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的移栽技術原理
1、大樹的特性;
1.1樹齡高;細胞再生能力差,樹體活力低。
1.2樹體高;水養分難以輸送到樹的頂端。
1.3樹體土球大;難以吊裝與搬運,
1.4樹體面積大;難以全部與樹體一起搬運。
1.5樹體是活體;吊帶很難在樹桿某一部位強受力。
1.6樹桿粗大;運輸 較難。
2、大樹的需要
2.1地上;樹桿樹葉需要水分養分、光照、呼吸等
2.2地下;適當的水分養分、氧氣、跟定呼吸、益生菌、根壓等。
2.3對移植大樹進行輸液、打吊針、傷口消毒、敷藥包扎、切枝、植樹皮、搭配營養 、補充水分和養分、治病、治蟲、防凍等。就如同醫生對病人進行手術和護理的道理一樣。
2.4生長正常的大樹,根和葉吸收養分與樹體生長和蒸騰消耗的養分基本能平衡。也只有養分收入大于或等于養分支出時,才能維持大樹生命或促其正常生長發育。
2.5大樹根部被切斷后,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嚴重減弱、甚至葬使,在移栽成活并長出新根系之前,樹體對養分的消耗遠遠大于自身對養分的吸收,此時,大樹養分收支失衡,大樹表現為葉片枯萎,嚴重時枯縮、最后導致大樹死亡。根據大樹養分收支平衡原理,利用當今先進移植技術和移植養護品來彌補這種不平衡性,從而大大提高成活率。
2.6大樹起挖前3-4天要進行充分的灌水,向樹體噴水或抗病營養液,增加樹體養分,如遠途,要在途中給樹體輸液、掛液體吊瓶,(抗病直插瓶或抗病吊袋)
2.7待移植和移植后掛輸液吊袋(新朝陽.促根直插瓶p49或新朝陽促根吊袋P48)
2.8操作時,防止損傷樹皮,避免切口撕裂,對損傷的樹皮和切口要進行消毒,防止病菌進入,減少水分和養分散失,除去移植前的所有新梢嫩枝,合理修剪,包裹保濕墊,(樹桿用無紡麻布,墊木、草繩等包扎、對切口罩帽) 。
2.9起挖后噴施控制蒸騰劑,減少水分蒸發。
3、適合移植樹木成活的生態環境
大樹近似生境原理是指光、氣、熱、等小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土壤酸堿度、養分情況、土壤類型、干濕度、透氣性等)。如果把生長酸性土壤中的大樹移植到堿性土壤,把生長在寒冷高山上的大樹移入氣候溫和的平地、其生態環境差異大、影響移植成活率。因此,移植地生態環境最好與原生長地生態條件近似,移植前,如果移植地和原生地太遠、海拔差大、應對大樹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氣候條件進行測定,根據測定結果,盡量使定植地滿足原生地的生境條件以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篇2:夏秋大樹移植注意事項
夏秋大樹移植注意事項
在夏秋季,我們把已種好、種活的樹和種植多年的大樹移植到別處,為提高成活率,除常規方法外,還可采取一些特別措施。
1、依胸徑大小決定土球大小被移植樹胸徑在10厘米以下(包括10厘米)的土球直徑不少于40厘米,土球高亦不少于40厘米;胸徑在11-15厘米的,土球直徑一般不少于80厘米,土球高要達40-60厘米;胸徑在15厘米以上的,則根據需要來決定土球的直徑和高度。
2、適當疏枝疏枝的多少要根據樹種和當時的天氣情況來決定。干旱天氣要適當多疏,反之則適當少疏,但一般都要求疏掉30%-40%。不管是主枝還是分枝,枝頂都要剪去30-40厘米。例如樟樹,則要摘去全部葉片。
3、護好干枝樹干一般要用草繩從地面纏至第一分枝處。起吊、運輸的全過程要盡量做到不傷樹干、樹枝。若不慎碰(壓)傷樹干,要把受傷處松動的樹皮全部挖掉,并立即涂抹凡士林,也可用0·03%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干凈,然后包(纏)好。
4、移植坑要寬、深、大一般要求移植坑長、寬、深均為1.5米。大樹還要適當增大,小樹(胸徑10厘米以下)不縮小。坑內先用含2公斤以磷為主復合肥的拌土填至70%左右,再填土至與地面平。
5、移栽細節栽種時,先順著樹坑邊沿澆一遍透水,在干旱時節則必須要澆透,使坑壁充分吸水。若趕上下大雨,可以不澆。待水漬稍干后,即刻在移植坑的中心挖一個小坑。大小和深度與移栽樹土球的高矮大小基本相同。然后將樹輕放于小坑內,豎直好,再填入土。填入坑中的土一次不能太多,要逐層填進、逐層踩緊,以便用坑內的土將土球擠緊,直至與地面平。土球的上面也要基本與地面平。再沿樹蔸圍一條略大于土球的圍堰,堰埂高約10厘米,再澆水(圖2)。
6、栽后澆水第一次澆水,再把整個移植坑澆透,但澆水速度要慢??擅看螌邇裙酀M水,待水全部滲入后再灌滿圍堰,如此反復幾次。移栽后次日澆第二次水,第五天澆第三次水,隔3天澆第四次水,隔7天左右再澆第五次水。每次澆水都將圍堰慢慢灌滿。若種后能遇上幾次大雨,則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澆水的次數和每次的量。需要說明的是,澆水的次數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間隔的天數也要依實際需要而定。每次的量不能過多或過少,否則會引起“泡根”或將根“旱”死,這都會影響移植樹的成活。澆完第五次水后,對移植樹的各項管理與春種樹苗基本相同。
篇3: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
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
園林專家建議,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首先要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具體措施是--
1、包干:即用草繩、蒲包、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加強樹體的保濕性和保溫性。
2、噴水: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必須及時噴水保濕。
3、遮蔽: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要搭棚遮蔽,以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
4、控水:新移植大樹,根系吸水功能減弱,對土壤水分需求量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
5、保護新芽:新芽萌發,是新植大樹進行生理活動的標志,同時,樹體地上部分的萌發,對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根系的萌發。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別是移植時進行重修剪的樹體所萌發的芽要加以保護,讓其抽枝發葉,待樹體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時,在樹體萌芽后,要特別加強噴水、遮蔽、防病治蟲等養護工作,保證嫩芽與嫩梢的正常生長。
6、土壤通氣: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能有利于根系萌發。因此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結,并要經常檢查土壤通氣設施,發現通氣設施堵塞或積水的,要及時清除,以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
園林專家指出,大樹種植時對樹體的保護要突出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1、支撐:樹大招風。大樹種植后應立即支撐固定,慎防傾倒。正三角樁最利于樹體穩定,支撐點以樹體高三分之二處左右為好,并加墊保護層,以防傷皮。
2、防病治蟲:堅持以防為主,根據樹種特性和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勤檢查,做好防范工作。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大樹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個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濃度為0.5%至1%的肥液,選早晚或陰天進行葉面噴灑,遇降雨應重噴一次。根系萌發后,可進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傷根。
4、防凍:新植大樹的枝梢、根系萌發遲,年生長周期短,積累的養分少,因而組織不充實,易受低溫危害,應做好防凍保溫工作。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并逐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樹體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做好樹體保溫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蓋、設立風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
5、在人流比較集中或其他易受人為、禽畜破壞的區域,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同時,可設置竹籬等加以保護。
園林專家說,新植大樹的養護方法、養護重點,因其環境條件、季節、樹體的實際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行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時、因地、因樹靈活地加以運用,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