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幼兒園語言教學研討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在《綱要》中關于語言的要求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還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發展幼兒的語言要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為了將《綱要》精神更好的落實到教學中,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我們開展此次研討活動。
二、活動時間:20**年4月23--25日
三、活動地點:多功能廳
四、活動要求:
(一)每天上午安排三節課,下午研討。
(二)所有早上不帶班的老師都要聽課,三位年級組長必須聽。每位前來聽課的老師要準備好下午的研討發言。每節課的研討時間為30分鐘。
(三)教材內容不做限定。
(四)活動結束每人針對自己感受最深的活動寫一篇活動案例。
(五)每位上課的老師在上課前先說活動設計思路,再上課,課后要認真反思。
五、活動目的
(一)通過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活動反思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在活動環境和氛圍的創設和營造中是否能夠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活動中的提問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思維特點,是否具有開放性,起到發散幼兒思維的功效。
3.活動中是否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給幼兒思考和說的機會。
(二)通過教研活動達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目的。
(三)通過活動豐富語言教育活動內容,為幼兒創造說的環境,發展幼兒的思維。
篇2:某實小教師語言文字教學基本功要求
實小教師語言文字教學基本功要求
一、語言
1、掌握漢語拼音方案,能按音序查字典。能熟練掌握400個音節,發音準確。
2、能用普通話教學、交流,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3、課堂教學語言文明,普通話標準規范,語言音量適中,富有感情。
二、閱讀
4、具有閱讀的基礎知識,能閱讀一般的政治、科技、文藝等方面的教育專業理論讀物、工具書。
5、能熟練地使用常用的字典、詞典和工具書。
三、書寫
6、教師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鉛筆字,握筆運筆正確,筆順筆畫準確,字跡端正,書寫達到一定速度。
7、教學板書要正確、工整、規范,突出重點,位置適宜,字體大小適度,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四、表達
8、具有語言表達的基礎知識,能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在較大場合發表即度演講,做到觀點鮮明,內容具體。
9、課堂教學語言表達,語言流利,語速適中,善于利用語音語調激發學生思維。
篇3:語言《給熊奶奶讀信》教學反思
語言《給熊奶奶讀信》教學反思
語言《給熊奶奶讀信》教學反思
活動《給熊奶奶讀信》結束后,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反思。活動的設計思路是: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用電話、電腦聯系越來越多。容易把寫信、寄信給遺忘。此活動的故事內容,借小熊給奶奶讀信來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充滿了尊敬、想念、關心,讓幼兒了解信的基本格式,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表達能力。語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理解語言活動的內容,體驗其中的情感。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語言發展不是讓孩子強化大量的詞匯,而是讓孩子樂意交談、注意傾聽,理解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
中班語言《給熊奶奶讀信》這個教學活動,主要是借助故事讓孩子們理解其內容,知道對待同樣的事會有完全不同的心態及語言表達,并在生活中嘗試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并體驗恰當交談所帶來的美好心情。活動中我設計了讓孩子們主動參與,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聽一聽,講一講等形式,讓孩子在多種感官、多次參與下進行學習,提高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真正體驗活動的快樂。
主要的活動目標是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對待同樣的事會有完全不同的心態及語言表達。2、借助兩種音樂的不同風格,感受兩種截然不同的讀信口吻,嘗試恰當地表達,體驗這種交談帶來的美好心情。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兩種截然不同的讀信口吻,知道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表達,體驗這種交談帶來的美好心情。活動難點:用完整的語言表達,體驗不同讀信口吻所帶來的不同感覺。
活動的反思:首先我以情景式的談話引入活動,并出示了信封來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同時通過觀察,讓小朋友們了解了信封的格式。通過畫面的觀察,小朋友們發揮著想象,大膽猜想著熊奶奶的小孫子在信中說了些什么?這一環節的大膽設想,為接下去猜信的內容作一個鋪墊。在這一環節中,我覺地孩子們的想象力還是比較好的,語言表述能力也比較好,能大膽、清楚地表述出來。在第三環節中,我覺地活動下來,一開始的設想:借助兩種音樂,感受不同的情感。這個環節設計地不是很好,活動下來,效果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在活動的過程中,還是比較順利的,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小朋友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師幼互動還是比較好的。通過這一環節,讓幼兒知道了小豬只想著自己,以為小熊也像他那樣只是來問奶奶要蜂蜜吃。只想著自己的孩子,對奶奶也很沒有禮貌“喂,喂,喂”地直喊。而小松鼠總是想著別人,所以他知道小熊是想送一罐蜂蜜給奶奶,他知道小熊寫信,就是要說說他是多么想念奶奶。在這一個環節中,我還應加入一個完整地欣賞讀信一遍,這樣整個活動也會比較地完整,再接下去的最后一個環節,升華主題,活動的延伸中,效果會比前面更加好的,我想。主要是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將會帶來一種美好的心情,最后,我請孩子們圍成小圈一起幫助小動物們讀信,在觀察中發現孩子們都能禮貌地讀信,知道用好聽的話語來表達是件很快樂的事。活動結束后,我把材料投放到了區域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很高,還在圍著“信”在討論著,同時也幫另外的小動物們讀著信,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孩子們能通過對故事的理解,讀信語氣的模仿,內容的表達等方面來讀信,體驗到了活動快樂。
每一次活動的開展,總會從中發現很多,反思出來的問題我想都是我下一次活動開展的寶貴經驗。希望能夠通過活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能全面學習,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