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花木栽培管理
一、喬、灌木的整形、修剪喬、灌木整形、修剪的目的是通過修剪促進樹木的生長,減少傷害,培養(yǎng)樹形,使其造型美觀,形態(tài)逼真。方式有自然式修剪、人工式修剪以及自然和人工混合式三種。
1.整形、修剪作業(yè)程序①根據(jù)樹木分枝的特點、觀賞功能的需要、自然條件等因素選擇修剪方式。②了解不同類型樹木的修剪要點及技術(shù)規(guī)范要求。③修剪前要仔細觀察,按因地制宜、因樹修剪的原則,做到合理修剪。④剪下的樹條要及時集中清運。
2.注意事項①綠籬在1~3季度生長期修剪;喬木應在休眠期或秋季修剪。②綠籬每年至少修剪四次,造型每年六次;喬木每年一至兩次。③九里香、福建茶等綠籬灌木新長枝不超過15cm,NFA77杜鵑造型新長枝不超過30cm。
二、喬、灌木的澆水、施肥
1.澆水喬、灌木澆水的目的是防止土壤干燥,促進植物的生長。澆水的具體方法是:①大面積澆水采用膠管引水,單株淋水可用擔水的方法。②澆水時間夏季在早晚為宜,冬季在中午為好,冬季早上、夏季中午不澆水;夏季應增加澆水次數(shù)和分量,冬季應減少澆水次數(shù)和分量。③新栽植物根淺,抗旱能力差,蒸發(fā)量大,故應保證一次澆透。④澆水量要根據(jù)花木品種來決定,旱生植物需要水分少,深根植物抗旱強,可少澆水;萌生植物需要水分多,淺根植物不耐旱,要多澆水。
2.施肥喬、灌木施肥的目的是促進植物生長,增加綠化、花卉的觀賞價值。
具體方法如下:①根據(jù)綠化生長情況,以及所需要的肥料選定有機肥(垃圾肥、餅肥等)或無機肥(氮、磷、鉀、復合肥等)。②施肥方法。有機肥多用作基肥,即穴施、溝施、環(huán)施;無機肥多用微施、噴施和根施作追肥。在下列情況下要多施肥:枝葉黃瘦、發(fā)芽前、孕蕾期、花落后;在下列情況下少施肥:枝葉肥壯、發(fā)芽后、開花期、雨季;下列情況下不要施肥:新栽花木、盛夏時、休眠時。③施肥時間。一般在陰天或傍晚為宜。④施追肥后及時淋水,第二天早晨再淋一次。⑤施基肥時,肥料應充分發(fā)酵、腐化,化肥須完全粉碎成粒、粉狀。
三、綠化補缺
1.補缺目的綠化補缺的目的是確保植物生長成形,成活率達95%以上;裸露面積控制在總面積的0.5%以下;缺株在0.5%以下。
2.具體補缺方法
①確定須補種的植物品名及地點。②對須補種地翻土或挖穴,加施基肥。③挖苗或購苗,剪去包裝物以及部分枝葉。④補栽復土時應將土打細,新土高出地面3~5cm。⑤栽臺灣草時土高出接口處1~2cm,栽后澆水,然后用鏟拍打草皮,使新種草根部入泥;⑥對新種喬木用支撐保護,澆水時一次澆透,每天早晚各澆一次。
四、識別與防治花木病害花木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青枯病和黑斑病,下面分別介紹其識別與防治方法。
1.白粉病的識別與防治
①白粉病的識別。此病多發(fā)生在葉片和嫩枝上,開始時葉片有白色小點,以葉正面為多,小點向四周擴展,形成不規(guī)則圓形的霉層,霉層互相連片,覆蓋全葉。發(fā)生旺季為3~8月。如管理不當,四季都會發(fā)生。
②白粉病的防治。注意透光,避免栽植過密,早期病葉即可摘除。發(fā)病期可噴50%退菌特800~1000倍液, 石硫合劑,50%膠體硫50~100倍液,連續(xù)三次有較好效果。
2.黑斑病的識別與防治
①黑斑病的識別。葉片被害初期,出現(xiàn)褐色小點,后擴展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直徑5~10mm,深褐色至黑色,嚴重時病斑可互相連接成大斑,葉片變黑,脫落或枝死,四季均有發(fā)生。
②黑斑病的防治。加強管理,施肥時注意氮、磷、鉀適當搭配,使植株健壯發(fā)育,防止植株徒長。定期噴藥保護,噴藥前摘除病葉,雨后還要用清水噴洗下層葉背泥土。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粉劑500~8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粉800~1000倍噴液、500代森胺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幾次,效果較好。
(3)青枯病的識別與防治①青枯病的識別。此病是因細菌侵染植株根、莖引起的維管病害。幼苗感染后,植株根變褐腐爛,以致倒伏。生長盛期植株感染后,通常上部分葉片突然失水干枯下垂,根部腐爛,最后枯死。
②青枯病的防治。發(fā)病期可噴0.2%高錳酸鉀溶液或者100~200mg/L農(nóng)用鏈霉素、土霉素,并適當增施鉀肥,用10mg/L的硼酸液進行外追肥,可提高病株的抗病力。
五、識別與防治花木蟲害花木常見的蟲害有蚜蟲、蚧殼蟲、螨蟲。下面分別介紹其識別與防治方法。
1.蚜蟲的識別與防治
①蚜蟲的識別。蚜蟲是花木的主要害蟲,多聚集在花木的嫩葉、嫩莖以及花蕾上。該蟲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的汁液,植株被害部分生長緩慢,葉片卷曲、畸形,嚴重者脫落,花蕾被害則不能正常發(fā)育,甚至脫落,大大降低花木的觀賞價值。在南方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為蚜蟲的發(fā)生盛期,對花木造成極大危害。
②蚜蟲的防治。清潔綠化地,除雜草,減少蚜蟲棲身場所,以消滅越冬蟲源;也可在冬季用石灰水加鹽或石硫合劑涂白樹干,以消滅在樹皮內(nèi)越冬的害蟲及防止爬蟲上樹產(chǎn)卵。秋末噴射40%樂果300倍液以作保護。當蚜蟲發(fā)生時,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xù)進行2~3次。也可用8%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如花盆則可在根部苗埋上3%呋喃丹粒劑5g,深度為2cm大小,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蚧殼蟲的識別與防治
①蚧殼蟲的識別。此蟲種類多,分布廣,主要生在植物的幼嫩莖葉上,以刺吸式口器在植物上取液,使葉片出現(xiàn)很多黃斑,長勢衰弱,嚴重時引起落葉。
②蚧殼蟲的防治。以殼蟲體外有一層疏水性的蠟質(zhì)外殼,一般農(nóng)藥難以進入,防治比較困難,一旦發(fā)生不易清除干凈。防治辦法主要有:在卵的盛孵化期、蟲體表面尚未形成外殼時,可噴射40%氧化樂果及25%亞胺硫磷1000~2000倍液,比較容易殺死;用風油精稀釋600~800倍噴灑,也可防治蚧殼蟲,效果良好;如盆栽也可埋呋喃丹;對生長過密、蟲害嚴重的枝葉適當修剪,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蟲來源,增強花木的抗害能力。
3.螨蟲的識別與防治
①螨蟲的識別。此蟲多在葉片反面出現(xiàn),致使葉片反面產(chǎn)生油漬狀的紫褐色斑塊,葉片無光澤,嚴重時葉片萎黃、脫落。螨蟲在24~30℃氣溫、天氣悶熱的情況下最易生長、發(fā)育。冬季嚴寒可使越冬雌蟲大量死亡,蟲源減少。
②螨蟲的防治。越冬期間清除花木周圍的雜草,并及時堆放漚腐,或者噴藥,以減少越冬蟲源。殺治可用50%敵敵畏1000倍液,或用20%適滿丹可濕粉劑1000倍液等噴殺。
六、園林綠化災害預防園林植物災害主要有以下幾種:旱災、水災、風災、滑坡、凍害。
1.旱災及預防在炎熱夏季,當天氣長期干燥無雨,園林植物會因溫度高、蒸發(fā)量大失水而發(fā)生旱災。發(fā)生旱災時應采取以下措施加以緩解:①加強園林植物日常養(yǎng)護管理,保證水源供應,確保園林植物灌溉用水得到足量保證。
②當干旱特別嚴重時,集中人力進行突擊抗旱,必要時應組織人力挑水或從遠處運水,確保小區(qū)重點地區(qū)園林植物不被旱死。
③對于花木基地內(nèi)的花木,可將其搬運到大樹下、遮陽網(wǎng)或蔭棚內(nèi),防止太陽照射灼傷花木。
旱災發(fā)生且人力、水源不足的情況下,應優(yōu)先保證重點觀賞區(qū)的植物得到足夠的淋水,不出現(xiàn)干旱枯萎現(xiàn)象,其他地方每隔一定時間淋一次水,保證不旱死即可。
.水災及預防在梅雨季節(jié),長期降雨,會導致植物經(jīng)常處于水浸狀態(tài)形成水澇或被雨水沖毀。
預防水澇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植物種植前應做好平整場地工作,保證種植面有適當?shù)钠露?修建排水設施,方便排水,避免積水。
②經(jīng)常檢查排水管道及排水溝,對堵塞應及時疏通。
③每次降雨過后,對水浸的綠化地帶進行人工排澇。
④對于被雨水沖毀的綠化植物應及時進行補栽補種。
⑤對于花木基地內(nèi)花木,除做好應有的排水溝等排水設施外,降雨過后還要用細木棍或細鋼筋在積水的花木盆內(nèi)插孔,協(xié)助排水。
⑥在天氣預報將出現(xiàn)大暴雨時,應將可能被水浸的地方的花木搬到高處。
⑦在梅雨季節(jié),應抓住雨停間隙,對植物噴施瑞毒霉等內(nèi)吸性防腐藥劑以防腐爛病。
3.風災及預防風暴經(jīng)常伴隨著降雨襲來,刮倒樹木,摧毀建筑設施,造成極大災害。風暴來臨前應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①檢查疏通排水溝及排水管道,防止因排水不暢導致園林植物被暴雨沖刷。
②新栽喬木要加固支撐3~6個月以上,對高度超過10m的應支撐一年以上,在風暴來臨前加固支撐,對其他高大喬木也要加固。
③對花木基地,應經(jīng)常檢查蔭棚及遮陽網(wǎng)骨架是否牢固,不牢固的骨架要重新綁扎及搭建;應經(jīng)常巡查大植物枝葉,及時將枯黃或有可能掉下的枝葉清除。
④在4~6級的風暴來臨前應將架上的盆景用鐵絲固定,風力高于7級的,應將架上的盆景全部搬到地上。
⑤對于部分觀賞價值高、又易被風吹倒的室外盆栽或盆景類,應在風暴來臨前搬入室內(nèi)或蔭棚內(nèi)保存。當風暴來臨時,當崗員工應至少每半小時巡查一次本崗位花木,發(fā)現(xiàn)被吹斷吹倒的應及時給以處理,自己無法處理的應及時匯報主管,由主管組織人力進行搶救。風暴過后,對倒伏的植物,要在一天內(nèi)扶起栽上并支護樹架,對吹折的樹枝要在兩天內(nèi)全部修剪掉并清除園區(qū)外。
4.滑坡及預防有些住宅小區(qū)內(nèi)地勢起伏較大,很可能會因為雨水長期沖刷導致沙土流失,邊坡失穩(wěn),出現(xiàn)山體滑坡現(xiàn)象。
為預防山體滑坡,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設擋士墻,加固邊坡。
②在陡坡或山體上面開設截水溝,不使雨水直接沖刷坡面,減小下滑力。
③在坡面種植草或地被固坡植物加以覆蓋,防止雨水沖刷裸土面。
④當崗員工及園藝師應經(jīng)常巡查管轄范圍內(nèi)的斜坡,發(fā)現(xiàn)有滑坡跡象的地方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預防。當滑坡發(fā)生時,應注意:
①及時匯報,由公司對滑坡地段及塌方地段進行搶險。
②對滑坡地段及塌方地段,應立即在上面開挖截水溝,避免滑坡繼續(xù)發(fā)展。
③清除泥土,防止弄臟環(huán)境。
④對塌方或凹陷的綠化地段應予以回填土壓實,再鋪設草坪及栽種相關植物。
⑤在不能確定安全前,不要站到滑坡滑動體上或附近,以防發(fā)生意外。
5.凍害及其預防當原產(chǎn)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園林植物,突然遭受低溫影響時,將會發(fā)生凍害,嚴重時植株全部凍死。
防止凍害發(fā)生,通常情況下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露天栽植的不耐寒棕櫚植物,應在低溫季節(jié)來臨前,用草繩、草墊或農(nóng)膜等將樹干裹住到一定的高度,防止樹干凍死。
②對露天擺放的觀葉植物或盆景類,應在低溫降臨前搬入蔭棚或溫室內(nèi),確保植物不被凍死。
③在花木基地,應在蔭棚及育苗床上覆蓋一層薄膜加以封閉,無法移入室內(nèi)的花木,也應排列整齊用農(nóng)膜加以覆蓋,提高內(nèi)部溫度,防止凍傷花木。
當凍害發(fā)生后,應經(jīng)常觀察受凍植物有無復活的可能,并注意:
①對凍害嚴重、沒有恢復可能的植物應即時更換,以免影響小區(qū)景觀。
②對雖受凍害,但不影響其生命生長的,應剪去凍死枝條、莖葉,加強養(yǎng)護管理促使恢復生機。
③對于受凍程度嚴重,但仍有恢復生機可能的植物,應將其先移栽于花木基地內(nèi)加以重點養(yǎng)護,待生長正常后再加以利用。
篇2:綠化花木的栽培管理
一、喬、灌木的整形、修剪
喬、灌木整形、修剪的目的是通過修剪促進樹木的生長,減少傷害,培養(yǎng)樹形,使其造型美觀,形態(tài)逼真。方式有自然式修剪、人工式修剪以及自然和人工混合式三種。
1.整形、修剪作業(yè)程序
①根據(jù)樹木分枝的特點、觀賞功能的需要、自然條件等因素選擇修剪方式。
②了解不同類型樹木的修剪要點及技術(shù)規(guī)范要求。
③修剪前要仔細觀察,按因地制宜、因樹修剪的原則,做到合理修剪。
④剪下的樹條要及時集中清運。
2.注意事項
①綠籬在1~3季度生長期修剪;喬木應在休眠期或秋季修剪。
②綠籬每年至少修剪四次,造型每年六次;喬木每年一至兩次。
③九里香、福建茶等綠籬灌木新長枝不超過15cm,NFA77杜鵑造型新長枝不超過30cm。
二、喬、灌木的澆水、施肥
1.澆水
喬、灌木澆水的目的是防止土壤干燥,促進植物的生長。澆水的具體方法是:
①大面積澆水采用膠管引水,單株淋水可用擔水的方法。
②澆水時間夏季在早晚為宜,冬季在中午為好,冬季早上、夏季中午不澆水;夏季應增加澆水次數(shù)和分量,冬季應減少澆水次數(shù)和分量。
③新栽植物根淺,抗旱能力差,蒸發(fā)量大,故應保證一次澆透。
④澆水量要根據(jù)花木品種來決定,旱生植物需要水分少,深根植物抗旱強,可少澆水;萌生植物需要水分多,淺根植物不耐旱,要多澆水。
2.施肥
喬、灌木施肥的目的是促進植物生長,增加綠化、花卉的觀賞價值。具體方法如下:
①根據(jù)綠化生長情況,以及所需要的肥料選定有機肥(垃圾肥、餅肥等)或無機肥(氮、磷、鉀、復合肥等)。
②施肥方法。有機肥多用作基肥,即穴施、溝施、環(huán)施;無機肥多用微施、噴施和根施作追肥。在下列情況下要多施肥:枝葉黃瘦、發(fā)芽前、孕蕾期、花落后;在下列情況下少施肥:枝葉肥壯、發(fā)芽后、開花期、雨季;下列情況下不要施肥:新栽花木、盛夏時、休眠時。
③施肥時間。一般在陰天或傍晚為宜。
④施追肥后及時淋水,第二天早晨再淋一次。
⑤施基肥時,肥料應充分發(fā)酵、腐化,化肥須完全粉碎成粒、粉狀。
三、綠化補缺
1.補缺目的
綠化補缺的目的是確保植物生長成形,成活率達95%以上;裸露面積控制在總面積的0.5%以下;缺株在0.5%以下。
2.具體補缺方法
①確定須補種的植物品名及地點。
②對須補種地翻土或挖穴,加施基肥。
③挖苗或購苗,剪去包裝物以及部分枝葉。
④補栽復土時應將土打細,新土高出地面3~5cm。
⑤栽臺灣草時土高出接口處1~2cm,栽后澆水,然后用鏟拍打草皮,使新種草根部入泥;
⑥對新種喬木用支撐保護,澆水時一次澆透,每天早晚各澆一次。
四、識別與防治花木病害
花木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青枯病和黑斑病,下面分別介紹其識別與防治方法。
1.白粉病的識別與防治
①白粉病的識別。此病多發(fā)生在葉片和嫩枝上,開始時葉片有白色小點,以葉正面為多,小點向四周擴展,形成不規(guī)則圓形的霉層,霉層互相連片,覆蓋全葉。發(fā)生旺季為3~8月。如管理不當,四季都會發(fā)生。
②白粉病的防治。注意透光,避免栽植過密,早期病葉即可摘除。發(fā)病期可噴50%退菌特800~1000倍液, 石硫合劑,50%膠體硫50~100倍液,連續(xù)三次有較好效果。
&
nbsp; 2.黑斑病的識別與防治
①黑斑病的識別。葉片被害初期,出現(xiàn)褐色小點,后擴展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直徑5~10mm,深褐色至黑色,嚴重時病斑可互相連接成大斑,葉片變黑,脫落或枝死,四季均有發(fā)生。
②黑斑病的防治。加強管理,施肥時注意氮、磷、鉀適當搭配,使植株健壯發(fā)育,防止植株徒長。定期噴藥保護,噴藥前摘除病葉,雨后還要用清水噴洗下層葉背泥土。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粉劑500~8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粉800~1000倍噴液、500代森胺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幾次,效果較好。
(3)青枯病的識別與防治
①青枯病的識別。此病是因細菌侵染植株根、莖引起的維管病害。幼苗感染后,植株根變褐腐爛,以致倒伏。生長盛期植株感染后,通常上部分葉片突然失水干枯下垂,根部腐爛,最后枯死。
②青枯病的防治。發(fā)病期可噴0.2%高錳酸鉀溶液或者100~200mg/L農(nóng)用鏈霉素、土霉素,并適當增施鉀肥,用10mg/L的硼酸液進行外追肥,可提高病株的抗病力。
五、識別與防治花木蟲害
花木常見的蟲害有蚜蟲、蚧殼蟲、螨蟲。下面分別介紹其識別與防治方法。
1.蚜蟲的識別與防治
①蚜蟲的識別。蚜蟲是花木的主要害蟲,多聚集在花木的嫩葉、嫩莖以及花蕾上。該蟲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的汁液,植株被害部分生長緩慢,葉片卷曲、畸形,嚴重者脫落,花蕾被害則不能正常發(fā)育,甚至脫落,大大降低花木的觀賞價值。在南方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為蚜蟲的發(fā)生盛期,對花木造成極大危害。
②蚜蟲的防治。清潔綠化地,除雜草,減少蚜蟲棲身場所,以消滅越冬蟲源;也可在冬季用石灰水加鹽或石硫合劑涂白樹干,以消滅在樹皮內(nèi)越冬的害蟲及防止爬蟲上樹產(chǎn)卵。秋末噴射40%樂果300倍液以作保護。當蚜蟲發(fā)生時,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xù)進行2~3次。也可用8%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如花盆則可在根部苗埋上3%呋喃丹粒劑5g,深度為2cm大小,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蚧殼蟲的識別與防治
①蚧殼蟲的識別。此蟲種類多,分布廣,主要生在植物的幼嫩莖葉上,以刺吸式口器在植物上取液,使葉片出現(xiàn)很多黃斑,長勢衰弱,嚴重時引起落葉。
②蚧殼蟲的防治。以殼蟲體外有一層疏水性的蠟質(zhì)外殼,一般農(nóng)藥難以進入,防治比較困難,一旦發(fā)生不易清除干凈。防治辦法主要有:在卵的盛孵化期、蟲體表面尚未形成外殼時,可噴射40%氧化樂果及25%亞胺硫磷1000~2000倍液,比較容易殺死;用風油精稀釋600~800倍噴灑,也可防治蚧殼蟲,效果良好;如盆栽也可埋呋喃丹;對生長過密、蟲害嚴重的枝葉適當修剪,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蟲來源,增強花木的抗害能力。
3.螨蟲的識別與防治
①螨蟲的識別。此蟲多在葉片反面出現(xiàn),致使葉片反面產(chǎn)生油漬狀的紫褐色斑塊,葉片無光澤,嚴重時葉片萎黃、脫落。螨蟲在24~30℃氣溫、天氣悶熱的情況下最易生長、發(fā)育。冬季嚴寒可使越冬雌蟲大量死亡,蟲源減少。
②螨蟲的防治。越冬期間清除花木周圍的雜草,并及時堆放漚腐,或者噴藥,以減少越冬蟲源。殺治可用50%敵敵畏1000倍液,或用20%適滿丹可濕粉劑1000倍液等噴殺。
六、園林綠化災害預防
園林植物災害主要有以下幾種:旱災、水災、風災、滑坡、凍害。
1.旱災及預防
在炎熱夏季,當天氣長期干燥無雨,園林植物會因溫度高、蒸發(fā)量大失水而發(fā)生旱災。發(fā)生旱災時應采取以下措施加以緩解:
①加強園林植物日常養(yǎng)護管理,保證水源供應,確保園林植物灌溉用水得到足量保證。
②當干旱特別嚴重時,集中人力進行突擊抗旱,必要時應組織人力挑水或從遠處運水,確保小區(qū)重點地區(qū)園林植物不被旱死。
③對于花木基地內(nèi)的花木,可將其搬運到大樹下、遮陽網(wǎng)或蔭棚內(nèi),防止太陽照射灼傷花木。
④旱災發(fā)生且人力、水源不足的情況下,應優(yōu)先保證重點觀賞區(qū)的植物得到足夠的淋水,不出現(xiàn)干旱枯萎現(xiàn)象,其他地方每隔一定時間淋一次水,保證不旱死即可。
2.水災及預防
在梅雨季節(jié),長期降雨,會導致植物經(jīng)常處于水浸狀態(tài)形成水澇或被雨水沖毀。預防水澇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植物種植前應做好平整場地工作,保證種植面有適當?shù)钠露?修建排水設施,方便排水,避免積水。
②經(jīng)常檢查排水管道及排水溝,對堵塞應及時疏通。
; ③每次降雨過后,對水浸的綠化地帶進行人工排澇。
④對于被雨水沖毀的綠化植物應及時進行補栽補種。
⑤對于花木基地內(nèi)花木,除做好應有的排水溝等排水設施外,降雨過后還要用細木棍或細鋼筋在積水的花木盆內(nèi)插孔,協(xié)助排水。
⑥在天氣預報將出現(xiàn)大暴雨時,應將可能被水浸的地方的花木搬到高處。
⑦在梅雨季節(jié),應抓住雨停間隙,對植物噴施瑞毒霉等內(nèi)吸性防腐藥劑以防腐爛病。
3.風災及預防
風暴經(jīng)常伴隨著降雨襲來,刮倒樹木,摧毀建筑設施,造成極大災害。風暴來臨前應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①檢查疏通排水溝及排水管道,防止因排水不暢導致園林植物被暴雨沖刷。
②新栽喬木要加固支撐3~6個月以上,對高度超過10m的應支撐一年以上,在風暴來臨前加固支撐,對其他高大喬木也要加固。
③對花木基地,應經(jīng)常檢查蔭棚及遮陽網(wǎng)骨架是否牢固,不牢固的骨架要重新綁扎及搭建;應經(jīng)常巡查大植物枝葉,及時將枯黃或有可能掉下的枝葉清除。
④在4~6級的風暴來臨前應將架上的盆景用鐵絲固定,風力高于7級的,應將架上的盆景全部搬到地上。
⑤對于部分觀賞價值高、又易被風吹倒的室外盆栽或盆景類,應在風暴來臨前搬入室內(nèi)或蔭棚內(nèi)保存。
當風暴來臨時,當崗員工應至少每半小時巡查一次本崗位花木,發(fā)現(xiàn)被吹斷吹倒的應及時給以處理,自己無法處理的應及時匯報主管,由主管組織人力進行搶救。
風暴過后,對倒伏的植物,要在一天內(nèi)扶起栽上并支護樹架,對吹折的樹枝要在兩天內(nèi)全部修剪掉并清除園區(qū)外。
4.滑坡及預防
有些住宅小區(qū)內(nèi)地勢起伏較大,很可能會因為雨水長期沖刷導致沙土流失,邊坡失穩(wěn),出現(xiàn)山體滑坡現(xiàn)象。
為預防山體滑坡,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設擋士墻,加固邊坡。
②在陡坡或山體上面開設截水溝,不使雨水直接沖刷坡面,減小下滑力。
③在坡面種植草或地被固坡植物加以覆蓋,防止雨水沖刷裸土面。
④當崗員工及園藝師應經(jīng)常巡查管轄范圍內(nèi)的斜坡,發(fā)現(xiàn)有滑坡跡象的地方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預防。
當滑坡發(fā)生時,應注意:
①及時匯報,由公司對滑坡地段及塌方地段進行搶險。
②對滑坡地段及塌方地段,應立即在上面開挖截水溝,避免滑坡繼續(xù)發(fā)展。
③清除泥土,防止弄臟環(huán)境。
④對塌方或凹陷的綠化地段應予以回填土壓實,再鋪設草坪及栽種相關植物。
⑤在不能確定安全前,不要站到滑坡滑動體上或附近,以防發(fā)生意外。
5.凍害及其預防
當原產(chǎn)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園林植物,突然遭受低溫影響時,將會發(fā)生凍害,嚴重時植株全部凍死。防止凍害發(fā)生,通常情況下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露天栽植的不耐寒棕櫚植物,應在低溫季節(jié)來臨前,用草繩、草墊或農(nóng)膜等將樹干裹住到一定的高度,防止樹干凍死。
②對露天擺放的觀葉植物或盆景類,應在低溫降臨前搬入蔭棚或溫室內(nèi),確保植物不被凍死。
③在花木基地,應在蔭棚及育苗床上覆蓋一層薄膜加以封閉,無法移入室內(nèi)的花木,也應排列整齊用農(nóng)膜加以覆蓋,提高內(nèi)部溫度,防止凍傷花木。
當凍害發(fā)生后,應經(jīng)常觀察受凍植物有無復活的可能,并注意:
①對凍害嚴重、沒有恢復可能的植物應即時更換,以免影響小區(qū)景觀。
②對雖受凍害,但不影響其生命生長的,應剪去凍死枝條、莖葉,加強養(yǎng)護管理促使恢復生機。
③對于受凍程度嚴重,但仍有恢復生機可能的植物,應將其先移栽于花木基地內(nèi)加以重點養(yǎng)護,待生長正常后再加以利用。
篇3:物業(yè)區(qū)域園林綠化水生植物栽培管理規(guī)范
物業(yè)區(qū)域園林綠化水生植物栽培管理規(guī)范
1.華南地區(qū)常用水生植物
⑴荷花。多年生挺水植物。
⑵睡蓮。多年生挺水植物。
⑶鳳眼蓮。多年生浮水植物。
⑷金魚藻。多年生沉水植物。
2.水生植物管理質(zhì)量標準
⑴挺水及浮水植物應成片生長于水池的相對固定位置,不應分散零落生長。
⑵成片的水生植物中不應有雜生植物或其它垃圾雜物。
⑶對于枯黃的水生植物枝葉應及時清除。
⑷睡蓮及荷花類的挺水植物應用盆種好后再沉入水池內(nèi)。
⑸水生植物不應生長泛濫,應留有觀賞魚活動及人們觀賞的空間。
⑹水生植物應生長良好,無明顯病蟲害。
⑺缸栽荷花及睡蓮類應每1-2年重新栽1次。
⑻水生植物的施肥及病蟲害防治應以不污染水池水質(zhì)為原則。
3.水生植物的種植
⑴睡蓮及荷花的種植。結(jié)合公司實際情況,睡蓮及荷花的種植應在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采用分株法繁殖。
①挑選生長健壯的根莖,每隔約10厘米(荷花2-3節(jié))切成一段做種莖,每段應帶頂芽和保留尾節(jié);
②選口徑60-80厘米、深30-35厘米的荷花缸,缸底施入基肥,再加入塘泥至缸深2/3處;
③將根莖沿缸內(nèi)周邊栽入,使首尾相連,頂芽略向缸中央;
④灌水深至5厘米,放于陽光充足處,待泥土曬至龜裂,再加水曬;
⑤當種莖新葉長高達25厘米高以后,將荷花連盆移入水池指定位置放好。
⑵鳳眼蓮的種植。春天將母侏叢分離或?qū)⒛钢暌干⊙繋Ц邢拢度胨屑纯伞?/P>
(3)金魚藻的種植。將金魚藻分成幾叢栽于池底以后即可自播繁殖。
4、水生植物的日常養(yǎng)護
(1)當值綠化工每天應巡查1次水生植物,及時清除在殘枝葉及雜物。
(2)對于因病蟲等原因面造成整盆死亡的應將其空盆撒出。
(3)水生植物的施肥應在種植時或移入水池前10天進行,施以不應污染水也水質(zhì)。
(4)養(yǎng)有觀賞魚的水也不允許噴對魚類有害的農(nóng)藥,這類水也的水生植物有嚴重病蟲害時應撒出后再噴藥處理。
5、水生植物的科季管理
(1)對于因不耐寒而干枯的水生植物,應在其冬季枯黃后將其泥上部分清除。
(2)對于多年生耐賽水生植應在每年2月底新芽長出前將泥上部分剪除。
(3)盆栽水生植物可在冬季連盆拿出水面,并在開春前補施1次基肥,待其新葉長出后再移入水中。
園林綠化主管應每月檢查1次水生植物管理情況,作為員工績效考評的依據(j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