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預防食品中毒
1、食品原料、輔料、調料必須新鮮無異常,安全衛生,嚴把食品采購關,使用關。
2、做好廚房內各個環節的衛生,保持廚房用具整潔,保持環境衛生、個人衛生,防止食品的細菌污染。
3、熟食品與生食品、原料與成品、生食品用具與熟食品用具、食品與非食品,必須嚴格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4、烹調食品要徹底加熱,殺滅病原菌,熟食品要盡快食用,經較長時間儲藏的食品必須感官檢查無異常,經徹底的高溫處理才能銷售。
5、搞好食品防蠅、防蟲、防鼠、防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細菌。
6、做好餐具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
7、蔬菜使用前要用清水適當浸泡,除去農藥殘留,預防農藥中毒。
8、防止誤將亞硝酸鹽當作食用鹽,防止滅鼠藥、滅蟲藥、獸藥污染食品。
9、不經營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肉類食品,不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超過期限、假冒偽劣和“三無”食品。
10、做好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患痢疾、肝炎、肺結核、傷寒、皮膚病等有礙食品衛生疾病者不得從事食品工作。
食物中毒的特征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1、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此類中毒的發病率隨著氣溫的升高
而增高,多發生在廈季,4---5月份開始出現,6----9月份達高峰。
2、容易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肉類、乳類、蛋類及水產品等動物
性食品;其次是植物性食品,剩米飯、糯米糕、豆制品等。
二、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
1、食品原料腐敗變質,并有大量的細菌的繁殖,一般的炒、煎
等加工方法不能將細菌全部殺滅。另一個原因是食品雖然末變質,但存放時間過長,受細菌污染后由于細菌的大量繁殖,或產生毒素,造成進食后引起食品中毒。
2、食品未燒熟透,加熱不不充分或貪圖食品鮮嫩,細菌卻沒有殺死而造成中毒。
3、食品保存不善,時間性過長致使大量細菌繁殖,即使食品放在冰箱、冰庫內保藏,但低溫不能殺滅細菌,只能控制生長,時間長細菌仍能大量繁殖,使食品變質。冰箱不潔也可以造成食品的污染。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尤其是盛裝生食物容器放置熟菜、熟制品而造成熟制品污染。
5、生吃水產品涼拌菜,雖用食漬或酒漬,但不能殺滅細菌,如果未洗凈消毒,食后也容易發生中毒。
6、食品從業人員不體檢,患有腸道傳染病或皮膚病,操作人員不注意衛生,銷售人員生熟不分,工具、容器不消毒均可造成食物污染從而引起食物中毒。
常見中毒原因
1、剩米飯放久(食用必須加熱到100攝氏度并持續20分鐘以上)。
2、發霉變質饃、炸餅、米糕。(合理存放)
3、面盆、攪面機粘附的久積面。(清洗)
4、發芽或部分變黑、綠色的馬鈴薯。(挖去)
5、過期變質或假冒偽劣的調料。(不用)
6、食品原料間反味。(科學配料)
7、剩飯存放時間較長,發酸變味。(不供、不摻剩飯)
8、帶藥死蠅落入飯。(防蠅、防藥)
9、誤用亞硝酸鹽或其它非食用鹽。
篇2:高級中學預防傳染病食品中毒防范應急處理預案
高級中學預防傳染病、食品中毒防范及應急處理預案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市教委關于加強學校安全工作的指導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為增強學校疾病預防與控制意識,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保障師生身體健康,結合我校的實際,特制定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預防及應急處理預案。
一、組織機構
組長:Z(校長)
常務副組長:Z(副校長)
組員:Z (辦公室主任)Z(總務處主任)
Z(德育處主任)Z(安全辦主任)
ZZ芹(醫務室)
各班班主任老師
二、事故防范制度
1、成立預防及應急處理小組,明確分工,實行校長負責制。常務副組長每學期應至少召開一次組員會議,安排落實各項工作。在學期中要定期檢查監督各部門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重視宣傳教育
1)應普及衛生知識,利用黑板報、櫥窗等各種形式做好預防傳染性疾病及食品衛生的宣傳,
2)組織機構內的各組員應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根據學校食堂的衛生要求,依法對食堂進行衛生監督。
3、衛生室落實監控制度
1)必須每年檢查承包食堂單位的特種衛生許可證,每月檢查食堂工作人員的二證,督促有關人員持證上崗。做到無關人員不得進入食堂,相關人員上崗時做到“三白”:白衣、白口罩、白帽子。同時要加強飲水從業人員的管理,做到每年一次體檢。
2)每天上午對食堂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工作人員的個人健康進行檢查,不定期對食堂的食品驗收與留樣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
3)嚴格消毒制度,監督對食堂、餐廳、餐具、保潔櫥、飲水機等定期嚴格消毒。
4)各部門、辦公室、教室、會議室、圖書館、電腦房等專用教室,人員密集處要求經常消毒,開窗通風。在常州地區出現傳染病疫情時,早晚消毒兩次。
5)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發現學生身體不適或異常及時反饋衛生室,并與家長取得聯系。衛生老師做到師生在校,衛生室有人在崗,對去衛生室就診的師生實行嚴格預檢,如發現發熱病人及時隔離,并與班主任、家長聯系送醫院就診。
三、事故應急處理方案
發生事故時,衛生老師應在常務副組長的指揮下,采取以下措施:
1、出現個別傳染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短時間內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不明病因的群體癥狀,急驟增多的五人以上同時出現相同病情,衛生室及時向常務副組長匯報,并要求班主任通知家長帶孩子立即就診,并按相關消毒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2、發現10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停止供餐,常務副組長第一時間向教育局辦公室及體衛藝科報告,然后報衛生監督所,把中毒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3、學校在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對發病學生(包括與發病學生有密切接觸的師生)采取隔離措施。嚴格實行患病學生休學制度。學生病愈后方可復學,并視不同病因進行跟蹤隨訪,防止復發二次傳播。
4、對患者活動過的校區、房間(教室)等,在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導下進行消毒,對環境與物體表面等進行擦拭消毒,對地面進行濕性清掃,對空氣進行噴霧消毒;用移動式紫外線消毒燈對有關區域進行物理消毒,室內實施強制通風。
5、保留造成或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并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6、落實有關措施,維持正常教學秩序和學生用餐,發生傳染病的班級學生應在指定的教室上課。
常務副組長負責善后工作處理。如果為群體事故,校務辦公室等協助善后處理工作。
四、其他
1、發生事故后,常務副組長應及時向組長(法人)匯報,不遲報瞞報。
2、對未能盡責而發生責任事故的有關人員,學校將給予批評教育和酌情給予相應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