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親子閱讀活動感悟:讓書陪伴孩子成長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最好的營養品。”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倆一起吸收過很多這樣的“營養品”。
孩子上幼兒園時,我倆就一起看圖畫書,書中那可愛的畫圖、鮮艷的顏色就能引起了孩子讀書的興趣。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總是極力模仿故事中小動物說話時的不同動作、聲音和語氣,繪聲繪色地為孩子“讀”書,有時也讓孩子來模仿模仿。在這些過程中孩子漸漸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
孩子上學以后,我們一起看《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國現當代童話》等,這些書往往都帶有深刻的寓意,孩子每讀一篇文章,都有一個小收獲,我們經常一起探討書中的人物和情節,讓孩子自己說說對書中人物的看法,久而久之,孩子能獨立閱讀了,提高了閱讀能力,也學到了很多團結友愛、勤奮好學、謙虛禮貌、自立自強的傳統美德。今年暑假我們一起讀了《天藍色的彼岸》,孩子懂得了生命的可貴,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身邊的人,學會要對他人諒解與寬容,學會如何去愛。讀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主人公那有趣的童年生活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孩子要為夢想敢于拼搏,不要被夢想道路上的挫折而打敗,要堅持不懈,才能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自由的天。
培養孩子的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孩子受益匪淺。同時作為家長的我們也在不斷的閱讀中,豐富了我們自身的精神生活,也不斷的提高著我們作為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看了許多關于家庭教育的書籍后,我們漸漸學會了愛的教育、賞識教育和快樂教育,學會了在父母與孩子間營造一種更加和諧、融洽的氛圍,許多家庭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閱讀對于思想猶如運動對于身體,運動使人健壯,閱讀使人賢達。高爾基曾說過:“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閱讀是美妙的。因為一首詩,一首詞,就是一朵朵美麗的花;一個童話,一個故事,就是一曲曲動聽的歌。讓我們每一位家長從自身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教育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從中汲取營養,滋潤心田、豐富情感、陶冶情操。讓讀書成為我們人生的需要,更要成為孩子成長的需要!書是我們共同、永遠的良師益友。讓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能和孩子共同閱讀,一起成長!
篇2:《親子閱讀感悟》
我與孩子共讀書心得體會
“親子共讀”就是以閱讀為紐帶,而閱讀又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親子共讀有助父母子女間的雙向溝通,對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溫馨、和睦、積極向上的親子關系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家長的參與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使孩子從閱讀中得到樂趣,增加了知識。作為職業是教師的我,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于是在孩子有認知意識起,我們的親子共讀之路就開始了。
一開始和孩子一起讀的只是一些認知的圖片,然后是童謠兒歌之類的,再接下來是兒童繪本、百科類圖書、少兒讀物等等。
兒童繪本顏色鮮艷、畫面可愛、文字簡短,是讓孩子能喜歡上閱讀的第一步。繪本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性格養成,還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幼兒期的孩子會不嫌其煩的要求你反復的講同一本書、甚至是同一段文字。你覺得無聊透頂,但孩子卻樂在其中。也許是每一次畫面的聯想不同,也許是你的指讀讓他又多認識了一個字
說到這里又想到了讀書時必須堅持一字一指。同一個字在閱讀中可能會重復出現,前幾次指到這個字時孩子要借助拼音來讀,可后幾次再指到這一個字時,孩子就能讀出來了,對孩子識字有很大幫助。同時,指讀能讓孩子注意力很專注,培養孩子不跳行,不漏字的閱讀習慣。現在一年級的兒子已經認識了很多字,能自己讀書,這都是閱讀的功勞。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孩子的早期閱讀過程中,他們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樣把一本書從頭至尾看完。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應急于對他發火或表示失望。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撕毀或亂扔圖書,家長就不必過多的去管他。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志。
在“親子共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每天我都固定了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做孩子閱讀的榜樣,使之成為習慣。幼兒班時我們一般是在晚上睡覺前讀一些睡前故事。現在一年級了我是利用晚飯后,家庭作業完成后的時間,每晚20分鐘至30分鐘,雙休日每天早晚共同閱讀一小時左右,就這樣經常去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講出來,然后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發表看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閱讀使孩子變得感性,當讀到太陽上的能源足夠燃燒40億~50億年時,他會擔憂的問我“媽媽,我不想讓太陽死去,我們有什么辦法幫助他補充能源嗎?”讀到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他會感動的說“他小小的年紀,就知道與敵人抗爭保衛祖國,真勇敢!”讀到好笑的故事他會不自覺的笑出聲……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興趣變得濃郁了,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讓我與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個“喂著”書籍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一個在共讀之路上耕耘著的家長是默默的,關注孩子的閱讀興趣,跟著孩子的閱讀步伐,享受和孩子的共讀時光,見證孩子在閱讀中成長!
篇3:家長親子閱讀活動感悟:讀書的快樂
家長親子閱讀活動感悟:讀書的快樂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看來,讀書還是人類的快樂之源!沒有去過長城,但能感觸于那一種雄偉;沒有去過大海,卻能體驗那一種洶涌。閱讀,是一種奇妙的旅行,能讓你感受到別樣的風景。書帶給了我們人類許多樂趣,也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把書里無窮無盡的奧秘帶給孩子就成了我的任務。通過給孩子講故事、聽孩子讀書、陪孩子讀書,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首先,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對詞語的運用能力明顯提高。在一年級的時候,識字比較少,每一本書基本上都是我讀她聽,上二年級后,認識的字多了,我就試著讓她自己讀,讀完后,我再詢問她讀書的內容,往往都是結結巴巴,但也能說出個意思大概來,后來經過細心的觀察,我發現,女兒的讀書速度很快,沒有一字一字的讀,而是一目十行,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并沒有真正讀到。于是,我讓她讀書時摘抄一些認為很好的詞語,然后,我和她一起再讀一遍,查找一些漏下的好詞。對于孩子已經找到的好詞,我也會不失時機的表揚一下,女兒就會感到很自豪。
在讀下一篇文章時,兒更認真的去讀,去找好詞。雖然有一些句子在我們大人看來可能會感到很幼稚,很可笑,但那大概就是孩子最純真的心得吧。現在孩子在說話時,偶爾還會用上一些新學的詞語,恰到好處的詞語從她嘴里說出來,讓我既高興又激動,從心里感覺到孩子已經在進步。
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還增加了孩子讀書的興趣。從小到大,我給孩子買的書也不算少,故事性的、知識性的、科學性的等等,但更多的時候,是女兒讓我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讀給他聽,而現在,她除了讀我給他新買的書,還不時的把以前的那些書給找出來,自己閱讀,再也不要求我讀給他聽,在讀的過程中,對于在讀書中不理解的一些內容、字詞等,她會查字典自己解決。實在不懂,才來問我。有些典故我還會和他一起查資料,幫助他挖掘出文章中的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使孩子對文章能更好的理解,培養她勤于思考的好習慣。看到女兒津津有味地讀書,我深深體會到她已經逐漸學會了自己讀書,從書中不但吸取了豐富知識,而且還從書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在與孩子一起閱讀的這段時間里,也給我們大人創造了一個學習知識的機會,我們看完了《中外哲理故事》、《中華美德故事》、《三國演義》、《西游記》、《少兒百科全書》等知識性、哲理性的書籍,這些書同樣會開闊我們大人的眼界,懂得了許多知識和為人處事的道理,也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讀書學習的好環境、好氛圍。我相信,只要孩子把閱讀的習慣堅持下去,經過不斷積累,會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