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制度-35項
三十五.手部衛生規范與質量監管制度
在醫院感染傳播途徑中,醫務人員的手是造成醫院內感染的重要原因。規范洗手及手消毒方法,加強手部衛生的監管力度,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對病人和醫務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手段。
1. 洗手的指征
1.1 進入或離開病房前必須洗手。
1.2 在病房中由污染區進入清潔區之前。
1.3 處理清潔或無菌物品前。
1.4 無菌技術操作前后。
1.5 手上有污染物或與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或體液接觸后。
1.6 接觸病人傷口前后。
1.7 手與任何病人接觸(診察、護理病人之間)前后
1.8 在同一病人身上,從污染部位操作轉為清潔部位操作之間。
1.9 戴手套之前,脫手套之后。
1.10 戴脫口罩前后、穿脫隔離衣前后。
1.11 使用廁所前后。
2.手消毒指征
2.1 為患者實施侵入性操作之前。
2.2 診察、護理、治療免疫性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3 接觸每一例傳染病人和多重耐藥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
2.4 接觸感染傷口和血液、體液之后。
2.5 接觸致病微生物所污染的物品之后。
2.6 雙手需保持較長時間的抗菌活性,如需戴手套時。
2.7 接觸每一例傳染性病人后應進行手消毒;微生物檢疫人員接觸污物前應戴一次性手套或乳膠手套,脫手套后應進行手消毒。
3.手部衛生的監督管理
3.1 嚴格按照洗手指征的要求進行規范洗手和手消毒。
3.2 使用正確的洗手(六步洗手法)和手消毒方法,并保證足夠的洗手時間。
3.3 確保消毒劑的有效使用濃度。
3.4 定期進行手的細菌學檢測。
3.5 定期與不定期監控各護理單元護理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篇2:護理制度:手部衛生規范與質量監管制度
護理制度-35項
三十五.手部衛生規范與質量監管制度
在醫院感染傳播途徑中,醫務人員的手是造成醫院內感染的重要原因。規范洗手及手消毒方法,加強手部衛生的監管力度,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對病人和醫務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手段。
1. 洗手的指征
1.1 進入或離開病房前必須洗手。
1.2 在病房中由污染區進入清潔區之前。
1.3 處理清潔或無菌物品前。
1.4 無菌技術操作前后。
1.5 手上有污染物或與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或體液接觸后。
1.6 接觸病人傷口前后。
1.7 手與任何病人接觸(診察、護理病人之間)前后
1.8 在同一病人身上,從污染部位操作轉為清潔部位操作之間。
1.9 戴手套之前,脫手套之后。
1.10 戴脫口罩前后、穿脫隔離衣前后。
1.11 使用廁所前后。
2.手消毒指征
2.1 為患者實施侵入性操作之前。
2.2 診察、護理、治療免疫性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3 接觸每一例傳染病人和多重耐藥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
2.4 接觸感染傷口和血液、體液之后。
2.5 接觸致病微生物所污染的物品之后。
2.6 雙手需保持較長時間的抗菌活性,如需戴手套時。
2.7 接觸每一例傳染性病人后應進行手消毒;微生物檢疫人員接觸污物前應戴一次性手套或乳膠手套,脫手套后應進行手消毒。
3.手部衛生的監督管理
3.1 嚴格按照洗手指征的要求進行規范洗手和手消毒。
3.2 使用正確的洗手(六步洗手法)和手消毒方法,并保證足夠的洗手時間。
3.3 確保消毒劑的有效使用濃度。
3.4 定期進行手的細菌學檢測。
3.5 定期與不定期監控各護理單元護理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篇3:公司辦公室衛生制度
公司辦公室衛生制度
為營造規范、宜人的辦公環境,保持辦公場所的整齊、潔凈,促進辦公室衛生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推進公司日常工作秩序化、樹立公司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公司辦公室衛生制度。
第一條本制度發布之日起,辦公室衛生管理嚴格按照制度運行,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切實落實制度各事項,推動公司衛生管理的規范化、經常化、制度化。
第二條值日人員職責及范圍如下:
1、衛生打掃時間:早上9點15分之前,下午下班前10分鐘完成。
2、范圍包括辦公室區域、會議室、女洗手間,衛生要求:
(1)注意地面清潔,死角的清掃,桌、椅、電腦、線路清潔、有序。
(2)適時提醒同事保持辦公桌椅及桌上的辦公用品清潔、擺放整齊、有序。
(3)書櫥、書柜內資料擺放整齊,櫥柜無亂堆亂放現象,無塵土。
(4)衛生工具用后及時清潔整理,保持清潔、擺放整齊。
3.洗手間:地面干凈、垃圾清理、馬桶及水池清潔,管道不堵塞;
4.公共衛生環境:門窗干凈。無塵土、玻璃清潔、透明、定時開窗通風;
5.安全:要求做好防火防盜工作,下班后負責關好門、窗,切斷電器。
第三條各位同事按值日表值日,若當天值日人員因事不能完成值日工作,應提前主動找其他同事協商調換或通知行政部另行安排。
第四條本制度即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