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幼兒教師個人研修總結
近一星期我有幸參加了幼兒教師遠程研修教育培訓,這次遠程研修是幼兒教育第一次網絡研修培訓,為自己有機會踏上幼兒教師遠程研修的頭班車深感榮幸。坐在電腦前聆聽各位專家的講座,學習幼兒教育的先進理論知識,使我掌握了深層次的幼教知識,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教學知識,為今后的幼兒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每一天要寫下十幾條評論,一天一篇作業,一天一篇*,不許摘抄不許粘貼卻著實難壞了我。發表評論必須要認真看同伴的*,必須提煉出*的要義,絲毫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為稍微偷懶,省專家組的那一雙雙敏銳的眼睛就會發現,他們雖然沒在我們身邊,但卻在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在時刻觀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
每一天清晨,早飯來不及吃好,就來到教室,看專家講座視頻,觀摩優秀教師課例及專家點評,做完作業以后,就急忙去學習同伴的*。這一看不要緊,心靈真的受到了很大的觸動。
那真的是專家云集,臥龍藏虎,那一篇篇*,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迂回曲折,有的風趣幽默,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執著。欣賞著同伴一篇篇精彩的*,不為作業,也禁不住發出感言。
在此學習期間,自己有頗多感言,也由一些體會,現總結如下:
1、遠程研修,拓寬了我們基層幼教老師參與培訓的途徑
通過網絡這個平臺,我們在輕松學習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計算機知識。創新教學是前所未有的,從理念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學內容豐富,題材形式多樣,駕馭效果明顯。特別是各級教育專家的專題講座,有一線教師的經驗之談,學員的經典討論,是我受益匪淺。這次培訓學習,我的教學理論有所提高,教學技藝有所增長,收獲頗豐。
2、遠程研修,促進了我們教學理念的不斷提升在研修過程中,通過細心聆聽教育專家的講座,高級教師的教學經驗之談,是我學到了更多更豐富的教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對我今后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啟發作用,樹立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尤其是專家詳盡細致的教材講解,教學點的切入,教學內容演示過程,最后的教學結尾,使我深深體會到了,教學的傳授過程是需要豐富的知識和靈活多變的經驗,這些都是我要學習的典范,也是我今后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
3遠程研修,拓寬了我們教學知識的視野
遠程研修搭建的這個學習平臺,使我們積極投身于緊張而又繁忙的學習中,雖然是在暑假期間,我們還是認真地學習著,研究著,解析好的教學題材,提取對自己有益處教學優點,點評著其他老師的教材,從中汲取營養。
通過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強化自己,提高自己,幫助自己的教學理念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4、遠程研修,激勵著自己的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短短的培訓結束了,留給自己的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我要以這次遠程研修為基點,在深思中不斷改進自己,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在幼教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幼教工作有新的起色,教學事業再上新的臺階。
總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的研修自己,做個學習型的教師,再創幼教事業新輝煌!
篇2:小學遠程教育及教師網絡研修有關規定
z小學關于遠程教育及教師網絡研修的有關規定
為了充分發揮遠程教育資源的作用,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和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能力,激發教師參與博客研修的積極性,切實提升教師自主研修能力,結合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特向全體教學人員作出以下規定:
1、遠程教育資源應用次數。根據教育局規定的每校每周不低于21課時的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按照學校制定的遠程教育課表上課,并達到相應節次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組織學生觀看遠教資源愛國主義電影一次(1-2年級每兩月1次)
2、教師網絡研修和博客研修。各教研組網絡教研活動每月必須開展一次,教研組長至少發中心主題貼1個,各教研組教師圍繞主題帖每月至少跟帖、回帖1次,回帖字數不得少于50字,字數不夠被視為無效帖,將不作統計。其他教師每月至少發表一個主題帖,全體教師必須選擇2個主題帖進行回復。每位教師每月在個人博客發表與教育有關的原創博文1篇,字數不得少于100字,并向學校博客圈推送一篇及以上原創教學反思(案例),轉帖和抄襲被視為未完成。學期結束時寫1篇自己所任學科遠教資源應用總結發表在個人博客,并向學校博客圈推送。教導處一月一統計、一月一公布,年終匯總存檔,作為教師業務考核內容之一。
重要說明:以上規定將作為教學人員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凡沒有按時完成任務者,在評先表模時實行一票否決。
本規定從頒布之日起開始執行。
**小學
二0**年十一月二日
篇3:研修提素質研修促發展:骨干教師研修班培訓匯報
研修提素質 研修促發展--骨干教師研修班培訓匯報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研修提素質 研修促發展》。*月*日,我有幸赴東北師范大學參加為期三個星期的“溫州市首期小學語文、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班”的學習活動。回顧過去的三個星期的學習生活,我感受良多。總結起來,我可以用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感受:1、視野得到了開拓;2、理念得到了更新;3、行為得到了反思。
(一)視野得到了開拓。
1、切身體驗到中國土地之大:從四季如春的溫州經過兩個半小時的飛行到達白雪茫茫的北國。
2、欣賞到東北早春之美;(路上和校園的景觀)
3、感受到東北人民的豪情。
(二)理念得到了更新。
本次研修學習,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的培訓——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在通識培訓階段,東北師大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精選的9位教授為我們進行9個專題的講座。我向大家匯報對我觸動最大的幾個講座。
其中,于偉院長的《什么是教育》的講座,以嶄新的視角,東西方的比較,深刻的哲理,富于感染的語言引領我們去解讀教育的本質。最后于教授做了自己對教育獨到的總結:“教育”是人格的陶冶和人性境界的提升,是使人成為人的教化活動。教育意味著覺解,意味著善;“教育”是“通過知識而使人獲得到解放”,把人從無知、非理性、習俗、已有的經驗、迷信、專制的權威等思想和生活狀態中解放出來,教育意味著啟蒙。“教育”是人學會在或生存的重要活動。教育在近現代成為一項重要的為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服務的事業。
路海東教授帶來了一場《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與指導策略》的報告。路海東教授一直堅持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線,他對教育教學敬業的態度真讓每一位學員佩服。路教授明確地指出了掌握中小學心理發展對孩子學習指導的重要性,并通過具體實例闡述了要教育多數小學生自覺的發展積極心理品質和引導少數小學生積極主動解決心理問題的理論。張教授提出:小學教師無論開展發展性還是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都要以積極心理學的精神為指導,應注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當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副校長黃寶國提出“教師要照亮別人,也要完善自我”時,引起了我情感上的共鳴,他生動幽默的講述,讓我看到一個特級教師的魅力和風采
3月18日,研修學習由通識培訓跨入學科培訓。雖然,曾為無法參與開展實地考察而惋惜,但在數學與統計學院317室,學校為我們安排豐富的學習內容:著名教授、小學骨干教師、教研員講座,熱點問題討論等,足以彌補那份失落與與遺憾。回想起那一場場精辟的論述,仍常常回蕩在耳邊:我例舉兩個講座與大家分享。
郝 薇老師專題講座——《關注細節的數學教育》,用生動的例子,闡述了如何在平時教學細節中讓學生愛上數學迷戀數學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特別是她對教育的獨到感悟:學會低頭,心存感恩,于感恩中體會幸福,于幸福中謀得力量,用這份幸福的力量支撐起深遂的視界,踏實地工作,體會教育的魅力。
東北師大附小趙艷輝校長的講座——《把握學科本質,設計有效教學》通過教什么?怎么教?怎樣學?三個方面指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要關注以下四個途徑:1、把握教學目標;2、依托學科教材;3、關注學生個體;4、優化教學技能。作為有效的數學教學,我們不僅應當十分關注如何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各種具體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要高度重視如何幫助學生學會數學思維,充分發揮數學的文化價值。讓我進一步明確了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助于我更好地去理解教材,把握標準,創設情景、有效課堂性、聽評課等理論的學習,給我的課堂教學實施和評價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這些講座,都是要求一線的教師把握新課改的動態、了解新理念的內涵、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 ,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結為同窗,相約課堂。來自溫州各區縣的骨干教師們在東北師大的培訓課堂里結為同窗學友,課堂專心傾聽、課間認真研討、課后網絡交流……濃濃的學習氛圍讓彼此受益匪淺。我參加了數學第一小組的交流研討,并把自己在基層教育科學研究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困域進行了匯報,研討小組對精品課題研究,數學課題的開展等系列問題,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研討氣氛活躍,不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達到了相互啟發、學習,共同提升的目的。
(三)行為得到了反思。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李廣副教授在給我們上《如何開展教育行動研究》一課時,給我們提到:如果一個人工作二十年,都不加以反思改造,那么這個人就等于把第一年的工作重復了二十遍!如果有反思其實就在行動研究。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刻!由于平時忙于教學,要處理很多事務性的事,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缺少反思,但現在想來其實這些都只是放松自己的理由!這次學習讓我從平時繁重的教學事務中脫離出來,給了我一次很好的反思機會。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思考如何讓這些全新的理念融入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去。
短短三個星期的集中培訓已經結束了,我無比欣慰地感受到自身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在此次培訓的碰撞中得以提升。我知道教學的創新,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的肩上承擔著無比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作為數學教師,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將永遠是一個讓人探索的問題。不管形勢怎樣變化,終身學習的理念將不會改變,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才能更好的成長。最后,我想在這里再耽誤大家一點點時間,以我認為在東北研修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問題、一組名言結束本次的報告。
一個問題:“蜜蜂嗡嗡嗡的響聲是怎么得來的嗎?”蜜蜂靠什么發出嗡嗡聲?權威專家都認為: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湖北省12歲的小學生聶利大膽挑戰這一說法。她說:“蜜蜂有自己的發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20**年秋,聶利從《小學自然學習輔導》一書中得知,蜜蜂、蒼蠅、蚊子等昆蟲都沒有發音器官,但它
們在飛行時不斷高速扇動翅膀,使空氣振動,會產生嗡嗡的聲音。后來,聶利在《十萬個為什么》一書中也看到這種說法。后來,她到一個養蜂場去玩,發現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沒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她因此對教材、科普讀物的說法產生懷疑,并開始試驗和研究。她把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雙翅,都能聽到蜜蜂的叫聲。兩種方法交替進行了42次,結果表明:蜜蜂不振動翅膀也能發聲。為了探究蜜蜂的發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鏡仔細查找,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在蜜蜂的雙翅根部發現兩粒比油菜籽還小的黑點,蜜蜂叫時,黑點上下鼓動。她用大頭針捅破小黑點,蜜蜂就不發聲了。她又找來一些蜜蜂,不損傷雙翅,只刺破小黑點,放在蚊帳里。蜜蜂飛來飛去,再也沒有聲音。她將這一發現寫成論文,認為蜜蜂的發音器官就是這兩個小黑點,她撰寫了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在甘肅省蘭州市8月舉行的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優秀科技項目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這個案例是東北師大王小英教授給我們講的,她通過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可以相信權威,但千萬不要迷信權威!”——聽到有經驗的專家、領導、老師講述他們的成功經驗時,懂得判斷是否正確,時刻提醒自己,是否這也適合自己呢?華中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所長雷朝亮教授委派研究生對活體蜜蜂進行實驗后得出結論:蜜蜂沒有發聲器官。把蜜蜂翅膀剪去后,蜜蜂為何仍會發出聲音?他解釋,雖然肉眼看不到,但蜜蜂翅膀根部仍在高速振動。引用吉林實二小黃寶國校長的話: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背名人語錄;背名人語錄,不如陪名人散步;陪名人散步,不如靠自己感悟,成功與否,看自悟!讓我們在感悟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力,在感悟中逐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