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停下來
--讀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那些華麗的夜景,那些徹夜難眠的日子,那些很多年以前的音樂,那些和你在一起編織過的夢,那些你給的愛,那些你給的溫暖,那些善意的謊言,那些孤獨守夜的路燈,那些盛開了的鮮花,那些飄零了的樹葉,那些躲在陰暗角落里的傷害,那些深藏在內心深處的回憶,那些我忘記說了的話:再見。
這是我在品讀捷克作家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后寫下的一段文字,那個時候我想自己或許真的可以停下來,我終于可以長時間的停駐在這座城市,擁有一份屬于我自己的世界,我終于可以不用再奔跑,沖向自己人生的終點。
在讀到主人公在一次次的背叛與逃離中綻放自己生命的美麗的時候,我在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上海。上海那些商樓大廈,以及交通永遠都屬于擁擠的狀態,還有那些徹夜散發著的光的霓虹燈。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讀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我和那些徹夜亮著的霓虹燈一樣,我整夜整夜的不睡覺,我看著白晝逐漸由黑夜代替,然后夜幕又逐漸彌漫著霧靄,伸手不見五指的清晨,我一頁一頁的翻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書上,常常,濕成一片。
我在這座繁華的城市,我從很高很高的樓上向下俯視的時候,我想起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男主人公經常對著一面墻發愣時候的情景,那個時候男主人公想到的是自己與女主人公見面時候的情景,而現在的我望著下面的繁華擁擠的人群,突然感覺世界瞬間的安靜,而我也單純地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那個時候,我想自己是真的靜下來了。
對于自由,這是從小到大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不懂得什么叫自由,我只知道小鳥向往著飛向天空是一種對自由的爭取,我知道樹木為了掙脫園丁為它裹上的棉衣也是一種對自由的渴望,我知道小孩被媽媽關在房子里然后想出來玩耍,那個時候他們也是想要自由的。可是我自己想要的自由是什么,這些自由真的能夠讓小鳥,樹木,小孩子感到快樂嗎?以至于以自己的生命作代價--我不知道。難道自己的生命也只能在一次次的背叛與上路上,我喜歡自由,而不是渴望,我想起了三毛孤身一人到撒哈拉沙漠的時候的那種放縱,還有結束自己生命時的決絕,是我無法體會的。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所講述的自由是人的精神,就算我的肉體不是屬于我的,我的精神也是自由的,那是對生命的一種贊頌吧!
寫到這里,文章已接近尾聲,而如何收尾,我卻不知。后來想了想,也只能用這本書里的一句話來對我的文章及生活做一個總結:“他要這塵間的上帝之國。迷途漫漫,終有一歸。”這是刻在主人公墓碑上的一句話,和他在一起的是一堆堆如沙丘般的墳墓。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可以停下來的。
篇2:讀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我可以停下來
--讀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那些華麗的夜景,那些徹夜難眠的日子,那些很多年以前的音樂,那些和你在一起編織過的夢,那些你給的愛,那些你給的溫暖,那些善意的謊言,那些孤獨守夜的路燈,那些盛開了的鮮花,那些飄零了的樹葉,那些躲在陰暗角落里的傷害,那些深藏在內心深處的回憶,那些我忘記說了的話:再見。
這是我在品讀捷克作家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后寫下的一段文字,那個時候我想自己或許真的可以停下來,我終于可以長時間的停駐在這座城市,擁有一份屬于我自己的世界,我終于可以不用再奔跑,沖向自己人生的終點。
在讀到主人公在一次次的背叛與逃離中綻放自己生命的美麗的時候,我在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上海。上海那些商樓大廈,以及交通永遠都屬于擁擠的狀態,還有那些徹夜散發著的光的霓虹燈。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讀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我和那些徹夜亮著的霓虹燈一樣,我整夜整夜的不睡覺,我看著白晝逐漸由黑夜代替,然后夜幕又逐漸彌漫著霧靄,伸手不見五指的清晨,我一頁一頁的翻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書上,常常,濕成一片。
我在這座繁華的城市,我從很高很高的樓上向下俯視的時候,我想起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男主人公經常對著一面墻發愣時候的情景,那個時候男主人公想到的是自己與女主人公見面時候的情景,而現在的我望著下面的繁華擁擠的人群,突然感覺世界瞬間的安靜,而我也單純地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那個時候,我想自己是真的靜下來了。
對于自由,這是從小到大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不懂得什么叫自由,我只知道小鳥向往著飛向天空是一種對自由的爭取,我知道樹木為了掙脫園丁為它裹上的棉衣也是一種對自由的渴望,我知道小孩被媽媽關在房子里然后想出來玩耍,那個時候他們也是想要自由的。可是我自己想要的自由是什么,這些自由真的能夠讓小鳥,樹木,小孩子感到快樂嗎?以至于以自己的生命作代價--我不知道。難道自己的生命也只能在一次次的背叛與上路上,我喜歡自由,而不是渴望,我想起了三毛孤身一人到撒哈拉沙漠的時候的那種放縱,還有結束自己生命時的決絕,是我無法體會的。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所講述的自由是人的精神,就算我的肉體不是屬于我的,我的精神也是自由的,那是對生命的一種贊頌吧!
寫到這里,文章已接近尾聲,而如何收尾,我卻不知。后來想了想,也只能用這本書里的一句話來對我的文章及生活做一個總結:“他要這塵間的上帝之國。迷途漫漫,終有一歸。”這是刻在主人公墓碑上的一句話,和他在一起的是一堆堆如沙丘般的墳墓。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可以停下來的。
篇3:學羅文做羅文讀加西亞的回信有感
學羅文 做“羅文”——讀《加西亞的回信》有感
100多年來,《加西亞的回信》一書在全世界范圍內以不同的方式廣泛流傳著,書中所推崇的有關敬業、忠誠、勤奮、尤其是主動性的道德意識,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現在,此書終于又譯成中文,并做為一個“合格的信使”的理念引進了中國。
完成“需要完成的使命”,再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這才是圓滿地完成了使命,這就是羅文意識,也是一個合格的信使應有的意識。這種意識,真正體現了一種忠誠、主動的職業道德品質,無論在什么時候,這種意識和精神都是值得倡導的,不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企業也需要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大家贊賞和學習。
可以看到,現在企業中仍然都有那么一部分人對自己所獲得的待遇極不滿意,他們經常抱怨、懈怠、冷漠乃至麻木。造成這種局面的直接原因,主要還是來自于員工自身缺少一種獻身、忠誠、敬業和勤奮工作的良好品質,更缺乏其應具備的主動精神。也許此刻我們中的一些人正經歷著種種不如意,也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業績,但這些都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每天都努力工作了嗎?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想想,有時痛苦和挫折同樣也都是一種營養,一樣會豐富你生命的年輪。身為一名員工,你應該學會去克服自身的懶散、消極、懷疑、抱怨、懈怠、平庸、碌碌無為和缺乏責任心等缺陷。如果你將你對企業和職業的忠誠、敬業、責任心、主動性充分地發揮出來了,那么,你就將會在你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覺得書中表達的除了誠信、主動、忠誠之外,還有一種對自己工作的執著性和為完成目標是否愿意付出艱辛勞動的奮斗精神,世上可從來沒有不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圓滿的事情。
完成工作任務還需要學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學會科學的管理和不斷的改進。羅文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歷經了萬千磨難,憑借了其良好的綜合能力取勝的。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進一步懂得,一個項目的運作永遠是一個整體行為,它的成功與否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努力工作。我們每一位員工都應該有這樣一個意識,員工之間必須是團結的、相互信任和配合的,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好我們的工作項目,才能使我們的隊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也是通過這次***經理倡導公司員工對《加西亞的回信》一書的學習,堅定了自己做人的原則,今后一定要使自己像書中的羅文中尉那樣,做一個“合格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