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qū)設備設施管理制度(九)
一.公共設施管理制度
為使小區(qū)環(huán)境整潔,實現(xiàn)物業(yè)管理使物業(yè)保值、增值,延長房屋使用期限的目的,不降低原房屋設計時對房屋防風、防震、防雷暴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證房屋的安全使用,制定本制度:
1、房屋外觀應完好、整潔,不妨礙市容和觀瞻,不允許封閉的陽臺不得自行封閉。
2、若改變房屋用途的,要報有關部門批準。
3、室內裝修時,樓房的承重結構(承重墻、柱、梁、板等)不得隨意鑿打,更不能開洞或開門。
4、樓房原設計的燃氣、消防等設施、管道,不得私自改動。
5、不得占用或損壞樓梯通道、屋面等公共場所,不得進行亂搭建、亂張貼。
6、房屋內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物品,不得飼養(yǎng)家禽。
7、房屋自交付使用時起(以竣工驗收日為準),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凡因施工原因引起的質量問題(不包括人為損壞),由發(fā)展商負責對土木建筑保修一年,水電設施保修半年,管理處可代為業(yè)主進行聯(lián)系。
8、由于屬自然災害,自然損耗,或業(yè)主使用不當所致的質量問題需維修,不在保修范圍內, 管理處將盡力為業(yè)主提供有償服務。
9、保修期之后的日常房屋維修,根據(jù)北京市的有關規(guī)定。業(yè)主室內部分費用由業(yè)主負責,毗鄰部分費用由相關業(yè)主分攤,公用部分費用由管理處負責。
10、房屋的公有部位凡屬人為損壞的,由損壞者負責修復,并承擔有關費用。
11、嚴禁高空拋垃圾、雜物,傾倒污水,若導致樓下人員受到傷害的,追究肇事者的責任。
12、禁止將垃圾、布屑、膠袋等雜物投入廁所或下水管,如導致堵塞、損壞,住戶應負擔修理費。
13、定期對屋面的防水情況進行檢查。
14、定期對屋面、落水口、雨水管、天溝進行清理。
15、加強屋面設施管理,禁止上屋面,非上人屋面上人檢查口及爬梯應設有標志,標明非工作人員禁止上屋面,禁止堆放雜物等。
16、及時做好屋面維修,由專業(yè)維修施工隊,按經濟有效的原則,對損壞部位進行維修。
二.公共設備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設備的管理,保證設備正常運行,設備管理堅持"安全第一、規(guī)范操作、科學運行、保障及時、定期維護、注重節(jié)約"的原則。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結合實際,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設備專人專管,設備操作人員由公司或工程部指定。非公司指定設備操作人不得操作設備。
2、如非公司指定人員擅動設備導致?lián)p壞,由責任人照價賠償,并承擔相應責任。
3、設備操作人員每天做好設備運行記錄。
4、設備操作人應按規(guī)定完成日常巡視、檢查、保養(yǎng)、工作,并做好相關工作記錄。
5、設備如發(fā)生故障,操作人應及時進行維修并作好維修記錄。
6、如發(fā)生操作人不能維修的故障,操作人應及時請示上報,協(xié)助做好恢復工作,以免延誤生產。
7設備操作人應持證上崗,并經公司培訓考核合格。
三.設備分類規(guī)定
根據(jù)設備的重要程度和對物業(yè)正常運行的影響,對物業(yè)設備進行分級管理,為配合管理需要,將設備分為一級、二級、三級:
一級設備:是指為保證物業(yè)正常運行、提供基本工作、生活保障的核心設備,在物業(yè)設備管理中,處于最重要部位,如電梯、空調主機、生活給水泵(冷熱)、消防泵、噴淋泵、火災自動控制系統(tǒng)、高壓柜、變壓器、鍋爐、采暖循環(huán)泵 、熱水循環(huán)泵、天然氣調壓站、純凈水系統(tǒng)等。
二級設備:是指為保證物業(yè)正常運行、與核心設備相配套的周邊設備,在物業(yè)設備管理中,處于重要部位,如低壓配電柜、各種控制柜、冷卻塔、空調室內機、水箱、可視監(jiān)控對講系統(tǒng)、門禁系統(tǒng)、遠傳三表抄送系統(tǒng)、噴淋系統(tǒng)、排送風機等。
三級設備:除I、II級以外所有設備、防火卷閘門、潛排污水泵、消火栓、警鈴、風閥、電表箱、消防燈等。
四.設備報廢管理制度
為確保物業(yè)設備的安全、正常運行,保證人員及財產安全,對無法保證正常運行,又無修復價值的設備應予報廢,并制定以下制度:
報廢的標準:a、不能安全正常運行,存在事故隱患;b、修復成本較高,使用價值不高;c、無修復價值的設備。
1、設備報廢應由工程部主管如實匯報設備運行使用情況,詳細說明報廢的原因等,并向部門經理提出報廢申請。
2、部門經理在接到申請后,及時了解、檢查設備運行管理等相關情況,對運行管理人員進行核實,并做出是否報廢及報廢原因的鑒定。
3、得到報廢許可后,應填寫報廢單,由部門經理簽字后,經公司總經理批準后實施。
4、需報廢設備在未獲報廢批準、實施前,應懸掛"待報廢"標識。
5、報廢設備應及時撤離原安裝或使用場所,未撤離前應懸掛"報廢"標識。6、工程部應將批準的報廢審批表報公司財務或其他主管部門
篇2:食品用設備設施管理維修保養(yǎng)制度
幼兒園食品用設備設施管理維修保養(yǎng)制度
為規(guī)范餐飲服務食品用設備、設施管理,保障公眾餐飲安全,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處理區(qū)應按照原料進入、原料處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應的流程合理布局設備、設施,防止在操作中產生交叉污染。
二、配備與食品品種、數(shù)量相適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設施。主要設施應易于維修和清潔。
三、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及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加工與用餐場所(所有出入口),設置紗門、紗窗、門簾或空氣幕,木門下端設金屬防鼠板,排水溝、排氣、排油煙出入口應有網眼孔徑小于6mm的防鼠金屬隔柵或網罩;距地面2m高度可設置滅蠅設施。
四、配置方便使用的從業(yè)人員洗手設施,附近設有相應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設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標示。宜采用腳踏式、肘動式或感應式等非手動式開關或可自動關閉的開關。
五、食品處理區(qū)應采用機械排風、空調等設施,保持良好通風,及時排除潮濕和污濁空氣。
六、用于加工、貯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裝材料和設備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無異味、耐腐蝕、不易發(fā)霉。食品接觸面原則上不得使用木質材料,必須使用木質材料的工具,應保證不會對食品產生污染。
七、各功能區(qū)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臺、刀具、砧板等工用具,應分開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顯標識。
八、貯存、運輸食品,應具有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設備、設施,配備專用車輛和密閉容器,遠程運輸食品須使用符合要求的專用封閉式冷藏(保溫)車。每次使用前應進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
九、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消毒、保潔、保溫、冷藏、冷凍等設備與設施,校驗計量器具,及時清理清洗,必要時消毒,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十、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設備、設施不得用作與食品加工無關的用途。
篇3:選平學校體育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選平學校體育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為安全使用體育器材,本著“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特制定學校體育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一、學校校長要加強對學校安全的領導,經常教育體育教師要本著“安全重于泰山”的原則上好體育課,避免學生上體育課時因不正確使用體育器材而造成危險。
二、學校要強化使用體育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實行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建立領導小組,領導、指導學校體育器材、體育設施等的安全正確使用。
三、建立檢查制度,對體育器材、設備設施要經常檢查;體育器材要由專人管理,體育設備設施要由專人負責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堅決消除體育器材、體育設備設施的安全隱患。
四、要進一步嚴明體育教師的職業(yè)紀律,切實加強體育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保證上體育課時師生的人身安全。
五、學校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安全環(huán)境,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正確使用體育器材設備設施的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安全正確使用體育器材、設備設施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體育自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