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體會
前幾天從電視中看到芭學園李躍兒的專訪,覺得很有道理,并立即在網(wǎng)上查看了她的專著《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原來我對這類書籍并不感冒,總認為他們的觀點比較空、大,不切合實際,或者說不太適合我。而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卻被她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吸引,看得越久,越覺得自己做得不夠,甚至不對,不管是作為父親還是老師!
李躍兒,美術(shù)教育家、油畫家,曾入圍“中國油畫三百家”;后由美術(shù)教育轉(zhuǎn)入幼兒教育,上海行健職業(yè)學院學前教育系特聘教授;曾為《父母》雜志教育答疑專家、央視少兒頻道簽約專家。創(chuàng)辦“李躍兒芭學園”,著有《m.dewk.cn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們的寶貝》(前四冊)、《誰誤解了孩子行為》、《誰了解孩子的成長秘密——關(guān)鍵期關(guān)鍵幫助》、《觀察與創(chuàng)造》、《想象與創(chuàng)造》《欣賞與創(chuàng)造》等書。20**年,李躍兒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家庭教育論壇“華表獎”和“形象大使”稱號。20**年榮獲“20**年中國幼兒教育百優(yōu)十杰”稱號。20**年榮獲“20**中國民辦幼兒教育十大杰出人物”稱號。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李躍兒其中的一本著作,她從“棍棒之下生逆子”、“學會傾聽”、“要讓孩子成長為他自己的模樣”、“不要讓你的目光成為鐮刀”、“幫助是孩子成長的需要”、“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等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而其中最簡單的“學會傾聽”是我們家長、教師最容易做到卻又做不到的,往往被我們所忽視,從而讓孩子倍受打擊!
李躍兒教育理念指出,兒童是一個有思想有感受并且需要表達自己的動物,需要我們成人無私地關(guān)懷他們,并幫助他們成長。這個關(guān)懷的一部分就是要學會傾聽兒童。
首先我們要了解兒童的訴說是什么樣的。在以往的教育觀念中,成人是不給兒童訴說機會的,而且我們認為訴說就是講述。但兒童的訴說卻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用糾纏成人來訴說失去了安全感;用發(fā)脾氣訴說自己被干預的煩惱;用不停地索要物質(zhì)訴說自己精神的空虛;用尿床和夜驚來訴說自己承受了過多的壓力。如果我們成人不懂得這些孩子的訴說形式,就無法傾聽孩子。成人是需要被傾聽的,孩子則更需要被傾聽。有人說,沒有什么比讓一個剛會說話的孩子閉嘴更難的事,因為這正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而孩子說話時需要有對象的反應,這時就需要我們成人給孩子以發(fā)展的配合,來使孩子發(fā)現(xiàn)他的訴說對象的反應與他的表達之間的關(guān)系。
其次,在孩子童年時,需要與成人分享他們的心靈。如果成人不能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與兒童分享,就會覺得他們那些心靈的表白顯得嘮叨和幼稚可笑,很難使成人集中精力堅持去聽完他們的講話。大多數(shù)情況下作為聽眾的成人會想辦法打斷孩子的訴說或轉(zhuǎn)移話題。《窗邊小豆豆》之所以感動了那么多人,就是教育者對兒童的那份理解和尊重。在那本書里,小豆豆在老校長的傾聽下,竟然連續(xù)講了4個小時。那次成功的傾聽,讓小豆豆感到自己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歡自己的人。在這之前,小豆豆雖說性格開朗,但她總是隱約地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仿佛她和別的孩子是不一樣的。而在得到老校長真正的傾聽之后,她感覺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心情好極了,她甚至在心里幻想“能和這個人永遠在一起就好了”。
被傾聽的效果之所以這么好,是因為“無論是從前,還是這以后,沒有一個大人這么認真地聽小豆豆說話”。而且,在那么長的時間里,“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體向前探出來,專注地聽著”。這個經(jīng)典的例子,是孩子需要被傾聽的最好的證明。
看完本書,我忽然覺得自己很不稱職,很多次女兒在我耳邊喋喋不休地訴說著學校里、班級里所發(fā)生的一些瑣事時被我以各種理由打斷;很多次我的學生向我報告班級里或上課時的小事時被我草草打發(fā),我失去了很多和孩子們心靈溝通的機會!《窗邊小豆豆》中老校長什么都沒做,只是認真地傾聽了小豆豆的傾訴,卻贏得了小豆豆的信任!難道我真的忙到連傾聽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了嗎?我忽然感到很害怕!如果這樣下去,多年以后,我和女兒、學生的關(guān)系會變成怎樣;我也很慶幸!慶幸自己及時地讀到了這本書,知道了自己的錯誤!
我想,我不會繼續(xù)錯下去!
篇2:讀《誰拿走了孩子幸福》心得體會
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體會
前幾天從電視中看到芭學園李躍兒的專訪,覺得很有道理,并立即在網(wǎng)上查看了她的專著《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原來我對這類書籍并不感冒,總認為他們的觀點比較空、大,不切合實際,或者說不太適合我。而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卻被她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吸引,看得越久,越覺得自己做得不夠,甚至不對,不管是作為父親還是老師!
李躍兒,美術(shù)教育家、油畫家,曾入圍“中國油畫三百家”;后由美術(shù)教育轉(zhuǎn)入幼兒教育,上海行健職業(yè)學院學前教育系特聘教授;曾為《父母》雜志教育答疑專家、央視少兒頻道簽約專家。創(chuàng)辦“李躍兒芭學園”,著有《m.dewk.cn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們的寶貝》(前四冊)、《誰誤解了孩子行為》、《誰了解孩子的成長秘密——關(guān)鍵期關(guān)鍵幫助》、《觀察與創(chuàng)造》、《想象與創(chuàng)造》《欣賞與創(chuàng)造》等書。20**年,李躍兒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家庭教育論壇“華表獎”和“形象大使”稱號。20**年榮獲“20**年中國幼兒教育百優(yōu)十杰”稱號。20**年榮獲“20**中國民辦幼兒教育十大杰出人物”稱號。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李躍兒其中的一本著作,她從“棍棒之下生逆子”、“學會傾聽”、“要讓孩子成長為他自己的模樣”、“不要讓你的目光成為鐮刀”、“幫助是孩子成長的需要”、“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等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而其中最簡單的“學會傾聽”是我們家長、教師最容易做到卻又做不到的,往往被我們所忽視,從而讓孩子倍受打擊!
李躍兒教育理念指出,兒童是一個有思想有感受并且需要表達自己的動物,需要我們成人無私地關(guān)懷他們,并幫助他們成長。這個關(guān)懷的一部分就是要學會傾聽兒童。
首先我們要了解兒童的訴說是什么樣的。在以往的教育觀念中,成人是不給兒童訴說機會的,而且我們認為訴說就是講述。但兒童的訴說卻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用糾纏成人來訴說失去了安全感;用發(fā)脾氣訴說自己被干預的煩惱;用不停地索要物質(zhì)訴說自己精神的空虛;用尿床和夜驚來訴說自己承受了過多的壓力。如果我們成人不懂得這些孩子的訴說形式,就無法傾聽孩子。成人是需要被傾聽的,孩子則更需要被傾聽。有人說,沒有什么比讓一個剛會說話的孩子閉嘴更難的事,因為這正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而孩子說話時需要有對象的反應,這時就需要我們成人給孩子以發(fā)展的配合,來使孩子發(fā)現(xiàn)他的訴說對象的反應與他的表達之間的關(guān)系。
其次,在孩子童年時,需要與成人分享他們的心靈。如果成人不能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與兒童分享,就會覺得他們那些心靈的表白顯得嘮叨和幼稚可笑,很難使成人集中精力堅持去聽完他們的講話。大多數(shù)情況下作為聽眾的成人會想辦法打斷孩子的訴說或轉(zhuǎn)移話題。《窗邊小豆豆》之所以感動了那么多人,就是教育者對兒童的那份理解和尊重。在那本書里,小豆豆在老校長的傾聽下,竟然連續(xù)講了4個小時。那次成功的傾聽,讓小豆豆感到自己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歡自己的人。在這之前,小豆豆雖說性格開朗,但她總是隱約地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仿佛她和別的孩子是不一樣的。而在得到老校長真正的傾聽之后,她感覺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心情好極了,她甚至在心里幻想“能和這個人永遠在一起就好了”。
被傾聽的效果之所以這么好,是因為“無論是從前,還是這以后,沒有一個大人這么認真地聽小豆豆說話”。而且,在那么長的時間里,“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體向前探出來,專注地聽著”。這個經(jīng)典的例子,是孩子需要被傾聽的最好的證明。
看完本書,我忽然覺得自己很不稱職,很多次女兒在我耳邊喋喋不休地訴說著學校里、班級里所發(fā)生的一些瑣事時被我以各種理由打斷;很多次我的學生向我報告班級里或上課時的小事時被我草草打發(fā),我失去了很多和孩子們心靈溝通的機會!《窗邊小豆豆》中老校長什么都沒做,只是認真地傾聽了小豆豆的傾訴,卻贏得了小豆豆的信任!難道我真的忙到連傾聽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了嗎?我忽然感到很害怕!如果這樣下去,多年以后,我和女兒、學生的關(guān)系會變成怎樣;我也很慶幸!慶幸自己及時地讀到了這本書,知道了自己的錯誤!
我想,我不會繼續(xù)錯下去!
篇3: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3月29日是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那天,幾個警察叔叔來到我們學校,為我們帶來了“交通安全小冊子”、“交通安全視頻資料”等,目的是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有關(guān)“交通安全”的知識。
了解了知識,看了視頻,我切實領會了安全的重要性。前幾天我上網(wǎng)時曾看到過一條非常驚駭?shù)慕y(tǒng)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如: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殺等,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將有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消失”。
前幾天,我和媽媽在馬路上見到一位四十左右的男子,在成功走過來來往往的車輛間的“羊腸小道”后,走到護欄前,右手往欄桿上一撐,兩只腳先后蹬上了欄桿,然后往下一跳,就跨過了“障礙物”,繼續(xù)迎接對面車道的“挑戰(zhàn)”。幸好最后他“安全”到達馬路對面,沒出什么事,可剛才的驚險一幕讓我為他捏了一把汗。我朝四處看了看,發(fā)現(xiàn)人行道就在不遠處,他怎么就沒看見呢!?這樣跨過護欄多危險啊!怎么能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呢?
我還曾看見一個婦女拉著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過馬路,眼前就有一輛車臨近了,婦女一看拉著老人和小孩就跑了過去,也是幸好,沒有撞著。呵,這難度也太高了,完全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安危。萬一那司機沒留神,突然一看前面有人來不及踩剎車就撞上了。司機要賠償不說,他們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脅,這不是害人又害己嗎?
生命,不存在僥幸。昨天沒事,今天也湊巧,明天就說不定了。我們知道,沒什么比生命更珍貴,更值得珍惜的東西了,因為生命是無價的。不要靠僥幸來避免危險,要意識到生命很寶貴,我們應該保護自己的安危才是,請大家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時刻遵守交通法規(guī),做個“安全小衛(wèi)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