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居民住宅小區實施封閉管理的通知
各鎮(街)、園區,縣直各部門,縣直各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全縣住宅小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 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疫情防控需要,決定對全縣居民住宅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嚴格進出通道管控。所有居民住宅小區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每個居民小區只保留一個進出通道,實行 24 小時值守;對零星分散的居民住宅小區和單樓獨院實行整合歸并,統一設置出入通道。
二、嚴格車輛管理。進入居民住宅小區的車輛實行通行證制度,外來車輛一律不得進入,本小區車輛進出要嚴格落實登記制,車內人員一律按規定接受信息登記,定期做好車輛消毒。
三、嚴格人員管理。非本居民住宅小區、樓院人員原則上一律禁止進入。如確需進入,相關人員要持有效證件,并進行實名登記,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行程卡,結果異常的,一律禁止進入。
四、嚴格小區內部管理。堅持“非必需不外出”原則,住宅小區居民一律不串門、不聚集,盡量不外出,外出必須佩戴口罩,無口罩不出門,一經發現立即勸導勸返。要做好寵物管理和衛生 防疫,嚴禁外出遛狗,嚴防寵物成為病毒傳播源。人與人交流保持2米以上距離,平時做到勤洗手,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習慣。
五、嚴格小區防控措施。全面落實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措施, 一級網格到街道,二級網格到社區,三級網格到樓院;有物業管 理的小區,居民住宅小區物業公司必須履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 物業公司負責人書面承諾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無物業管理的小區, 按照屬地原則,由所在街道社區履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由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社區報到的黨員干部組成專門隊伍,落 實防控措施。
六、嚴格返鄉人員管控。從外地返鄉人員需持7天內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返鄉,返鄉后實行 14 天居家健康監測, 期間不聚集、不流動,每7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教育引導居家隔離人員必須減少與家庭其他成員密切接觸,實行單人單間,做 好居室通風消毒,督促家庭其他成員落實安全防護距離(距離2米以外)、防護措施(堅持戴口罩、勤洗手、不共用餐具物品等) 和居家隔離人員排泄物無害化處理。
七、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責任。各居民住宅小區要“看好自己 的門、管好自己的人”,特別是要加強出租房屋管理,強化對承租人員的管控,出租房發生疫情而未及時報告,將依法追究房屋出租主體單位或個人的法律責任。嚴格社區防控責任,全面落實“五有一網格”管控模式(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 責任人、有適量防護物資儲備、有屬地醫療衛生力量指導和支持、 有隔離場所和轉運安排等措施,有網格員管理),對重點疫區來漣返漣人員開展地毯式滾動摸排,排查工作到小區、到樓棟、到房號。嚴格履行個人責任,居民或住戶個人如有發熱、咳嗽等異常癥狀,或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及可疑接觸史、暴露史的,要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報告;故意隱瞞或不主動報告、拒絕接受測溫、隔離醫學觀察等防控措施的,實行強制隔離,并嚴肅追究法律責任。
八、嚴格醫廢垃圾管控。各居民住宅小區必須對居民的廢棄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實行嚴格管控,其中居家隔離人員要將廢棄口罩及生活垃圾自行密封裝入塑料袋后再投入專門容器。物業公司要建立醫廢垃圾收集、運輸臺賬,由環衛部門統一進行收集、 運輸、處理。對故意隨地丟棄的要追究責任。
九、嚴格消毒殺菌。對居民住宅小區庭院、涼亭、便民超市、藥店、電梯、樓道、門廳等公共場所均堅持每天消毒殺菌,小區居民做好居家消毒殺菌工作。
十、嚴格落實防護措施。參與社區住宅小區封閉式管理的工作人員,均須知曉防護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配備合格的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做好工作場所的通風換氣、衛生保潔和消毒殺菌等工作,確保工作人員安全。
十一、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通過居民住宅小區宣傳欄、 懸掛標語、小區廣播以及建立小區、樓棟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將 疫情防控信息傳達到每一位居民,營造群防群控、科學防控和“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的防控氛圍,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對各類借機制造恐慌、煽動滋事行為,依法追究責任。
**縣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辦公室
20**年1月26日
篇2:維護合法權益,防控法律風險--談兩部司法解釋對行業的影響
維護合法權益,防控法律風險--談兩部司法解釋對行業的影響
為正確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和物業服務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以公告形式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兩部司法解釋),將于20**年10月1日起施行。這對處在被矛盾和糾紛困擾中的物業管理行業應該是一件大事,所以我立即囑咐協會秘書處在網站上盡快刊登,并要求這期雜志以此作為專題聚焦,發動業內上下認真學習。
近兩年,中物協一直高度關注并積極參與立法解釋的制定,并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這在中物協去年工作總結和這次陳偉同志的文章都有較為詳細的表述。在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后,我立即與已調任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工作的陳偉同志取得聯系并交換了意見。我們都認為這次正式公布的兩部司法解釋雖然回避了一些難點、焦點和敏感問題,但基本上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性原則,力求實現物業服務雙方權利義務的平衡。其中關于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的解釋顯然是在認真聽取行業意見的基礎上慎重作出的。而且,兩部司法解釋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的不當行為均有較強的約束,對一些頻繁發生訴訟但在審判實踐中難以判決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統一的審判依據,提升了《物權法》等法律規定的可操作性。這對于妥善解決物業管理中的糾紛,有效化解物業管理中的矛盾,規范物業管理主要涉及的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雙方行為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應當從以下方面給予高度重視。
一是要認真學習兩部司法解釋,全面領會和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正如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歸納的,兩部司法解釋涉及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及物業服務糾紛案件中的諸多問題,包括業主身份的界定、人數的計算方法及權利義務的范圍、物業專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劃定、車位車庫糾紛的處理、住改商糾紛的處理、利害關系業主的認定、業主撤銷權的行使以及知情權的保護,以及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的約束力及效力、物業服務企業的違約責任承擔、業主妨害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責任承擔、物業費糾紛處理、物業服務合同的解除與相應糾紛的處理等等。
這些問題以司法解釋的形式發布,不僅對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以及仲裁機構的仲裁活動將起到具體的指導作用,而且對物業管理當事人的相關活動具有規范和引導的功能。因此,盡快組織干部和職工逐條學習、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兩部司法解釋的有關條文,進一步規范物業服務活動,努力減少和妥善處理各類糾紛,切實防控法律風險,最大限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是每個物業服務企業當前必須關注的重要工作。
二是要高度重視對兩部司法解釋有關條款的研究,切實防控法律風險。兩部司法解釋對物業服務企業法律責任的認定較為嚴厲,必須引起業內廣泛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比如對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的解釋多處提及物業服務合同,既有對合同是否有效的認定,也有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處理,還有對違反合同約定的處分。此外,尤其要注意的是,該解釋在三個方面對物業服務企業應承擔的合同糾紛責任與我們平時一般的理解和把握的尺度有較大的擴充:第二條關于即使物業服務合同已正式簽訂,但涉及免除企業責任、加重業委會或業主責任、排除業委會或業主主要權利的條款,在業委會或業主請求確認合同或者合同相關條款無效時,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三條提出對物業服務企業公開作出的服務承諾及制定的服務細則,應當認定為物業服務合同的組成部分;第三條關于“物業服務企業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相關行業規范確定的維修、養護、管理和維護義務,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如果我們對以上這些條款沒有全面把握和清醒認識,在司法訴訟中會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甚至面臨法律風險。因此,物業服務企業近期應按照以上條款的精神重點對簽訂的前期服務合同及企業曾公開作出的服務承諾與制定的服務細則進行認真和全面的清理,對不符合以上精神的要盡快作出適當調整。同時,要切實認識到合同不是萬能的,即使我們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中對有關義務沒有作出明確約定,但凡涉及到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相關行業規范確定的維修、養護、管理和維護四大義務沒有切實履行的,并不表示我們可以免除有關責任。因此,全行業要進一步提高嚴格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在參與前期服務合同簽訂,作出服務標準和內容的公開承諾,以及合同的正式簽訂與執行的各個環節中,要特別注意與現行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的銜接,并在履約過程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和相關行業規范規定的應盡義務,切實避免不自覺的違規行為所引發的法律訴訟和法律風險。
三是充分運用兩部司法解釋的相關條款,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解釋的第一條明確了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以及依法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業主以其并非合同當事人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四條明確了業主違反物業服務合同或者法律、法規、管理規約,實施妨害物業服務與管理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六條明確了經書面催交,業主無正當理由拒絕交納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內仍未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已經按照合同約定以及相關規定提供服務,業主僅以未享受或者無需接受相關物業服務為抗辯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七條明確了業主與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業使用人約定由物業使用人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九條明確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后,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拖欠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這些條款的公布對業主態度的端正和行為的規范都將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既為我們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創造條件,也為我們解決矛盾和糾紛以及法律訴訟提供了方便。我們要在管理區域內大力做好宣講工作,讓兩部司法解釋的有關精神深入到業主心中,起到約束業主行為和引導業主正確對待維權活動的作用。
當然,紛繁復雜的物業管理矛盾和糾紛不可能通過兩部司法解釋就平息,但是物業管理的立法畢竟又向前邁出了實質性一大步,這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篇3:傳染病疫情防控預案
傳染病及疫情的防控預案
為了防控本物業管理區域發生疫情,最大限度地保證本物業管理區域及各業主(住戶或顧客)生活、工作的正常運行,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特制定本預案。
(一)、一旦社會出現疫情,本物業公司將立即組成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組織落實本物業管理區域各項防護措施及緊急方案。
小組成員包括:
組長:總經理
成員:各部門經理、服務中心各部門經理
工作組聯系電話:
(二)、市防疫站及疾控防治中心建立緊密聯系,按政府要求,及時定期通報本物業管理區域疫情。
聯系電話:.
(辦公時間):.
(非辦公時間)
(三)、為減少交叉傳染機率,物業公司依據疫情情況調整各崗位人員上下班時間。實行輪流24小時值 班制度。
(四)、各部門在發生疫情期間主要工作
1、服務中心
a)、 做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工作,發放相關的預防資料,要求本物業管理區域的所有業主(住戶)發現疫情后及時向物業公司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報告。
b)、 負責每日疫情通報工作,每戶住戶(顧客)應于每日17:00 前將當日疫情情況通報所屬的服務中心,服務中心于次日在轄區告示欄公布本轄區及長沙市疫情通報,并按規定上報防疫站及疾病防治中心。
c)、為保持衛生,本物業公司將對轄區所有范圍進行消毒(每天對所有區域消毒二次),并向每戶業主提供消毒資料。
d)、將所有區域的消毒標準控制在衛生防疫標準內,請全體業主(用戶)放心。
e)、值班安防員將杜絕快遞公司等外來人員進入本物業管理區域,相關服務由物業公司人員免費提供。(為方便物業公司工作人員操作,需由業主出具委托函)或通知業主(住戶)到指定位置辦理。
f)、必要時向本物業管理區域的業主(住戶)發放防疫消毒口罩。
g)、保潔人員應加大對本物業管理區域的清潔力度,消除衛生死角,全力配合防疫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h)、本物業管理公共區域均進行全面消毒處理。每天消毒不少于二 次。公共區域的重點部位(入通道門把手等每2小時一次)并做好消毒記錄。
i)、物業公司對全體工作人員做好防治消毒工作。
j)、本物業區域如有疫情發生,應及時對本物業進行高標準消毒。
k)、疫情發生期間,本物業禁止召開超過30 人的集體活動。
l)、要求對公司所有工作人員每日進行檢查、記錄體溫,并與本物業公司消毒記錄匯總,每天17:00 前將上述資料匯總上報所在部門或服務中心。
m)、本物業管理區域對外承包的業務的保潔公司、綠化租擺公司、垃圾清運公司等外包單位及時將本單位防疫、消毒情況上報我公司負責部門。
2、工程部
a)、徹底清潔和消毒本物業的設施設備系統。每二天清洗消毒一次。
b)、要求入戶維修的員工佩戴口罩。
c)、負責將新風(主要使會所、商業街)供應量加到最大。
d)、根據本物業區域的經營情況合理調整設施開啟狀態,做節能狀態運行。
e)、要求部門材料供應商及其他外包單位及時通報其公司疫情和相關的消毒防治情況。
3、安防隊m.dewk.cn
a)、以市場營銷部的名義發通知,要求會所、商業街的用戶或經營者必須配合本物業公司采取的疫情消毒防控措施。
b)、會所大堂及商業街、管理區域各入口配備測溫儀,監控外來人員體溫,正常者因特殊情況經批準方可進入本物業管理區域。
c)、所有工作人員必須與值班安防員配合、嚴格控制、檢查訪客,并做好登記,電話確認訪客的預約,避免閑雜人員進入本物業。
d)、疫情期間本物業內所有的裝修施工一律停止。
e)、疫情期間公司食堂改為供應盒餐。在分餐臺準備一次性餐具供工作人員自行取用。為了減少疾病的傳染機率,與公司食堂協調延長供餐時間,建議公司各部門分時間段就餐,就餐時建議采用辦公室的就餐的方法。
f)、各組團出入口值班人員在疫情期間應掌握基本消毒常識,佩帶手套接觸物品(如IC卡、現金等)。
g)、加強本物業外來人員管理和檢查及控制,做好人員進出本物業的相關證件登記和身體狀況的檢查。
h)、外包業務公司及其他外聯單位及時通報所在單位的疫情情況。
4、
行政人事部a)、每日檢查和記錄員工的體溫,向疫情防控小組匯報。
b)、每日調查公司員工家屬或周邊人員出現疫情的情況,一旦發現應立即上報并按規定對該員工進行隔離。
c)、定期收集工作人員工服,進行紫外線燈照射消毒。
d)、負責常規消毒藥品采購及儲備工作,包括:護具(隔離服、噴壺、護目鏡、橡膠手套、消毒口罩、鞋套、帽子等)、消毒用品(滴露消毒液、特殊消毒液、過氧乙酸等)等防護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