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讓熱愛成為一生所愛
莎士比亞曾經在《哈姆雷特》中說,“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即使身處果殼之中,我仍自以為是無限宇宙之王)。
在進入大學之前,z從未想到有一天,那些可能只會在奧運會入場式里聽到名字的國家,會通過她結交的外國好友們,一個一個鮮活地展現在她面前。她在西安科技大學的一隅學習,認識到的卻是整個世界的奇妙。
z,來自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英語1401班。熱愛英語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她卻用實際行動讓熱愛成為一生所愛。
“我比較隨心,也比較瘋狂”
20**年,一位湖北姑娘告別家鄉,來到西安科技大學求學。由于從小喜愛《哈利波特》、熱愛英國文化,在填寫志愿時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英語專業。英語一直是她的強項,學習英語對她來說是一件輕松的事。她很排斥用死背的方法去記憶知識點,“學習英語不應是一種負擔”,把握上課的時間,緊跟老師的節奏,真正的去享受學習英語的過程,一定可以學有所成。
然而,在學習其他語言的時候,她遇到了預料之外的困難--發不出大舌音。大舌音在很多語言里都有,很多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經常會為發不出大舌音而苦惱。為了發出西語里的大舌音,z向自己的阿根廷朋友尋求指導,仔細觀察朋友是如何發音的、舌頭位置在哪里。之后,她一有空閑時間就會一遍一遍地練習,走在上課或是前往圖書館的路上,也都不輕易放過。單發大舌音看起來是有些搞笑,但是她并沒有覺得難為情而想要放棄過。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她慢慢地掌握了發音的方法,發音也越來越準確了。“我比較隨心,也比較瘋狂”,她用自己的努力去證明大舌音并不是很困難,只要肯下功夫練習就一定會做到。
因為喜愛英劇,她加入了專門做英語翻譯的字幕組,經常翻譯一些科幻類的影劇、訪談,她參與翻譯的有《Doctor Who》(神秘博士)及其衍生劇、《星際迷航》特別篇等等,讓她的翻譯實力和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字幕組的工作在別人眼里是極其辛苦而且是完全的義務勞動,“雖然有時差經常需要半夜起來翻劇,但是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并樂此不疲,這也是我排解壓力的一個方式。”
感恩母校累積力量
在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她開始對英語甚至世界上各種語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她說,我很慶幸自己遇到了英語專業的老師們,他們于我有再造之恩。
“邢楊青、張軍鋒和楊寧等三位老師對我學習的幫助很大”。自己能在雅思考試中裸考獲得8分的好成績,正是因為聽從了邢楊青老師的教導,認真地跟著邢老師學習取得的。張軍鋒老師的指導,使得她一開始學習翻譯時眼界就更加開闊,思路更加清晰,深信雖然翻譯不易,卻也總有辦法。楊寧老師是她的口譯老師,帶領著她走進口譯的大門,讓她了解到了口譯這個充滿魅力的行業,也經常鼓勵她堅定的走下去。在z眼中,楊寧老師是一個口譯時特別冷靜的老師,這讓經常激動、毛躁的她很是羨慕,同時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和她一樣,淡定從容。
“人文科學不是讓你馬上賺錢的或者馬上就說服別人的,它是自我成長力量的積累。”邢楊青老師的一句話讓她至今都記憶猶新,并以此不斷的勉勵自己,“自那以后,我就一直在累積自我成長的力量。”
談及母校,她表示十分感謝西安科技大學的國際交流處,給她提供了去英國和立陶宛的游學機會。西安科技大學為她的英語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老師們的循循善誘讓她找到了學習語言的方向,自由開放的環境給她提供各種各樣交流學習的機會,由此她開始了自己的游學之旅。
海外游學蛻變之旅
20**年1月,z得到了去英國劍橋大學游學的機會,在劍橋大學她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與瑞士朋友一起游覽了氣勢恢宏的圣瑪麗教堂,爬上了塔頂俯瞰鐘靈毓秀的劍橋。有幸欣賞了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小教堂的唱詩班,凈化心靈的音樂使她印象深刻。
在英國游學期間正值中國春節,她與其他國家的朋友一起吃餃子來慶賀春節。當時,z送給巴西朋友一個紅包,巴西朋友立刻激動地說“這以后就是我的錢包了!”,這句意想不到的反饋使人忍俊不禁,也讓她感受到在異國他鄉團聚和分享的快樂。
20**年暑假,z獲得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的機會,前往立陶宛LCC國際大學進行立陶宛語言文化研修,那里只有她一個中國人。在立陶宛,她驚奇地發現在東歐國家學習斯拉夫語族的語言與國內學習英語是完全不同的。周圍的同學都是來自不同國家,如法國、烏克蘭、匈牙利、白俄羅斯、波蘭等。喜歡與人交流的她對說著不同的語言的同學十分激動,因此與異國的同學們相處也非常愉快。“我幾乎每天都與同學們相約去學校附近的沙灘,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很充實。”除了共同學習的立陶宛語,來自前蘇聯國家的同學也經常會用俄語交談,這讓她也學到了不少俄語知識。
她還嘗試了許多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比如第一次獨自坐長途飛機:從北京出發飛到德國的法蘭克福,再從法蘭克福轉機到立陶宛的考納斯。接著由考納斯坐大巴到波羅的海海濱城市克萊佩達。一系列的旅程讓她發現,即使不在使用英語的生活環境里,自己也能快速適應,到達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兩次游學經歷讓她的英語、法語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也開始接觸并熱愛俄語和立陶宛語。除專業知識增長外,她也交到了不同國家很多的好朋友,與他們的相處使她了解到了很多國家的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并且與他們依舊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現在正在舉辦的世界杯足球比賽,他們常約一起在線看球聊天。
如今她即將前往英國利茲大學攻讀會議口譯專業。利茲大學的會議口譯專業每年在全球只招收12人,而且是6人一班的小班教學,不僅有AIIC認證,還有歐語系。她希望趁此機會在學習會議口譯之余,可以進一步學習法語和羅曼語族的語言。
荏苒時光熱愛依舊
在日常生活中,z十分熱愛音樂劇,比如法國、德國、奧地利的音樂劇。除此之外,她也酷愛古希臘的神話及其蘊含的思想,在空閑時間經常會搜集古希臘故事來閱讀。
談到自己四年的大學時光,她用“passion(熱情)”和“curiosity(好奇心)”來總結。對于這兩個單詞的理解,她有獨到的體會。她喜歡從詞源學出發,體會單詞本身所蘊含的意義,passion是指寧愿經受痛苦也要熱愛的感情,curiosity是加以更多的關注。對于未來,她希望自己可以精通很多國家的語言,可以在同聲傳譯或交替傳譯方面有所成就。畢業將至,既是結束也是開始,z用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里的“take pains, be perfect(經歷苦痛,盡善盡美)”與學弟學妹們共勉。
回望來路,越努力越幸運,z揮灑了不為人知的汗水,也收獲了令人欽佩的成績。時間未曾停止,腳步在走,人也在成長,而那唯一不曾改變的是自己那顆純真、赤誠的初心,永遠為自己的熱愛不息的跳動著。
篇2: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
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
z,男,共青團員(入黨積級份子),南昌大學軟件學院05級軟件技術9班的學生。
沖開高中的桎梏,在一個收獲的九月,該生跨進南昌大學的校門。
帶著青春的夢想,在那個金色的九月,該生開始新的旅程。
然而時至今日,驀然回首,那個懵懂青年已經離該生遠去,留在心底的只有一份因踏實而產生的寧靜。
三年的大學時光轉瞬即逝,這三年中的每一個片段都已成為了該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學三年里,該生在政治思想、生活及社會活動、社會實踐等方面都留下了優秀的事跡。
在學習方面:在大一上學期時,該生是班級的宣傳委員。后二年一直擔任班上的班長,把班上的事情處理的非常好,這點同學們老師都有目共睹。還記得自己準備了一個專門用來記帳的小本子,一筆一筆的將班上所要做的事詳細記錄下來。每天按時去上課,下課就去自習室里安靜的學習。也許是沒有中學那樣的束縛:沒有老師在身邊時時教導,沒有家長在一旁刻刻督促。但該生并沒有忘做父母對該生的期望老師對該生的教導。該生把學習放在第一位,這樣該生把時間合理的安排好,這樣又把班上和院交待下來的事情做好了,又沒有把自己的學習放松,使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每當有想放松或碰到困難的時候該生都默默地對自己說要堅持。有人說: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該生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而無論這結果怎樣,該生都會認為自己是成功的。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學習工作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習及工作獲獎情況如下:
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獲得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一等獎。
20**---20**學年度第二期獲得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二等獎。
20**---20**學年度第一期獲得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特等獎。
20**---20**學年度第二期獲得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特等獎。
20**---20**學年度第一期獲得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特等獎。
20**---20**學年度獲得“全國論文競賽校級三等獎”。
20**---20**學年度獲得校級“優秀學生干部”榮譽稱號。
20**---20**學年度獲得校級“三好學生標兵兼優秀學生干部”榮譽稱號。
20**---20**學年度獲得校級“優秀團員”榮譽稱號。
在思想方面:在校的三年,該生始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和“***”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始終一個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為該生對黨的最原始的認識來源于電視熒屏上那一個個鮮明的英雄形象,心中造就,樹立了黨的威嚴,加入這個神圣的組織是該生夢寐以求的事情。在入學的第一個學期該生就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準備接受組織的考驗。認真的學習黨的知識,積極參加入黨積極份子培訓班,了解黨的發展壯大的歷程,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而不懈努力著。至今已經被黨支部列為了入黨積極分子。列為積極分子之后,更加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名積極分子,發揮共產黨員的優良作風,樹立黨在同學心中的高大的形象。積極學習先進黨員的事跡和思想,以該生們為榜樣,為目標而奮斗。
員,后來在第二次學期的換選中以第二多的票數當選為班長,一舉凸現該生的實力,一直到畢業都擔任班上的班長。這也促使該生比第一學期注重提高了自己的水平。課外之余,更加努力學習英語和計算機專業的知識。20**年里獲得了英語A級證書、國家英語四級,三年里,該生通過了自學本科軟件工程專業部分課程。該生這樣的表現也帶動了很多同學一起努力。在擔任班干的工作,鍛煉了該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使該生得到了全方面的發展。在擔任班干部期間,為了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其他班委一起組織英語角、春游、秋游、聚餐,組織班集體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為增強班級之間的關系,組織班級之間的籃球友誼聯賽多場,和班級之間的辯論賽。同時積極參加多個學校社團的各項活動,建立了自己和廣大師生的友誼關系。該生愛好廣泛,所以會踴躍地參加院系舉辦的各項活動,來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有意義。
社會實踐方面:該生比較注重社會經驗的鍛煉,為以后正式走上社會就業工作做下了很好的鋪墊,該生能吃苦耐勞,工作積極。具體事跡如下:
20**年寒假在該生和合作伙伴完成了論文《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后來此論文獲得校級三等獎。
20**年暑期在浙江龍騰不銹鋼材料廠做網絡管理員。
20**年暑期在深圳名旅商務有限股份公司實習期間,參加了網絡的管理和產品的推銷活動。經過6個月的實習中,獲得了很多工作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20**年暑期在南昌移動公司銷售手機和手機卡,讓自己在開拓市場這一快得到了很好的磨練。
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該生會再接再厲,不斷完善自己,向著更高的目標沖刺,為學校增光添彩,爭做一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將在大學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更好的運用到未來的工作中。
同學們對該生的表現予以了肯定,也希望領導給予該生支持和認可,批準該生申請成為優秀畢業生。
篇3:工兵營副營長優秀畢業生事跡材料:軍中標兵
工兵營副營長優秀畢業生事跡材料:軍中標兵
——記武警某部工兵營副營長徐z
舍小家為國家
1986年10月,正當z縣海岸帶職業中學(江蘇省z第一職業高級中學分部)畢業生徐z編織著“養殖水產、發家致富”的夢想時,傳來了征兵的消。
徐z站在低矮的茅草房前,想了又想。當天,他毅然報了名。不久,石屏鄉人武部發來入伍通知。可是爺爺、奶奶堅決不同意,說:“兵兒,我們這么大年紀了,你爸一直身體又不好,你妹妹正在上學,你這一走,家里就剩下你媽一個人跳上跳下,哪里舞得過來呀?”叔叔說:“兵兒,你是獨生子,家里經濟這么困難,你這一走,農村重體力活誰去擔?你對象怎么辦?她可是經常幫你娘忙里忙外的啊!”許多好心人給兵兒算帳:當兵1個月,只有十幾塊錢,1年100多元,實在劃不來……
徐z幾天幾夜吃有好、睡不香。半夜,他流著眼淚懇求:“兒子不孝,讓你們為我操心難過,可爸爸、媽媽想過沒有,沒有國家,也就沒有我們這個小家呀。”他又說,“兒子當兵不是不要小家,而是想通過部隊更好地學習提高自己,在外面創一個新天地,這不正是你們所希望的嗎?再說,兒的對象如果因為我當兵而不愛我,我也無遺憾……”父母終于理解了兒子。
如今,徐z當兵已16個春秋了,他在部隊過了14個春節,5次放棄休假回家的機會,每次休假總是匆匆歸隊。
20**年,部隊派徐z到師教導隊帶新兵,又逢春節,他父親病危住院,老母發來了急電,催促兒子回家。想到老人含辛茹苦把自已培育成人,徐z恨不得一下子飛到父親身邊,但想到新兵到部隊不久,各方面還不穩定,他選擇了留下,只是讓妻子火速趕回。
父親去世了,彌留之際,盯著兒子受部隊嘉獎的喜報,嘴里喊著:“兵兒……兵兒……”電報拍到部隊,首長親自把徐z送回老家。徐z跪在父親的靈柩前,淚如泉涌。
愛學習的小兵
從穿上軍裝那天起,這個農家孩子就告誡自己:“我是一名職校生,一定要為家鄉、為母校爭光。”
從此,部隊又多了個愛學習的小兵,他如饑似渴地學文化、學政治、學軍事。文體活動時別人下棋、打球,他卻在看書、求知。假日里,別人上街、看風景,他在寫著讀書筆記。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由一名小兵,迅速成長為一位優秀的班長,又順利地考上軍事院校,成為軍校生。
徐z所在工兵連進行“技術革新、增收節文’活動,他刻苦鉆研,先后取得10多項技術創新成果,為部隊節約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被部隊譽為“機械修理小能人”。1994年4月,集團軍舉行軍事大比武,徐z機智、沉著、熟練地完成一個個高難度動作,奪得個人項目亞軍。這一年,徐z光榮入黨。
加人黨組織后,徐z的世界觀、人生觀上發生了重大轉變,為部隊建設也想得更多更細了。不久又提升為副連長、連長,從此徐z又潛心于部隊連隊管理的研究。在“三講’教育中,他寫下了5萬多字的學習體會,并獲得“三講”征文優秀獎。因工作成績突出,部隊給他記了三等功。
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徐z因工作努力,不斷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績,好幾位年輕貌美的駐地姑娘想追求他。但他沒有放棄家中那位愛戀他的農村姑娘。他說:“古人能糟糠之妻不下堂,我怎能忘記患難真情的姑娘?”1998年,他結了婚,次年妻子隨軍。
徐z家成了“兵站”,戰士們親切地稱呼他愛人“大嫂”。“大嫂”為戰士們縫縫補補,洗洗刷刷。誰有個家長里短,“大嫂’成了傾訴的對象,這也成了徐z政治工作的“好幫手”。
徐z爺爺、奶奶相繼去世,父親不幸患上了肺癌,愛人沒有工作,只憑母親種一點田維持家用。部隊知道他的困難,暗中給他愛人救濟款,還免費向他愛人提供飯菜。徐z發現后,把救濟款如數退還,對連隊提供的優惠飯菜按市價付了錢。他說:“廉潔無小事,我不能侵占集體一分利益,我是共產黨員,有困難自己去克服,不要部隊的救濟。”
20**年年底,組織上安排他到上海接新兵,徐z針對一些人千方百計拉關系、托人情、送重禮想當后門兵的情況,始終堅持公正廉潔、嚴格把關的原則。一些老板、有錢人為了達到兒子參軍的目的,有的提著高檔煙酒登門拜訪,有的以盛宴邀請,有的暗中塞紅包,徐z一一婉言謝絕。他在接兵期間先后拒收錢物18次,折合人民幣幾萬元。
“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徐z說到做到。部隊根據地方武裝部和人民群眾的反映,授予了徐z“干部標兵”和“優秀接兵干部”的光榮稱號,并提升他為工兵營副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