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迎接教育督導檢查匯報材料
***中迎接省教育督導檢查
匯報材料
**市第*中學的前身是**市**中學,創辦于一九八六年。**年七月,升格為市管學校,更名為“**市第*中學”。二十多載的風雨洗禮,***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嬗變。
根據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要求,我校認真地作了自評,現將情況匯報如下:一、端正辦學思想,科學民主管理,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校園環境——依法治校
1、
端正辦學思想,科學民主管理。
學校以教育改革為動力,創建科學的管理體系,構建“德育為先,教學為主,素質為重,育人為本”的育人模式,實行“重基礎、重能力、重實踐、重個性、求創新、求發展”的教育教學原則,形成“鞏固優良校風、優質教學、優化個性,全面立人的辦學特色,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以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為重點,以學生主動、活潑學習為動力,達到使學生“會做人、會求知、能創新、身心健、有特長、出人才”的育人目標。
學校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科學的管理機制,形成了黨、政、工、團一體化的管理機制,形成以校長為核心領導班子,組成勤奮務識、廉潔高效、開拓進取的領導集體,群策群力、狠抓管理,依法治校,學校管理日趨規范化、民主化、科學化、盤活人力資源,激發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校辦學效益上新臺階。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努力,全體教師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樹立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并形成共識。
2、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校園環境
學校現有在校生2566人,校園面積36666
平方米,學生均校園面積10平方米,校舍總面積
60000
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3000平方米,教師住房面積6000平方米,師均住房面積50平方米。由于學校基礎薄弱,辦學條件落后,從**年開始,借升格為市管學校之機,我校加大投資力度,改善辦學條件。興建了座集飲食和食宿于一體的學生公寓,可容納500名學生食宿,為住宿生提供了舒適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改建了學校操場,建有200米環形跑道,配備了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臺、單雙杠等活動器械;添置了學生電腦室的電腦200臺,保證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能夠人手一機;建成了多媒體教室、校園局域網、寬帶網,加快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創造了較好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環境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校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安裝了有線廣播、有線電視系統;裝備了符合國家標準的理化實驗室、語音室、圖書保管室、閱覽室;學校按標準配備了教學儀器及音體美器材并分門別類保管;圖書室藏書量達20萬冊;不僅如此,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加大對學校環境的綠化、美化、亮化力度。總觀全校,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四季如春,既有喬木、灌木、綠草的錯落有致,又有繁花綠葉的相互映襯,更有雕塑花壇點綴其間。花園式的校園為師生提供了釋放身心疲憊的課余休閑之所。全校綠化面積6000㎡,校園內道路全部硬質化。
篇2:中學迎接省教育督導檢查匯報材料
中學迎接省教育督導檢查匯報材料
高安市第四中學的前身是高安市筠陽中學,創辦于一九八六年。**年七月,升格為市管學校,更名為“高安市第四中學”。二十多載的風雨洗禮,高安四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嬗變。
根據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要求,我校認真地作了自評,現將情況匯報如下:一、端正辦學思想,科學民主管理,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校園環境——依法治校
1、
端正辦學思想,科學民主管理。
學校以教育改革為動力,創建科學的管理體系,構建“德育為先,教學為主,素質為重,育人為本”的育人模式,實行“重基礎、重能力、重實踐、重個性、求創新、求發展”的教育教學原則,形成“鞏固優良校風、優質教學、優化個性,全面立人的辦學特色,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以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為重點,以學生主動、活潑學習為動力,達到使學生“會做人、會求知、能創新、身心健、有特長、出人才”的育人目標。
學校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科學的管理機制,形成了黨、政、工、團一體化的管理機制,形成以校長為核心領導班子,組成勤奮務識、廉潔高效、開拓進取的領導集體,群策群力、狠抓管理,依法治校,學校管理日趨規范化、民主化、科學化、盤活人力資源,激發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校辦學效益上新臺階。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努力,全體教師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樹立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并形成共識。
2、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校園環境
學校現有在校生2566人,校園面積36666
平方米,學生均校園面積10平方米,校舍總面積
60000
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3000平方米,教師住房面積6000平方米,師均住房面積50平方米。由于學校基礎薄弱,辦學條件落后,從**年開始,借升格為市管學校之機,我校加大投資力度,改善辦學條件。興建了座集飲食和食宿于一體的學生公寓,可容納500名學生食宿,為住宿生提供了舒適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改建了學校操場,建有200米環形跑道,配備了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臺、單雙杠等活動器械;添置了學生電腦室的電腦200臺,保證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能夠人手一機;建成了多媒體教室、校園局域網、寬帶網,加快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創造了較好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環境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校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安裝了有線廣播、有線電視系統;裝備了符合國家標準的理化實驗室、語音室、圖書保管室、閱覽室;學校按標準配備了教學儀器及音體美器材并分門別類保管;圖書室藏書量達20萬冊;不僅如此,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加大對學校環境的綠化、美化、亮化力度。總觀全校,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四季如春,既有喬木、灌木、綠草的錯落有致,又有繁花綠葉的相互映襯,更有雕塑花壇點綴其間。花園式的校園為師生提供了釋放身心疲憊的課余休閑之所。全校綠化面積6000㎡,校園內道路全部硬質化。
二、強化師德師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堅持德育為先,培養合格學生——以德立校
1、強化師德師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建立和完善了師德建設工作機制,成立師德建設領導小組,形成校長負總責、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機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中央、教育部以及省、市區關于師德建設的文件、規定,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政策導向,使師德內容入耳、入腦。深入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酒泉市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江西省中小學老師“八不準”》等,結合學校人事制度改革、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要求,進一步完善了各類考核、評價辦法,在教師工作考核、教學評價、職稱評聘、教師聘用、班主任工作考核等方面加大師德份量與考核分值,專業技術職務年度考核和評優評先,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建立師德檔案,制定專門師德考核辦法,考核內容中有學生、家長及社會對教師的評價;建立和完善了有效的師德監督制約機制。完善了師德師風檢查制度,主動聽取社會各界及群眾對師德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堅持開展學生評教活動,設立“校長信箱”或“師德監督電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形成全方位、多層面的監督約束。
學校采取各種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力打造一支理念超前、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教育教學上,實行量化評估,獎優罰劣,鼓勵創新;用人制度上,實行定崗定編,全員聘任,能者上,貧者讓,庸者下。學校現有教職工
128人,其中專任教師
120人,具有本科學歷116人,占96.6%;大專學歷
4人,占3.4
%;高級教師46人,中級教師56人,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占
80
%;專任教師均能勝任循環教學。
2、堅持德育為先,培養合格學生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三風”(教風、學風、校風)建設為基礎,以師生共同價值觀形成為重點,以精細化管理為手段,以主題班會為特色,以“讓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努力構建“德育為先、以德治校、全員參與、‘五育’并舉、三位(學校、社會、家庭)一體”的學校德育工作機制,不斷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根據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特點,學校完善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學校德育管理制度,編印了《高安四中德育讀本》,對學校德育管理進行了規范和優化,保證了每一個環節都有章可循。在健全制度和加強民主管理的基礎上,學校全面推行了德育精細化管理,提出了“用心工作,愛心育人,真心服務,細心做事”管理理念,將德育常規管理引向深入。同時,我們從抓德育隊伍建設入手,著力構建學校立體的德育教育網絡,努力做到全員育人通過多年努力,我校已基本形成了“管理育人、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家庭育人、友情育人、社會育人”德育工作新格局,保證了德育工作時時有人抓,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