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軌道交通七號線一期工程【施工6標】土建工程
車站及明挖區間防洪防內澇專項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審批:
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市軌道交通七號線一期工程【施工6標】項目經理部
20**年5月18日
目錄
一、編制目的、編制依據4
1.1編制目的4
1.2編制依據4
二、工程概況4
2.1設計概況4
2.2氣候概況5
2.3工程地質概況5
2.4水文地質概況7
三、周邊環境8
四、防洪防內澇施工總體目標8
五、防洪防內澇施工方案9
5.1砼基礎擋水9
5.2地面排水措施9
5.3基坑內的排水措施11
5.4排水盲溝的設置11
5.5注意要點11
六、防洪防內澇組織措施12
6.1建立并完善防洪防內澇制度12
6.2成立防洪防內澇領導小組12
七、物資保障措施14
八、防洪防內澇應急預案15
8.1防洪組織機構15
8.2應急預案流程圖17
8.3緊急通訊聯絡18
8.4防洪防內澇保障措施18
8.5重點部位防汛措施19
8.6搶險制度19
8.7搶險程序啟動條件19
8.8搶險啟動程序19
九、附圖20
一、編制目的、編制依據
1.1編制目的
1、保障鶴莊站(含漢鶴區間明挖段、鶴官區間明挖段)施工期間不受洪水、內澇災害影響。
2、保障鶴莊站(含漢鶴區間明挖段、鶴官區間明挖段)施工期間周邊建(構)筑物的安全。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4、建設工程施工項目管理規范
5、廣州地鐵建設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圖冊
二、工程概況
2.1設計概況
廣州市軌道交通七號線一期工程【施工6標】土建工程包括鶴莊站(含漢溪長隆站~鶴莊站區間明挖段、鶴莊站~官堂站區間明挖段)、鶴莊站~官堂站盾構區間,地處廣州市番禺區。
鶴莊站位于漢溪大道與迎賓大道交叉路口的東南側,車站起止里程YCK12+252.45~YCK12+479.00,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YCK12+333.00,車站(含停車線)全長226.55m,標準段寬22.5m。車站設兩個出入口,兩組風亭。車站東西兩端分別為鶴莊站-官堂站區間明挖段和漢溪長隆站-鶴莊站區間明挖段,漢溪長隆站~鶴莊站區間明挖段起止里程YCK12+029.500~YCK12+252.450,長222.95m,鶴莊站-官堂站明挖區間起止里程YCK12+479.00~YCK12+660.130,長181.13m。車站為地下三層多跨框架結構,區間明挖段為地下一層單跨結構。
除ZCK12+567.98~ZCK12+660.13里程范圍由地面開挖至基底大放坡開挖,其他施工范圍從地塊大基坑中9m標高往下開挖明挖區間和車站基坑至基底,西端盾構井盾構吊出井段采用鉆孔灌注樁+支撐的圍護結構形式,其他段采取放坡開挖土釘墻支護。車站附屬結構與主體結構一同采用明挖順做法施工。
2.2氣候概況
廣州市番禺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在北緯22°26′至23°05′、東經113°14′至113°42′之間。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溫暖、多雨、濕潤,夏長冬短,夏季時段超過六個月。
番禺區年平均氣溫22.5℃(平均值根據1981~20**年最新30年氣候資料統計,下同),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4.3℃,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28.9℃,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6℃,極端最低氣溫-0.4℃,歷年平均最高氣溫26.7℃,平均最低氣溫19.6℃。雨量充沛,分布不均,雨量相對集中在汛期,年平均雨量1673.0毫米,其中4~9月降雨量1354.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1%。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最小相對濕度9%。全年日照1633.9小時,年平均風速為2.1米/秒,最多風向為北風。年蒸發量1628.3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數71.9天。主要氣象災害有臺風、暴雨、雷暴、低溫陰雨、高溫、干旱、灰霾等。
2.3工程地質概況
車站站位范圍內的地貌為山間沖積盆地,地形較平坦,地面標高為21.4~23.80m,整個車站范圍基本位于周邊大基坑內,在大基坑中開挖小基坑。
鶴莊站施工范圍的土層主要為人工填土層、混合花崗巖可塑狀殘積土層、、混合花崗巖全風化帶、混合花崗巖強風化帶、混合花崗巖中風化帶混合花崗巖微風化帶,基坑底板從西到東主要位于、、、、巖地層中。
每個巖土層分別按巖土層代號、巖土名、時代成因、巖性描述如下:
人工填土層(Q4ml):本段人工填土層主要為素填土,顏色較雜,主要為褐黃色、土灰色、灰褐色、褐紅色等,組成物主要為人工堆填的粉質粘土、中粗砂、碎石等,表層多為水泥砼塊,大部分稍壓實~壓實。
沖積—洪積粉細砂層(Q4al+pl):分布在原沖溝地帶。呈淺黃色、灰白色等,組成物主要為粉砂、細砂,含粘粒,級配不均,飽和,主要呈松散~稍密。
沖積—洪積中粗砂層(Q4al+pl):呈灰白色、灰黃色、灰色等,組成物主要為中砂、粗砂,含粘粒。主要呈稍密狀,局部為中密狀或松散狀。
沖積~洪積軟塑狀粘性土層(Q3+4al+pl):呈灰黃色等,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軟塑狀,粘性較好。
沖積~洪積可塑狀粘性土層(Q3+4al+pl):顏色較雜,呈黃褐色、灰黃、褐紅色等,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可塑狀,局部含石英砂粒,粘性較好,屬中等壓縮性土。
沖積~洪積硬塑狀粘性土層(Q3+4al+pl):顏色較雜,呈黃褐、灰黃、褐紅色等,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硬塑狀,局部含石英砂粒,粘性較好,屬中等壓縮性土。
沖積~洪積稍密狀粉土層(Q3+4al+pl):顏色呈黃、灰黃、等,主要由粉土組成,稍密,粉粒為主,含少量粘粒。
沖積~洪積稍密狀粉土層(Q3+4al+pl):顏色呈灰黃、深灰、灰黑色等,飽和,稍密狀,組成物以粉粒為主,含部分粉粒、砂粒。
河湖相沉積淤泥層(Q3+4al):顏色呈深灰、灰黑色等,呈飽和,流塑狀態,含少量有機質。
河湖相淤泥質土層(Q3+4al):顏色呈深灰、灰黑色等,呈飽和,流塑狀態,含少量有機質、腐植物。
坡積層(Q3dl):顏色呈暗黃、褐黃色等,濕,硬塑狀,局部可塑狀,主要土性為碎屑巖風化坡積而成的粘性土,不均勻含少量砂礫。
紅層碎屑巖可塑狀殘積土層(Qel):由白堊系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石英砂巖、躒巖風化殘積形成,土性為粉質粘土,局部為粘土,褐紅色,呈稍濕,可塑狀,遇水易軟化、崩解。
紅層碎屑巖硬塑狀殘積土層(Qel):由白堊系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石英砂巖、躒巖風化殘積形成,土性為粉質粘土,局部為粘土,褐紅色,呈稍濕,硬塑狀,遇水易軟化、崩解。
混合花崗巖可塑狀殘積土層:呈淺黃、褐黃色、濕,可塑狀,土性為砂質粘性土,不均勻含約15~25%石英質砂,部分為粘性土,遇水易軟化、崩解。
〈5Z-2〉混合花崗巖風化殘積(Qel),褐紅夾黃色,濕,硬塑狀,土性為砂質粘性土,不均勻含約15~25%石英質砂,遇水易軟化、崩解,干強度及韌性較差。
〈6〉紅層巖石全風化帶(K1b1):褐紅色、紫紅色等,母巖為泥質粉砂巖,組織結構已基本風化破壞,但尚可辨認,巖質極軟,巖芯堅硬土狀,遇水易軟化。
〈6Z〉混合花崗巖全風化帶(Z):褐黃、棕褐色,母巖組織結構已基本風化破壞,但尚可辨認,巖質極軟,巖芯呈堅硬土狀或密實土狀,遇水易軟化,崩解。
〈7〉碎屑巖巖石強風化帶(K1b1):褐紅、暗褐紅色、紫紅色等,主要為泥質粉砂巖、粉砂巖等組成,巖石組織結構已大部分破壞,但尚可清晰辨認,礦物成分已顯著變化,風化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破碎,巖芯呈巖狀或半巖半土狀,巖質很軟,遇水易軟化。
〈7Z〉混合花崗巖強風化帶(Z):褐黃、褐雜色,巖石組織結構已大部分破壞,但尚可清晰辨認,礦物成分已顯著變化,風化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破碎,巖芯呈半巖半土狀局部夾中風化巖碎塊,巖質很軟,遇水易崩解。
〈8〉碎屑巖巖石中風化帶(K1b1):棕紅色、暗褐紅色、紫紅色等,主要巖性為泥質粉砂巖、粉砂巖、陸源碎屑巖結構,中厚層狀構造,泥質及鈣質膠結,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破碎,巖芯碎塊狀、短柱狀,巖質較軟,泥質粉砂巖失水易干裂。
〈8Z〉花崗片麻巖、混合花崗巖中風化帶(Z):灰黃色、褐黃,細粒花崗變晶結構,條帶狀構造,礦物主要為石英、云母、長石。裂隙發育,巖體破碎,巖芯呈碎塊狀局部短柱狀,巖質較硬。
〈9〉碎屑巖巖石中風化帶(K1b1):棕紅色、暗褐紅色、紫紅色等,主要由泥質粉砂巖、粉砂泥質巖、粉砂巖等組成,局部為砂巖和粗砂巖,陸源碎屑巖結構,中厚層狀構造,泥質及鈣質膠結,裂隙不發育,巖體較完整,巖芯呈短柱狀和長柱狀,少量碎塊呈塊狀、餅狀,ROD為70~95%,巖質較硬,泥質粉砂巖失水易裂。
混合花崗巖微風化帶(Z):淺灰、淺白色、青灰色,花崗變晶結構,條紋、條帶構造。礦物要為石英、長石、黑云母等。裂隙局部較發育,巖芯呈柱狀,局部機械破碎呈碎塊狀,ROD為50%~90%。巖質堅硬。
2.4水文地質概況
本工程地下水按賦存方式分為第四系松散類孔隙水,層狀基巖裂隙水。
一、松散巖類孔隙水
第四系看誰從主要包括欠壓實~稍壓實的填土層、沖洪積砂層。
1.人工填土層主要為上層滯水,其富水性差,透水性較差異較大,砂礫、碎石、砼塊等粗粒含量較大的人工填土層透水性可達中等~強,主要由粘性土組成的素填土透水性則弱。
2.第四系沖積-洪積砂層、多呈透鏡體狀局部分部,厚度變化較大,補給條件較差,其透水性中等~強,當砂層中砂礫含量較高時,其透水性較弱;當砂層厚度較大且分部范圍較廣時,七富水性中等。
二、塊狀基巖裂隙水
塊狀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在震旦系強混合花崗巖中,其滲透性為弱~中等;中、微風化巖滲透性一般為弱,但基巖地下水的賦存不均一,在裂隙發育地段,中、微風化滲透性也可達中等。
三、地下水補給與排泄
大氣降水為本車站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尤其對第四系孔隙水的補給更為明顯,基巖裂隙水主要受第四系孔隙水的越流補給;側向徑流排泄及地表蒸發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三、周邊環境
鶴莊站基坑位于萬博商務中心地塊大基坑內,在大基坑內開挖小基坑。北側有吉盛偉邦、信息總部基地項目(在建)和萬達項目(在建);南側有舜德酒店(在建)、天河城(在建)、廣晟酒店(在建)和廣汽項目(在建)。坑中坑排水是鶴莊站防內澇施工的關鍵要素。鶴莊站周邊環境如下圖所示:
四、防洪防內澇施工總體目標
車站基坑處于低洼處,因此特別注意此處的防洪防內澇,以項目經理牽頭,在各工區成立防洪防內澇分隊,由分管各工區的項目副經理直接負責指揮。我部防洪防內澇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十六字方針,切實落實防洪防內澇組長負責制的崗位責任制,一定要做到責任到位、指揮到位、任務到位、措施到位,把防洪防內澇工作落實到位。
1、必須認真執行《廣州市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工程【施工6標】土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做到計劃在先,預防為主、防患未然。
2、在執行原施工進度計劃的同時,做好防洪防內澇準備,尤其基坑開挖工程必須施工好排水系統,受雨水潮濕影響大的工序如回填土、防水工程等應盡量避開雨天施工。
五、防洪防內澇施工方案
本工程的基坑開挖過程中主要采用預防外部涌水為主,配合基坑自排水為輔,外部涌水采用砼擋墻將地鐵基坑與萬博大基坑分離隔開,內部基坑積水采用臺階排水法進行基坑排水,即設計地鐵基底抽排至萬博大基坑9m標高平臺,再將9m標高積水抽牌至地面市政管道;基坑排水以明溝排水為主,采用地面、各階段基坑頂面、基坑底面設置排水明溝,結合積水井和排水溝抽排水,提高圍護結構被動區及基坑內土體的強度和剛度,防止發生流砂、管涌和基坑回彈隆起等現象。
5.1砼基礎擋水
根據我部前期對鶴莊站所處萬博商務區施工地塊周邊環形道路高程測量成果顯示,萬博商務中心大基坑外地面降水不會進入大基坑,
因此我部只需考慮大基坑內地面降水的排擋即可。測量成果見附圖。
根據我部對番禺區歷史降雨量的調查,按歷史最大日降雨量319.8mm計算,平均每小時降雨13.325mm;萬博商務區大基坑開挖面積240000m2,根據廣東省番禺區歷史降雨量319.8mm計算,我部施工場地圍擋的500mm高混凝土基礎完全滿足擋水要求;同時工地大門位置必要時采用沙袋進行封堵,確?;影踩?/p>
5.2地面排水措施
本工程基坑防洪防內澇主要采用砼擋墻結合大功率水泵基坑抽排為主,日常作業小功率水泵基坑抽排為輔;本車站及明挖區間圍蔽砼基礎擋墻高0.5m,用于抵擋特大降水時萬博大基坑的積水涌入地鐵小基坑;車站及明挖區間基坑底部設置環形水溝,水溝寬0.5×0.6m,每隔100米設一個1×1×1m積水坑,每個積水坑內安裝一個15KWA水泵,用于特大降水時基坑內自排水;萬博基坑9m平臺南北兩側圍蔽內側設置0.5×0.6m排水溝,排水溝以車站站臺里程為準設置2%人字坡,使基坑內抽排的積水流向東西兩端2×2m大積水坑,每隔100m設置一個1×1×1m集水井,用于基坑內大功率水泵排水,在東西兩端頭設置二個2×2×2m大型積水坑,內安裝1臺22KW水泵,將基坑抽排出來的積水排入市政水渠,具體詳見下圖。
基坑抽排水示意圖
鶴莊站基坑及主體結構施工期間,必須做好基坑周圍的擋水、排水等措施,防止洪澇及地表水流入基坑。西端盾構井混凝土擋墻詳見下圖:
對于從基坑內抽出的水,由于含有一定量的泥砂,在基坑兩側共設置三組三級沉淀池,每組沉淀池分別設有進水池、沉淀池、出水池,沉淀池及時清理沉渣。沉淀后的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井口,通過市政管網排出。
進出水量計算:
我部施工范圍36000m2內平均每小時積水480m3,每臺15KW潛水泵排水量為100m3/h,基坑內共設6臺15KW潛水泵,每小時抽水600m3積水>480m3/h,滿足基坑排水要求;端頭積水坑安裝一臺22KW潛水泵,每臺潛水泵排水量為180m3/h,基坑共設4臺22KW潛水泵,每小時向地面排水720m3/h>480m3/h,滿足排水要求。
5.3基坑內的排水措施
基坑開挖期間必定存在一定的地下水和地表降水,因而需要邊開挖邊設置排水溝(300mm*400mm),通過排水溝將水流流入積水井。排水溝設置于基坑兩側,距放坡坡底2m左右,每間隔15m左右設置橫向水溝一條。每間隔20~30m的排水溝設置一個積水井,深度1.0米,井壁用竹籠、木板加固。具體布置如圖所示:
5.4排水盲溝的設置
根據整體施工的需要,施工外防水層時若基坑面積水仍無法排干,可設置一定數量的排水盲溝。即將排水溝回填碎石,做成排水盲溝,繼續排水。積水井內放置礫石、塊石濾層,利用離心泵從井內抽汲排除。排水盲溝如圖所示:
5.5注意要點
在雨季組織施工時,加大監控量測的監測頻率,對重要部位施工時,要做到24小時監測,及時反映雨季對施工的影響,加強基坑支護,加大基坑內排水,確保雨季施工安全?;娱_挖前應對基坑開挖條件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圍護結構強度、基坑排水等需滿足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對施工場地進行硬化,做到雨天不泥濘、不打滑,保持運輸暢通無阻。施工現場貯存的防水、防潮材料建立料棚,由物資設備部負責管理。
施工現場經常對電力線路及用電設備進行檢查,加強電力開關防水能力,防止觸電事故發生。
六、防洪防內澇組織措施
6.1建立并完善防洪防內澇制度
建立防洪防內澇安全責任制。根據項目經理負總責,各級管理負相應責任的規定,全面建立并執行防洪防內澇安全逐級負責制,責任目標層層分解,并逐級簽訂防洪防內澇安全責任狀,形成一級保一級,一級監督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防洪防內澇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6.2成立防洪防內澇領導小組
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副經理和項目總工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防洪防內澇安全領導小組,工區成立相應組織,設防洪防內澇專職安全員、工班設兼職安全員,負責各項安全工作的落實,做到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預測,做好事故發生后的預備方案。防洪防內澇領導小組,全面領導雨季期間的施工指揮工作,建立健全的值班和氣象記錄制度,及時做好值班和氣象記錄的交接班工作,發現陰雨天氣預報及時通知作好準備。
1、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施工協作隊
安全總監
何建平
項目經理
李必棋
總工程師
安環部
工程部
劉洪斌
機電部
物資部
合約部
何海燕
財會部
劉國仙
綜合部
副經理
盧美茂
2、防汛搶險領導小組成員分工及職責
組長:李必棋;全面負責防汛工作,發生汛情時負責指揮搶險救援以及與外界聯系救援。
副組長:馬寶;全面負責搶險技術保障。
副組長:盧美茂;發生汛情時負責指揮施工區搶險及救援工作。
副組長:何建平;負責現場搶險救援,遇險人員轉移、安置。
成員:
劉洪斌:具體負責搶險技術及現場實施。
常健:負責搶險物資日常管理,發生汛情時負責搶險物資發放。
張兵:負責搶險通信、后勤保障,遇險人員轉移、安置
瞿晶:具體負責防汛安全搶險實施。
汛期設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室設在現場工程部辦公室。
3、搶險組分工
在領導小組下設置4個搶險隊:
第一小隊:電力保障組,3人。搶險時負責切斷電源和臨時照明電源供應及地面動力電源的保障。
第二小隊:人員撤離清理組,3人。在啟動搶險程序時的第一任務是負責撤退清理基坑內所有作業人員,確保無一人在基坑內后,切斷基坑內電源。
第三小隊:圍堰組,10人。負責裝制沙袋,修補基坑頂擋墻缺口。
第四小隊:材料設備供應組,3人。負責搶險材料、設備、器材的供應及轉移。
領導小組職責如下:
貫徹執行廣州市、業主有關防洪的文件、通知,制定防洪規范措施。
(1)負責組建應急救援隊伍,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洪災和臺風,進行抗洪搶險和及時救援。
(2)負責對預防臺風、洪災提供必要的物資設備和組織保障。
(3)定期對我部防洪設施、物資設備進行檢查,分析在臺風、汛期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和險情,制定應急處理措施和預防方案。
(4)負責在員工中開展汛期安全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組織應急疏散預案的實施和演練。
(5)多渠道收集與本工程相關的氣象資料,在臺風和洪災來臨之前,作好對臺風和洪災的預防準備工作。
七、物資保障措施
本工程開工前,提前做好物資、材料的準備,包括排水設備、防雨材料及施工應急用電的準備工作,現場備好搶險物資,如方木、編織袋、并在現場堆碼整齊,標識清楚,專料專用;所用材料、構件和設備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規定,以及設計要求,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文件,項目部經常檢查搶險物資的情況,發生損壞和減少應及時更換和補充。應急物資儲備數量見下表:
規格
物資名稱
單位
數量
備注
八、防洪防內澇應急預案
8.1防洪組織機構
組長
全面負責
防洪防內澇工作
工程部門:
對施工隊的管理工作及現場協調;負責雨季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解決雨季施工期間的技術質量問題。
物資部門:
負責物資搶運、搶險物資的準備
與保管。
安全質量環保部門:
負責安全問題檢查,重點要害部位的治安衛。
機電部門:
負責雨季施工期間施工現場的機電管理。
搶險隊1:
負責切斷電源和臨時照明電源供應及地面動力電源的保障。
搶險隊2:
負責撤退清理井下作業人員,確保無一人在井下后,切斷井下電源。
搶險隊3:
負責裝制沙袋,井口缺口圍堰。
搶險隊4:
負責搶險材料、設備、器材的供應及隧道內小型設備的轉移。
副組長
全面負責
搶險技術保障。
副組長
全面負責
搶險技術保障。
副組長
全面負責
搶險技術保障。
8.2應急預案流程圖
事故發生
報警
警情判斷
響應級別
應急啟動
應急增援
事態控制
應急結束
應急恢復
信息反饋
有關人員趕赴現場
醫療救護
現場搶救
應急避險
人員撤離、疏散
指揮人員到位
報警
信息傳遞
應急資源到位
是
總結評審
信息收集聯絡、上報
現場清理
擴大應急
事故調查
應急增援
善后處理
解除警戒
否
是
否
應急預案流程圖
8.3緊急通訊聯絡
現場維護組
負責人:瞿晶
電話:18925193962
后勤服務組
負責人:雷駿
電話:1862820**99
保衛組
負責人:蔡志偉
電話:18680531577
小車2
司機:張兵
電話:18602093018
組長:李必棋
電話:18928456882
副組長:何建平
電話:15989910861
副組長:馬寶
電話:18902258166
小車1司機:*
電話:13926254050
交警電話:122
報警電話:110
火警電話:119
醫療搶救電話:120
8.4防洪防內澇保障措施
防汛搶險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指導方針,不斷提高認識,克服麻痹思想,遵守工程建設防汛安全生產有關管理規定,及時掌握汛期情況,嚴格按照安全標準組織施工,并邀請行業防汛安全檢查人員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搶險工作。
1、加強天氣預報。汛期指定專人關注天氣預報或與氣象部門聯系,并每天向組長匯報一次。
2、各基坑周邊按設計修建排水溝并施作擋墻。
3、電工人員定期檢修水泵,保證汛期性能良好。
4、保障部門備足防汛物資和設備,嚴禁挪作他用。
5、對職工加強防汛教育,提高防汛意識。
6、加強通訊聯系。汛期防汛搶險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和各工區負責人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
7、加強配電管理,保證汛期用電安全和電力供應。
8、堅持汛期值班制度。汛期設24小時值班,值班室設在現場工程部辦公室。
8.5重點部位防汛措施
兩端盾構井位置是本工程最低處,故該處為重點防汛部位。在該處附近配置沙袋200包,彩條布100m2,15KW水泵4臺。當該處雨水較多時,及時安排抽水設備進行抽排。
完善施工現場內的排水系統,保持現場排水通暢。
8.6搶險制度
1、建立防汛搶險指揮部,發現險情統一指揮。
2、堅持值班制度。汛期所有搶險人員不得離開工地,特殊情況離開需報請組長審批同意后補充相應人員。
3、第四小組要確保搶險材料的完好性
4、建立完善的信息網,事故發生后盡快與有關部門聯系。
8.7搶險程序啟動條件
1、氣象部門預報有大雨或暴雨。
2、現場重點防汛部位周邊積水達到15cm,且雨量無減小趨勢。
8.8搶險啟動程序
當值班人員發現現場達到搶險程序啟動條件時立即向搶險領導小組組長匯報,如組長不在位或聯系不上,及時向副組長匯報,由組長(或副組長)向搶險隊下達搶險程序啟動命令,同時通知領導小組其它成員做好搶險準備。搶險隊負責人接到命令后,立即組織搶險隊進入搶險過程,并及時反饋現場信息,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報告。如本項目搶險隊不能完成搶險任務或搶險物資不足,搶險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應及時與各方聯系,請求支援,防止損失擴大。
1、第二小隊(人員撤離清理組)接到搶險命令后,第二小隊人員從第四小隊(材料設備供應組)手里領取雨衣、雨鞋和臨時照明電筒進入施工現場清退所有作業人員,要求30
分鐘內全部清退完畢,鋼筋切割機、彎曲機、電焊機、防水板焊接機等小型設備、器具由第四小隊(材料設備供應組)及時轉移到地面。人員、設備轉移完成后向組長匯報,然后組長向第一小隊(電力保障組)下達切斷基坑內電源的命令和起動地面照明電源,電源切斷后向組長匯報,由組長向第三小隊(圍堰組)下達圍堰命令,由此,各小隊按程序配合搶險。
2、圍堰方法:首先將竹腳板固定在破損的擋墻缺口處,形成1米高的竹膠板圍擋,然后堆放砂袋進行圍擋。
3、抽水系統啟動:抽水電力系統獨立,線路獨立。人員撤離后,抽水系統接組長指令正式啟動,抽水排至地面。抽水組輪班進行抽水。及時向組長匯報抽水情況。
九、附圖
萬博商務中心大基坑周邊高程測繪圖
基坑抽排水施工示意圖
篇2:物業停車場防洪應急方案
停車場防洪應急方案
1.暴雨將至,清潔人員應及時到停車場出入口,清掃積水,安防員用特別之閘板將第一條、第二條排水溝,下水口堵住,切斷與水政排水渠相通,以防市政排水渠中之水倒流,并即時清理各下水口之垃圾。
2.安防員與清潔人員搬運預定之沙包擺放于停車場出入口相關位置,以防馬路之雨水流入車庫。
3.安防部值班主管根據雨勢情況,對上述程序進行監管,并及時跟進實際情況,調動清潔人員清理積水及通知工程部開啟排水泵等工作。
4.如水勢太大,雨水無法阻截而大量流入車庫時,值班主管應即時報告上級,安排在各電梯出入口,收費處擺放,“暫停車場出入”之告示牌,通知收費處暫停車輛離場收費。
5.暴雨過后,值班主管應及時調度指揮各項清理工作,通知收費處,免收因時租車輛暫停離場而應交之費用,并恢復正常運行。
6.成立臨時指揮部
1)指揮地點:二樓辦公室
2)聯絡方式:對講機或手提電話
3)管理處總指揮:***(**********)或***(**********)
4)指揮人員
管理處:***(*********)
工程部:***(**********)、***(*******)
安防部:***(**********)
清潔部:***(**********)
安防部
二00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篇3:防洪堤工程施工安全預防措施應急方案
防洪堤工程施工安全預防措施與應急方案
第一節基坑開挖
一、主要事故隱患:淹水、坍塌
二、安全預防、技術措施
1、開挖基坑時,對鄰近構筑物或其他設施進行調查并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2、基坑挖方區域低于水面時應設置擋水圍堰,抽(排)水時應配備足夠的所需機械設備,抽水機械的進出水管應安放牢靠。
3、采用挖掘機進行基坑挖方、出土作業時,機身距坑邊的安全距離不少于1.0m。
4、基坑挖方工程所設置的各種基坑支撐,其結構堅固牢靠。施工中嚴禁碰撞,不得在支撐上放置重物,如發現有松動,應立即撤出施工人員,并進行加固措施。
5、防止機械和人員墜入坑底,設置安全標志和圍欄。夜間設置足夠的照明和警示燈。處于交通繁忙地段應有專人日夜維持交通,以保證車輛和行人的安全。
三、應急方案
遇到事故發生時,項目經理負責現場指揮,并向有關部門報告。安全員指揮施工人員,機械迅速撤離現場,技術員對出現事故情況進行分析,拿出技術方案。工長組織清理現場,值勤人員維持現場秩序,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如有人員受傷,應立即進行現場搶救,并及時送醫院或撥打"120"急救中心求救。
第二節堤身施工
一、主要事故隱患:墜落和墜物傷人
二、安全預防、技術措施
1、腳手架材質必須符合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的桿件連接必須使用合格的瑪鋼扣件,墩高在4.00m以上時,應加設安全網。
2、臨邊施工區域,對人或物體構成危險的地方必須支搭防護棚,確保人、物的安全。高處作業,嚴禁亂扔物料。
3、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在人員上下及運輸過道處,均應設置固定照明設施。
4、安裝、養生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
5、拆模時可視吊裝設備能力,分組拆除或吊至地面解體,以減少高空作業量,拆除現場應劃分警戒區,警戒區到建筑物邊緣的安全距離不少于10m。
三、應急方案
發生事故后由安全員搶救傷員,并撥打"120"給急救中心,由土建工長保護好現場并處理安全隱患,防止事態擴大。其它人員協助做好現場救護工作和處理工作,將傷亡控制到最小程度后現場恢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