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中心小學集體備課制度
教師集體備課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各位教師備課過程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可以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提高。為確保集體備課活動的正常開展,特制定集體備課制度:
1、學校建立健全年級學科備課組,負責集體備課的組織實施,每年級僅一名任課教師的學科,跨年級或學科成立學科備課組。每個年級備課組由一名責任心強、組織能力強的教師任備課組長,制定具體的集體備課活動計劃,建立活動記錄。集體備課時間學校根據學校作息時間確定,學校統一安排好集體備課的活動場所。
2、每周三下午進行集體備課,先集中在五(3)教室點名,然后分組活動,每次活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活動過程中督查一次,保證備課組活動正常開展。
3、年級備課組要在學期初做好單元集體備課的計劃安排,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三有”:有講稿、有討論、有記錄。
4、嚴格按照“個人初備——集中輔導——集體討論——修改完善——個人備課”的單元集體備課步驟進行。中心發言人參加集體備課之前要認真轉眼教材和課標,科學確定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寫出詳細的教案,并發到各成員手中。
5、備課時主講人就教案的教學思路做框架式的說明(解決重點難點的措施方法等關鍵部分詳細說明),其他教師結合自己的備課思路提出看法與意見,進行認真研討、確定一個最優化的教學思路,備出符合本班實際情況的有個性的教案。其中語數學科的中50%的共享教案制定出來以后,要由一名教師提前上課供觀摩研討來驗證集體備課所形成的統一思路是否可行,先導課后要組織簡單的再討論,以完善集體備課。
6、學校如有統一布置的內容,即按學校要求組織學習,學校若無統一要求,則按各備課組學期初擬訂的計劃組織活動。
7、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正常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備課組長應提前通知本組成員,另行確定活動時間和地點,并到教導處進行備案。活動中備課組長認真做好備課組活動記載。備課活動記錄,每月檢查一次,檢查情況將作為備課組考核和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
8、每學年進行一次優秀備課組考核,學校對優秀備課組進行適當獎勵。
9、集體備課的記錄、主講人發言稿、集體備課教案等資料要及時存檔。
篇2:某幼兒園集體備課制度
> 幼兒園集體備課制度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學效益不僅需要教師個體的探究摸索,更需要教師群體的智慧風暴,只有大做集體備課文章,走集體備課與個性備課相結合的道路,才能為個體的探究提供廣闊的智慧源泉和創新空間,也才能進一步放大優秀骨干老師的傳帶幅射功能,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的智慧優勢和分工協作的整體效益。為此,我園堅定地推行集體備課與個性備課相結合的備課制度。
一、組織形式:
1、由副園長牽頭,教科室組織實施;
2、教研組長是該組備課的組織者和監督者,本組教師都是集體備課組的成員和責任人,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和執行備課任務;
3、采用“以集體備課為主,個性補充為輔”的思路。
二、備課要求:
1、集體備課必須堅持“四定”、“五備”,鉆透“五點”,優化“兩法”。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發言人。
(2)、五備:備目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互動。
(3)、五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教育點。
(4)、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2、集體備課時,組長要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給組員作好分工,確定各主題的中心發言人。參加集體備課的教師要認真聽中心發言人的發言,并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做與集體備課無關的事情,保證集體備課的質量。
3、集體備課要體現課程理念,突出科學性、創造性:
①學期備課,每位教師在學期開始前,先通覽教材,領會教材意圖,整個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體系,弄清本年級組各主題分別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以及重點、難點,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在此基礎上備課組討論確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②主題備課,是在每個主題教學進行之前的備課,擬出一個主題的教學計劃,目的在于從整體出發,明確每一個活動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突出重點,明確應該培養目標。
4、集體備課必須有記錄(記錄包括說課、評課、課后反思、課件等),作為對備課組集體備課考評的重要依據,教師參加集體備課情況作為對教師個人考評的依據。
5、教師必須把集體備課中研究出的結果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6、每一教案后面都要有附欄,使用該集體教案的教師,必須在附欄上補充個性化的設計,不能機械的使用集體教案。
三、教學反思:
1、每一位教師,在使用了集體教案后,都要認真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并記錄在案;
2、在下一次集體討論時,m.dewk.cn將反思作為一個專門的內容進行交流,教研組活動中要有詳細的記錄,并由該單元的中心發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交教科室存檔。
四、基本流程:
集體備課按“備前研討──形成教案──討論補充--實施教學──課后反思”幾個環節進行。
1、備前研討
備課前的研討是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特長、體現集體智慧的重要環節,集體備課前深入的研討是提高集體備課成效的關鍵。集體備課前須進行教材內容分析,要從教者、讀者、編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討論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等。
2、形成教案
相關內容的中心發言人將集體討論的意見整理,形成集體備課的教案設計。為減輕教師負擔,可以給本組成員每人復印一份有附欄的集體教案。
3、討論補充
全組教師認真領會主備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毫無保留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并在集體教案的基礎上補充適合本班學情的個性化設計。
4、實施教學
各成員利用集體智慧和個性特征相結合教案實施教學,關注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
5、課后反思
每位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對該教案的亮點和不足進行認真反思,并在下一次集體討論時,將反思作為一個專門的內容進行交流,并由該內容的中心發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交教科室存檔。
五、管理措施:
1、教科室加強集體備課活動檢查,要有詳實記錄,并定期總結、評比。
2、教案附欄中必須有教師個性化的補充設計,如果沒有,視為沒有備課,按相關獎懲制度執行。
3、對與集體備課中,態度不積極主動的教師,年度考核中不能評為優秀。
篇3:縣中心小學集體備課制度
縣中心小學集體備課制度
集體備課是指學校內同年級同學科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分析教材重點,難點,并確定突破方法,撰寫教案的過程。開展集體備課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各位教師備課過程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可以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提高;有助于教師在整體上把握課標、教材、重難點,設計好教案也是實行優質教學、整合校本教學資源的前提。為更好地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集體備課制度。
一、集體備課總體要求
各學科集體備課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內容包括:交流對教材、教法的分析情況,確定統一的單元目的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統一的單元練習及統一的單元進度,研討個人初備時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交流解決難點的辦法,確定統一的單元測試題等,以"學期教材梳理--單元教材梳理--個人初備--集中研討--二次備課"的流程進行。
二、集體備課的組織
1、集體備課的時間:每周星期三下午前兩節課數學、英語組集體備課,第三、四兩節課語文學科進行集體備課。
2、集體備課的地點:學生午餐餐廳
一二年級東邊、三四年級中間、五六年級西邊
3、參加集體備課的成員:相關學科的全體課任教師。
4、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各年級分為語、數、英以年級備課組為單位,由備課組長負責主持將每一章節分解到具體的責任人,確立每一章節的主備人,且主備人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不得走馬觀花,不得不做準備就進行集體研討。
學校將逐步完善科學學科、音體美等學科的集體備課工作。
三、集體備課的考勤
集體備課前,各備課組必須對出席人員進行檢查,做好出勤情況統計。考勤情況將在年終績效考核中進行兌現。如果有特殊情況不能出席的,請事先向分管負責人請假。
四、集體備課的類型
集體備課有學期(全冊)集體備課、單元集體備課、課時集體備課。
1、學期集體備課:在開學前進行,主要由備課組長及有經驗的老教師負責,對本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規劃。
(1)學期集體備課主要任務有:
①教學目的;本學期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要求。
②教材分析:重點是對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能力點,教育因素的分析。本學期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創新思維能力。
③學情分析:分析上學期和本學期學生學習本科的基本情況,本學期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及解決措施。
④教學方法:上學期教師教學方法的得與失及本學期采取的教學方法。
⑤教學時間分配:根據學校教學計劃,標明章節單元所需時間,課題實驗、參觀實踐等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期中、期末復習考試的時間安排。
⑥教改計劃:本學期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計劃措施落實情況。
⑦目標測試:包括單元或章節、課時測試的內容及形式。
⑧第二課堂:本學期興趣小組活動安排(內容、時間、地點、人員、方式等)
⑨開展活動:本學期根據學科特點舉行哪幾項競賽活動。
⑩教研課題或實驗項目
(2)學期集體備課要求:要吃透課程標準的要求,熟悉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和深廣度,挖掘教材的重點、難點,把握技能和能力要求,找準思想教育的因素,掌握本冊教材在整個學段的地位和作用及相關學科的聯系;掌握本冊編排體系、知識結構及各單元、各章節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學中運用的授課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等。
2、單元或章節集體備課
(1)單元或章節集體備課主要由備課組長或指派教學經驗豐富的同志負責,主要任務是明確本單元或章節教學內容的:
①教學目的和要求。
②教學內容分析。
③教學重點難點:指出本單元或章節的重點難點,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措施。
④學情分析
⑤教學方法建議
⑥課時分配
⑦單元或章節過關測試題
⑧集中研討時的主發言人(主備人)
以上內容可由備課組長提前一周印發到成員手中,作為成員個人初備的依據。
(2)單元或章節集體備課的要求:單元、章節集體備課,要做到"三定六統一",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主備人;統一教學進度、目標、重點、難點、作業、測試。
3、課時集體備課
(1)主要任務:課時集體備課應在教學內容學習前一周進行,各備課組成員根據備課組長提前下發的單元教學內容的統一要求,提前完成好下周教學內容的所有課時個人初備教案,集體備課時主要討論各成員在個人初備時遇到的疑惑和對教材處理、教學方法設計等方面的個人獨到見解,主備人必須針對教學內容提出五個以上問題供備課組討論并作重點發言,其他成員發表補充意見。在每次集體交流時,不僅討論個人初備的教案,更要著重就教師的困惑反思或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式的研討,然后各成員根據研討情況再結合本班的學生實際進行二次備課,對個人初備教案進行有效的添加、取舍、修正,形成體現分層,符合本班實際的"個性化教案"。
(2)要求:成員個人初備前必須吃透教材內容,領會單元備課的有關要求,對下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精心構思,超前完成下一周的初備教案,初備教案每頁的右邊要留出3厘米左右的邊空白,以便集中時記錄和二次備課時使用。對初備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作詳細記載并深入思考,確保集中研討時能"有備而來,有感而發,有跡可循,有獲可收"。集中研討時每個成員要提出3-5個問題一起討論,主備人提出的問題要能對下周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處理起到引領作用,研討時各成員要積極思考、踴躍發言,通過對問題
的研討加強對教材的把握,促進教學思路的形成。
(3)集體備課記載簿的使用要求:記載簿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為集體備課實施情況記載,即備課組長每周都要對組員的個人初備、二次備課等數量、質量逐一檢查、評價并作詳細記載,第二部分為集體備課研討過程記錄:內容為:時間,地點,研究課題,參加人員,中心發言人,研究內容,備課組長及主備人提出的研討問題及各成員對問題的見解,應重點對教材的處理,對重點難點內容的突破,對課堂教學及結構進行研究,形成統一的辦法(要記錄每位組員發言內容),同時記錄下周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進度、目標、重點、難點、作業、測試。所備作業必須與做到課堂作業本上作業內容一致。
在以上三種集體備課形式中,學校將加大對課時集體備課的考核力度,各位教師要將集體備課研討的內容記載到個人備課筆記中,將結合個人初備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且要在教案上留下二次備課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