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20**年度支教工作總結
以強校優勢帶動農村薄弱學校,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是***區教育局制定的“振興***教育”的戰略目標,***市第一中學根據教育局指示精神,承擔了對支援**中學教育教學任務,計劃在3年內(**-**)使**中學成為***區農村骨干初中,***區農村窗口學校。**年是我校支援**中學的起始年,在本年度,我們做了大量的卓見成績的工作。
一、領導高度重視,組建了高效的支教隊伍
我校校長覃*、書記覃*都是在**中學擔任過校長的,對**中學有很深的情結。他們時刻都在關注著**中學的發展,這對于支援**中學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作為一中校長、書記,深知基層生源學校的成長對于一中本身來說是唇齒相依的,只有初中辦好了,才能為一中輸送高質量的生源。
為此,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書記為副組長的支教領導小組,由學校教務處、教研室、總務處、辦公室、政教處、綜治辦、初中各學科組長組成工作小組。學校安排一名校級領導主抓支教工作,安排了初中九門學科的骨干教師組成支教專業隊伍。
一是對**中學的教師進行培訓。重點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學方法的更新。我們的支教老師和**中學的教師按學科結對幫輔,他們經常面對面交流教學心得,或電話、互聯網交流溝通,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
二是送教下鄉。在**年,我校組織了九科12名教師到**中學上示范課,課后還和師生交流。重點是整合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效率。**中學的教師也上了匯報課,由我校骨干教師親手指點,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課改新視角,指導他們適應新教材,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使**中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三是指導學校管理,提升**中學管理水平。我校派出的行政管理隊伍,在基本掌握了**中學管理中的弊端和漏洞之后,從制度建設、管理理念、團隊精神、班子建設、激勵與評價、過程管理等方面對**中學的學校管理進行指導,在區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下,重新改組了**中學的班子隊伍。現在的**中學,無論是班子成員作風,還是教業精神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學校管理水平也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加大援助投入,改善了受援學校的硬件條件
**中學原系大庸二中,后接受日元貸款項目,教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變,但學校辦公條件十分簡陋,六十幾個人在一間辦公室辦公,卻只有4張辦公桌8把椅子,教師坐班時輪流“坐班”,令人十分心寒。學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作出了一個三年規劃。第一年(**年)學校投資15萬元為**中學裝備了一間現代化的辦公室,一個68個座位的會議室,配備了辦公桌椅、臺式電腦和辦公軟件;第二年(**年)為**中學投資20萬元修一個傳達室、兩間商店,新修一個校門;第三年(**年)為**中學改裝電路,接通師生飲用水。
在**年,學校支援計劃已基本實現。現在教職工在現代化的辦公室里辦公非常舒心,在明凈整潔的多功能會議室內開會平添了幾分自豪。
在**年教育局年終督導評估中,**中學的面貌獲得了督導組的一致稱贊,**中學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層次。
學校對**中學的支援三年一個周期,還有很多工作安排在后兩年的事項之中。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兩校師生相互配合,在常規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我們將會起到一定的引領、幫輔作用,為***區構建和諧教育做出省示范性高中應有的貢獻。
篇2:志愿者隊支教個人工作總結范本
20**年志愿者隊支教個人工作總結范本
一樣的穿著,一樣的征途,一樣的目的地,或許還是一樣的心情。當飛機劃上高空,思緒伴著失重感也變得輕飄飄地似要飛起來,飛到那遙遠的地方去,飛到那令我們期待了將近半年的地方去——
聽說,天空很藍。
聽說,牛羊成群。
聽說,孩子們在曠野繁花處策馬嬉戲。
聽說······
無數個“聽說”就要活現在自己眼前,心情成了最道不明的東西。
有一種夢想叫做“飛翔”,拋開安逸舒適的環境,去高飛,去闖蕩。可是,我沒有想過的是有一天我的夢想竟然是和這么多朋友一起完成的。我們相遇在校園,我們輾轉在路途,誰也不知道下一站我們將散落在何處,那么,就珍惜當下。
火車慢慢爬上這片土地,長途漫漫,疲倦襲來,我卻舍不得睡覺,想讓自己清晰地銘記看到草原的那一刻感覺多么美好,想告訴在遠方始終支持我的親人朋友,一切安好,勿念勿掛。
隊友們也都興奮得不得了,一路歡聲笑語,車上的乘客阿姨、大叔還有乘務員也都跟我們聊得很歡,我們所坐落的那一片空間逐漸升溫,慢慢暈開。北方人可真豪爽熱情,幾句話說下來就親如一家人,被問得最多的就是“你們都穿這么統一是干啥呢?”其實,我的心里都樂開了花,因為我們是志愿者!
草原的夏天空氣有點微涼,路上穿梭的人們都穿著外套,站在海拉爾車站門口,心里格外溫暖,卻依然感覺不真實,想想在地圖上是那么遠的距離,而我們此時此刻就在內蒙古,很快就要見到那些孩子們了,應該來個怎樣的開場白?我突然間莫明的緊張和激動,想起了小姨說的“言為師表”倍感壓力,同時也很想看到那些我們盼望很久的天真目光。
恩,踏上蘇沁的那一刻,我就喜歡上了這里,我無限暢想接下來的支教期間會有怎樣的歡樂記憶。然而,事情又總是變幻莫測,給了我一個措手不及。這里并不貧窮,孩子們或許應有盡有。設備齊全的教學樓,干凈整潔的宿舍食堂,一種不被需要的感覺襲上心頭,那么,這里和“支教”究竟契合在哪里?失落是肯定的,壓力是肯定的,之前所有的設想都不得不重新考量。教案、授課方式、調研安排······
現在想來卻是極傻。一個人再怎么物質充足,都需要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來成長,何況那些還只是孩子。在短暫的時間內他們能真正學到多少知識?我們的作用可能就在引導,給他們心靈一塊土地,在這里跟他們一起成長。
在整頓好隊伍之后,我們開始了第一輪的招生宣傳。分隊進行,挨家走訪,草原上人特有的熱情蓋過陣陣炙熱,使得夏日的驕陽仿若虛設。許多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報名,麥色的皮膚,憨厚的笑臉,被問及名字時把頭放得低低的,甚是可愛。
還記得開學典禮,許多家長從校長口中得知我們沒有被子時臉上露出的那種愛惜的眼神,忽然間就覺得我們也像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把最質樸的關懷揉進了一床床棉被里,沒有只言片語,卻足夠溫暖感人,那一晚睡得格外香甜。
有人說:把希望與人分享,心想事成的概率會比把希望深鎖心中大幅上升。許是應了這句話,所以“那希望處的目光”變得格外耀眼奪目。看著孩子們在我們周圍打鬧嬉戲,追逐奔跑,情不自禁地跟著一起歡笑。用心去靠近他們,我便發現“頑劣”、“桀驁”、“不懂事”是對他們的誤解。向來,許多家長老師就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對,父母老師是為他們好,可是大人們都很少去站在孩子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我不禁想到一次家訪:小朋友是個特別調皮愛搗亂的孩子,剛好被他媽媽逼著在家做作業,看到我們來了特別高興,就拿著暑假作業跑過來問問題,眼睛掃過一個題目,上面這樣寫道:“你在一分鐘內能背幾首詩?”而上面很端正地寫了個“3”,我不禁疑惑:怎么會只有三首呢?于是當場問了他,他說是媽媽告訴他的。我讓他再去試試,我給他算時間。那孩子馬上沖到客廳對著墻上的大鐘開始冥想。一分鐘過后他很開心地告訴我背了十首古詩。從那以后,那孩子每天上課都特別有精神,特別活躍,其實他并不是那么頑劣。
他們的懂事程度也讓我很驚訝,記得一班的小朋友大部分在七歲的樣子,因為家住得遠需要父母來接送,于是每天下課之后那些小朋友就會乖乖的留在教室等著父母來。一次,班上的小朋友幾乎都被接走了,可是角落里還有一個小女孩坐在那里,我走過去跟她一起聊天。她低著頭告訴我她叫李想,今年四歲,因為媽媽去打草了要很晚才會來接她,看著她靜靜地保持坐著的姿勢,手里抱著畫畫本,那一刻我卻很自然的把她抱起來放在腿上,然后繼續跟她聊天。她的話很少,直到媽媽來接她也總共才說了幾句話,多么內斂的孩子。第二天,媽媽送她來上課時眼眶微紅的對我說:“昨晚我家李想說老師昨天抱了她,她可開心了!她說以前的老師從來都不會抱她。真的···都不知道咋感謝你們···”說完已經有點哽咽了。只是一個微小的舉動,對一個孩子來說竟然包含這么多意義,那一刻,眼淚差點掉下來。這樣的孩子不止一個,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別讓陽光背后只剩下黑白。而我能做的,只是在這些日子里好好地寵愛他們,其他的卻做不了。第一次,恨自己渺小無力,無可奈何。
上了兩天課的隊友都知道,一班的小孩子最吵鬧。每節課幾乎都需要三四個助教,盡管如此,大家卻樂此不彼。他們最調皮,但同時他們也最天真可愛。他們會因為你一句“天黑黑、靜悄悄”而安靜下來,他們會因為你不經意的一句關心而開心好幾天,他們會因為“老師不喜歡不衛生的小孩”而把不洗手的習慣改掉,他們會因為想得到你的認可而孜孜不倦的畫同一個動物,他們會撒嬌,他們會耍賴······
看著一袋子折紙,大大小小,顏色鮮艷。我又想起了給他們上的手工課。他們說喜歡手工,他們說想折出所有喜歡的東西,他們說要做漂亮的卡片送給爸爸媽媽。每一張折紙上面都歪歪扭扭的躺著幾行字,有他們的名字,有對老師的祝福,有他們小小的夢想,盡管粗糙,盡管簡單,但是那是只有我們能懂的方式,只有我們才了解的心情。還有那次早間,一個小朋友跑來問我:“老師,今天怎么沒有課程表啦?那我們都上什么課呀?”當時我只答道:“老師們想給你們驚喜呀!”然而看到他們的期待眼神時,我卻在想:你能真正帶給他們多少知識?因為太過愛惜那些眼神,所以巴不得一下子把整個世界的美好都呈現在他們眼前,恨不得竭盡全力給他們最好最真實的東西。可是,成長的道路是他們自己的,必須是他們自己去體會去經歷,我們或許只是一根線,把他們與外面的世界相連。
白駒過隙,成長不止。或許成長的還不只是他們,我們也在不知不覺當中羽翼漸豐。有夢,飛翔。因為還沒有找到夢想,所以要去飛翔。更因為有了夢想,所以才要去遠方。
在支教的這段日子里,我感受著志愿者隊的成長成熟。在我看來,我心目中的“支教”是從鷺萌芽志愿者隊運作開始的,像極了和孩子們接觸的整個過程。頻繁的會議、豐富的團訓,是我們的相識期;南普陀募捐、環島路拉鏈、大學生義賣,是我們的相知期;店里的相聚、餐館的拼桌,是我們的相惜期;最后,在蘇沁的日子就像是一個家,彼此分擔,彼此照顧。中間還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事,把整個支教串成一根長長的線。我們一起瘋狂過,我們一起經歷過,我們一起笑過哭過,我們彼此抱怨過,我們也有不合作不理解的時候,但愛之深,責之切,我們的羈絆日久彌堅。世界上任何一種穩固的感情便是彼此之間共同經歷而建立的,但是鷺萌芽我卻不能給它一個確切的身份。像友情,你有煩惱時有那么一大群人可以訴說;像親情,不必介意形象,只做最真實的自己;像愛情,你在不知不覺的經歷中對它日久生情,脫離不了。在鷺萌芽里面,找到了在其他任何組織社團都沒有體會過的感覺,亦師亦友,學到的豈能幾句話就總結?體會豈能用語言描述?
你厭惡死了中學年代統一的校服,你厭惡死了類似工作證的校卡,你巴不得能少穿一天跟別人一模一樣的衣服,你說畢業那天要把校卡摘下來扔進學校池塘,可是,你知道么?有那么一天,你愛上了統一的衣服,你愛上了掛工作證的感覺,你說你多想每一天都跟他們穿一樣的衣服,走同樣的步調,你說你要把工作證當做寶貝一樣好好收藏,你說要把每一天寫進日記,你說你要記住每一個人,每一個名字,每一段經歷。你肯定沒有想到過今天的自己吧?你肯定沒有想過有一天一個叫“鷺萌芽”的東西融入你的生活吧?你肯定沒有想過自己會為之改變那么多吧?你肯定沒有想過一直盼望成長的你卻希望此刻時間靜止吧······或許,再也沒有機會和那群人一起穿隊服,一起分擔行李,走南闖北;再也沒有機會跟他們一起通宵工作,不抱怨疲憊;再也沒有機會跟他們一起爭搶烤魚,分享蒜蓉醬;再也沒有機會跟他們一起跨過長江,越過黃河;再也沒有機會跟他們一起“露萌牙”。那么多“可能再也不會”,給我一個“可能會”好嗎?
難忘的還有那些孩子。記得前一天他們還圍著你問“老師什么時候走?”你安慰著告訴他們不走,還要留下來支教十八年,他們樂開了花,卻只有你自己知道明天就是離別。那個抱著你哭著控訴的孩子忘了嗎?“老師,你騙我,你說會留下來支教十八年···老師,你騙我···老師,可不可以真的留下來?不要走···”有人說,離開是為了回來,為了那些在你身后的人,為了那些無法出去的人。但我知道,這次的離開意味著再也不回來。你是否還記得文藝匯演的每一幕?舞臺上歌聲歡快,孩子們卻熱淚盈眶。那每一句“老師不要走”都足夠讓你潸然淚下,我也從來不知道《送別》會是這么傷人心肺。你做過無數次的心理準備,你說你要留個笑臉給他們,但都做不到。孩子們哭,你也心疼,你本來想多寵愛他們一些時間,但是走向他們你就抑制不住淚水。你抱過他們,最后擁在一起,想著以后或許再也不見,他們會長大,你會慢慢變老,從此相逢不知。我親愛的小孩,你今天有沒有哭?是不是淚水沾濕了衣服卻找不到人傾訴?
回憶很長,遺忘很短。那些在蘇沁度過的開心記憶因時間的擠壓而開始斷層,變得模糊不清。盛文博,臨走時你送給老師的果子叫什么?王純,你是不是又害羞得躲在桌子底下啦?楊屹琳,是不是又哭鼻子了?董博軒,你又欺負你弟弟了?姜婉婷,你的舞蹈練得怎么樣了?賈晨煊,今天的作業是不是又沒做呢?高婉盈,辮子又梳得不整齊了?鄒大偉,是不是又感冒了?馮雨桐,你又不舉手就站起來啦?米廣林,又搶別人的可樂了吧?王郅賢,你又“偷吃”水彩筆啦?雪穎,要多跟大家講話哦。王純媽媽,謝謝您的禮物。李想媽媽,您熬夜寫在列吧上的每一個字我們都記在心里,好人一生平安,愿你們也一生平安。······
支教結束,變得寢食難安。想起送別時,車窗外的孩子遲遲不肯離去,哭花的臉,擺動的手,我們一遍遍在車窗玻璃上畫的笑臉彼時彼刻能不能安慰你們一點?讓你們期待,讓你們快樂,卻又讓你們承擔離別的辛酸,我們是否太殘忍?可是啊,“腳步”跟“停止”是不相稱的,我們會走出去,你們也會走出去,沒有哪個港口是永遠的停留。我們都將孤獨的長大,所以,不要害怕。夜里的星星特別明亮,卻還是比不上草原上的那片璀璨,到底我還是把心停留在了那里吧。讓我稍作留戀,讓我細細回味,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篇3:中學支教工作總結
中學支教工作總結
轉眼間我的支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這一年的支教工作在我的工作生涯里留下了不平凡的一筆,也為今后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開端。回顧這一年的支教生活,各個片段歷歷在目。其實在下面鎮工作,肩上的擔子并不比城里輕松!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受到同事的好評,得到學校的肯定是我最大的收獲。通過一年的工作實踐,使我無論在思想上、工作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同事的無私的幫助下,我順利的完成了一年的支教工作,現總結如下:一:服從領導工作安排,克服困難做到最好。
**年9月6日家人開車送我去支教學校柏塘中學,當車行進在曲折的山路上時,我的心很不是滋味!但是我知道,支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一種磨練,需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從我踏進了校園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負責的主人翁精神,把柏塘中學當成自己的家。我嚴格遵守該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要求,做到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有事先請假,按時按質完成學校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除了完成教學工作之外,我還積極認真地去聽其他老師的課,虛心請教,認真學習他們的授課方法和授課技巧,從而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報到時,學校領導給我安排了4個班的體育課和學生宿舍的管理工作,具體工作安排:除了上課之外,每天早操,中午和晚上的是宿舍管理。副校長跟我說:“宿舍管理這一塊是時間長、任務重的一項工作,會比較辛苦!”我點點頭說:“我會盡力做好的。”心想學校安排這份工作給我就是對我的信任,于是我制定了一份工作計劃。每天早上7點30分到校,組織學生出早操,然后備課、上課,中午12點30分管理宿舍,13點20分回到宿舍休息一陣,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晚上9點30分回校管理宿舍到10點30分。當時我就發現每天要多次來回于學校和宿舍之間!首要克服的困難就是宿舍到學校的這段距離,雖然說是短短的3公里,但是每天要跑幾趟就變長了!當天中午我就決定回家把摩托車開來作為代步工具來更好的完成工作。其次就是天氣,可能我從小就在城里長大,所以柏塘的冬天給我的感覺就是風很大、比城里冷多了!每天都要在寒風中來回幾次,如果遇上下雨就真是風里來雨里去咯。我總是鼓勵自己:“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呢!”
二:踏踏實實教書,全心全意育人
剛接手這些班時,雖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深感到任重而道遠!柏塘中學的學生大多是來自當地農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部分學生的家長都在忙于工作賺錢,沒時間或很少管教自己的孩子,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柏塘中學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就是不要求每個學生都成為人才,但要每個學生都學會做人,達到學校教書育人的目的。
在教學方面,精心設計每堂課程,自己在不斷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一有時間就觀摩其他體育老師上課,學習他們的教學技能,通過對比,發現自己什么地方不足,這樣能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要上好一堂課,前提是要備好課,不上沒有準備的課程。在備課時,在參考教案的同時,多考慮本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的水平等綜合考慮,從學生的角度去備課。雖然備課花的時間比較多,但是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課堂上改變傳統的只是老師教的教學方式,而是采用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并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法讓學生投入,讓學生多參與、多模仿、多動腦,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圖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在課堂中穿插一些做人道理和自己的人生經歷,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課后針對學生中的體育愛好者進行課余輔導,輔導的內容主要是大眾健身項目和中考的考試項目。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成績,同時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利用工作之余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三:與同事和睦相處,樹立主人翁的意識
一年來我吃住都在學校,常利用茶余飯后或工作之余與同事們聊聊天,敘敘家常,談論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瑣事。生活上從不向學校領導提出過多的要求,在平時交談中,從沒有搞過特殊化,與其他教師打成一片。有時星期六日沒有回家,他們都會邀請我到他們家就餐!這使我打心眼里高興,為他們能夠接受、理解我而高興,為我能夠融入這個集體而高興。他們就是我的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