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鎮小學20**年度實驗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第四次全教會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文件精神,根據縣教體局電教站和教研室小學部的要求,以***為指導,圍繞基礎教育課程資源建設,結合我鎮的設備條件和師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現有實驗儀器的作用,努力建設現代化的師資隊伍,切實提高我鎮實驗教學。
二、工作目標
1、完善實驗室管理的體制和機構
實驗室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列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學校要有一名分管校長或主任負責實驗室工作,并要成立實驗教研組,由分管校長或主任任組長,由各學科實驗教師組成。
2、配足配齊實驗教師
實驗教師是指從事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專門人員,應具備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實驗和管理相關儀器設備的能力。
3、加強實驗室的檔案管理
實驗室檔案管理包括儀器設備賬冊、說明書和技術資料、實驗通知單、規章制度、各項管理工作記錄、清產核資表、實驗教學報表和工作總結等資料。實驗教師要認真做好有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在實驗室管理過程中,各項工作進行情況及結果要如實記錄在冊。實驗室的工作記錄有: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記錄;儀器設備借、還記錄;儀器設備損耗報廢和賠償記錄;儀器保養、維修記錄;自制教具和改進實驗裝置記錄:開放實驗室做實驗的記錄等等。
4、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管理
實驗教學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驗室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保證實驗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必須切實加強對實驗教學的管理。實驗教師要積極配合任課教師努力開齊、開好實驗課,凡教材要求做的實驗不得任意刪減。教研組和任課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在學期初制定出實驗教學計劃,實驗教師要根據該計劃制定出各班級本學期實驗安排表,對各班學生進行分組,并簽訂安全衛生目標責任書。實行定人、定桌、定器材制度。
5、進一步抓好實驗教學培訓工作,學期初對全體實驗進行探究實驗培訓。切實提高實驗教師的實驗技能,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
6、認真完成儀器更新工程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搞好驗收工作,確保儀器的質量達標,及時登記上架,確保正常使用。
7、學校要加強對實驗室工作的管理和調度,每學期至少要組織一次實驗教師實驗課聽課活動。
三、具體日程安排
二月
1、學習縣教研工作計劃要點,制訂我鎮20**年實驗教學計劃
2、小學科學實驗與操作培訓
三月
1、對實驗室、儀器室進行專項檢查。
2、組織小學科學優質課評比
四月
1、教師理論競賽
2、業務檢評活動
五月
1、組織參加縣第四次小學教師課堂達標活動
2、小學生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評比
六月
1、迎接縣小學教學專項評估工作
2、學生實驗操作技能抽測
七月
1、各項工作半年工作總結
八月
1、組織鎮級暑期教師培訓
2、假期人人讀一本好書活動
九月
1、小學科學實驗操作培訓
十月份:
1、對實驗室、儀器室進行專項檢查。
十一月份:
1、學生實驗操作技能抽測
十二月份:
1、考查學科教學質量抽測。
2、教學常規督導檢查。
3、制定20**年實驗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2:六年級新教科版科學上冊實驗教學計劃
六年級新教科版科學上冊實驗教學計劃
實驗課題:常用工具的使用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周次:1
實驗目的:使學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實驗器材:克絲鉗、開瓶器、剪刀、螺絲刀、釘錘等。
實驗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為我們做些不同的事情。
實驗步驟:
1、教師用克絲鉗將一根鐵絲夾斷,讓學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師用開瓶器打開一個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張紙剪碎,讓學生概括它們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將一顆鐵釘從木頭里起出來,看看是用螺絲刀還是用釘錘省力?
備注:實驗時應注意安全。
實驗課題:杠桿平衡的研究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周次:1
實驗目的:通過做杠桿尺的實驗,使學生了解杠桿的工作原理。
實驗器材:杠桿尺、鉤碼。
實驗原理: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杠桿尺的狀態會有所改變。
實驗步驟:
1、在將杠桿尺調節到平衡狀態后,首先讓學生在杠桿尺左邊的第二個孔上掛兩個鉤碼,試一試分別在杠桿尺右邊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個孔上掛上兩個鉤碼,杠桿尺會處于一種什么狀態?
2、讓學生分別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觀察杠桿尺的狀態會有什么變化?從中能發現什么規律?
實驗現象: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杠桿尺的狀態會隨之改變。
備注:實驗前應將杠桿尺調到平衡狀態;
實驗課題:輪軸的研究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周次:2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研究輪軸的特點,從而使學生知道合理使用輪軸可以省力。實驗器材:輪軸實驗裝置。軸粗細相同,輪大小不同的輪軸、鉤碼、線、鐵架臺。
實驗原理:在軸的大小一定時,輪越大越省力。
實驗步驟:1、將一個輪軸實驗裝置安裝在鐵架臺上,并在輪和軸上分別掛上鉤碼,直到平衡:
2、將另一個輪軸實驗裝置也安裝在鐵架臺上,再在它的輪和軸上分別掛上鉤碼,直到平衡。
備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
實驗課題:滑輪的研究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周次:2
實驗目的:通過模擬實驗,使學生分別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性。
實驗器材:定滑輪和動滑輪、鐵架臺、線、鉤碼、測力計。
實驗原理: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
實驗步驟:1、用鐵架臺作支架,把一個可以轉動的輪子固定在支架頂部,用一根細線當升旗繩,用紙做一面旗幟固定在細線上,當向下拉動繩子時,觀察旗幟會怎樣?2、在繩的一端掛上重物,試一試,在繩的另一端掛幾個鉤碼能平衡?3、將細繩套在滑輪的槽里,左端掛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著,將鉤碼掛在滑輪架的鉤上,使滑輪成為一個能與重物同時升降的動滑輪。
備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測力計進行測量。
實驗課題:斜面的作用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周次:3
實驗目的:通過科學實驗,收集證據,使學生認識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實驗器材:木板(長度不同)、木塊、重物、測力計。
實驗原理:斜面越長越省力。
實驗步驟:1、將一塊木板的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別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觀察用多少力?2、還用那個木塊支著,換用其他長度的木板搭一個斜面,選擇一個重物,沿著這些長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別觀察用了多少力?
備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與垂直提起重物時用的力相比較才能知道。
實驗課題:形狀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周次:6
實驗目的:使學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后,可以增強其抗彎曲能力。
實驗器材:硬紙條、砝碼、瓦楞紙等。
實驗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可以增強其抗彎曲能力。
實驗步驟:
1、學生準備兩個文具盒,中間放一張硬紙條,看看能承受得起幾個砝碼?
2、把這張硬紙條彎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幾個砝碼?
實驗現象: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后可以增強它的抗彎曲能力。
實驗課題:通電導體產生磁性實驗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周次:14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m.dewk.cn生知道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它與串聯電池的數量、線圈的圈數等有關系。
實驗器材:電池、漆包線、鐵釘、小磁針。
實驗原理: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實驗步驟:
1、像P49那樣把導線繞成圈。
2、給線圈通上電,用它來靠近指南針,會發現什么?
備注:通電直導線也會產生磁性。
實驗課題: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周次:15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它與串聯電池的數量、線圈的圈數等有關系。
實驗器材:電池、漆包線、鐵釘、大頭針或回形針。
實驗原理:改變電磁鐵的電池數量和纏繞圈數,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步驟:
1、在鐵釘上纏繞一定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不同數量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
2、在同一個鐵釘上先后纏繞不同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相同節數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
備注:
電磁鐵的磁力強度是由四種因素決定的。
篇3:六年級新教科版科學上冊實驗教學計劃
六年級新教科版科學上冊實驗教學計劃
實驗課題:常用工具的使用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周次:1
實驗目的:使學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實驗器材:克絲鉗、開瓶器、剪刀、螺絲刀、釘錘等。
實驗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為我們做些不同的事情。
實驗步驟:
1、教師用克絲鉗將一根鐵絲夾斷,讓學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師用開瓶器打開一個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張紙剪碎,讓學生概括它們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將一顆鐵釘從木頭里起出來,看看是用螺絲刀還是用釘錘省力?
備注:實驗時應注意安全。
實驗課題:杠桿平衡的研究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周次:1
實驗目的:通過做杠桿尺的實驗,使學生了解杠桿的工作原理。
實驗器材:杠桿尺、鉤碼。
實驗原理: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杠桿尺的狀態會有所改變。
實驗步驟:
1、在將杠桿尺調節到平衡狀態后,首先讓學生在杠桿尺左邊的第二個孔上掛兩個鉤碼,試一試分別在杠桿尺右邊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個孔上掛上兩個鉤碼,杠桿尺會處于一種什么狀態?
2、讓學生分別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觀察杠桿尺的狀態會有什么變化?從中能發現什么規律?
實驗現象:改變杠桿尺左右兩邊掛鉤碼的位置和數量,杠桿尺的狀態會隨之改變。
備注:實驗前應將杠桿尺調到平衡狀態;
實驗課題:輪軸的研究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周次:2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研究輪軸的特點,從而使學生知道合理使用輪軸可以省力。實驗器材:輪軸實驗裝置。軸粗細相同,輪大小不同的輪軸、鉤碼、線、鐵架臺。
實驗原理:在軸的大小一定時,輪越大越省力。
實驗步驟:1、將一個輪軸實驗裝置安裝在鐵架臺上,并在輪和軸上分別掛上鉤碼,直到平衡:
2、將另一個輪軸實驗裝置也安裝在鐵架臺上,再在它的輪和軸上分別掛上鉤碼,直到平衡。
備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
實驗課題:滑輪的研究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周次:2
實驗目的:通過模擬實驗,使學生分別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性。
實驗器材:定滑輪和動滑輪、鐵架臺、線、鉤碼、測力計。
實驗原理: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
實驗步驟:1、用鐵架臺作支架,把一個可以轉動的輪子固定在支架頂部,用一根細線當升旗繩,用紙做一面旗幟固定在細線上,當向下拉動繩子時,觀察旗幟會怎樣?2、在繩的一端掛上重物,試一試,在繩的另一端掛幾個鉤碼能平衡?3、將細繩套在滑輪的槽里,左端掛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著,將鉤碼掛在滑輪架的鉤上,使滑輪成為一個能與重物同時升降的動滑輪。
備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測力計進行測量。
實驗課題:斜面的作用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周次:3
實驗目的:通過科學實驗,收集證據,使學生認識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實驗器材:木板(長度不同)、木塊、重物、測力計。
實驗原理:斜面越長越省力。
實驗步驟:1、將一塊木板的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別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觀察用多少力?2、還用那個木塊支著,換用其他長度的木板搭一個斜面,選擇一個重物,沿著這些長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別觀察用了多少力?
備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與垂直提起重物時用的力相比較才能知道。
實驗課題:形狀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周次:6
實驗目的:使學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后,可以增強其抗彎曲能力。
實驗器材:硬紙條、砝碼、瓦楞紙等。
實驗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可以增強其抗彎曲能力。
實驗步驟:
1、學生準備兩個文具盒,中間放一張硬紙條,看看能承受得起幾個砝碼?
2、把這張硬紙條彎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幾個砝碼?
實驗現象:把“一字形”材料彎折成其它形狀后可以增強它的抗彎曲能力。
實驗課題:通電導體產生磁性實驗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周次:14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m.dewk.cn生知道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它與串聯電池的數量、線圈的圈數等有關系。
實驗器材:電池、漆包線、鐵釘、小磁針。
實驗原理: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實驗步驟:
1、像P49那樣把導線繞成圈。
2、給線圈通上電,用它來靠近指南針,會發現什么?
備注:通電直導線也會產生磁性。
實驗課題: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周次:15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它與串聯電池的數量、線圈的圈數等有關系。
實驗器材:電池、漆包線、鐵釘、大頭針或回形針。
實驗原理:改變電磁鐵的電池數量和纏繞圈數,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步驟:
1、在鐵釘上纏繞一定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不同數量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
2、在同一個鐵釘上先后纏繞不同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相同節數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
備注:
電磁鐵的磁力強度是由四種因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