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一名合格的中職生學生發言
同學們,要想做一名出色的中專生, 就必須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脫離人群而獨自生活下去,就像一滴水珠,如果僅有一滴的話,那么它很快就會干涸,而把它放入大海,它就不會消失。
學會做人,就必須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會做人,就不會做事。學會做人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成就事業的基礎。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呢?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有“五湖四?!钡木?,要團結所有的同學,不分地區、不分幫派;其次,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能夠包容別人,諒解別人;第三,我們要有自控能力,在沖突即將發生的時候,能忍耐一時,冷靜地處理;第四,要講文明講禮貌,避免粗俗的語言和不文明的舉止。談到做人,我們不能不弄清楚,我們究竟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我認為,我們應該做一個有政治覺悟的人,一個熱愛黨、熱愛祖國的人;應做一個有道德、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應做一個文明有禮,遵紀守法的人;應做一個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應做一個樂于幫助別人和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人。這就是我心中做人的標準。
學會求知,就是要熱愛學習,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掌握學習的方
法。“落后就要挨打”,誰沒有知識誰就會被社會淘汰。但是,現在就有一些中專生在校浪費時間、浪費青春、得過且過,我們千萬別學他們??!同學們,我們要向優秀的同學學習,我們應該為自己定下人生的奮斗目標,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課外知識,掌握好一門技術,為今后出去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會生活,就是要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要有戰勝各種困難的勇
氣。讀中專首先就是要學會獨立,自己洗衣服,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時間。你不去打飯,你就沒飯吃;你不去打熱水,就必須洗涼水。遇到挫折不可以再象以前一樣可以依靠父母了,只能自己面對,這就是獨立。同學們,我們要學會獨立,要樹立信心,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協調能力;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習慣;要熱愛生活,要努力成為生活的強者。
同學們,中職生是有前途的,只要我們學會了做人,學會了求知,學會了生活,我們的前途就一片光明。讓我們大膽地把握機會鍛煉自己,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求知,好好地生活。我堅信,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豐富多彩,絢麗多姿。
同學們,讓我們為成為一名出色的中職生而努力奮斗吧!
篇2:學校貧困學生儀式上的總結發言
學校貧困學生儀式上的總結發言
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樂善好施,扶貧濟困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青島E工貿有限公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的具體體現。作為我們E街道中心學校的名譽校長,先生20**年以來連續救助我校生活困難學生共計122名,救助金額3萬元人民幣。救助的學生有的已經升入高中、有的已經踏入社會,多數學生還在我們學校讀書。希望得到救助的同學倍加珍惜在學校生活和學習的機會,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同時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感恩,學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爭取成為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有用的人才。
最后,我給今天得到救助的3-9年級同學布置一個作業,作業內容就是:同學們利用春節放假的一個月時間,選讀十大名著中的一部,用心品讀,寫出不少于6000字的讀書筆記。放假歸校將讀書筆記以班級為單位交到我的辦公室,學校將評選出優秀讀書筆記進行全校展示。
最后,提前祝愿先生以及今天到會的各位領導、學生家長和全體師生:春節快樂,身體康健,合家幸福平安!今天的救助儀式到此結束,全體同學有秩序的退場!
篇3:暑期大學生下鄉項目介紹發言稿
暑期大學生下鄉項目介紹發言稿
各位領導、來賓、各兄弟院校的同學們以及我們可愛的志愿者們: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在坐的和我一樣,都是大學生,那么我們如何來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呢?我是個愛問問題的人,我叫羅洪印,是貴州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05級的學生,今年暑期參與生活教育行動-陽光志愿者之家二00六年暑期大學生公益下鄉實踐活動,負責下鄉的前期準備和下鄉協調工作。早在去年的12月份,我們的第一批志愿者赴沿河行動圓滿完成,我們的下鄉項目就正式啟動了,繼寒假下鄉行動只后,今年暑假我們又組織了四支隊伍開展了新一期的下鄉行動.
現在,將由我來向大家介紹20**年暑期的這個項目,我感到非常榮幸。在介紹之前,我希望大家帶著這樣兩個問題參與到我們活動:第一,你對我們這樣的下鄉形式有什么意見?第二,如果是你來做這樣的活動,你打算怎么去做?
生活教育行動-陽光志愿者之家二00六年暑期大學生下鄉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由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提供資助,我們的項目的目的是:一, 讓大學生更加了解貴州的教育現狀,人民生活普遍存在的問題。二,通過各種培訓和實踐讓大學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四, 通過支持社團的活動和加強社團管理的培訓從而促進公益學生社團的良性發展。五, 我們企圖通過不斷培訓、評估、總結,探索一種適合本地實際“大學生關注支持農村發展”的下鄉實踐模式和培訓模式。
二00六年5月我們的下鄉行動正式啟動。到現在大概經歷了這樣一些事件:1,志愿者招募;2,志愿者培訓 ;3,志愿者的選拔;4,下鄉支教、調研和鄉村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 ;5,總結交流、評估。
5月初開始,通過與貴陽各大高校公益社團的合作,從各大高校中招募了3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這么多同學的加入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我們利用每個周末的時間,先后策劃組織了:志愿者入職培訓;支教、鄉村調研專題技能培訓;志愿者精神培訓;拓展訓練;創業培訓;強化訓練等。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共同探討等形式,使大家對大學生下鄉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我們為什么下鄉?我們下鄉做什么?怎么樣去做?這些問題在我們志愿者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統一的認識。
同時在培訓的過程中,我們對每一個志愿者的活動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到最后,經過層層篩選,從中選拔出50名優秀的志愿者參與了我們的下鄉行動。我們一共分成了四個分隊分別奔赴貴州的三個貧困山區即沿河縣、威寧縣、三穗縣、大方縣.
8月4日是我們的出征的日子,我們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出征儀式上,在出征儀式上,所有的志愿者接過隊旗,簽下了《安全保證書》并對著我們的隊旗莊嚴宣誓。
由于我們所去的地方全是閉塞落后的貧困地區,每一支隊伍在往項目地開進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就拿我所在的威寧隊來說,由于路不好,我們找來的越野車根本進不了村。隊員們背著重重的行李走了7個半小時才到達高潮村。而且途中沒有食物和水,我們的隊員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七個多小時的山路,加上平均每個人身上80、90斤的負重,山路又坎坷難行。而恰恰在這樣的時刻,正考驗著我們的團隊。當我們堅持走完了全程,回頭反思的時候,我們真正的體會到了團隊力量的巨大。而沿河隊則是花了兩天多的時間在路途中,也是歷盡艱辛。只有三穗稍順利一些。經歷了長途的跋涉,三支隊伍分別于4號、5 號、6號到達了項目地點.
到達項目地后,我們立即展開了走訪,動員,協調等工作。由于之前有充分的準備,我們便以支教為切入口,逐步深入地了解了當地的一些情況,先發動和組織學生上課,然后通過家訪等形式對當地社區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我們的志愿者一家家的走訪,一方面和當地老鄉建立了非常友好的關系;另一方面我們也從中對當地的經濟、教育、衛生、組織、社會風俗、民族文化等都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同時我們還積極尋求當地村委會和村黨支部的支持和幫助。發動當地村民,組織他們開展農民運動會,聯歡會等。
在支教這方面,我們將生活教育的理念穿插到每一次課堂,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教學,和學生建立起溝通平等、友好和諧的關系,從開始上的第一堂課開始,我們就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一開始孩子們都很拘束,沒人敢在課堂上發言。經過我們的一再鼓勵和賞識,不段的有學生開始在課堂上發言,展示自己。他們自己創造了很多他們之前敢去想而沒去想,沒去做的東西。包括大家在圖片上看到的這些作品。這還只是他們作品的一個代表,我們收集到的有很多很多。到后面鄉村文化建設文藝演出的舞臺上,有幾個之前非常靦腆的小家伙已經能夠在幾百人的面前表演了。
利用支教的剩余時間,我們每天派出一兩支小分隊以家訪的形式挨家走訪。我們剛到,鄉親們還是很冷漠的。通過我們的走訪,和他們真誠友好的交流。他們充分了解了我們,接納了我們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們走進農戶家,和鄉親們拉家常,親切友好的交談中,我們了解了當地在經濟、教育、衛生、社群組織、社會風俗、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一些情況。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體驗了辛酸的,收獲著感動和真誠。
基于我們支教和走訪這兩項工作的開展,我們在項目地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了。我們多方聯系,分別策劃了多場運動會、健康知識講座、朗誦比賽、聯歡會等。
下鄉的生活是艱苦的,同時也是豐富多彩的。人生有這樣的經歷,那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我們的生命會因此而折出光芒。
時間真的過得太快,和鄉親相處了這一段時間,還真的難舍難分了。當鄉親們知道我們要走,難舍得抱著我們哭了。在這里,我m.dewk.cn們有一張圖片:當時聯歡會要接近尾聲,當鄉親們知道我們要走,所有人都擁上舞臺,抱著我們哭了起了,他們就像摟自己的孩子一樣,用他們那有力的雙臂把我們摟得緊緊的,眼淚不停的流著。整個舞臺被哭聲包圍著,隊員們的心都早已碎了,個個哭得不成樣子,我好不容易掙脫老鄉的懷抱,才拍下了這令我永生不忘的場景。在我身后的一個王(福德)老大爺過來握緊我的手,“大學生娃娃呀,你們是好樣的,像我們這樣的窮地方,你們能來給我們上點文化。我老頭這輩子沒哭過幾回,但看著你們,我真舍不得呀?!笨粗蠝I縱橫,我也禁不住流下了淚。我抓住他瘦弱的肩膀回答道:“有機會我一定還來,我要帶更多的大學生娃娃過來。”我們相擁在一起,久久不分開。對鄉親們,我們只能說:有機會我們一定還來。
次日一早,我們六點就準備好了行李。準備回家,就要離開這漏雨的屋子了,這里發生了太多的感動的故事了。大家
都不停的回望著我們的小屋,然后隨隊伍默默地離開了。等我們走上學校的操場,兩三百人的隊伍整齊的立著,要我們從中間穿行。我們走,他們就跟在我們后面,都是默默的走著,沒有人說話,我企圖阻止他們,可沒人理我,看著大家眼圈紅紅的,我也就作罷了。隨隊伍而行,走著走著,后面送行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了。我心里又一陣酸。強忍住了淚水,用相機記錄下了這永恒的時刻。
經過了近20天的下鄉支教、調查和鄉村文化建設等活動,于8月24日三支隊伍全部安全返回貴陽。回來后,我們立即開始了文字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現在收集到的三篇調查報告,總結,志愿者感悟、日志若干。已有數10萬字的現存文字資料和大量的視頻圖片資料。此外,包括今天的這個交流會這內,我們已經分別在貴大、民院、財經學院開展了下鄉交流會四場。
下鄉的生活是艱苦的,同時也是豐富多彩的。人身有這樣的經理,那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我們的生命也因此而折射出異樣的光芒。
我們的目標只要一個,就是所有的社會青年都行動起來。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從我做起,投身社會公益, 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我們的行列,通過一個感染十個,十個感染百個。讓所有的人都來關注農村,關注貧困地區教育,關注我們身邊的小事。
有一句歌詞是:“凝聚每份愛,點燃顆顆心,生命挽起生命讓天長久?!蔽覀兿M燮鸫蠹业膼坌?,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