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社區宣傳:食品安全宣傳知識
一、哪些食品出現過食品添加劑超標的問題?
1.甜味劑、防腐劑使用超標:
蜜餞、果脯、山楂羹、茶飲料、易拉罐、裝酸飲料。
危害:有可致癌。
2.色素使用超標:
醬鹵類制品、灌腸類制品、休閑肉干制品、五彩糖。
危害:長期食入含有著色劑的食品后,人體健康會受到影響,過量的污染物還會對人體主要臟器造成損害。尤其對兒童的健康發育會有一定的危害。
3.過氧化苯甲酰使用超標:面粉。
危害:過量使用過氧化苯甲酰會使面粉中的營養物質受到破壞,還會產生苯甲酸,苯甲酸需在肝臟中進行分解,過量食用對肝臟功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二、如何留住蔬菜中的維生素C?
現購現吃:蔬菜越新鮮含維生素C越高,儲存過久。蔬菜中的氧化酶能使維生素C氧化而破壞。
先洗后切:如果先切后洗,蔬菜切斷面溢出的維生素C會溶于水而流失。切好的菜還要迅速烹調,放置稍久也易導致維生素C的氧化。
急火快炒:維生素會因加熱過久而嚴重破壞。急火快炒,可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淀粉勾芡:烹調中可加少量淀粉,淀粉中的谷胱甘肽有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
焯菜水要多:焯菜時應火大水多,在沸水中迅速翻動便撈出,這樣可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
忌銅餐具:餐具中的銅離子,在烹調或裝菜時可使蔬菜中的維生素C氧化加速。
三、多吃醬油能抗癌嗎?
醬油是由大豆、玉米等釀造而成,是一種人們常用的調味品。近來,醫學工作者又發現,醬油有獨特的防癌抗癌的功效。
我國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指出,醬油的主要原料大豆內含植物雌激素,能有效的控制人體內雌激素的產生。人體中的雌激素過高會引起乳腺癌的發生。而大豆中富含的雌激素的分泌,是一種很有用的必需物質。對于防癌特別是乳腺癌有一定的作用。
別外,醬油中的異黃酮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害,防止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還可減緩甚至阻止腫瘤的生長。而且,烹飪中常用的醬油能產生一種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它能有助于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尤其令人驚訝的是,醬油能不斷消滅自由基,不像維生素在消滅一定量自由基后就停止了。它能在消滅一定數量的自由基后,還能繼續不停的工作。
所以,我們應該多食用傳統的調味品——醬油。
四、喝牛奶會導致高血脂和發胖嗎?
喝牛奶不會引起高血脂和發胖。一般情況下引起高血脂及發胖的主要有遺傳因素、高熱量攝入、不良生活習慣及缺乏運動等原因。成年人一般每日需要10000千焦耳的熱量,而一袋(250毫升)牛奶中含有720千焦耳熱量,只為人體提供了7%左右的熱量,其中只有50%的熱量是由乳脂肪提供的,而乳脂肪為短鏈和中鏈脂肪酸,極易消化分解,很難在體內沉積。另外,牛奶中還含有抑制膽固醇合成的低分子化合物,牛奶中乳清酸可改善脂肪代謝,牛奶中豐富的鈣質也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牛奶中這些成分的協調作用不僅不會使血脂升高,相反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酸奶的這種作用更為明顯。
五、飲用豆漿應注意什么?
喝豆漿應選擇正確方法,否則會影響健康。所以,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1)一定要將豆漿徹底煮開,否則會發生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癥狀。當豆漿煮至85-90℃時,皂素因受熱膨脹而產生大量氣泡,易出現“假沸現象”,如果此時誤以為豆漿已煮沸去毒,吃了以后就容易發生惡心、嘔吐、腹瀉等血細胞凝集素中毒癥狀。當家庭自制豆漿或煮黃豆時,應在100℃(煮開)的條件下,加熱約10分鐘之后,才能放心地食用。
(2)豆漿中不能沖入雞蛋。因為雞蛋清會與豆漿里的抗胰蛋白酶因子結合,從而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
(3)不要空腹飲豆漿。空腹飲用豆漿,豆漿里的蛋白質大都會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而被消化掉,不能充分起到補益作用。同樣的道理也不要空腹喝牛奶。
(4)不要用保溫瓶儲存豆漿。用保溫瓶儲存豆漿,經過3—4個小時即可使豆漿酸敗變質而不能飲用。
(5)不要過量飲豆漿。一次性飲用豆漿過多,易引起過食性蛋白質消化不良癥,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反應。
由于豆漿的蛋白含量豐富,易導致細菌繁殖,最好飲用新鮮并煮透的豆漿。
六、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食品安全制作有哪五大“黃金守則”?
1.保持清潔。勤洗手:取食品前洗手、準備和加工食品期間經常洗手、便后洗手;清洗和消毒用于準備食品的所有場所、設備和餐飲具;避免蟲、鼠及其其他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2.生熟分開。生的肉、禽、蛋和海產品要與其它食物分開;生和熟食品的餐飲具、工具、用具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3.徹底煮熟。食物要燒熟、煮透,中心溫度得到85℃以上,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品;熟食再次加熱要徹底。
4.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熟食要保存在冰箱里,也不能夠長時間存放;熟食和涼菜做好后在室溫下存放不得超過2小時;冷凍食品不要在室溫下化凍。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食品用水要安全;選擇衛生安全的餐飲具;選擇衛生安全的紙巾;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凈,生吃要消毒;螃蟹、甲魚、黃蟮要吃鮮活的。
篇2:物業社區宣傳:食品安全小常識
物業社區宣傳:食品安全小常識
1、飲牛奶忌同食橘子
若同食,則會出現腹脹/瀉/痛;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與果酸及維C凝固成塊,會影響消化。
2、炒胡蘿卜忌放醋
因為醋會將維A破壞殆盡。
3、忌用生冷自來水煮飯
因為生冷的自來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氯氣,在燒飯過程中,會大量破壞糧食中的維B1。
4、忌吃隔夜的熟白菜
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煮熟后放置不久,因細菌作用,會使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食后可能致癌。
5、忌空腹吃西紅柿,吃柿子
因為西紅柿中個含有大量的膠質、果質、棉膠酚等成分易與胃酸發生反應,凝結成不溶性的塊狀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將胃的出口堵住;柿子中也有柿膠酚,若空腹食用,也易于酸性物質或胃酸凝結成硬塊,形成“柿石”。
6、喝豆漿忌裝保溫瓶
因為豆漿中的皂素能夠溶掉保溫瓶里的水垢,而且瓶裝時間久了會引起細菌繁殖,人喝后易引起腹痛、腹瀉。
7、飯前飯后忌飲水
因為,人的胃腸等器官,到吃飯時,會條件反射地分泌消化液,若喝水后,則會稀釋了唾液和胃液,并使蛋白酶的活力減弱,影響消化吸收。
8、貧血病人忌飲茶
因為茶中含有鞣酸,飲后會阻礙鐵的吸收,是貧血病情加重。
9、飽餐后忌立即洗澡
因為在洗澡時,皮膚血管擴張,血流旺盛,若飽餐后立即洗澡,消化道的血流量也就相對減少,是消化功能低下,同時,空腹洗澡也易引起低血糖,發生休克。
10、不宜用菠菜來補鐵
因為菠菜中能被吸收的鐵僅占1%,其余99%的鐵與草酸等物質形成不能溶解的化合物;其次,菠菜中除了鐵難吸收以外,還干擾了鋅和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