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的整形與修剪
喬木修剪標準是修剪適度,去處徒長枝、病蟲枝、過密枝、并生枝、交叉枝、下垂枝、枯枝、傷殘枝,行道樹上緣線與下緣線整齊。
(一)修剪方式
整形修剪要根據各種樹木的生長習性以及預期達到的觀賞要求來確定具體的修剪方式。喬木的修剪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然式修剪
由于喬木都有一定的樹型,通常整型修剪保持其原有的自然生長狀態,充分體現其自然美,這種叫自然式修剪。喬木的修剪要保持其樹冠的完整,僅對病蟲枝、傷殘枝、重疊枝、內杈過密枝和根部蘗生枝以及由砧木上萌發出的枝條進行修剪。
修剪時根據冠型隨年齡增長發生的變化,靈活掌握。主干明顯、有中央領導枝的單軸分枝樹木,修剪時保護頂芽,防止偏頂而破壞冠型。
2.自然和人工混合修剪
這種方式是在自然樹型的基礎上加以修剪。可修剪成各種形狀:
開心型:常用于法桐和櫸樹。在主干4---4.5m處,上留3個主枝,每個主枝上留2---4個側枝。留4個側枝時,第一、第三側枝在同一方向,各側枝之間距離約30---40厘米,任其生長,形成半網型樹冠。
頭狀型:將耐修剪樹木,如杜英、桂花、枸骨等,修剪成圓型樹冠用以組景。
(二)不同用途樹木的整形修剪
1.針葉樹的整形修剪
對于針葉樹種,采取自然式整型修剪方式,每年將病枯枝剪除。針葉樹種具有主導枝,生長較慢,讓修剪人員保護主導枝,勿使其受傷害。
2.庭蔭樹與行道樹的整形修剪
庭蔭樹的主干高度與周圍環境的要求相適應。行道樹的高度以不防礙交通為主,普通保持在3.5---4.5m為宜。行道樹、庭蔭樹樹冠視樹種及綠化要求而定。庭蔭樹樹冠以大些為宜,充分發揮其觀賞和遮蔭效果。
行道樹修剪采取自然型,為了達到觀賞效果及架空線的需要,將懸鈴木修剪成開心型;香樟修剪成傘型,適當擴大樹冠。
由專門的班組定期將行道樹、庭蔭樹的病枯枝、下垂枝及擾亂樹型的枝條剪除。對于基部的發生的萌蘗芽,及主干由不定芽發生的冗枝,均剪除。
(三)整形修剪的時期與次數
喬木的修剪可常年進行,結合抹芽、摘心、除蘗、剪枝等,大規模修剪在休眠期進行,以免傷流過多,影響樹勢。
喬木(一級養護),冬修1次,從4月份開始,生長季節剝芽3---4次,純剝芽,剝至二側枝,確保生長勢旺盛,樹冠完整,主側分枝均勻,數量適宜,內膛通風透光,及時清除樹干及根部萌蘗枝。
在冬季修剪1次,從4月份開始,生長季節剝芽2---3次,確保喬木生長正常,樹冠基本完整,主側分枝均勻,數量適宜,內膛通風透光。及時清除樹干及根部萌蘗枝。
篇2:園區喬木灌木修剪規程標準
園區喬木、灌木的修剪規程及標準
操作規程
1、保持樹木析有的自然生長狀態,能體現樹木的自然美,稱為自然修剪。
2、根據花木的生長特性和發芽分枝規律,進行花木的修剪造型,如自然開心形、圓柱形、方形、圓頭形、層形或其他物品、動物的形狀。
3、根據不同的花木,耐修剪的程度不同進行輕、中、重三種不同程度的修剪。
輕剪---剪去一年生枝條長度的1/5--1/4。
中剪----剪去一年生枝條長度的1/3--1/2。
重剪----剪去一年生枝條長度的3/4---2/3。
4、及時清除修剪的枝葉。
標準
1、造型美觀,形態逼真。
2、綠籬每年至少要修剪4次,造型每年6次,喬木每年1-2次。
3、九里香、福建茶等綠籬灌木新長枝不超過15厘米,杜鵑造型新長枝不超過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