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小區業主張女士說,在入住一年多后,樓下鄰居反映她家衛生間漏水,但兩家并為因此紅過臉,都很想好好解決問題,于是雙方找到相關單位希望處理此事。
開發商認為房子已經全部賣完,這事該找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卻認為這事該張女士自己出錢維修。
衛生間漏水原因有二:一是防水層破壞,二是管線損壞。第一種情況比較普遍,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保修期為5年。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01保修期內,精裝修房衛生間因防水層損壞漏水怎么辦?
由開發商負責,但因使用不當造成損害,則由行為人負責。
02保修期內,
如果在驗收房屋時業主曾親自對24小時閉水實驗進行確認,由業主負責。如果業主沒有親自確認,開發商只是有竣工驗收合格證,但開發商能證明業主人為損害的由業主負責;不能分清責任的,雙方協調解決,協商不成,申請第三方鑒定,費用由鑒定后的責任方負責。
03開發商、物業公司
在漏水問題上,開發商、物業公司不配合的情況時有發生,當業主的正當要求無法得到滿足時,業主可以向當地房屋主管部門反應情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04保修期外衛生間防水層自然損害怎么辦
保修期外衛生間防水層損壞造成滲漏,由房屋產權人負責。
05保修期外,衛生間
房屋因使用不當造成損害,由責任人負責。
06鄰居不配合怎么辦?
對于鄰居不配合的情況,異產毗連房屋的自然損害,應及時修繕,不得拖延或拒絕;否則,造成損失的,責任人應負責賠償。
根據這個規定,如果你的鄰居不配合,你可以向物業公司“求助”,因為協調業主之間的關系是物業公司的義務;如果不成,可向當地房屋主管部門反映情況尋求調解,或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
07保修期內,因管道線損壞造成漏水怎么辦
在保修期內,一般應該由開發商負責。因使用不當造成的損害,則應由行為人負責。
08保修期外,因管線損壞造成漏水怎么辦
入戶水表前端管線由物業公司負責,水表后端由業主(使用人)負責
保修期外因供水管線損壞造成衛生間滲漏,則根據供水管線產權性質區分責任:。
篇2:物業公司統計漏水情況通知
物業公司關于統計漏水情況的通知
尊敬的業主/住戶:
您好!現我物業公司對EE51號院3號樓窗戶漏水情況進行統計。自入住以來發現陽臺、窗戶等位置出現漏水情況并未予修繕的住戶請到物業辦公室進行登記。我方會統一向有關管理部門反映并協商解決此事,請您抓緊時間登記。(登記時間截住到9月1號)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北宇物業公司工作的支持與理解,如有任何疑問請致電:***或***。
北京市**物業服務公司
EE項目部
20**年8月27日
篇3:新買房屋漏水而拒交物業費
新買房屋漏水而拒交物業費
案例介紹:
胡女士看中了某處商品房的頂層,在一次性付清全部房款后順利入住,同時向物業管理公司交納了當年的物業管理費。入住后兩個月雨季來臨,幾場大雨之后,胡女士發現天花板有水洇濕的現象,后來竟然發展到漏雨的地步,胡女士于是找到物業管理公司報修。物業管理公司通知了原施工單位,施工單位重新在樓頂進行了防水處理。胡女士此時已經對現在的房屋有些反感,經過和開發商協商后準備換房,但是雙方對漏雨造成損失的賠償問題產生了爭議。
胡女士認為自己購買房屋就為了居住,現在因為漏雨無法居住,并且自己進行的裝修也遭到破壞,她認為這是開發商造成的,所以準備不再交納第二年的物業管理費和供暖費。
開發商認為自己出售的房屋有質量問題是事實,也愿意賠償胡女士部分經濟損失,但是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同意為胡女士調換房屋,自己和胡女士之間沒有糾紛。
物業管理公司認為自己及時聯系維修房屋,并且現在看來房屋存在質量問題也不是物業管理不到位,如果胡女士不交納物業管理費他們無法接受,并且,因為這個小區是采用小區外的供熱廠的熱力供熱,統一供暖時間已到,如果胡女士不交納供暖暖氣費,他們就要受到經濟損失。
由于三方對于債權、債務沒有任何異議,胡女士認為自己的行為屬于法律所允許的抵消行為,但是又不是十分肯定自己的行為是否合法,于是三方一同找到律師咨詢,最終在律師主持下達成書面協議,三方協商解決,由開發商向物業管理公司支付了胡女士下年度的物業管理費,胡女士不再向開發商要求賠償,同時胡女士向物業管理公司支付本年度供暖費。
律師分析:
胡女士不能直接向物業管理公司主張抵消。合同法第九十九條所講的抵消是指: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消,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消的除外.
開發商、胡女士、物業公司三者存在債權、債務關系。
開發商與胡女士之間存在合同關系,因為房屋質量問題,開發商 基于賠償責任對胡女士負有債務;
胡女士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存在合同關系,如果物業管理公司如約履行自己的義務,胡女士不交納物業管理費,那么就是胡女士對物業公司負有債務;
關于供暖費的問題,一般是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單獨簽有供暖協議,應當依照執行,如果胡女士拒絕交納供暖費,那么胡女士對物業管理公司負有債務;
開發商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沒有債權、債務關系。胡女士開始主張抵消是不妥的,因為開發商對胡女士負債而胡女士卻對物業管理公司負債,這兩種債務雖然都是金錢債務,但是并不符合"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的條件。
判決結果:
最終的解決方案的產生也是依據法律做出的,法律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在物業管理公司同意的情況下,胡女士可以將自己對物業管理公司所負有的交費義務轉移給開發商,開發商在替胡女士向物業管理公司支付物業管理費后,開發商對胡女士的賠償義務就履行完畢。
本案中,因胡女士向開發商要求的賠償數額僅與物業管理費相當,所以胡女士自己還要交納供暖費。
點評:
經濟活動中的各方參與人之間的關系要明晰就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本案中各方對于債務都沒有爭議,分析清楚各自的關系后履行各自的義務能夠節省時間和金錢,物業管理公司和開發商一般是兩個獨立的單位,如果希望減少不必要的財務轉換環節,例如用實測面積后發生的退款沖抵物業管理費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不要忘記事先協商一致,以免日后無法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