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讀書筆記
集團公司開展《做最好的自己》讀書活動讀書從理解書名開始。例如韓寒暢銷的《三重門》書名涵義出自《禮記.中庸》即三件最重要的事;黃師凄美的《爾國臨格》來自基督教上帝經大意是你的天國來臨;錢中書天書般的《管錐編》書名和內容一樣晦澀難懂據說暗藏作者名字不過我看不出來;《做最好的自己》書名與內容一樣樸實無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強”可以詮釋書名。關于讀書李開復有一個觀點:“書讀多了沒有理解不知道應用還不如不讀浪費時間。”借鑒李開復少讀、精讀的原則我一方面閱讀《做最好的自己》、瀏覽“開復學生網”給中國學生的五封信、下載《視頻青年戰略大講堂李開復講座》;一方面對照自己對照實際反復揣摩多方求證收獲頗豐。記得讀書時老師講過先抑后揚的寫作文方法我把它套用在寫讀書筆記上。
李開復是爭議人物。針對李開復離開微軟有人說跳槽違背誠信原則;針對出書和演講有人說大公司領導應該謹慎對待自己言行。這些話雖然不無道理但我讀到“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去關心、幫助中國的未來——中國青年人的成長這也是我加入google回到中國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這段話后感受到言之鑿鑿、情之切切的真情流露。無論你理解和承認與否李開復已經影響了中國的年輕人讓很多人思想有了寄托開始思考他們的人生因此而正在精彩。不能說李開復不想出名李說:“如果能夠幫助所有的中國青年學生那肯定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人生在世只有幾十年所以價值應該最大化讓世界有我和無我是有差別的。”與微軟的官司是難得的“事件營銷”有寫作與出版價值李開復沒有觸及這個選題顯然看得更遠也更聰明。書店關于成功的勵志類著作汗牛充棟總體感覺“知易行難”《做最好的自己》闡述的是習以為常的、簡單樸實的道理作者將親身經歷和體會娓娓道來沒有說教只有“潤物細無聲”的感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或褒或貶豐富多彩。如果覺得李開復的話有啟發有幫助就不要在乎太多拿來就是挑選適合自己的觀點。
“新華人”與“google人”。70年前新華書店成立之日起“新華人”就把經營之道鎖定在向群眾提供精神食糧努力發展局外人不屑一顧的農村圖書網點盈利僅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這是一種不同于傳統公司的企業文化在新華書店之外國內還沒有一家社會責任和盈利都同時取得成功的企業。李開復做客央視《對話》節目時說在google也有“google人(googlly)”的稱呼google人強調用優秀的產品與服務吸引用戶不會像其他公司那樣為了股價而運作會向不被一般投資人看好的方向投入“google人”的價值觀與文化賦予google一種無與倫比的、不可抵御的競爭力是比爾?蓋茨無法模仿的。李開復關于“能加入一家企業價值和文化都非常適合我的公司我感到非常幸運”的觀點引起我強烈共鳴;李開復引用巴菲特“我和你沒有什么差別。如果你一定要找一個差別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機會做我最愛的工作”是我感受的真實寫照。新華書店和google這兩家不同國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如此的相通大概是李開復欣然為集團公司題辭的潛意識原因。閱讀《做最好的自己》看不到這一點就會模糊自己的眼睛忽視置身于偉大企業可以隨時感受到和領悟到的人生哲學與企業哲學。
最好的員工。如同google吸引李開復那樣優秀人才加盟重慶新華書店集團也吸引、培養了一批與自身價值觀吻合的員工用新華價值觀的“理想引領人生(李開復)”正是這樣一批員工成就了集團公司的輝煌。周鴻袆說過這樣一段話:“什么叫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不是企業的墻上口號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里每一個人做事的方式。李開復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這段話讓我想起一件“小事”集團公司在墊江新華賓館開會我避開熙熙攘攘的客人穿行在內部員工使用的僻靜巷道遠遠的前面行走著一名身著保安制服的年輕人人他走到一扇門前把門拉開等著等著直到我走過去才繼續自己的路擦肩而過我道了聲謝謝。墊江新華賓館精細的服務培養了酒店與顧客之間的情感無人監督之處認真為顧客服務并不難事情的意義在于普通員工用規范的動作向顧客證明:酒店的每一個員工都是最好的員工都能用心體會客人的感受酒店“每一個人的做事方式”copy著李開復為集團公司的題辭“……我希望重慶新華書店集團公司努力做最好的企業所有的員工做最好的員工!”餞行著李開復關于“既富有挑戰又不脫離實際既放眼未來又明確具體(李開復)”的人生目標。
企業用人觀。“橫看成嶺側成峰”身為基層店負責人我贊同李開復的企業用人觀。李有這樣一段話:“當年魏無忌向劉邦舉薦陳平劉邦說:我聽說他品行很差。他和自己的嫂子私通還很懶、很貪財。用他恐怕不行吧。魏無忌說:我推薦他是因為他有才能能幫您辦大事又不是讓他管理財政、做百官的表率管那么多干嗎?后來陳平果然輔佐劉邦統一了天下成為西漢開國四大文臣之一。”李開復接著說:“所以我認為用人是用他的長處不必刻意找他的短處。但在中國企業的用人觀念中道德品質是一道重要門檻很多在道德上略有欠缺、而專業素質過硬的人才都被拒之門外或遭遇冰封。”鄰近單位有朋友向我訴苦:“我們這里只有司令和士兵每次會議都是司令主持司令做著中層干部的工作中層干部做員工的事情員工像無頭蒼蠅不知道干什么這里看不到授權后的小分隊只看到連基礎工作都沒有做好的散兵游勇。”司令比我的朋友還要委屈:“整個單位就沒幾個可靠的只能指望自己”這是用人的觀念問題。讀過梁實秋《腌豬肉》短文大意是英國小城頓冒有一個傳統:任何夫婦來這里只要發誓結婚一年內沒有吵過架也從未起過不該結婚的念頭就可以獲得一大塊腌豬肉。從1244年到1772年的528年間只有4對夫婦領到獎賞。更有一個心理測試即使是幸福婚姻一生中也有200次離婚的打算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幸福婚姻尚且如此屬下動動炒老板魷魚或掐掐領導的念頭是正常的感情宣泄不必在意李開復“胸寬則能容、能容則眾歸、眾歸則才聚、才聚則興業”說的也是這個意思。針對東漢倡導“德才兼備”曹操三次頒發《求賢令》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觀。臺灣著名管理大師余世維在《成功經理人講座》中說過類似的話:“要做事就不要做人”我明白他的意思舉例來說企業總要面臨競爭要打擊、擠垮對手殘酷的競爭現實常常與“道德”發生沖突。道德分公眾道德和隱私道德對企業而言隱私道德可以相對考慮少一點對于公眾道德尤其誠信則必須考慮。人難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新華集團這座育人成才的企業大熔爐里個人身上的很多問題可以被企業文化和企業道德同化從而鍛造出具有新華特質的員工隊伍這是集團公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道德建設、開展讀書活動、學唱《八榮八恥》歌曲等系列活動的原因之一也是集團公司在并不是自己的傳統領域例如酒店業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篇2:《誰動了我的奶酪》之讀書筆記
《誰動了我的奶酪》之讀書筆記
這本書中提到了四個小人物,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嗅嗅和匆匆是兩只小老鼠,思維簡單,嗅覺強大。他們不會去想太多的東西,只是憑借著天性的本能去尋找奶酪。但是也就因為如此,他們的跑鞋經常掛在脖子上,以便可以隨時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
而哼哼和唧唧這兩個聰明的小矮人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因為他們聰明,所以在尋找到奶酪C站之前,哼哼唧唧比匆匆嗅嗅節約了很多時間,少跑了很多路。但同時,也正因為哼哼唧唧自己也覺得不同與匆匆嗅嗅而瞧不起他們。
當奶酪不見了的時候,笨笨的嗅嗅匆匆因為本能立刻出發去尋找新鮮的奶酪,因為他們原本就發現奶酪在一天天減少,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而哼哼和唧唧卻是在發現奶酪C站之后,在這個幸福的奶酪站中迷失了,漸漸變的不知進取,只會守著固有的奶酪山坐享其成。
原來的追求代表物跑鞋和運動服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當奶酪在一天突然不見了的時候,哼哼唧唧只是在抱怨與懊惱,而不是馬上動身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日復一日,奶酪不會回來的,每天不斷的去奶酪C站尋找不見了的奶酪只會讓人更加郁悶和暴躁。而且因為沒有食物,哼哼唧唧的狀況越來越糟糕。
這就像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很幸福的時候,但是幸福不是一直停留在那里不變的,當時光故去,幸福不在的時候,我們需要馬上行動,去尋找下一個幸福的站點。
篇3:《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讀書筆記
《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讀書筆記
《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是薛涌美國政治筆記一系列著作中的其中一記,描述的,是美國新精英集團的崛起和社會貧富的進一步分化。中高產階級將他們在荊棘、社會和文化上的優勢轉化為他們對子女從小奠定的教育上的絕對優勢,把子女培養成下一代的社會精英,從而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就會立于不敗之地,別的階層很難與之形成有力的挑戰,而鞏固中高產階級的社會地位,造成美國社會貧富分化愈來愈嚴重,各階層之間的流動也愈來愈小。
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對一名教師來說尤為受用。對中國教師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了解“別國的教育”,而不是簡單地排外。沒必要因害怕“全盤西化”而排斥“別國的教育”。
在《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的序中提及到,美國家庭供孩子上鋼琴課的事例。家長一年花5000多美元。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上鋼琴課的孩子還是絡繹不絕。這是為什么呢?有位鋼琴老師十分得意地說:“我的學生長大后干什么的都有,都非常出色。因為學了這些以后,學什么都快。” 鋼琴課實際上是塑造美國未來精英的文化品味的過程。家長希望孩子不僅有世俗的成功,而且有一個感性豐富的靈魂,既能創造生活,也能享受生活,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將來的一切競爭都是全球性的。孩子必須有全球的競爭力。創造力、想像力、領導才能、人文價值、藝術品位等綜合性素質,成為他們從小訓練孩子的根本。
美國的教育專家認為,每個孩子都具創造力,父母、老師、孩子結成三位一體對其進行引導與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將會得到大大的提高。在美國,多數孩子都是幸福的。例如以彈鋼琴為例,家長不會逼迫手指不長的孩子天天練鋼琴,而是依據孩子自身的特性為他們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特長。在中國,很多家長在孩子還不是很了解這個世界需要家長的引導時,會讓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不喜歡,或者是不適合孩子自身發展的一些事情。獨具慧眼的家長是讓孩子做自己擅長的事,自然健康成長,不是主觀代替孩子確立發展目標,更不是貪大求全,要求孩子全能,而是真正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公平、公正的觀念在美國教育的觀念中是必須的,不可缺少的。每個孩子從小就知道隱私的重要性。在美國,由于很好的保護了每個孩子的個性,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每個孩子都是生活的昂首挺胸的,如果在我們有些地方可能就不會了。在美國,家長在孩子心中樹立的都是你只是平凡的一員,任何你想要的都得通過你的努力付出才能得到。在我們這里,有些人總想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寧愿自己苦,也要為孩子營造奢侈的環境,十多歲就開豪車,這就造就了“我爸是李剛”“藥家鑫”等。
這些事件的發生雖然不是普遍,但確實值得我們深思。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學學美國的教育之長,放手讓孩子去鍛煉,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多操作與嘗試,使他們遇到挫折是能積極面對,不消極,努力解決困難。孩子長大后始終要獨立的,該來的問題始終也會呈現的,我們應該借鑒書中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一個個對生活熱情的,面對問題樂觀的,不死板,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新一代青年,。要想實現這些,她需要父母的引導,每個教育者的辛勤付出。
精英是開放社會競爭產生的,貴族是世襲的。精英集團的興起,像是一場文藝復興,以塑造完整的個人為宗旨,并不僅僅是傳授手藝。耶魯大學的學生,選歷史專業的竟達15%,高居第一。政治學和經濟學(這是純理論的經濟學,并非教你怎樣做生意)緊隨其后。明擺著,這些精英將來是要統治世界的。教育給他們的是價值觀念、社會理念、對未來的遠見、對人類命運的關懷,而不是怎樣在那里數錢。
讀了此書后,我覺得培養孩子做一個完整的人,尤其做一個有能力的人,這是今后發展生存之根本。尤其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在培養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一個個書呆子,還有一些靠吃自己家里的老家本的,我也很想做一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