢查備課本、聽課本、作業以及教學反思;
3.教學、教研工作總結;4.整理科組活動、備課組活動記錄資料以及課題研究記錄資料。
22 1月27日—2月2日 放寒假
篇2:初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初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期提高目標:
1、《中國歷史》第一冊。
2、注重弘揚祖國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探索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3、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教育,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教材重點: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統一國家的建立和民族大融合等
5、教材難點:傳說和史實的聯系和區別、對社會的變革的理解等
三、學生基本情況、教材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初一兩個班的歷史課,共有學生86人。初一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不久,學習任務的加重、自身自覺性的不夠,學習方法的改變,自學能力的欠缺,這些將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阻礙,倘若課堂教學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學效果將會大受影響。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學習的是《中國歷史》第一冊,本書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部分(—)書中正文部分為基本要求,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二)本書中用的文獻資料和表格,只極少數學生要求掌握。(三)本書中用楷體字打印的內容、圖畫說明和注釋,不屬于基本要求。(四)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圖畫、地圖多,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其中,極少數圖畫、地圖,要求學生識別。
五、本學期教育教學具體工作:
1、第一年改學科,我要認真鉆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鉆研大綱。虛心向老師請教,多聽課,多研討,使自己盡快投入角色,完成教學任務。
2、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
4、加強直觀教學和地圖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5. 重視課堂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學生歷史讀題和理解能力。
篇3:外國語中學九年級歷史復習計劃
外國語中學九年級歷史復習計劃
九年級的歷史作為中考學科,相當重要,為了更好的搞好歷史的教學工作,特制定以下復習計劃:
一、復習目標
1、掌握并熟記歷史基礎知識,準確再認和再現重要歷史事實。
2、通過歷史現象初步理解一些歷史基本概念和觀點。
3、初步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
二、復習時間及進程安排
19周上冊一到三單元2課時
20周上冊四單元及下冊一單元1課時
自主復習1課時
第一課時,復習英法美日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形成知識體系,把握重點知識,通過課件練習鞏固。第二課時,復習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包括第三次無產階級思想)和兩次科技革命及引發的一戰。第三課時,復習一戰后的世界。包括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和經濟危機。第四課時,學生自主復習,查漏補缺。
三、復習措施
為了完成復習內容,提高復習質量。為此,制定如下復習計劃:
第一,復習課本,夯實基礎。往年的考試題告訴我們學好課本的重要性:在復習時必須深鉆教材,復習時要做到細、廣、不留下任何知識死角。所以,計劃用三節課帶領學生復習課本,復習完畢,通過課件完成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夯實基礎。因為即使是能力型試題也要以基礎知識為依托。教會學生一些記憶知識的方法。如用歷史表格整理知識、系統法、把歷史知識用點、線、面串成網絡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現在通行的是專題式教材,所以更多的使用歸類復習,對同類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條理化。
第二,綜合訓練,講、練、評結合,提高能力。具體做法是:從往年考卷、網上資料中精選幾份進行訓練,或自編模擬試卷,設計的題目由典型性、針對性到層次性和時代性,并注意試題的靈活性。因為時間關系,和學生一起完成,做題過程中及時指出學生掌握知識和審題解題及書面語言等存在盲點和誤區。要查漏補缺,糾偏正誤。
第三,回味練習。針對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掃清盲點,強化知識點。
最后,在心理上要調整好自身和學生心態。在復習時,教會學生正確對待壓力與挫折,正確看待成績,增強自信,發揮學習的最佳效能。同時復習時注意從講課復習、做練習(試題)、改正試卷、小結等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合理利用時間,學習得法,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只有在復習過程中,師生共同配合,用扎扎實實的態度,科學的方法進行復習,才能全面提高歷史學科的能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考出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