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第一學期第六周國旗下講話--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來歷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9月30日,是中秋節,我想問問大家:你們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嗎?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就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現,而中秋節的盛行開始于宋朝。為什么叫“中秋” 呢?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稱呼:“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等。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過去,人們在豐收的季節里,總要大事慶祝一番,慶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豐收的喜悅。中秋時節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中秋節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等。這些無不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人們吟誦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很多,最著名的當然要數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是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里,都會思念親人,思念家鄉,掛念著祖國,希望與親人團圓,共享歡樂。
最后我衷心地向忘我工作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勤奮學習的全體同學,向你們提前道一聲:中秋快樂!
篇2:小學第四周國旗下講話:中秋節
小學第四周國旗下講話:中秋節
乙: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好!
甲:當炎熱隱隱地離去,我們才覺察秋高氣爽的時節已飄然而至,
乙:當我們還沉浸在開學的新奇之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個人月兩團聚的傳統佳節——
合、中秋節
甲: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乙:20**年,中秋節的民俗還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甲:作為中華兒女十分重視的傳統節日,關于中秋節的很多民俗流傳至今。
乙:自古以來,還有很多文人志士做詩寫辭,描寫中秋的美妙意境
甲;今天的升旗典禮上,讓我們一同了解中秋民俗,欣賞中秋名篇吧!
乙: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就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因為正值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而且,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甲:因為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每到中秋,人們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此外,民間還多以月餅相送,取團團圓圓之意。
乙:作為人們最重視的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寄托了許許多多美好的愿望,蘇軾的《水調歌頭》終究有這樣一句千古絕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嬋娟。
甲:中秋節是親人團聚m.dewk.cn的日子,每到這一天,許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就格外思念自己的家鄉,大詩人張九齡就在詩中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乙:常言說,月到中秋格外明,很多詩人在中秋佳節都以月賦詩,白居易的“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都是千古流傳的佳句。
甲:同學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仰首即得、俯首可拾。
乙:中秋的傳說,節日的風俗數不勝數,在這里,就借一句詩,祝愿老師和同學們度過一個愉快,幸福、團圓的中秋節——
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甲: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托著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里重溫民俗再敘鄉情。我們期待“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話里的傳說,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即“嫦娥工程”將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變成現實。
乙:同學們:讓我們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到來之際,真誠的告訴我們的家長:您的孩子已經長大,在老師的辛勤哺育下,正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己的理想彼岸。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匯才中學把我們匯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去攀登科學的高峰。
甲乙:最后祝全校師生合家幸福,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