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會議講話稿
今天召開本次班主任工作會我想說三句話:
第一句話: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得有愛心、細心、耐心、恒心。
有愛心,Z老師是我們學校所有老師的表率。她給所帶班級的寄宿女同學整整梳了兩年的頭發,從不落下一天。沒有愛心是萬萬做不到的。學生到了高年級往往開始調皮起來,但Z老師、Z老師、Z老師所帶的班級似乎沒有調皮的學生。其實不然,我覺得是她們無私的師愛深深感染著學生、影響著班風。
有細心,Z老師是我們學習的表率。一年級學生小,工作難度大,但她凡事考慮周全,班上的工作都安排得僅僅有條,班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專人負責,學生進餐、到寢室、出操處處有人管理。大家可以到她班上去看,別看是一年級,什么時候都是整潔的、干凈的、有序的。不像我們有些三、四、五年級,地上的灰有一公分厚、視頻展臺上更是難以入眼。
有耐心,問林老師是我們學習的表率。學生說肚子疼,他便給學生揉。班上有一名學生經常大便在褲子里,他不愿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幫助學生。
有恒心,Z老師、Z老師是我們學習的表率。這兩個學前班,學生人數多,但她們把學前班管理得清清爽爽。什么時候教室都是整潔的、干凈的,堅持周周消毒,在幼兒園發生了一例又一例手足口病時,我們的學前班沒有發生一例。大家想想,你班上在堅持天天拖地嗎?你班上還在堅持周周消毒嗎?洗拖把多半是學前班和一年級的小朋友,難道其它的班級沒有灰塵、不需要拖地?
第二句話:做一名班主任很幸福,有學生問候、有家長尊重。
作為一名班主任,只要你是真的對學生好,學生是知道的、家長是感激的。一聲聲校園里、街道上“老師好”,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幸福。
第三句話:學校工作是由一個個班級工作組成的,所以班主任工作很重要。
那么學校工作反應出來應該是怎樣的呢?
首先是校園。一是無論什么時候走進校園,走進校園的什么地方,校園里都應該是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這一點我們的校園基本上達到了,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靠的是班主任,只有班主任帶領班上同學打掃好自己班上的清潔區才能做到。劉傳會老師、董尚瓊老師、趙德梅老師、常梅花老師、申梨老師、甚代芳老師、問林老師、羅雅靜老師、汪李紅老師、謝麗華老師,他們每天都在參與晨掃。二是無論什么時候走進校園,聽到的都應該是校園專用語:普通話。普通話在多個行業都已使用:醫院、銀行、商場……可以說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普通話,但在我們的校園卻還方言盛行。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要求、強調學生說普通話,普通話應該成為一種自然的校園語言。作為班主任的你,你在班上要求過學生無論什 么時候都要說普通話嗎?你的學生在課間交流的時候是說的普通話嗎?
其次是教室。一個管理好的教室,首先給人的印象應該桌椅擺放、書包存放整潔,勞動工具、學生書籍作業擺放有序。其次是可以看見學生的過程管理,像汪老師班上的“比一比”、“誰第一”等等,這樣天天培養學生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再想想我們有的班級,一學期就要結束,雅行優勝小組的評比牌根本就沒用,還是空白,我要問,你在怎樣管理你的班級?難怪你的班級狼藉一片。
然后是課堂。一個管理好的班級,課堂上學生的坐姿、讀書的姿勢、舉手發言的姿勢都是正確的,甚至文具盒的擺放、學習用品的擺放都是整齊的。沒有學生蹲在凳子上的行為,沒有學生發言時“我我我”叫的聲音……
最后是課間。一個管理好的班級,課間學生總是在看書、做趣味游戲、跳繩、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籃球、抖空竹等,而不是學生趴在地上或課桌上扇卡、打珠子等賭博的游戲,不是學生在瘋瘋趕趕。
總之,我們的校園,就應該是干凈整潔、書聲瑯瑯、歡聲笑語、朝氣蓬勃。要達到這一切主要靠我們班主任艱辛的努力。
篇2:全國中小學班主任會議心得
全國中小學班主任會議心得
班主任,不僅肩負著教書的責任,更擔負著育人的重擔。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孕育著崇高,班主任工作是簡單的,但簡單中包含著復雜。
在這春意盎然,萬物重生的季節,“專業品質與細節完美”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在文化底蘊深厚、書香氣息濃郁的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召開。高金英、任小艾、高謙民、桂賢娣,這些班主任管理領域的領航者們“做有價值的老師”、“用情、用智,做快樂的班主任”等精彩報告,機智、詼諧、幽默中,不乏思考、啟發。猶如陣陣春風化作絲絲細雨,滋潤著全場近千名一線班主任工作者。
如何使班主任工作做實做好?與會專家的講座中透露出本質的一致,那就是:在工作中踏實認真,做到“積少成多”;真正認識了解學生,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班主任應從細小之處入手。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要耐心仔細,給予足夠的時間,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通過不斷反復來感化學生和鞏固管理成果。班主任老師不僅要自己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也要使學生明白這個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自我意識不斷加強,許多學生可能對條條框框的約束不能理解,部分學生可能已經形成了違紀的慣性。針對這些學生,老師應該靈活運用“積少成多”的道理,幫助學生改正經常違反紀律的慣性。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切忌存在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樂觀思想。學生不服從管理的情況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自覺的糾正過來。對這些學生,班主任在明確規章指出錯誤的同時,允許他們一個轉變的過程是非常必要的。采取過激行為,會使矛盾激化,適得其反。如:針對某位學生上課經常走神現象的糾正,肯定不能一下子就解決,老師的一次批評提醒不能保證學生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誤。班主任老師有目的的經常性地給一句溫馨的提醒、一個贊許的眼神……久而久之水滴石穿,老師所做的努力就會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親歷親為、持之以恒,就會“積少成多”,使班主任工作更合理、有效地開展,減少工作中的盲目與粗暴。
班主任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學會認人、識人。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不同的學生個體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有的學生性格開朗、性情豪放;有的學生不急不燥、心平氣和……。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班主任老師如果用單一的尺度標準約束學生勢必給班級管理增加難度,甚至會使個別學生產生對抗情緒。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學生、摸清學生的性格特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心理進行不同的引導,對癥下藥。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出現問題時應多疏導少批評,對性格外向大大咧咧的問題學生應多激勵少沖突……。班級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應本著因人而異的原則,通過科學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自覺自愿地向班級管理標準靠攏。也就是說班主任老師不能盲目地以班級的紀律規章壓人,而是在認真分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癥下藥使學生自覺自愿地遵守班級管理制度,變被動為主動,由此來減輕班級管理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