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車間司爐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1、 目的 為了規范車間員工的生產操作、 檢修行為, 對車間所屬范圍內辨識的危險點(源)進行有效的監控與防范, 確保員工在生產操作、 檢修過程中人身安全與身體健康; 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確保安全生產, 特制定本安全作業規程。
2、 范圍 本安全作業規程適用于司爐崗位的生產操作、 生產巡視及檢修行為。
3、 內容 3.1
4.設備檢修維護注意事項
4.1 設備檢修、 清理, 必須與值班長聯系好, 落實好安全措施后, 方可進行作業。
4.2 禁止使用不安全、 存在缺陷的工具。(如出現銹蝕、 松動、 滑絲等狀況)。
4.3 設備檢修或進行清理時應將啟動開關打到檢修位, 使遠方、 就地都不能成功 啟動, 旋轉設備檢修必須停電掛牌, 啟動時應做好安全確認, 嚴禁違章指揮。
4.4 對減速機進行加換油作業時設備必須處于停止運轉狀態。
4.5 設備運行中, 嚴禁用破布擦及觸摸設備的運轉部位,
4.6 在煤氣區域內作業, 應站在上風口, 必要時帶呼吸器, 并有兩人以上互保。
4.7 對蒸汽等高溫帶壓閥門進行作業時要泄壓, 帶壓操作要注意高溫燙傷和物體打擊。
4.8 對設備檢修潤滑要做到工完場清。
5、 作業運行中的要求:
5.1 發生爐裝點爐作業
5.1.1 裝爐時要保持該爐與管網可靠隔離。
5.1.2 裝爐入爐前應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票, 對爐內進行 CO 檢測, 合格后方可進入。
5.1.3 爐內要用 12 伏電壓的照明用具, 并做好互保, 防止物體打擊。
5.1.4 裝爐完成后禁止有明火落入爐內, 點火時, 嚴禁使用汽油、 煤油等易燃、易揮發的液體燃料引火。
5.2 發生爐并網和運行
5.2.1 并網要求對并網爐取樣化驗O2含量, O2含量<0.5%方能并網, O2含量超標爐子處理后需再次測定O2含量<0.5%后方能并網。 并網爐O2含量測定合格后,其分析測定值有效時間為兩個小時(并網爐未改變低壓鼓風狀態), 超出兩小時并網爐需重新測定確認O2含量是否在合格范圍內。
5.2.2 每班定時對運行爐O2 含量進行測定, O2 含量必須<0.5%; O2 含量>0.8%時需立即處理爐況; O2含量>1 %時, 需將O2含量高的爐退出系統進行處理,爐況正常后方能并網。
5.3 用天車、 電葫蘆等起重設備配合檢修要做安全確認, 以防傷害現場人員。
5.4 插釬作業
5.4.1 探釬時必須先開蒸汽閥, 后啟探火塞; 嚴禁正面直對探火孔, 發現探火孔汽封失效, 應立即合上探火塞。 探釬時不能超過四臺發生爐同時探.并正確戴好手燜子、 石棉手套、 安全帽、 耳塞等。
5.4.2 打渣前應檢查好工具是否有缺陷, 手要握釬子卡柄下部, 正確使用錘子,嚴禁進入大錘脫落的危險區域, 并做好互保。
5.5 發生爐在并進(退出) 前要對爐內進行蒸汽吹掃, 系統作業時人員應先做好協調, 專心一致, 聽從值班長指揮, 嚴格按照《煤氣系統吹掃方案》 執行。
5.6 發生爐熱備時, 關嚴該爐進風閥門和飽和蒸汽后, 打開自然通風閥自然通風,熱備期間嚴禁解除急冷塔水封和打開低豎管放散閥門, 要保持各溢流水正常溢流。
5.7 發生爐轉自燃狀態應用釬子同時拔起探火塞, 1-2 分鐘后側觀爐內燃燒情況, 自燃穩定后方可進行相應作業。
5.8 停探火蒸汽時要與崗位人員聯系好, 禁止打開探火塞。
5.9 鐘罩缺水要及時的補水。
5.10 發生爐汽包要定期檢查保持各參數在安全范圍內, 保持安全閥有效性, 無特殊情況不得向汽包加工業水, 打開人孔時不得正對人孔和將頭深入汽包內檢查。
5.11 發生爐退出運行應對汽包手動進行泄壓。
5.12 排污作業正確使用工具, 嚴禁違章指揮, 預防煤氣中毒。
5.13 吹掃工作嚴格按照《煤氣系統吹掃方案》 相關規定執行, 作業前應對膠管、快速接頭及閥門狀態進行檢查; 檢查工具是否完好, 接好快速接頭或膠管后, 做好人員配合, 站穩后按先后順序開關閥門。
5.14 隔離水封突破時, 應及時加大補充水量, 調整煤氣壓力, 處理過程中注意煤氣中毒。
5.15 整理釬子時要戴好手燜, 防止砸傷、 燙傷。
5.16 清理作業
5.16.1 清理煤鎖應采取自燃方式, 人員不得正對人孔。
5.16.2 清理抽氣罩
5.16.2.1 進入煤倉清理抽氣罩應辦理危險作業審批, 并有防護工到現場檢測監護。 如進入煤倉內應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票。
5.16.2.2 使用工具要檢查完好情況, 并做好互保。
5.16.2.3 操作平臺上作業要固定好, 不得靠在圍欄上。
5.16.3進入半凈管作業時, 小心摔倒, 有水封管段應給作業人員系好拉繩, 防止落入水封內 。
5.16.4清理洗滌塔電除塵器
5.16.5確保容器與管網有效隔離, 吹掃至合格, 電除塵要停電放電, 塔前器后水封掛“禁止操作” 牌警示且有防護工監護后方可進入。
5.16.6嚴禁攜帶火源進入容器內, 停留在容器內時間不能太長, 應采取輪換方式作業。
5.16.7交叉作業應注意戴安全帽, 并注意聽從統一指揮, 且要有專人指揮, 實施互保、 拋擲雜物要設警示區域。
5.16.8加強巡視檢查工作, 發現安全隱患立即整改, 不能整改的及時匯報。
6.應急處理
6.1 夜間要準備足夠照明用具, 以備應急時使用。
6.2 鐘罩著火時, 應對發生爐減小通風, 開探火蒸汽等進行相應處理。
6.3 生產過程中發生停電等應急事故時, 應當沉著穩定地嚴格按操作規程處理,聽從值班長指揮, 行動迅速, 奔跑過程中注意預防摔倒和碰撞。
7.作業結束后應做的事項:
7.1 寫好交接班記錄, 記清存在的各種問題。
7.2 各種工具、 消防器材做到定置管理。
7.3 做好油、 破布等易燃物品的擺放。
7.4 做好文明衛生工作。
篇2:白灰廠司爐工安全操作規程
白灰廠司爐工安全操作規程
1、上崗要穿戴好勞動保護品,堅守工作崗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2、到爐子平臺以上工作,要兩人以上,為了防煤氣中毒,要站在上風向。在下風向工作時,要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和CO報警儀。
3、到爐頂檢修設備時,要指定專人聯絡,如果聯系信號不準確,不準開車,在確認無誤后先點動,后聯動試車。
4、非崗位操作人員,禁止操作白灰窯設備。
5、高空作業,嚴禁從豎爐上向下扔物件。
6、點火烘爐要嚴格遵守先點火后開煤氣的原則,在點火操作時,必須先將點火棒點著送入窯內,在確認著火時,方可送煤氣,一次沒有點著火,不準二次點火,只有將窯內氣體置換放空后,方可二次點火。
7、在煤氣區域內作業,開關盲板閥時要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及其他人員的安全位置,并配帶好空氣呼吸器,保持空氣瓶壓力正常,且要佩戴好CO報警儀。
8、檢查門、孔等只有在停窯和負壓的時候才可打開。
9、豎窯停用要鼓風、吸氣放散窯內氣體,平臺及放散管周圍嚴禁有人逗留,以防煤氣中毒。
篇3:大學餐廳司爐工工作規程和標準
大學餐廳司爐工工作規程和標準
一、燃氣鍋爐運行及保養工作規程
1、對于新裝、移裝、改造和長期停用的鍋爐,在點火前要作一次全面認真地檢查。具體檢查內容和要求如下:
①檢查鍋爐內、外部。鍋筒、聯箱內有無遺留的工具和其它雜物,手孔門、入孔門是否上好、擰緊,爐膛受熱面、絕熱層是否完好,爐膛內是否有殘留燃料油或油垢,燃燒設備是否良好,煙道閘門開關是否靈活,煙道有無雜物;
②檢查主要安全件、熱工儀表和電器儀表,安全閥、水位表、壓力表要靈敏可靠;
③檢查給水設備和汽水管道,各閥門按啟動要求調整,軟水箱應有足夠的貯水;
④檢查油(氣)系統及安全附件、閥門裝配、開關位置是否正確;
⑤使用液化石油氣或乙炔氣點火的鍋爐,還要檢查液化石油氣或乙炔氣壓力是否達到要求,閥門是否已開啟;
2、啟動給水泵
①開啟水泵出口閥,向鍋爐進水,進水的水質應符合鍋爐給水標準,進水速度要緩慢,水溫不宜過高,一般水溫400℃左右為好,上水時,發現入孔蓋、手孔蓋或法蘭結合面有漏水應暫停上水,擰緊螺絲,當無漏水后再繼續上水;
②鍋爐水位上升至水位表正常水位指示處時,給水泵應停止運轉,此時,不要急于點火,要觀察水位是否維持不變,如水位逐漸降低,應查明原因設法解決,如果水位仍繼續下降,則說明給水閥漏水,應進行修理或更換,停止給水后,還應試開排污閥放水,檢查最低安全水位時給水泵是否自動進水;
3、點火與升壓
①點火程序
點火前應首先對爐膛進行吹掃,吹掃結束后,引火燃燒(煤氣或燃油),火焰監視器反映火焰的存在,并使其繼續燃燒10秒鐘左右,此稱為引火牽引期,10秒鐘后,主燃燒閥(煤氣或燃油)即被驅動,點燃主燃燒器,主燃燒器若正常燃燒,點火系統即自動關閉;
②鍋爐啟動時間
臥式鍋爐、水容量大的鍋爐,啟動所需的時間要長些,總的來說啟動要緩慢進行,啟動時火焰應調至“低火”狀態,使爐溫逐漸升高,如果啟動時間短,溫度增高過快,鍋爐各部件受熱膨脹不均,會造成張口滲漏,角焊鏈處出現裂紋,或者引起扳邊處起槽等缺陷;
③鍋爐啟動和升壓過程中應注意事項
燃用重油鍋爐,點火前應先開動重油加熱器,待油溫、油壓符合要求才能點火,燃油、燃氣鍋爐點火前均用空氣吹掃,空氣吹掃時間根據爐膛容積、風機通風量決定,但不低于規程的規定,啟動過程中,為了使鍋爐受熱均勻,可采用間斷放水的方法,從鍋爐底部放出一部分水,并相應補充給水,這樣,可以使鍋爐本體各部分達到均勻的溫度。
④升壓
隨著壓力的上升,操作人員應在不同壓力時做好下述工作:
Ⅰ隨爐水溫度逐漸升高,當空氣閥冒出霧汽或出現壓力表指針向升壓方向移動時,關閉空氣閥;
Ⅱ當壓力升到0.05—0.1Mpa(即0.5—1kgf/cm2)時,應沖洗水位表;
沖洗水位表順序:
a開啟放水旋塞b關閉水旋塞c開啟水旋塞
d關團閉汽旋塞e開啟汽旋塞f關閉放水旋塞
如水位迅速上升,并有輕微波動,表明水位正常;如果水位上升很緩慢,表明水位表有堵塞現象,應重新沖洗和檢查;
Ⅲ壓力升到0.1—0.15Mpa(即1—1.5kgf/cm2)時,沖洗壓力表存在彎管;
Ⅳ到0.2—0.3Mpa(即2—3kgf/cm2)時檢查各連接處有無滲漏現象,對松動過的螺絲再擰緊一次;
Ⅴ壓力升到0.3—0.4Mpa(即3—4kgf/cm2)時,進行一次排污,以均衡各部分爐水溫度。排污前應進水至高水位,排污時要注意觀察水位,排污后要關嚴排污閥,并檢查有無漏水現象;
Ⅵ壓力升到工作壓力為2/3時,進行暖管,以防止送汽時產生水擊。
4、暖管
為使蒸汽管、閥門、法蘭等都受到均勻緩慢的加熱并放去管內的凝結水,以防止管道內產生水擊而發生滲漏等,需要暖管;
暖管需要時間,根據蒸汽溫度、季節氣溫、管道長度、直徑等情況而定暖操作:
①開啟管道上的疏水閥,排除全部凝結水;
②緩慢開啟主汽閥或主汽閥的旁通閥半圈,待管道充分預熱后再全開。如管道發生震動或水擊,應立即關閉主汽閥,加強疏水,待震動消除后,再慢慢開啟主汽閥,繼續進行暖管;
③慢慢開啟分汽缸進汽閥,使管道氣壓與分汽缸氣壓相等,同時注意排除凝結水;
④排出干燥蒸汽后關閉所有疏水閥,主汽閥全部打開,各汽閥全開后,應回轉半圈,防止汽閥因受熱膨脹后卡住;
⑤有旁通管道的,應關閉旁通閥。
5、停爐保養
①壓力保養
在停爐期限不超過一周時,可采用壓力保養法。利用鍋爐中的余壓(0.05—0.1Mp),保持爐水溫度稍高于100℃以上,既能使爐水中不含氧氣,又可阻止空氣進入鍋筒,為了保持爐水溫度,可以定期在爐膛內生微火,也可以定期利用相鄰的鍋爐蒸汽加熱;
②濕法保養
在鍋爐停爐時間不超過三個月時,可采用濕法保養法,其方法為:
Ⅰ停爐后,首先將鍋爐受熱面內外污垢、煙灰消除干凈,截堵與外界相連接管路;
Ⅱ將鍋爐內灌滿軟化水,若無軟化水,可灌入生水,但每噸水中應加入2kg氫氧化鈉或5kg磷酸三鈉或10kg磷酸鈉。藥品要溶化為液體灌入;
Ⅲ軟化水或加藥后的生水灌滿后應加熱至105℃以排除水中的氣體,然后將鍋爐所有的門孔關閉,且不得有任何滲漏。
③干法保養
在鍋爐長期停用時,可采用干法保養方法,其方法如下:
Ⅰ鍋爐停止使用后,將其內部水垢及鐵屑和外部煙灰清理干凈,用微火將鍋爐烘干;
Ⅱ將盛有干燥劑的無蓋盆子放置在停用鍋爐的鍋筒和爐膽內,并將汽水系統和煙火系統與外界嚴密隔絕;
Ⅲ干燥劑一般使用無水氧化鈣或生石灰,其需要的量可根據鍋爐容量進行計算,若用塊狀無水氧化鈣為1—2kg/m3;若用生石灰則為2—3kg/m3;
Ⅳ為了保證干法保養的效果,應定期打開放孔進行檢查,若發現干燥劑已成粉狀,則應更換新的干燥劑。
二、燃氣鍋爐水處理工作規程
交換器失效后,應先關閉交換器軟水出口閥,然后進行下列操作:
1、小反洗:從水中排裝置進,上部排出,主要洗去壓導臺的污物,洗至出水澄清為止,時間一般15—20min;
2、放水:打開中排,放掉中排以上的水,以便壓縮空氣頂壓(注意:不要從底部排水);
>
3、頂壓:從交換器頂部送入壓縮代氣,使氣壓穩定維持在00.3—0.05Mpa以防止亂層,用于頂壓的空氣應經除油凈化;
4、進再生液:在頂壓下,將5—6%的鹽水用泵從底部打入,中排排出,流速4—6m/h,時間30—50min;
如要無壓縮空氣頂壓,則可省略第2、3兩步,小反洗后直接進再生液,但流速(包括置換反洗的流速)宜控制在2—4m/h,進再生液時間需45—80min,除了嚴格控制這些再生條件,在再生時還可將鹽水加溫至50—60攝氏度,尤其在冬季可大大提高再生效果;
5、置換反洗:當鹽水放完后,關閉鹽水閥,仍在頂壓下,以再生時的流速,繼續將水從底部進入,中排排出,這樣可利用效換器內下部的再生液進一步進行置換再生,時間20—30min,一般洗至出水氯離子含量為入口水的1—2倍,置換反洗結束后,先關下進水閥,再停止頂壓,以免亂層;
6、小下洗:水從上聞進入,中排排出,洗去壓層中的再生廢液,時間一般只需5—10min;
7、正洗:水從上部進入,底部排出,流速可與運行時間相同,洗到出水合格為止(即:硬度≤0.03mmol/L,氯離子接近入口水中的含量)就可投入運行;
8、運行:水從上部進入,底部出水到軟水箱,以制取合格的軟水供鍋爐,一般離子交換器說明書中所標明出力,大多指允許流速最高時的最大出力,在原水硬度較小的情況下高流速運行并不影響出水質量,但當原水硬度較大時,就會影響出水質量相交換器的周期制水量,這時需相應地適當降低運行流速;
9、大反洗:從再生到運行失效,稱為一個周期,經過10—20個周期需大反洗一次(放在小反洗后進行),以松動樹脂并洗去破碎樹脂及樹脂中的污物、雜質,大反洗時水從底部進入,上部排出,流速應由小逐漸增大,使樹脂層充分膨脹,但須注意勿使樹脂沖出,大反洗后,為了使底部樹脂再生徹底,用鹽量需比平時多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