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故事--我與孩子同成長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家小女已經是四年級的小學生了。翻看著近幾年來的養女日志,回首著有女陪伴的這三千多個日日夜夜,我甚是欣慰,因為這些年我一直和孩子同成長,共進步!
記不起我翻閱過多少本育兒書籍,也記不起我曾和多少人探討過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一切的育兒信息經過深加工后,我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孩子身邊最親最近的“良師益友”,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同行者”。這些年來,我一直秉承這個原則,事實證明,效果不錯,孩子一直在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首先,和孩子一起讀書,是我永遠的追求。
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這項快樂的讀書活動就在我和女兒間開始了,從帶DVD的幼兒畫報,到帶拼音注解的小故事……一個階段都沒放過!早早的讀書生活,培養了女兒濃厚的讀書興趣,近些年來,我倆除了利用點滴時間在家開展親子閱讀外,更多的是去圖書館看書,大到去北京的各個圖書大廈,小到社區的小小閱覽室,都曾留下了我倆的讀書身影。在圖書館里,除了有豐富多樣的書籍可供孩子選擇,還有著濃濃的讀書氛圍,讓孩子在這一刻,沉浸在書香中,感受著讀書的無限樂趣!讀書,還要互動,我和孩子經常是先后看同一本書,看后互相探討交流一下,感覺甚好!最近,我和女兒一起看了吳洲星的長篇小說《紅舞鞋》,深深的被書中主人公(李莎莎)的善良和勇敢所感動,現實生活中,女兒每每氣餒時,總是和我講,要像李莎莎那樣,一本書,便能激發出孩子無限的正能量。通過大量的閱讀,讀書的好處已在女兒身上得到很明顯的體現。女兒剛剛進入一年級時,是唯一一個能認識全班同學姓名的孩子,就因為這個女兒榮幸的當上了她們班的學習委員,并一直到現在。因為讀書多,女兒在校的語文學習得心應手,如魚得水。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讀書,可以提高孩子修養,愉悅孩子思維,很多做人行事的道理家長講多少遍比不上看一本相關的書來的有效果。
除了讀書之外,我還積極參與孩子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女兒在少年宮學習乒乓球的這一年,我一直堅持現場旁聽觀摩,回家后則和女兒一起切磋,一起練習。女兒在球技進步的同時,我也在提高著。為了配合女兒的進步,我將自己的握拍從直拍改為橫排,久而久之的練習,我發現自己從發球到扣球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女兒感受著我和她球技的共同進步,感嘆著有我這樣一個稱職陪練媽媽的幸福,此情此景讓你對她不得不刮目相看,甚至懷疑她是不是個只有九歲的孩子?除了最近發展的乒乓球愛好,女兒還早早的開始了學習鋼琴的生涯。鋼琴學習,是個長期工程。一點樂理知識都不懂的我,從女兒的第一節鋼琴課開始便一直堅持旁聽。每次女兒上鋼琴課,我則擔負著旁聽、記筆記和錄視頻的任務。這些年來,我認識了五線譜,懂得了一定的樂理知識,自己還為沒花學費學來的這些知識偷著樂呢?每每女兒彈鋼琴,我坐在一旁或是輕輕打著拍子,或是輕哼曲調,感覺甚是美好。偶爾女兒會說:“媽媽,跑調了!”我則不失時機的向女兒請教,并告訴女兒:“在鋼琴學習上,你永遠是媽媽的老師!”女兒很是受用,很多時候女兒會在晚上練完琴后給我留好第二天的練琴作業,還學著老師的樣子做上記號,第二天放學回來會檢查我的練琴作業……為了更好的提高女兒的學琴興趣,我買了一本《流行鋼琴曲》,上面都是我們曾經為之感動的旋律。閑暇之余,女兒鋼琴伴奏,我則輕輕哼唱,從勵志歌曲《隱形的翅膀》,到王菲的《因為愛情》,再到侃侃的《滴答》……我倆自娛自樂,孩子則更多的享受著學以致用帶給她的樂趣。現在,鋼琴已經陪伴女兒五個年頭了,女兒的鋼琴學習也算是開花結果了,從鋼琴比賽獲獎到鋼琴考級,女兒都是一路過關斬將,不錯不錯!
最后,校內學習,充當女兒的“良師益友”!
校內學習,相對輕松!但小孩子定性不足,需要家長時不時的“敲打”和提醒。提醒多了,孩子覺得家長嘮叨;提醒少了,又擔心孩子上學“溜號”。如何把握好這個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我和女兒有一個共同的日記本,女兒在上面記錄她學習和生活中觸及心靈的人和事,我則在旁邊表達著媽媽的看法。通過這個日記本,我倆進行著一次一次的心靈對話。女兒大隊長落選了,我嘴里沒說什么,而是在這個日記本上進行著及時的疏導;
和女兒因為學習或練琴的問題發生爭執了,我會在這個日記本上表達著我的想法,述說我的苦衷和兒女情長;學校里發生了在女兒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則在上面表達著我的觀點和看法……每每女兒看我的留言,我能感受到她或激動或認可或感動的心靈火花,有時我倆會相視一笑緊緊相擁,有時我倆會接著日記本上的故事再探討探討,就這樣,一本小小的日記本伴隨女兒一天天長大!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伴隨著家長的辛苦付出,但共同成長進步是否算是較高境界呢?家長累著的同時還樂呵著,何樂而不為!
篇2:安全教育故事一場虛驚
放假了,妹妹的女兒應邀來家里玩。下午,朋友也帶女兒過來了。三個孩子年齡所差不多,一會兒就玩得不理我們倆了。
帶孩子來到了離家不遠的悅達生活館。上了四樓,女兒看上了一件背帶短褲,進了試衣間。
“媽媽,我想上廁所!”朋友的女兒偎了過來。
“**,你上不上?”隨口問妹妹的女兒。
“我也想去。”四樓就有廁所,在偏左邊的角落。朋友家女兒常來,上廁所不是問題。妹妹家女兒比朋友家女兒還大兩歲,交代她們倆拉著手一起去,我們就在這里等她們。
“姨姨,我找不到**姐姐了,廁所里也沒有!”正在打量女兒身上的背帶裙,朋友家女兒的聲音傳來。
“我們一起進去的,出來就找不到她了。我喊姐姐,也沒人答應。”
“別怕,我們一起找。”廁所不遠,是一個一個的單間。匆匆來到電梯口,問過守電梯的阿姨,沒有***歲的女孩單獨下電梯,招呼女兒,“守著電梯出口別離開。我們去廁所附近找。”女兒常來,還大她們兩歲。
心里急,腳步忙,不由牽上朋友家女兒“我們去廁所附近找。”安慰孩子,寬慰自己,“只要沒有下樓,地方不大,好找!”
把廁所又找了一遍,沒有。站在廁所外面喊,沒有回聲。眼光在廁所附近來回巡視,沒有看見。一個不小心,差點撞在人家的柜臺上。說不急,真是自己安慰自己。前行,“姨姨,在那!在那!姐姐,姐姐!”朋友的女兒興高采烈地叫了起來。順著孩子手的方向,果然看到正在跑來的**。瞄了一眼,臉上沒有害怕的痕跡。心,一下了落了下來。還是孩子眼尖啊。“走,姐姐在電梯口等著我們呢。”拉著**的手,再也不想放開!
回到家里,心徹底放回了原處,心情也慢慢平靜了下來。
“**,今天,如果我們沒有找到你,你自己會下電梯嗎?”
“會。我去下面找你們。”看著**滿臉不在乎的樣子,心里真不舒服。“我爸爸還把我弄丟過呢。”
徹底無語。真不知道保護自己啊!“你和家人失散了,你會怎么辦?”
“我知道爸爸的電話號碼。”
“是個好辦法!”從知道爸爸的電話號碼,到應該找什么樣的人聯系家人開始,到遇到今天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講起,開啟了一場自我保護安全講座。
在學校,給孩子們講的多了,以為孩子們多少會記住一點兒。事實卻是,有的孩子,早已習慣了家長的嚴密監護,隨心所欲慣了。很多,根本沒有記在心里。看來,安全、安全,沒有家長的就事論事,沒有家長的教育提醒,沒有家校的合作,真是事倍功半啊!孩子畢竟還是孩子!
篇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享受獨處
靜寂的聲音
對于許多家庭,在大多數的時間里總是熱鬧非凡,要找個時間讓大家什么也不做,只是靜靜地聆聽,還真不容易。當我們靜靜地坐下來聽我們周圍的各種聲音時,整個世界似乎活了起來。用10分鐘的時間讓大家各自單獨坐下,閉上眼睛,什么也不做,只是靜靜的聽。你們可以到外面去,也可以就坐在屋里。將鬧鐘定時,它一響,你們就坐到一起說說你們都聽到了什么,以及靜靜地聆聽有什么。
關愛他人
“愛心”小紙條
愛心是指你對他人懷有的一種感情,你想對他們做些你若在他們的環境下希望別人對你做的事。一種表示你的關愛的小方法就是在房里,為那些你感到需要支持的家人貼些紙條。紙條可以貼在洗手間的鏡子上,那么他們早晨醒來會首先得到你的鼓勵;可以貼在他們的早餐碗里,這樣他們會帶著微笑進餐。寫這些字條只花一點時間,簡單地寫一句即可,如“你一定行,勇敢些”,“我愛你,你是最好的”,“我會想你一整天”。你只需做一次,你的孩子們會愛上這個有趣的活動的。準備一個小籃子,裝上筆和一疊紙,鼓勵孩子們每個星期都貼幾個這樣的紙條。
謝謝你
家中每天都有人做了許多事,但并沒有被別人注意到。今天找個時間,舉行一個“感激”儀式。大家坐在一起,一次關注一個人,每個人都要告訴這個人自己感激他的緣由,“我感激你,因為------,謝謝你。”這樣會使每個人為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承認而感到欣慰,這也有利于日后的合作。每個人都應有機會得到大家的感謝。
尊重
慢下來
你是否感到你的孩子動作過快?你們剛到購物中心,他們就已經跑來去找齊了要買的物品,或許他們吃飯過快,你確信他們肯定會噎住的。這有一個有趣的方法,可以讓他們練習放慢動作。找個全家人都在家的晚上。先由一個人喊“SLOMO”,在這之后的1分鐘里,每個人繼續做他們剛才在做的事,但動作要非常慢。1分鐘后,所有的人又可以以正常的速度活動了。大約5分鐘后,又由另外的人喊“SLOLO”,所有的人又得將動作慢下來。只要每個人都覺得有趣,游戲可以繼續進行下去。這個游戲的目的就是將這種慢動作應用到以后有人動作過快時,“SLOMO”這個詞成為你們家所有人都明白的密語。
合作
捆在一起
你來記得那個古老的“二人三足”的游戲嗎?下面這個游戲就是由它演變而來的。通過這個游戲孩子們可以學會如何合作,同時還能帶來許歡笑。把兩個孩子的每個腳踝和手踝都捆在一起,他們得面對面站著,然后讓他們去做某件事。他們不得不討論如何去做,如何走,如何移動,還要決定由哪只手來完成工作。他們在討論時,一定會笑個不止。合作,就是要考慮他人,沒有什么游戲比“捆在一起”更能讓孩子們學會這點了。
改變
玩偶游戲
“面前一套,背后一套”是父母在為孩子們制定某些規定時常遇到的問題。和孩子一起玩這個游戲,以使孩子體會到他們若面前一套,背后一套會給父母帶來什么樣的難處。父母扮玩偶等著玩偶師傅(孩子)把他們擺成一個姿勢。玩偶師傅(孩子)可以把玩偶(家長)擺成任何姿勢。只要玩偶師傅看著玩偶,玩偶就一定要保持著這個姿勢。其他人要讓玩偶師傅做其他的事,如疊木塊、讀書等。每當玩偶師傅轉過頭,或向其他方向看時,玩偶就可以放松,而玩偶師傅不得不將玩偶擺回原來的位置。用這種有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若他們不聽話,父母所受到的壓力。下一次當你忙著做飯時,用這個玩偶游戲來提醒他們要聽話。
衣袋內的石頭
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在屋子里大喊大叫,嫉妒別人,吮手指,愛罵人等等。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換一種方式,不要命令他,而是要和他商量。問問他是想繼續么做,還是一步步地改正。告訴他去掉壞習慣會是非常艱難的,但你會幫助他。一起去找一塊石頭,可以是買來的光滑的石頭,也可以是你家院子里找來的。這塊石頭要一直孩子的衣袋里。每當孩感到他的老毛病又想發作時,告訴他摸那塊石頭,積極地去想,他是可以克服這個壞習慣的。一些時間后,當孩已感到不再需要那塊石頭時,帶他到一個湖旁,或小溪邊,讓他把石頭扔掉。在扔石頭的同時,讓他大聲喊“我戰勝了——!”你的鼓勵和支持是至關重要的。
禮貌
一個沒有禮貌的地方
這是一個集體講故事的活動,講講如果每個人都沒有禮儀,那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先由年齡最大的人開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的人們一點都一講禮貌。”盡可能發揮你們的想象力,每個人都給故事添加點內容,想想那里的人們無論是在家里、在飯桌旁、工作中、游樂場上、商店里、打電話時,都不懂得尊重和體諒他人,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故事一直講下去,直到每個人都感到有趣。事后再和他們談談那個沒有禮儀的地方以及如何才能更加體諒他人。
“請”和“謝謝”
這有個非有趣的游戲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說“請”和“謝謝”習慣。先由某個人做隊長。隊長在說出某個命令時,前面都要加個“請”字,而不是以前所用的“西蒙說”,隊員們執行了命令后,隊長要說“謝謝”。命令要簡單些,如“請摸摸你的鼻子”,“請閉上你的眼睛”,“請轉個圈”等等。若隊長下達了一個命令沒有用“請”字,而隊員又照做了,那這個隊員就要被淘汰出局。如果隊長忘了說“謝謝”,則淘汰隊長出局,然后由先前出局的人擔任隊長。游戲繼續進行下去,玩得越久,這個習慣也就越牢固。
一要說“不要”
既然你已經決定要教孩子更好的禮儀,那為什么不用一種更禮貌的方式來教他們呢?“不要把你的手肘放在桌上”,“不要用這樣的語氣打電話”,“不要亂丟東西”,這些帶否定詞的命令語句是不會奏效的,因為孩子們會有逆反心理。這有一個新方法:正面地說出你的要求,向好的方向指引你的孩子。例如,“我喜歡你用這種清晰有力的聲音打電話”,“試著這樣拿叉子,看起來會好點”,“你同我說話時,請看著我”,或“你要是在門口迎接奶奶該多好呀。”下一次當你感到“不要”這個詞就要溜出你的嘴時,深呼吸一下,把你要說的話改變一下形式。改變了你做父母的風格,你會為孩子做個更好的楷模。
贊美與被贊美
教孩子發現別人身上美好的東西:漂亮的微笑,工作完成得很好,等等。每個人都喜歡友善的贊美。和孩子坐下來,想想他們能給老師、兄弟姐妹或朋友什么樣的贊美。鼓勵他們把這些贊美的話說出來,并向你報告被贊美的人的反應。當得到別人的贊美時,一定要說“非常謝謝”這類話。過分謙虛,或說一些自我貶低的話都是不禮貌的。用個大大的微笑大方的接受這些贊美吧。
誠實
獎勵誠實
如果孩子犯了錯而又對你說了實話,你會如何獎勵他們的誠實?經常地,家長們會先鼓勵孩子說實話,然后就會給孩子以某種懲罰。這通常會使孩子們感到,下一次他們一定不要說實話,這樣他們就可免受懲罰了。對于這種情況,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們對他們所做的事情負責任;這就是說一旦他們告訴了你實話,你就要讓他們想出辦法來彌補他們的過失。要獎勵誠實,可以這樣說,“我很高興你告訴了我真相,你可以用幾分鐘的時間,想想你還能做些什么去彌補。
耐心
生氣急救措施
和生氣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它會使我們帶著憤怒立即做出應。控制憤怒,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他們有沖動想對著兄弟姐妹大叫,打或咬他們,以讓自己平靜下來。因此每個父母需記住的是,在他們感到氣憤而想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從1數到10;同時你還要說出來,讓孩子知道你在做什么,“我感到很生氣,但我停下來,想一想我想說什么。”這樣重復說幾次直到你平靜下來。如果你發現下一次孩子生氣時,他/她竟然也會這樣做時,不要感到驚奇。
容忍
當事情失控時
我們有許多時間浪費在已經發生的事、無法改變的事,或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事上。孩子從你身上學習如何容忍自己和別人所犯的錯誤,認識這點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學習過程是從孩子5歲時把泥弄到地毯上的這個時候就開始了的。碰到這種情況有兩種處理方法:氣憤地尖聲訓斥或是平靜地對孩子說,他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是沒有什么魔法可以使這件事“沒有發生”的。在對待“犯錯”這個問題上我們所能教孩子的就是只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對待錯誤:盡你最大的努力彌補錯誤,各從中吸取教訓以使它日后不再發生。當孩子犯錯時,你若回應以氣憤和責備,那當孩子看到別人犯錯時,也一定會有同樣的反應。
守紀律
守紀律其實就是一種訓練,訓練我們自控的能力,讓我們能夠投入到一項任務中,完成它。守紀律就是要遵守社會及家庭的各種規則。沒有紀律約束就要靠自律。自律是守紀律的最高境界,自律的培養基于我們的是非感和目標的確立。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會繼續學習守紀律,并承擔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即刻獎賞
當孩子不用你提醒就表現得很好時,你需要即刻給他們以獎賞,“不用我說你就把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因此我要帶你去騎單車。”這和“賄賂”是有區別的,因為孩子在做得很好時并沒有期待著什么好處。關鍵的是你要多留意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以便即時給他們以表揚或獎賞。如果你養成了多注意孩子做得好的而不是他們做得差的地方,你就可以期待到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好。孩子表現得好,不一定要給他們怎樣大的獎賞,說幾句肯定他們的話即可。今天開始就留意孩子在哪些事上不用你提醒就做得很好,然后即刻給他們以獎勵。你會為孩子們主動地在越來越多的事上做得好而驚喜不已。
游戲
用收集來的詞編故事
來玩這個用每個人說出的詞來編故事的游戲。這個游戲是這樣玩的。大家圍坐在桌子旁,手里拿著鉛筆和紙。每個人都要說出一個他們最喜歡的詞,并把這個詞寫在他們自己的紙上。寫出10個詞后,便開始編故事。給每個人10分鐘的時間用這10個詞去構思。所有人準備好后,就可以開始講了。故事可以在講之前寫下來,或是邊說邊想。
集體舞
讓每個人都來跳這個集體舞。清出一塊開闊的場地,播放一曲大家都喜歡的活潑的音樂。找個人作領舞,跳一些有趣的舞步,其他人跟著跳幾分鐘。當這個領舞的人拍一下另外一個人的肩膀,那么其他的人就要跟著這個人的舞步跳幾分鐘,直到另一個人的肩膀被拍。只要你玩得開心,就可一直進行下去。如果每個人都喜歡跳舞,那你們可以一起跳。
樹林中的狼
一天結束時,我們中就會有人太累了不想玩。這里介紹一個游戲,可以讓每個人都休息,而又很有趣。假裝這個屋子是個樹林,有一只狼和其他的動物生活在里面。先由一個人來扮狼。其他的人扮作別的動物,躺在森林的地板上,但眼睛要睜得大大的,不許動,除了呼吸、眨眼和眼球的轉動。如果狼民現你動了,你則被淘汰出局。狼則允許用各種方式,除了接觸,努力讓別的動物動:做鬼臉、發怪音,或講笑話。游戲的勝利者可以扮狼。
猜猜誰是領頭人
這是個模仿游戲,所有的人都模仿一個領頭人的動作。游戲進行前先練習一下。先由家中最年長的擔任領頭人。領頭人做動作時,其他的人都要跟著做相同的動作。全家人坐一個圈,領頭人慢慢的動他的手臂、腿、頭,其他人要同時跟著做。讓每個人都當幾分鐘的領頭人。這只是個練習。現在游戲才真開始。先讓一個人,叫做觀察員,離開房間;與此同時,其他的人悄悄地決定誰是領頭人。當觀察員被叫回來后,大家便開始模仿領頭人做動作。觀察員要試著找到誰是領頭人。一旦領頭人被發現,他就要當觀察員,下一次游戲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