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我分析及申請理由
本人性格開朗、自信,獨立性強、喜歡挑戰,好學上進、自覺進取,對自我的認識客觀理性,與人交往、待人處事能夠為他人著想,交游廣泛、朋友眾多,家庭和睦,與同事關系融洽。
對教育教學工作充滿熱情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工作中能夠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才智特長,對人對事處理問題能夠客觀公正,能夠做到用理智控制情感,心情舒暢地開展工作,不過分強求。
參加工作以來,我利用各種培訓學習的機會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同時,經常還要面對的是學生對于理想與現實矛盾的困惑、對學習的焦慮以及來自家庭和同學之間的情感等問題,深刻體會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認識到自己在心理健康輔導的知識和技能上的不足,急需進一步的學習。
希望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理由:
1、更好地從事本職工作。
本人從事的小學教師工作,不僅需要依靠教育教學的理論的支持,更需要心理學理論的支持。只有全面了解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特征和不同學生的心理差異,提高心理分析技能,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和過程。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教育教學過程的優化與效率的提升。
2、更好地認清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和心理調節能力。
“人無完人”,完善自我是一個人成長永恒的話題。只有學習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科學地分析、認識自我,才能科學地運用心理的方法進行自我控制與調節,從而使自身的心理更加健康以達到優化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3、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家庭。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加大、不良文化侵襲以及各種天災人禍事件的影響,很多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社會的影響非常巨大。通過學習獲得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理論和實踐技能來服務社會,能夠幫助身邊的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心理問題,也是本人積極參加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的重要原因。
有鑒于此,結合本人的個性優點、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及希望成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員的愿望,特申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2: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學生的基本情況:彭同學,男,17歲
家庭情況:爸爸,媽媽,妹妹
個性特征:外表堅強,但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收到批評就不回校晚修,難以面對班主任.
原因分析:由于晚修說話而受到老師的批評
具體措施:
1.與家長聯系,了解該生的情況
1)了解不上晚修的原因,:媽媽說他回家以后哭著對她說他不回校晚修,他說他沒有做錯,不想晚修.
2)在家的學習情況:平時很少學習,晚修回來還要看電視,直到11點才睡覺.
3)是否有心理壓力:媽媽說家庭沒有給他任何的壓力,但爸爸經常贊揚妹妹,說她成績好,很可能考上高中.
4)了解的經濟條件:父母經營商店,媽媽上一年因為病,所以用了一些錢,經濟不太好.
5)父母的教育:經常督促他學習,把他初中用的電腦賣掉了,為了讓他專心學習.
6)父母對老師的坦白:初三時經常把學校的情況反映給他們,還說很喜歡老師,知道高一的班主任是英語老師,他非常高興.
2.與學生交談
1)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晚修不應該說話,影響自己和同學們的學習;晚修不回來,對班造成極大的影響,并影響他的學習;上課時經常說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影響老師的教學和同學們的學習,并且對老師不尊重.
2)讓他明白遇到挫折時要勇敢面對,不應該逃避,逃避也改變不了事實.
3)讓他明白他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初中時的那個他,現在的他應該是一個成熟穩重的學生.
4)讓他明白學校有學校的規章制度,不能因為自己發脾氣就不顧學校的規章制度.
5)了解學生的夢想:他想考大學
6)讓他認識到高一是基礎階段,打不好基礎,對以后的兩年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7)引導他如何度過高一這一階段:
a.嚴格要求自己,繼續放松自己對自己沒有好處:不要有高一該放一放的想法.
b.認真對待學習,做到認真思考,大膽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c.力求各科平衡發展,把英語成績提上來,其它科成績更好.
d.保持心理平衡,不能因為某次的挫折或失敗而放棄自己.
8)利用他與班主任以往友好的關系,讓他知道老師想幫助他,不是有意為難他,老師希望他是一個健康優秀的學生,以后能如愿以償地考取心目中理想的大學.
3.給予學生鼓勵和關心
1)給他開會,讓他認識到自己是班的前20名,有機會考上大學.
2)學習上取得進步,立即給予鼓勵,并在同學們面前贊揚他;同時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立即指出來讓他改正.
3)適當的問候少不了.
初步結果:
1.能認識自己的不足.
2.對老師的態度變好了.
3.變回活潑好動的他.
4.學習態度好,認真學習.
5.沒有出現因為不想晚修而不晚修的情況.
6.晚修基本上遵守紀律,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