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注重通過創設情境來吸引學生。因為恰當的教學情境,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師只把它當作點綴,因此迷失了教學的方向。
以下幾種情境皆是存在誤區的:
一形式化的情境:與課程的內容沒有實質性的聯系
二假問題的情境:提的問題沒有思維價值或不能引發學生思考
三缺乏真情的情境:有些看似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其實并有多少積極情感的食糧。比如:一位教師上《董存瑞舍生炸暗堡》一文時,為了活躍氣氛,問學生最崇拜誰?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球星羅納爾多,有的說影星趙薇,有的說棋圣聶衛平……當老師反問學生讓他們猜自己崇拜誰,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了董存瑞。這么整齊的回答,是不是有什么不對勁呢?相信你也想到了,是的,“假”,在情境教學中,我們強調的是真實的情感,而不是虛假的。如果教師只是以一種機械的方式來展示情境,就會失去其教學功能了。
四“猜謎式”的情境:類似兜圈子、猜謎語這種的情境,通常會讓學生不知所云,反倒影響和干擾學生的學習。
五“電灌”的情境:廣受歡迎的多媒體情境雖然以其特有的優勢幫助學生對圖像等有了更好的認識,事實上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也有負面效應,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著。
為了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生,我們要做的是抓住教學情境的實質和功能,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這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
而有價值的教學情境要體現以下幾個特征:
一基于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所以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
二注重形象性:創設的教學情境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其次是形象的、具體的,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知識、掌握更多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
三體現學科特點: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
四內含問題: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
五融入情感:真情實感的教學情境能夠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凡卡》一文,當講到對于九歲的凡卡來說,屬于他的幸福只有在夢中才能實現的時候,這位教師控制不住自己,潸然淚下,甚至無法接下去講,全班學生竟然在寂靜中做了很久,連平時不受管的淘氣包也在這無意創設的情境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境入情,他的真情流露引起了學生的心靈共鳴。這樣的教學無疑是引人入勝的,它的成功也是毋庸置疑的??梢?,有價值的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篇2:《誰動了我的奶酪》之讀書筆記
《誰動了我的奶酪》之讀書筆記
這本書中提到了四個小人物,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嗅嗅和匆匆是兩只小老鼠,思維簡單,嗅覺強大。他們不會去想太多的東西,只是憑借著天性的本能去尋找奶酪。但是也就因為如此,他們的跑鞋經常掛在脖子上,以便可以隨時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
而哼哼和唧唧這兩個聰明的小矮人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因為他們聰明,所以在尋找到奶酪C站之前,哼哼唧唧比匆匆嗅嗅節約了很多時間,少跑了很多路。但同時,也正因為哼哼唧唧自己也覺得不同與匆匆嗅嗅而瞧不起他們。
當奶酪不見了的時候,笨笨的嗅嗅匆匆因為本能立刻出發去尋找新鮮的奶酪,因為他們原本就發現奶酪在一天天減少,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而哼哼和唧唧卻是在發現奶酪C站之后,在這個幸福的奶酪站中迷失了,漸漸變的不知進取,只會守著固有的奶酪山坐享其成。
原來的追求代表物跑鞋和運動服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當奶酪在一天突然不見了的時候,哼哼唧唧只是在抱怨與懊惱,而不是馬上動身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日復一日,奶酪不會回來的,每天不斷的去奶酪C站尋找不見了的奶酪只會讓人更加郁悶和暴躁。而且因為沒有食物,哼哼唧唧的狀況越來越糟糕。
這就像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很幸福的時候,但是幸福不是一直停留在那里不變的,當時光故去,幸福不在的時候,我們需要馬上行動,去尋找下一個幸福的站點。
篇3:《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讀書筆記
《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讀書筆記
《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是薛涌美國政治筆記一系列著作中的其中一記,描述的,是美國新精英集團的崛起和社會貧富的進一步分化。中高產階級將他們在荊棘、社會和文化上的優勢轉化為他們對子女從小奠定的教育上的絕對優勢,把子女培養成下一代的社會精英,從而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就會立于不敗之地,別的階層很難與之形成有力的挑戰,而鞏固中高產階級的社會地位,造成美國社會貧富分化愈來愈嚴重,各階層之間的流動也愈來愈小。
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對一名教師來說尤為受用。對中國教師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了解“別國的教育”,而不是簡單地排外。沒必要因害怕“全盤西化”而排斥“別國的教育”。
在《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的序中提及到,美國家庭供孩子上鋼琴課的事例。家長一年花5000多美元。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上鋼琴課的孩子還是絡繹不絕。這是為什么呢?有位鋼琴老師十分得意地說:“我的學生長大后干什么的都有,都非常出色。因為學了這些以后,學什么都快?!薄 ′撉僬n實際上是塑造美國未來精英的文化品味的過程。家長希望孩子不僅有世俗的成功,而且有一個感性豐富的靈魂,既能創造生活,也能享受生活,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將來的一切競爭都是全球性的。孩子必須有全球的競爭力。創造力、想像力、領導才能、人文價值、藝術品位等綜合性素質,成為他們從小訓練孩子的根本。
美國的教育專家認為,每個孩子都具創造力,父母、老師、孩子結成三位一體對其進行引導與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將會得到大大的提高。在美國,多數孩子都是幸福的。例如以彈鋼琴為例,家長不會逼迫手指不長的孩子天天練鋼琴,而是依據孩子自身的特性為他們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特長。在中國,很多家長在孩子還不是很了解這個世界需要家長的引導時,會讓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不喜歡,或者是不適合孩子自身發展的一些事情。獨具慧眼的家長是讓孩子做自己擅長的事,自然健康成長,不是主觀代替孩子確立發展目標,更不是貪大求全,要求孩子全能,而是真正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公平、公正的觀念在美國教育的觀念中是必須的,不可缺少的。每個孩子從小就知道隱私的重要性。在美國,由于很好的保護了每個孩子的個性,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每個孩子都是生活的昂首挺胸的,如果在我們有些地方可能就不會了。在美國,家長在孩子心中樹立的都是你只是平凡的一員,任何你想要的都得通過你的努力付出才能得到。在我們這里,有些人總想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寧愿自己苦,也要為孩子營造奢侈的環境,十多歲就開豪車,這就造就了“我爸是李剛”“藥家鑫”等。
這些事件的發生雖然不是普遍,但確實值得我們深思。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學學美國的教育之長,放手讓孩子去鍛煉,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多操作與嘗試,使他們遇到挫折是能積極面對,不消極,努力解決困難。孩子長大后始終要獨立的,該來的問題始終也會呈現的,我們應該借鑒書中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一個個對生活熱情的,面對問題樂觀的,不死板,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新一代青年,。要想實現這些,她需要父母的引導,每個教育者的辛勤付出。
精英是開放社會競爭產生的,貴族是世襲的。精英集團的興起,像是一場文藝復興,以塑造完整的個人為宗旨,并不僅僅是傳授手藝。耶魯大學的學生,選歷史專業的竟達15%,高居第一。政治學和經濟學(這是純理論的經濟學,并非教你怎樣做生意)緊隨其后。明擺著,這些精英將來是要統治世界的。教育給他們的是價值觀念、社會理念、對未來的遠見、對人類命運的關懷,而不是怎樣在那里數錢。
讀了此書后,我覺得培養孩子做一個完整的人,尤其做一個有能力的人,這是今后發展生存之根本。尤其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在培養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一個個書呆子,還有一些靠吃自己家里的老家本的,我也很想做一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