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通病與防治指引
8.1質量控制要點
1)瀝青混凝土表面應平整、堅實,不得有脫落、掉渣、裂縫、推擠、爛邊、粗細料集中等現象;
2)瀝青混凝土路面接茬應緊密、平順,燙縫不應枯焦;
3)瀝青混凝土路面壓實度應不少于95%,厚度允許偏差為-5~+15mm;
4)瀝青貫入應深透,澆灑應均勻,不得污染周邊綠化。
8.2質量通病
1)瀝青路面瀝青混合料配比不合理,造成瀝青面層出現推擁、松散、露骨現象,且防滲性及吸音性能較差;
2)瀝青混凝土攤鋪后,平石邊瀝青松散、不平整,且平石有啃邊破損現象。
8.3避免通病問題出現的措施
1)施工時要控制好瀝青用量,對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要嚴格控制,減少運輸和攤鋪過程中造成的粗細顆粒離析,提高面層的壓實密度;
2)盡量采用粒徑較小、空隙較小的級配混合料,以提高瀝青路面面層的防滲性。
3)瀝青攤鋪后,對壓路機無法壓實的邊緣及構造物接頭處應采用小型壓路機或振動夯壓實。
4)壓路機碾壓時應盡量不要碰到平石,對啃邊嚴重的平石應及時更換。
8.4優秀做法與錯誤做法對比
篇2:駐地辦路面工程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駐地辦路面工程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一、天然礫石底基層彎沉達不到設計要求。預防措施:
1、料源的篩孔進行調整,控制超粒徑材料進場;現場安排人員對部分超粒徑材料進行清除。對進場材料攤鋪時檢查材料級配情況,局部地方添加細集料(包邊土),以增加4.25mm以下質量百分率。
2、在施工中,在每層上料結束后,粗平后及時灑水,再精平,對局部有離析的地方,人工挖開,翻拌;平地機整平后,將超粒徑部分再進行清除。
3 、灑水要充分,礫石料不能以最佳含水量控制,要灑水浸潤。
4、天然礫石料底基層的壓實不能僅以壓實度控制,還要在碾壓上增加壓實功,保證壓實。
二、壓實度超密。防治措施:
1、認真進行標準擊實試驗,校核最大干密度。
2、選擇路基填料均勻。
3、采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功偏大。
三、壓實層表面松散。預防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路段長度,拌和均勻,充分壓實。
2、確保壓實層土的含水量與最佳含水量差在規定范圍內。
3、適當灑水后重新進行拌和碾壓。
四、水穩基層出現裂縫。預防措施:
1、水穩配合比準確。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應降低水泥穩定碎石的水泥劑量、碎石級配應接近要求級配范圍中值。
2、混合料要拌和均勻。
3、加水應嚴格控制。
4、養生要及時,時間要充足。
5、養生時防止干濕循環,采用履蓋養生。
五、基層厚度不均勻。防治措施:
1、控制松鋪厚度鋼絲的設置,對其高程應進行復核。
2、試驗段要認真總結,確認松鋪厚度。
六、瀝青路面透油層與基層表面不粘結
1、基層表面應進行清掃、水洗、風吹等工序清除基層表面浮灰和雜物。
2、選用滲透性好的乳化瀝青。
3、適當增加輪胎對下封層的碾壓遍數。
4、乳化瀝青噴灑量不能過少或漏灑。
七、瀝青面層壓實度不合格或壓實度不均勻。預防措施:
1、確保瀝青混合料的良好級配;
2、做好保溫措施,確保瀝青混合料碾壓溫度不低于規定要求。
3、選用符合要求質量的壓路機壓實,壓實遍數符合規定。
4、當采用埋置式路緣石時,路緣石應在瀝青面層施工前安裝完畢,壓路機應從外側向中心碾壓,且緊靠路緣石碾壓;當采用鋪筑式路緣石時,可用耙子將邊緣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將壓路機的外側輪伸出邊緣10cm左右碾壓,也可在邊緣先空出寬30~40cm,待壓完第一遍后,將壓路機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壓實過的混合料面上再壓邊緣,減少邊緣向外推移。
5、嚴格馬歇爾試驗,保證馬歇爾標準密度的準確性。
6、裝料過程料車應前后移動,運料車應覆蓋保溫。
7、調整好攤鋪機送料器的高度,使布料器內混合料飽滿齊平。
8、合理組織壓路機,確保壓輪的重疊和壓實遍數。
八、枯料。防治措施:
1、細集料以及礦粉的存放應有覆蓋,確保細集料烘干前含水量符合要求。
2、混合料出廠溫度超過規定時,應廢棄。
3、對孔隙率較大的粗集料,應適當延長加熱時間,使孔隙中的水分蒸發,但應控制加熱溫度。
九、瀝青面層孔隙率不合格。防治措施:
1、在瀝青拌和站的熱料倉口取集料篩分,以確保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符合規定。
2、確保生產油石比在規定的誤差范圍內。
3、控制碾壓溫度在規定范圍。
4、選用規定要求的壓路機,控制碾壓遍數。
5、嚴格控制壓實度。
十、瀝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防治措施:
1、保證石料的質量和均勻性。
2、對拌和樓瀝青稱量計進行檢查標定,并取得計量認證。
3、調整生產配合比確保油石比在規定的范圍內。
4、按試驗規程認真進行油石比試驗。
5、保證吸塵裝置工作正常和礦料瀝青用量的準確。
6、將每日瀝青用量和集料礦料用量進行計算,驗證油石比是否滿足要求。
十一、瀝青面層施工中集料被壓碎。防治措施:
1、選擇壓碎值較小的粗集料。
2、選用針片狀顆粒含量小的粗集料。
3、控制碾壓遍數,以達到規定壓實度為限,不要超壓。
4、應按初壓、復壓、終壓程序碾壓,初壓用鋼輪,復壓用膠輪,終壓用鋼輪碾壓,碾壓應遵循先輕后重,從低到高的原則進行。
十二、瀝青面層厚度不足。防治措施:
1、試鋪時仔細確定松鋪系數,每天施工中根據實際檢測情況進行調整。
2、調整好攤鋪機及找平裝置的工作狀態。
3、下面層施工前認真檢查下封層標高,基層超標部分應刮除部分基層,補好下封層,再攤鋪下面層。
4、根據每天瀝青混合料攤鋪總量檢查攤鋪厚度,并進行調整。
十三、瀝青路面早期破損。預防措施:
1、路基檢測時要保證每層的壓實度符合要求。
2、新老路加寬處要按設計施工。
3、臺背回填要規范,質量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4、基層養生時間要及時,時間要充足,防止干縮。
5、透油層的厚度要有保證。
6、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要準確。
7、攤鋪時要防止混合料離析。
十四、瀝青面層縱、橫向裂縫。防治措施:
1、加固地基,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對填料進行處理后再填筑路基。
2、對基層進行處理,再進行面層施工。
3、處治基層,采取防裂措施,減少基層橫向開裂。
4、基層開裂處、橋頭搭板尾部和通道沉降縫處頂面鋪設玻纖維,以降低對面層的影響,減少面層橫向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