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靜壓法施工的質(zhì)量控制
質(zhì)量目標:試樁合格后工程樁檢測一次合格。
1、施工前的控制
1.1施工用電及場地要求。
1.1.1施工的動力供應,應與所選用的樁機機型、數(shù)量的動力需求相匹配,其供電電纜應完好,以確保其正常供電和安全用電。
1.1.2基坑施工場地已經(jīng)平整,無問題坑及厚度30㎝以上的虛土,以確保在管樁施工時基坑地面不致沉陷過大或樁機傾斜超限,影響預應力管樁的成樁質(zhì)量。
1.1.3場地的邊界與周邊的距離,滿足樁機最小工作半徑的要求,當壓樁場地與周邊較近時,應對周圍基坑邊坡、圍墻、建筑物的變形進行監(jiān)測,同時做好相關的記錄。
1.1.4對施工場地的地貌,由施工單位復測,作好記錄;監(jiān)理人員應旁站監(jiān)督,并對測量成果核查、書面確認。在樁基施工期間,通過控制日壓樁數(shù)量、合理安排壓樁順序、重視管樁的接頭連接,保證壓樁機行走移位,同時減少擠土效應,防止大量出現(xiàn)工程樁偏位及傾斜,甚至斷樁現(xiàn)象以及對周邊建筑物等的影響。
1.2樁機的選型及測量用儀器。
1.2.1應要求施工方提交進場設備報審表,并對選用設備認真核查。樁機的選型,一般按1.2~1.5倍管樁極限承載力取值,機身總重量加配重要求達到最大壓樁力的1.1倍。樁機的壓力表,必須按要求到具有檢測資質(zhì)的機構進行檢定或提供有效期內(nèi)儀器檢測合格證明文件,以確保夾樁及壓力控制準確。如需送樁,應按送樁深度及樁機機型,合理選擇送樁桿的長度,并應考慮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樁。
1.2.2落實施工單位準備全站儀、經(jīng)緯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以對建筑物控制點、樁位樁頂標高進行測設,測量儀器應有相應的檢定證明文件。
1.3對施工單位組織機構及相關施工文件的審查。
1.3.1審查施工單位質(zhì)量保證體系是否建立健全,管理人員是否到崗。
1.3.2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安全預案)內(nèi)容是否齊全,質(zhì)量保證措施,工期保證措施和安全保證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并對其進行審批。
1.3.3核查其施工設備、勞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進場,是否滿足連續(xù)施工的需要。
1.3.4審查開工條件是否具備,條件成熟時批準其開工。
1.4對預應力管樁的質(zhì)量監(jiān)控。
1.4.1檢查管樁生產(chǎn)企業(yè)是否按照最新標準生產(chǎn)管樁。
1.4.2檢查管樁砼的強度、鋼筋力學性能、管樁的出廠合格證及管樁結構性能檢測報告。
1.4.3對預應力管樁在現(xiàn)場進行全數(shù)檢查:
施工使用的預應力管樁,其樁身強度必須達到100%且常壓蒸汽養(yǎng)護后在常溫下靜停7天后方可運輸進場。
管樁運輸過程中,支點位置應符合規(guī)定要求,并墊以鍥形木塊(或定制支架)以防流動。預應力管樁的吊運采用端鉤吊法,索具水平夾角不宜小于60度,吊卸時應輕起輕放,嚴禁拋擲、碰撞。管樁堆放場地應堅實、平整并有排水措施。堆放時按規(guī)格長度分類堆放。
預應力管樁進場后,應根據(jù)提供的管樁資料,逐一進行質(zhì)量驗收,不合格的樁堅決予以退回。
(1)檢查管樁的外觀,有無蜂窩、露筋、裂縫;色感均勻、樁頂處無孔隙。
(2)對管樁尺寸進行檢查:樁徑(±5mm)、管壁厚度(±5mm)、樁尖中心線(<2mm)、頂面平整度(10mm)、樁體彎曲(<1/1000L)。
(3)管樁強度等級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并且要達到齡期。
(4)管樁堆放場地應堅實、平整,以防不均勻沉降造成損樁,并采取可靠的防滾、防滑措施。
(5)管樁現(xiàn)場堆放不得超過3層。
1.5管樁樁位的測量定位。
1.5.1管樁樁位的定位工作,宜采用經(jīng)緯儀及鋼尺進行,其樁位的放樣誤差,對單排樁≤10mm。
1.5.2管樁樁位,應在施工圖中對其逐一編號,做到不重號,不漏號。
1.5.3管樁樁位經(jīng)測量定位后,應按設計圖進行校核,要求對樁位的測量要進行旁站監(jiān)督。先由施工單位自檢,專業(yè)工程師可聯(lián)合監(jiān)理對測量定位成果進行復核確認。
2、質(zhì)量控制點:
質(zhì)量控制點控制等級控制內(nèi)容
管樁質(zhì)量出廠合格證、外觀、檢測證明
樁位樁位坐標、間距
靜壓貫入度檢查靜壓施工記錄、抽查靜壓設備油壓表數(shù)據(jù)、
管樁偏移樁位圖放線驗收;靜壓時復查樁位
管樁垂直度靜壓過程中抽檢立樁垂直度
3、施工程序
測量定位→樁機就位→復核樁位→吊樁插樁→樁身對中調(diào)直→靜壓沉樁→接樁→再靜壓沉樁→送樁→終止壓樁→樁質(zhì)量檢驗→切割樁頭→焊接鋼筋帽、填充管樁內(nèi)混凝土。
4、 施工中的質(zhì)量控制
4.1管樁的檢查及堆放:管樁進場時應檢查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并對樁身的外觀質(zhì)量進行全數(shù)檢查。管樁堆放不得超過3層,應堆放在堅實、平整的場地上,并采取可靠的防滾、防滑措施。
4.2測量定位:由專職測量人員測定標出場地內(nèi)的樁位,施工軸線必須嚴格按設計坐標點引側(cè),并經(jīng)多次復核后確認,施工現(xiàn)場軸線控制點位置應設在不受打樁作業(yè)影響的地方,并保護。
根據(jù)設計的樁位圖,按施工順序?qū)吨鹨痪幪枺罉短枌妮S線,按尺寸要求施放樁位,并設置樣樁,供樁機就位定位。
樁位樁放樣允許誤差控制在1cm以內(nèi),設置的樣樁應打入與地平,周圍撒上白灰或灰水以便查找,并在打樁前進行復核。
施工區(qū)附近設4個以上不受打樁影響的水準點,以便控制送樁時樁頂標高,每根樁送樁后均須作標高記錄。
開工前會同監(jiān)理單位、復核樣樁,同時辦理隱檢簽證手續(xù)。
4.3吊裝定位。
吊裝過程中,吊點或吊裝不合理。容易造成樁身出現(xiàn)裂縫,這些裂縫在打樁過程中,由于反復受到打樁壓應力的作用,極容易使其增大,而至損壞樁身,同時又不容易發(fā)現(xiàn),地下水不斷地從裂縫中滲進樁身,這將加速樁內(nèi)的預應力鋼筋銹蝕,使預應力鋼筋斷裂、混凝土預應壓力喪失,降低管樁的承載能力并影響管樁的正常使用壽命。在本工程中要求在吊裝過程中就要很小心,動作要輕、慢;同還要盡量避免管樁在起吊移動時與其它物體發(fā)生碰撞,尤其是劇烈碰撞。
4.3.1吊裝時用索具綁住樁身上部L/5處,吊車順起吊管樁,插入樁機夾具中,夾緊夾具。
4.3.2夾樁器夾持力大小的控制十分關鍵。通過調(diào)整夾樁液壓油缸的壓力來獲得合適的夾樁力(一般夾持力為壓樁力的0.8倍)以避免因夾持力過大夾碎管樁或過小使夾樁器產(chǎn)生滑動。
4.4壓
樁:在正式壓樁前應進行試壓樁,以利于初步確定承載力的特征值。試樁數(shù)量按照設計及驗收規(guī)范確定。試壓樁的規(guī)格、長度及地質(zhì)條件應具有代表性;施壓方法及施壓條件應與工程樁一致;壓樁線路的選定:施工時隨著入樁數(shù)的增多,各層地質(zhì)構造土體密度隨之增高,土體與樁身表面間的摩擦阻力也相應增大,壓樁所需的壓力也在增大。為使壓樁中各樁的壓力阻力基本接近,入樁線路應選擇單向行進,不能從兩側(cè)往中間進行,這樣地基土在入樁擠密過程中,土體可自由向外擴張,避免地基土上溢使地表升高,又不致因土的擠壓而造成部分樁身傾斜,保證了群樁的工作基本均勻并符合設計值。
4.4.1壓樁順序,應遵循減少擠土效應,避免管樁偏位的原則。對于場地地層中局部含砂、碎石、卵石時,宜先對該區(qū)域進行壓樁;若持力層埋深或樁的人土深度差別較大時,宜先施壓長樁后施壓短樁;根據(jù)樁的入土深度,宜先長后短、先高后低;若樁較密集,且距建筑物較遠,場地開闊時,宜從中間向四周進行;若樁較密集,場地狹長,兩端距建筑物較遠時,宜從中間向兩端進行;若樁較密集,且一側(cè)靠近建筑物時,宜從相鄰建筑物的一側(cè)開始,由近向遠進行;
4.4.2管樁壓入前要準確定位、對中,在壓樁過程中,宜用經(jīng)緯儀和吊線錘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監(jiān)控樁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應督促施工方測量人員對壓樁進行全程監(jiān)控測量,并隨時對樁身進行調(diào)整、校正。
4.4.3合理調(diào)配管節(jié)長度,盡量避免接樁時樁尖處于或接近硬持力層。每根樁的管樁接頭數(shù)不宜超過4個;同一承臺樁的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
4.4.4在壓樁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壓樁壓力、壓入深度,當壓力表讀數(shù)突然上升或下降時,應停機對照地質(zhì)資料進行分析,查明是否碰到障礙物或產(chǎn)生斷樁等情況。如設計中對壓樁壓力有要求時,其偏差應在±5%以內(nèi)。
4.4.5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暫停壓樁,并及時與設計、監(jiān)理等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1)壓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
(2)樁身混凝土剝落、破碎;
(3)樁身突然傾斜、跑位,樁周涌水;
(4)地面明顯隆起,鄰樁上浮或位移過大;
(5) 按設計圖要求的樁長壓樁,壓樁力未達到設計值;
(6)單樁承載力已滿足設計值,壓樁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
4.5接樁。
接樁是控制樁的管樁質(zhì)量的一個關鍵點。接樁出現(xiàn)了問題,將導至在做低應變檢測時的聲波反謝時在接樁的位置不能使反謝波有效通過,而至檢測到樁在該位置斷裂。
4.5.1接樁時上下節(jié)樁段應保持順直,錯位偏差不應大于5mm。
4.5.2管樁對接前,上下端板表面應用鐵刷子清刷干凈,坡口處應刷至露出金屬光澤。
4.5.3為保證接樁的焊接質(zhì)量,電焊條宜用E4320或E4316,應具有出廠合格證。電焊工應持證上崗,方可操作。施焊時,宜先在坡口周邊先行對稱點焊4~6點,再分層施焊,施焊宜由兩個焊工對稱進行。
4.5.4焊接層數(shù)不得小于3層,內(nèi)層焊渣必須清理干凈后方可在外層施焊。焊縫應飽滿連續(xù),焊接部分不得有咬邊、焊瘤、夾渣、氣孔、裂縫、漏焊等外觀缺陷,焊縫加強層寬度及高度均應大于2mm。
4.5.5應盡可能縮小接樁時間,焊好的樁接頭應自然冷卻后,方可繼續(xù)壓樁,自然冷卻時間應>8min。焊接接樁應按隱蔽工程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并書面簽認隱蔽工程驗收單后方可進入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4.5.6終壓。
4.5.6.1其終壓的技術參數(shù)一般采用雙控,根據(jù)設計要求,采用以標高控制為主、送樁壓力控制為輔。應視設計要求和工程的具體情況確定。
4.5.6.2終壓后的樁頂標高,應用水準儀認真控制,其偏差為±50mm。
4.5.6.3要求對整個壓樁接樁過程進行旁站,隨時檢查復核施工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質(zhì)量偏差、異常等,關注壓入深度及壓力表讀數(shù),特別是終壓時壓力值,并及時做好現(xiàn)場真實的壓樁記錄。
壓樁過程認真做好記錄,主要記錄參數(shù)為:沉樁時每2米壓樁力,送樁時到設計深度時的最終壓樁力,樁的垂直度、平面偏位,中間驗收記錄,樁位復核尺寸,樁標高,焊縫情況,樁的外型尺寸,彎曲度,樁頂平整度等。
4.5.7控制打樁應力
在打樁過程中,管樁在高能量樁錘的反復作用下沖擊作用下,樁頂、樁身和樁尖都會產(chǎn)生打樁應力,應力的蜂值波動較大,很可能會超過樁靜態(tài)極限的允許應力,使頂混凝土破壞、樁身出現(xiàn)裂縫、樁尖開裂,這不僅會使打樁中斷,甚至還會危及樁的完整性,嚴重影響樁的承載力和耐久性。雖然打樁的應力產(chǎn)生是無法避免的,但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卻是有可能也是必要的。因此在本工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來控制:
4.5.7.1在樁的端部設置120mm厚的橡膠樁墊。采用適當?shù)臉秹|是減少打樁應力最有效方法,研究表明,沖擊力和墊層厚度成反比,墊層越少沖擊力越大。樁墊的作用是調(diào)節(jié)沖擊力,保護樁頭。
4.5.7.2選擇合理的樁錘。因樁機匹配的原因,很多時樁錘過大或過小,過大的樁錘會產(chǎn)生過高的打樁應力,樁頭容易被打碎,而且還會導致過大的最后貫入度;樁錘過小則會影響正常的沉樁速度,勢必要增加樁錘的沖程,這就同樣會產(chǎn)生過高的打樁應力以及不必要的能量損失。
4.6截樁。如果樁頭高出地面一段距離,而壓樁荷載已達到規(guī)定壓樁值時則要截樁。由于壓樁機行走方面的要求,所有高出地面的樁頭都必須截斷掉。截樁應采用專用截樁鋸截樁,嚴禁用大錘橫向敲打、沖撞,嚴禁利用壓樁機行走推力強行將樁扳斷。
4.7樁頭填芯
樁與上部結構的連接主要通過樁的承臺,如何保證樁與承臺的連接達到要求,是保證工程質(zhì)量的關鍵。在施工時首先清除樁頭和樁心內(nèi)的殘留物,目的是保證混凝土的粘結,并用鋼釬或震動棒震實。樁頭填芯砼的強度等級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和設計要求。
4.8竣工驗收
壓樁工程交工驗收后及時整理好完整的技術資料4套,以備核查及提交歸檔,主要資料包括但不限于:
測量放樣定位記錄;
試樁記錄;
工程樁壓樁記錄;
樁位偏差明細表;
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管樁出廠合格證及管樁技術性能資料;
樁位竣工平面圖
篇2: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方案:靜壓法沉樁
地基及基礎工程施工方案:靜壓法沉樁
——靜壓法沉樁
沉樁前的準備工作:
(1)認真處理高空、地上和地下障礙物。
(2)對現(xiàn)場周圍(50m以內(nèi))的建筑物作全面檢查。對危房進行必要的處理。
(3)對建筑物基線以外4~6m以內(nèi)的整個區(qū)域及打樁機行駛路線范圍內(nèi)的場地進行平整、夯實。在樁架移動路線上,地面坡度不得大于1%。
(4)修好運輸?shù)缆罚龅狡教箞詫崱4驑秴^(qū)域及道路近旁應排水暢通。
(5)在打樁現(xiàn)場或附近需設置水準點,數(shù)量為兩個,用以抄平場地和檢查樁的入土深度。根據(jù)建筑物的軸線控制樁定出樁基每個樁位,作出標志,并在打樁前,應對樁的軸線和樁位進行復驗。
(6)打樁機進場后,應按施工順序鋪設軌墊,安裝樁機和設備,接通電源、水源,并進行試機。然后移機至起點樁就位,樁架應垂直平穩(wěn)。
壓樁程序
一般情況下都采取分段壓入,逐段接長的方法,其程序如下:
測量定位→樁尖就位、對中、調(diào)直→壓樁→接樁→再壓樁→送樁(或截樁)。
(1)測量定位。施工前放好軸線和每一個樁位,在樁位中心打一根短鋼筋,并涂上油漆使標志明顯。如在較軟的場地施工,由于樁機的行走會擠走預定短鋼筋,故當樁機大體就位之后要重新測定樁位。
(2)樁尖就位、對中、調(diào)直。對于YZY型壓樁機,通過起動縱向和橫向行走油缸,將樁尖對準樁位;開動壓樁油缸將樁壓入土中1m左右后停止壓樁,調(diào)正樁在兩個方向的垂直度。第一節(jié)樁是否垂直,是保證樁身質(zhì)量的關鍵。
(3)壓樁。通過夾持油缸將樁夾緊,然后使壓樁油缸伸程,將壓力施加到樁上,壓入力由壓力表反映。在壓樁過程中要認真記錄樁入土深度和壓力表讀數(shù)的關系,以判斷樁的質(zhì)量及承載力。當壓力表讀數(shù)突然上升或下降時,要停機對照地質(zhì)資料進行分析,看是否遇到障礙物或產(chǎn)生斷樁情況等。
(4)接樁,當下一節(jié)樁壓到露出地面0.8~1.0m時,應接上一節(jié)樁。
(5)送樁或截樁。如果樁頂接近地面,而壓樁力尚未達到規(guī)定值,可以送樁。靜力壓樁情況下,只要用另一節(jié)長度超過要求送壓深度的樁放在被送的樁頂上便可以送樁,不必用專用的送樁機移位。
(6)壓樁結束,當壓力表讀數(shù)達到預先規(guī)定值時,便強停止壓樁。
終止壓樁的控制原則
(1)摩擦樁以達到樁端設計標高為終止壓樁的控制條件。
(2)對長度大于21m的端承磨擦型靜壓樁,終壓控制條件是以設計樁長控制為主,終壓力值作對照。但對一些設計承載力較高的工程,終壓力值宜盡量接近或達到壓樁機滿載值。
(3)對長度為14-21m的靜壓樁,應以終壓力滿載值為終壓控制條件,視土質(zhì)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復壓。若樁周土質(zhì)條件較差且設計承載力較高時,宜復壓一、二次為好。
(4)對長度小于14m的短靜壓樁,終壓控制條件除終壓力值必須達滿載值以外,還必須滿載連續(xù)多次復壓,特別是長度小于8m的短樁,連續(xù)滿載復壓的次數(shù)應適當增多。
施工注意事項
(1)壓樁施工前應對現(xiàn)場的土層地質(zhì)情況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應做好設備的檢查工作,保證使用可靠,以免中途間斷壓樁。
(2)壓樁過程中,應隨時注意使樁保持軸心受壓,若有偏移,要及時調(diào)整。
(3)接樁時應保證上、下節(jié)樁的軸線一致,并盡可能地縮短接樁時間。
(4)量測壓力等儀表應注意保養(yǎng),及時檢修和定期標定,以減少量測誤差。
(5)壓樁機行駛道路的地基應有足夠的承載力,必要時需作處理。
篇3:住宅樓靜壓法施工質(zhì)量控制
住宅樓靜壓法施工的質(zhì)量控制
質(zhì)量目標:試樁合格后工程樁檢測一次合格。
1、施工前的控制
1.1施工用電及場地要求。
1.1.1施工的動力供應,應與所選用的樁機機型、數(shù)量的動力需求相匹配,其供電電纜應完好,以確保其正常供電和安全用電。
1.1.2基坑施工場地已經(jīng)平整,無問題坑及厚度30㎝以上的虛土,以確保在管樁施工時基坑地面不致沉陷過大或樁機傾斜超限,影響預應力管樁的成樁質(zhì)量。
1.1.3場地的邊界與周邊的距離,滿足樁機最小工作半徑的要求,當壓樁場地與周邊較近時,應對周圍基坑邊坡、圍墻、建筑物的變形進行監(jiān)測,同時做好相關的記錄。
1.1.4對施工場地的地貌,由施工單位復測,作好記錄;監(jiān)理人員應旁站監(jiān)督,并對測量成果核查、書面確認。在樁基施工期間,通過控制日壓樁數(shù)量、合理安排壓樁順序、重視管樁的接頭連接,保證壓樁機行走移位,同時減少擠土效應,防止大量出現(xiàn)工程樁偏位及傾斜,甚至斷樁現(xiàn)象以及對周邊建筑物等的影響。
1.2樁機的選型及測量用儀器。
1.2.1應要求施工方提交進場設備報審表,并對選用設備認真核查。樁機的選型,一般按1.2~1.5倍管樁極限承載力取值,機身總重量加配重要求達到最大壓樁力的1.1倍。樁機的壓力表,必須按要求到具有檢測資質(zhì)的機構進行檢定或提供有效期內(nèi)儀器檢測合格證明文件,以確保夾樁及壓力控制準確。如需送樁,應按送樁深度及樁機機型,合理選擇送樁桿的長度,并應考慮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樁。
1.2.2落實施工單位準備全站儀、經(jīng)緯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以對建筑物控制點、樁位樁頂標高進行測設,測量儀器應有相應的檢定證明文件。
1.3對施工單位組織機構及相關施工文件的審查。
1.3.1審查施工單位質(zhì)量保證體系是否建立健全,管理人員是否到崗。
1.3.2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安全預案)內(nèi)容是否齊全,質(zhì)量保證措施,工期保證措施和安全保證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并對其進行審批。
1.3.3核查其施工設備、勞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進場,是否滿足連續(xù)施工的需要。
1.3.4審查開工條件是否具備,條件成熟時批準其開工。
1.4對預應力管樁的質(zhì)量監(jiān)控。
1.4.1檢查管樁生產(chǎn)企業(yè)是否按照最新標準生產(chǎn)管樁。
1.4.2檢查管樁砼的強度、鋼筋力學性能、管樁的出廠合格證及管樁結構性能檢測報告。
1.4.3對預應力管樁在現(xiàn)場進行全數(shù)檢查:
施工使用的預應力管樁,其樁身強度必須達到100%且常壓蒸汽養(yǎng)護后在常溫下靜停7天后方可運輸進場。
管樁運輸過程中,支點位置應符合規(guī)定要求,并墊以鍥形木塊(或定制支架)以防流動。預應力管樁的吊運采用端鉤吊法,索具水平夾角不宜小于60度,吊卸時應輕起輕放,嚴禁拋擲、碰撞。管樁堆放場地應堅實、平整并有排水措施。堆放時按規(guī)格長度分類堆放。
預應力管樁進場后,應根據(jù)提供的管樁資料,逐一進行質(zhì)量驗收,不合格的樁堅決予以退回。
(1)檢查管樁的外觀,有無蜂窩、露筋、裂縫;色感均勻、樁頂處無孔隙。
(2)對管樁尺寸進行檢查:樁徑(±5mm)、管壁厚度(±5mm)、樁尖中心線(<2mm)、頂面平整度(10mm)、樁體彎曲(<1/1000L)。
(3)管樁強度等級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并且要達到齡期。
(4)管樁堆放場地應堅實、平整,以防不均勻沉降造成損樁,并采取可靠的防滾、防滑措施。
(5)管樁現(xiàn)場堆放不得超過3層。
1.5管樁樁位的測量定位。
1.5.1管樁樁位的定位工作,宜采用經(jīng)緯儀及鋼尺進行,其樁位的放樣誤差,對單排樁≤10mm。
1.5.2管樁樁位,應在施工圖中對其逐一編號,做到不重號,不漏號。
1.5.3管樁樁位經(jīng)測量定位后,應按設計圖進行校核,要求對樁位的測量要進行旁站監(jiān)督。先由施工單位自檢,專業(yè)工程師可聯(lián)合監(jiān)理對測量定位成果進行復核確認。
2、質(zhì)量控制點:
質(zhì)量控制點控制等級控制內(nèi)容
管樁質(zhì)量出廠合格證、外觀、檢測證明
樁位樁位坐標、間距
靜壓貫入度檢查靜壓施工記錄、抽查靜壓設備油壓表數(shù)據(jù)、
管樁偏移樁位圖放線驗收;靜壓時復查樁位
管樁垂直度靜壓過程中抽檢立樁垂直度
3、施工程序
測量定位→樁機就位→復核樁位→吊樁插樁→樁身對中調(diào)直→靜壓沉樁→接樁→再靜壓沉樁→送樁→終止壓樁→樁質(zhì)量檢驗→切割樁頭→焊接鋼筋帽、填充管樁內(nèi)混凝土。
4、 施工中的質(zhì)量控制
4.1管樁的檢查及堆放:管樁進場時應檢查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并對樁身的外觀質(zhì)量進行全數(shù)檢查。管樁堆放不得超過3層,應堆放在堅實、平整的場地上,并采取可靠的防滾、防滑措施。
4.2測量定位:由專職測量人員測定標出場地內(nèi)的樁位,施工軸線必須嚴格按設計坐標點引側(cè),并經(jīng)多次復核后確認,施工現(xiàn)場軸線控制點位置應設在不受打樁作業(yè)影響的地方,并保護。
根據(jù)設計的樁位圖,按施工順序?qū)吨鹨痪幪枺罉短枌妮S線,按尺寸要求施放樁位,并設置樣樁,供樁機就位定位。
樁位樁放樣允許誤差控制在1cm以內(nèi),設置的樣樁應打入與地平,周圍撒上白灰或灰水以便查找,并在打樁前進行復核。
施工區(qū)附近設4個以上不受打樁影響的水準點,以便控制送樁時樁頂標高,每根樁送樁后均須作標高記錄。
開工前會同監(jiān)理單位、復核樣樁,同時辦理隱檢簽證手續(xù)。
4.3吊裝定位。
吊裝過程中,吊點或吊裝不合理。容易造成樁身出現(xiàn)裂縫,這些裂縫在打樁過程中,由于反復受到打樁壓應力的作用,極容易使其增大,而至損壞樁身,同時又不容易發(fā)現(xiàn),地下水不斷地從裂縫中滲進樁身,這將加速樁內(nèi)的預應力鋼筋銹蝕,使預應力鋼筋斷裂、混凝土預應壓力喪失,降低管樁的承載能力并影響管樁的正常使用壽命。在本工程中要求在吊裝過程中就要很小心,動作要輕、慢;同還要盡量避免管樁在起吊移動時與其它物體發(fā)生碰撞,尤其是劇烈碰撞。
4.3.1吊裝時用索具綁住樁身上部L/5處,吊車順起吊管樁,插入樁機夾具中,夾緊夾具。
4.3.2夾樁器夾持力大小的控制十分關鍵。通過調(diào)整夾樁液壓油缸的壓力來獲得合適的夾樁力(一般夾持力為壓樁力的0.8倍)以避免因夾持力過大夾碎管樁或過小使夾樁器產(chǎn)生滑動。
4.4壓
樁:在正式壓樁前應進行試壓樁,以利于初步確定承載力的特征值。試樁數(shù)量按照設計及驗收規(guī)范確定。試壓樁的規(guī)格、長度及地質(zhì)條件應具有代表性;施壓方法及施壓條件應與工程樁一致;壓樁線路的選定:施工時隨著入樁數(shù)的增多,各層地質(zhì)構造土體密度隨之增高,土體與樁身表面間的摩擦阻力也相應增大,壓樁所需的壓力也在增大。為使壓樁中各樁的壓力阻力基本接近,入樁線路應選擇單向行進,不能從兩側(cè)往中間進行,這樣地基土在入樁擠密過程中,土體可自由向外擴張,避免地基土上溢使地表升高,又不致因土的擠壓而造成部分樁身傾斜,保證了群樁的工作基本均勻并符合設計值。
4.4.1壓樁順序,應遵循減少擠土效應,避免管樁偏位的原則。對于場地地層中局部含砂、碎石、卵石時,宜先對該區(qū)域進行壓樁;若持力層埋深或樁的人土深度差別較大時,宜先施壓長樁后施壓短樁;根據(jù)樁的入土深度,宜先長后短、先高后低;若樁較密集,且距建筑物較遠,場地開闊時,宜從中間向四周進行;若樁較密集,場地狹長,兩端距建筑物較遠時,宜從中間向兩端進行;若樁較密集,且一側(cè)靠近建筑物時,宜從相鄰建筑物的一側(cè)開始,由近向遠進行;
4.4.2管樁壓入前要準確定位、對中,在壓樁過程中,宜用經(jīng)緯儀和吊線錘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監(jiān)控樁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應督促施工方測量人員對壓樁進行全程監(jiān)控測量,并隨時對樁身進行調(diào)整、校正。
4.4.3合理調(diào)配管節(jié)長度,盡量避免接樁時樁尖處于或接近硬持力層。每根樁的管樁接頭數(shù)不宜超過4個;同一承臺樁的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
4.4.4在壓樁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壓樁壓力、壓入深度,當壓力表讀數(shù)突然上升或下降時,應停機對照地質(zhì)資料進行分析,查明是否碰到障礙物或產(chǎn)生斷樁等情況。如設計中對壓樁壓力有要求時,其偏差應在±5%以內(nèi)。
4.4.5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暫停壓樁,并及時與設計、監(jiān)理等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1)壓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
(2)樁身混凝土剝落、破碎;
(3)樁身突然傾斜、跑位,樁周涌水;
(4)地面明顯隆起,鄰樁上浮或位移過大;
(5) 按設計圖要求的樁長壓樁,壓樁力未達到設計值;
(6)單樁承載力已滿足設計值,壓樁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
4.5接樁。
接樁是控制樁的管樁質(zhì)量的一個關鍵點。接樁出現(xiàn)了問題,將導至在做低應變檢測時的聲波反謝時在接樁的位置不能使反謝波有效通過,而至檢測到樁在該位置斷裂。
4.5.1接樁時上下節(jié)樁段應保持順直,錯位偏差不應大于5mm。
4.5.2管樁對接前,上下端板表面應用鐵刷子清刷干凈,坡口處應刷至露出金屬光澤。
4.5.3為保證接樁的焊接質(zhì)量,電焊條宜用E4320或E4316,應具有出廠合格證。電焊工應持證上崗,方可操作。施焊時,宜先在坡口周邊先行對稱點焊4~6點,再分層施焊,施焊宜由兩個焊工對稱進行。
4.5.4焊接層數(shù)不得小于3層,內(nèi)層焊渣必須清理干凈后方可在外層施焊。焊縫應飽滿連續(xù),焊接部分不得有咬邊、焊瘤、夾渣、氣孔、裂縫、漏焊等外觀缺陷,焊縫加強層寬度及高度均應大于2mm。
4.5.5應盡可能縮小接樁時間,焊好的樁接頭應自然冷卻后,方可繼續(xù)壓樁,自然冷卻時間應>8min。焊接接樁應按隱蔽工程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并書面簽認隱蔽工程驗收單后方可進入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4.5.6終壓。
4.5.6.1其終壓的技術參數(shù)一般采用雙控,根據(jù)設計要求,采用以標高控制為主、送樁壓力控制為輔。應視設計要求和工程的具體情況確定。
4.5.6.2終壓后的樁頂標高,應用水準儀認真控制,其偏差為±50mm。
4.5.6.3要求對整個壓樁接樁過程進行旁站,隨時檢查復核施工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質(zhì)量偏差、異常等,關注壓入深度及壓力表讀數(shù),特別是終壓時壓力值,并及時做好現(xiàn)場真實的壓樁記錄。
壓樁過程認真做好記錄,主要記錄參數(shù)為:沉樁時每2米壓樁力,送樁時到設計深度時的最終壓樁力,樁的垂直度、平面偏位,中間驗收記錄,樁位復核尺寸,樁標高,焊縫情況,樁的外型尺寸,彎曲度,樁頂平整度等。
4.5.7控制打樁應力
在打樁過程中,管樁在高能量樁錘的反復作用下沖擊作用下,樁頂、樁身和樁尖都會產(chǎn)生打樁應力,應力的蜂值波動較大,很可能會超過樁靜態(tài)極限的允許應力,使頂混凝土破壞、樁身出現(xiàn)裂縫、樁尖開裂,這不僅會使打樁中斷,甚至還會危及樁的完整性,嚴重影響樁的承載力和耐久性。雖然打樁的應力產(chǎn)生是無法避免的,但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卻是有可能也是必要的。因此在本工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來控制:
4.5.7.1在樁的端部設置120mm厚的橡膠樁墊。采用適當?shù)臉秹|是減少打樁應力最有效方法,研究表明,沖擊力和墊層厚度成反比,墊層越少沖擊力越大。樁墊的作用是調(diào)節(jié)沖擊力,保護樁頭。
4.5.7.2選擇合理的樁錘。因樁機匹配的原因,很多時樁錘過大或過小,過大的樁錘會產(chǎn)生過高的打樁應力,樁頭容易被打碎,而且還會導致過大的最后貫入度;樁錘過小則會影響正常的沉樁速度,勢必要增加樁錘的沖程,這就同樣會產(chǎn)生過高的打樁應力以及不必要的能量損失。
4.6截樁。如果樁頭高出地面一段距離,而壓樁荷載已達到規(guī)定壓樁值時則要截樁。由于壓樁機行走方面的要求,所有高出地面的樁頭都必須截斷掉。截樁應采用專用截樁鋸截樁,嚴禁用大錘橫向敲打、沖撞,嚴禁利用壓樁機行走推力強行將樁扳斷。
4.7樁頭填芯
樁與上部結構的連接主要通過樁的承臺,如何保證樁與承臺的連接達到要求,是保證工程質(zhì)量的關鍵。在施工時首先清除樁頭和樁心內(nèi)的殘留物,目的是保證混凝土的粘結,并用鋼釬或震動棒震實。樁頭填芯砼的強度等級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和設計要求。
4.8竣工驗收
壓樁工程交工驗收后及時整理好完整的技術資料4套,以備核查及提交歸檔,主要資料包括但不限于:
測量放樣定位記錄;
試樁記錄;
工程樁壓樁記錄;
樁位偏差明細表;
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管樁出廠合格證及管樁技術性能資料;
樁位竣工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