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培訓心得體會
通過這三天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在感觸較深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說這次培訓來的很及時,培訓內容很深刻,培訓的效果將影響深遠。不但使我提高了認識,而且使我學到了許多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我對此次培訓總結如下:
一、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由于我工作農村小學,平時不能很好地了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我所從事的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
通過此次培訓,我對目前的基礎英語教育的現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二、通過培訓,學習到了許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
本屆中學英語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專家在線研討,有精彩的專題視頻,有班級、學科的精彩簡報,有學員的各種精彩文章、作業,有專家、輔導教師和學員精彩的互動點評。在在線研討和專題視頻中,專家們用他們質樸的語言,淵博的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來點亮我們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教育的執著追求,每一次觀看視頻、每一次在線研討,都如坐春風,如沐春雨,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剖析出我們課堂中許多不足之處。這些理論知識正是我們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實踐的依據。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訓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提升學員理論水平的基礎上,回歸課堂,各專家和輔導老師指導教學實踐,通過在線點評和線下指導,指點迷津,從而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得到盡快提高。
三、通過培訓,促使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水平。
在任何時候走進教室都會看到我和參加學習的學員們在奮筆疾書,因為我們就像海綿一樣,拼命地吸取所學到的各種教育教學的理念,每一種理念理論知識我們都盡量內化為己所用。這三天的培訓下來,那厚厚的筆記是我們認真學習的見證。
是啊,“終身學習”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所在,認真學習,教書育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繼續以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不斷地加強學習。要向課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多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多與同事進行交流,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或者利用網絡與更多的同行進行交流與學習。同時,要向學生學習,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學相長”。骨干教師、優秀教師,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終結者”,而是教師終身發展的又一個新的起點。這次培訓只是一個開始,只是給我們學習指引了道路,學習將不斷進行下去,也將以此作為對自己的要求,不斷地去學習,快速地成長。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在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就要立足于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積極實踐新課改,促進自己教學工作的不斷進步。今后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銳意創新,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篇2:區教師專業發展初中英語90學時集中培訓心得體會
區教師專業發展初中英語90學時集中培訓心得體會
20**年8月12日,南潯區教師專業發展90學時集中培訓分別在南潯錦繡實驗學校和雙林慶同小學正式拉開了帷幕。本人有幸與全區六百多名初中、小學各學科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及骨干教師們一起參加了本次培訓。雖說此次培訓將持續12天共計90學時,但正如今天上午開班典禮上學員代表——南潯錦繡實驗學校的袁志新老師所說:本次培訓必將會讓我們全體學員體會到新奇而又刺激的“頭腦風暴”。而下午上海市靜教院附校張人利校長的專題講座“后茶館式教學:顛覆課堂教學設計的邏輯結構”的確已經讓全體學員耳目一新,頭腦率先接受了一次“風暴”的洗禮。張校長在長達兩個半小時多的講座中用他自己清晰、簡潔而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闡述了后“茶館式”教學的起源以及該種教學方式的優勢等,他的諸多例子與觀點均引起了學員們的共鳴和深思。
后“茶館式”教學以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理論支撐,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為價值取向,在繼承和發展上世紀80年代段力佩先生“育才經驗”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三個發展:
1.教學方式更加完善——不僅是多種學習方式并存,而且后“茶館式”教學確定學習方式有以下三點依據:學科中的核心知識;學生要掌握這一知識缺少經歷或者經歷不夠全面;主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2.教學方法更加靈活——不確定“讀、議、練、講”等各種方法的用時;不拘泥“讀、議、練、講”等各種方法的應用完整;不規定“讀、議、練、講”等各種方法的順序。
3.教學的價值取向更加明確,即以提高教學的效能來判斷教學方式的選擇。
其次為了達到教學改革的目標,后“茶館式”教學又提出了兩個課堂教學關鍵干預因素: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盡可能暴露學生的潛意識,尤其關注學生“相異構想”的發現與解決。就這樣逐步形成了后“茶館式”教學的兩個基本特征。
因此,后“茶館式”教學主張“學生先學”,而且還闡釋了教師在“學生先學”后該如何教,但對于怎樣教等細節問題倒又不作過多的硬性規定,追求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至高境界。
對照自己的英語教學,回想以前也聽過、看過一些在全國較有影響的優秀課堂教學模式,如:嘗試教學、洋思經驗等,所以從理念上來說,“以學生為本”、“先學后教”等新課程理念也已基本接受;從實踐上來說,“小組學習”、“ 合作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等也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但是聽了張人利校長的報告后,我還是恍然大悟——“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很多的困惑迎刃而解。正如張校長所說,其實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暴露出m.dewk.cn了相當多的實質性問題,如:課堂上教師自己講得太多,更可怕的是自己并沒有認識到已經講得太多;學生的“潛意識”暴露不夠,特別是“相異構想”沒有顯現出來,更沒有得到解決;教師對第一次教學中學生的差異問題常常束手無策;甚至不明白自己教學行為的目標究竟在哪里?因此,我們的教學現狀是:教師們在不停地抱怨學生的傻——如何如何簡單的題目講了多次之后,學生還是不會作答,甚至是考前剛講過的重點題目,考場上學生也是答錯;而學生呢,埋頭苦學,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為座右銘,要取得一定的成績著實不易,也可以說是典型的“以犧牲今天的生活質量來換取明天的生活質量”,而這恰恰是我們教育工作教師最不愿意看到的,因為我們期待的是輕負高效的教學,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獲得成績的過程。
雖說一天的培訓是短暫的,但這足以讓我進一步明確今后教學的方向——努力嘗試著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把后“茶館式”教學方式正確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真正體會這種后“茶館式”教學方式的實效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以“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為基礎,針對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以后“茶館式”教學的核心——“議”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使啟發式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打造輕負高效的課堂。當然我也深知這必將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敏銳的課堂反應能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等,那就讓我們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期待洗禮我們頭腦的“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篇3:小學英語新教材培訓心得
小學英語新教材培訓心得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還使我們明白了應該樹立終生學習、終身培訓的意識,不斷更新觀念,勤于學習,與時俱進。隨著經濟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英語詞匯的不斷更新,社會需求對英語教師的口語、語音、技能等水平要求會越來高。.
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首先應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要從學字母開始,要讓學生認識什么是書寫體,什么是印刷體。在書寫的時候,胸要離桌子一拳頭,本子要成10°角;其次,要有準確模仿的習慣,大膽開口的習慣,把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還要有及時復習的習慣;最后還要養成勤于積累,實踐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才能對英語學科感興趣,才能愿學,樂學,善學。
在這一次培訓中,讓我看到了有別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了解到了最新的英語課程改革理念。處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突出學生主體。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運用一些游戲,使英語課堂“活”起來。
我們不要把英語課上成知識傳授課,不要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而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英語,通過說說、聽聽、唱唱、玩玩等形式,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強調師生互動。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以小學生朋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要關愛那些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要盡可能多地為小學生提供實踐英語的機會,鼓勵他們所做的一切嘗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