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房遷建住宅重點部位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第一節 樁基礎
本工程基礎采用打入式預制樁基礎,現澆鋼筋混凝土樁承臺,承臺墊層底標高為±0.00以下2.15米,高差較大,雖然設計±0.00標高相當于絕對高程的數據未定,根據在此片施工的經驗,決定采取先將土方開挖至承臺墊層頂標高后再打樁。基礎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土方開挖打預制樁承臺墊層承臺扎筋、支模、澆混凝土基礎磚砌體土方回填。
在施工圖會審完畢后,由設計上根據地質資料和樁位布置圖選定試樁樁長,施工現場按設計要求選定樁長并確定試樁日期,在試樁前將試樁所需預制樁運至現場并準備好打樁機械,到試樁之日通知設計、質監、建設單位人員到場根據試樁過程及結果確定樁長。
基礎樁應選擇由規模較大的廠家生產的樁,并要求提供相應的質量保證資料和技術資料,而且樁運至現場后應對其結構強度、主筋和箍筋及外觀表面平整度等進行驗收。樁堆放時應按規格、樁號分層疊置在平整堅實的地面上,支承點應設置在吊點及其附近,上下層墊塊應在同一直線上,堆放層數不宜超過四層。樁的起吊應設計規定的吊點或環起吊,并在吊索和樁間加襯墊,起吊時應平穩提升,避免撞擊和振動。
1、打樁前的準備工作:
A、清除地上及地下障礙物,平整場地。
處理地上和地下障礙物(如地下管線、舊有基礎等)。樁機進場及移動范圍內的場地應平整壓實,以使地面有一定的承載力,并保證樁機的垂直度。施工場地及周圍應保持排水溝暢通。
B、材料、機具的準備及接通水源、電源。
C、進行打樁試驗,以便檢驗設備和工藝是否符合要求。按照規范規定,試樁不得少于2根。
D、確定打樁順序
因本工程樁量不是狠大,且場地有高差,故選擇一臺樁基由內向外進行的方式。
E、抄平放線及定樁位
在打樁現場或附近設水準點(其位置不受打樁影響),數量不少于兩個,用以抄平場地和檢查樁的入土深度。
根據建筑物的軸線控制樁,定出樁基軸線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0毫米)及每個樁的樁位,將樁的準確位置測設到地面上。
2、打樁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A、開始打樁時,應先用短的落距輕打,待樁入土12米后,再以全落距施打。
B、作好測量和記錄。記錄樁身每下沉1米所需要的工作時間,以觀察其沉入速度;當樁下沉接近設計標高時,則應測量樁每分鐘沉入的數值,以保證樁的設計載重量。
C、打樁入土的速度應均勻,錘擊間歇時間不要過長,打樁時應觀察樁的回躍情況。
D、打樁時應防止錘擊偏心,以免打壞樁頭或使樁身折斷。
E、打樁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打樁機的工作情況和穩定性。應經常檢查機件是否正常,繩索有無損傷,樁錘懸掛是否牢固、樁架移動和固定是否安全等。
打樁完畢后,為使樁頂符合設計高程,應將樁頭截去。
打樁質量應符合該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
第二節 三間一臺的施工
"三間一臺"是指房屋建筑中的廚房、衛生間和淋浴室及陽臺或陰臺,"三間一臺"一直是建筑業易出現的質量通病,為此,我公司根據多年的施工經驗將對本項目按如下方法施工,為業主提供一份滿意的建筑產品。
1、廁所、衛生間、盥洗間的施工程序
樓板堵管洞→抹找平層→管根處理→防水涂刷→砂漿保護層→第一次蓄水試驗→安裝排水器及管道→找坡層→水泥砂漿找平層→浴盆安裝→墻面貼面磚→大便器、臉盆等安裝→地面面層→第二次蓄水試驗→驗收。
2、質量通病細部施工措施
(1)衛生間墻身緊貼樓地面高300mm做C20細石砼現澆帶,寬度同墻身。
(2)檢查孔洞口的位置,如不準確,應仔細進行擴孔打洞。
(3)預留孔洞口要打毛,并采用C20細石砼進行堵孔,堵孔分兩次進行,每一次澆至距板面口下2cm下,第二次待第一次堵洞澆筑后隔一夜,再用1∶2水泥砂漿壓實抹平。
(4)衛生間填充找坡前,先用蓄水試驗(蓄水24小時)檢查有無滲漏時,方可進行隱蔽。
(5)在施工防水保護層時,在管道四周留一槽,尺寸為10×10mm最后用嵌縫油膏填平。
(6)衛生間、陽臺找坡坡向地漏或排水管,坡度應≥1%。
(7)地漏上沿口在面磚鋪設前,將地漏四周嵌縫油膏填實壓平。
第三節 屋面工程
本工程屋面大面為預制板平屋面,屋面為裝飾性斜屋面。大屋面采用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防水層,有組織排水,斜屋面采用1.5厚涂膜防水膠防水。
大屋面施工順序為:
屋面板嵌縫(防水油膏)→25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刷冷底子油二道→1:6水泥爐渣找坡,i=2%→1∶2.5水泥砂漿找平層→冷鋪SBS卷材防水層。
屋面工程是房屋建筑中的一項重要分部工程,其施工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壽命,而且也將直接影響業主的生活和使用。為此,在施工中,應著重解決好以下幾項問題:
(1)板上的垃圾、雜物、浮灰應清理干凈后方可進行施工。
(2)找平層要留分格縫,縫寬20mm,分格縫的留設其縱橫向最大間距不應超過6m,可防止屋面的收縮裂紋,分格縫可兼作屋面排氣道。分格縫用防水油膏嵌實。
(3)在作找坡層以前,應按屋頂平面圖所示坡向用水平儀找坡打巴子,巴子間距15~18m,并將屋面打掃干凈,鏟除砼浮渣,澆水濕潤,將準備好的找坡材料沿坡度向上找坡,直到最高點。在找坡過程中,一定要用靠尺將標高巴子之間坡度刮好,壓空拍平,水落管口附近坡度加大5%。
(4)在找坡層上作找平層以前,將基層清掃干凈,灑水潤濕,刷上107膠水泥漿一道,隨刷隨抹1∶2水泥砂漿找平層,要求抹平壓實,在分格縫處嵌上木分格條,找平層具有相當強度后,再取出分格木條,分格縫縱橫間距不大于6m。
(5)將分格縫清掃干凈,用皮老虎吹去浮灰,用防水油膏嵌縫,將縫擠密壓實,油膏面稍高出找平層2~3mm。
(6)待找平層基本干燥后,將其清掃干凈,刷冷底子油二道,要求涂刷均勻,無漏刷。
(7)防水層施工時,在分格縫出層面管道和陰陽角、出水口處應加鋪二道防水加強層,防水層周邊也要卷入女兒墻的泛水槽內,防水層卷包管道高度應比屋面高出250mm。
(8)防水層施工完畢后要進行關水試驗,蓄水24小時不漏水即為合格,方可進行隱蔽。
第四節 現澆混凝土
本工程砼采用現場攪拌,現場配備2臺JDY-350型強制式攪拌機。
> 一、原材料:水泥應使用質量穩定的大廠水泥,且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砂、石粒徑級配合理,含泥量及有害成分不超過規范規定。
二、必須有實驗室提供的配合比,并根據材料的供應時間,砂、石的含水率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配合比,衡器必須定時校驗,砼攪拌必須實行開盤申請制。
三、砼澆筑時由塔吊吊到澆灌部位,澆灌砼時要有專人護模。
四、砼振搗要有專業人員,做到快插慢拔,不能過振和漏振,振動棒應盡量避免碰撞鋼筋骨架和模板。
五、每個流水段現澆圈梁、構造柱應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構造柱待樓層砌體完工后一次澆筑,構造柱必須先砌墻體,后澆柱砼。
六、現澆樓板要控制好厚度和標高,特別注意樓梯間、衛生間、陽臺、廚房等處的標高。
七、砼養護期不得少于7天。砼中可摻入早強劑,并適當延長攪拌時間,保證砼的質量。
篇2: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加強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安全管理,避免災害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圍
本企業重點部位為倉庫、車間。
三、職責
本企業重點部位管理由企業安全委員會負責,總經理監督。
四、管理內容
1.加強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避免易燃、易爆物質滲漏或揮發形成易燃易爆的氣體。
2.作業場所內的所有設備、工具、照明,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防爆設備,避免因接觸不良、絕緣不良、超過負荷或過熱而產生火花。正確鋪設避雷裝置,檢修照明應采用安全電壓,避免機械撞擊產生火花。
3.作業場所內工作人員應穿棉質工作服,不得穿易產生靜電的化纖衣服。以防止衣服產生靜電而造成危險,所有作業人員不得穿打有鐵釘的皮鞋,以預防產生火花。
4.嚴禁帶火種入公司區范圍,作業區嚴禁吸煙、打手機,嚴禁明火取暖和焚燒可燃物,嚴禁在作業區內裝設電熱設備。
5.易燃、易爆物質分類堆放,妥善保存。不得靠近火源,堆放區保持整潔、干凈、保持通風透氣。
6.完善配套消防設施,作業區內按規定配置消防砂箱、消防栓、消防水源,還應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所有消防器材要經常檢查,定期更換、保養,使器材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
7.開展全員參與性消防活動,建立全員參與性滅火義務消防隊伍,并通過學習和實地演習,提高滅火技能。
8.健全安全生產教育,定期進行“三級教育”和經常性的安全生產教育,從思想、法規和安全技術方面對員工進行教育,特別是剛進公司的新員工必須進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工作技術操作規程的培訓學習,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
9.健全安全檢查制度,由企業安全委員會負責各項安全檢查工作,檢查的內容如下:
1查在布置生產任務時是否布置安全工作。
2查有無進行“三級教育”工作。
3查安全操作規程是否公開張掛,是否發放到從業人員,從業人員是否全部理解。
4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備良好。
5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是否齊備及正確使用。
6查事故隱患是否存在,能否及時排除。
7查安全計劃是否落實和實施。
10.部門主管對所負責的關鍵裝置、重點部位負有下列的安全監督及指導責任:
1指導安全承包點實現安全生產。
2監督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制度的執行和落實。
3定期檢查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隱患。
4督促隱患整改。
5監督事故“四不放過“原則落實。
6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
11.部門主管對所負責的關鍵裝置、重點部位應至少每天進行一次安全活動。
12.企業安全委員會每季度對部門管理到位情況進行一次考核,并將考核結果進行公布,并將考核結果記入企業安全委員會年度經濟責任制考核中。
考核內容為:
1作業人員有無違章操作;
2作業人員能否正確使用消防、勞動保護器具;
3作業人員是否知道作業場所的危害;
4員工安全培訓工作是否落實到位;
5全年安全目標是否達成;
6每半年是否組織一次重點部位的應急預案演練。
五、附件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活動記錄表》AQ-BZH51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檔案》AQ-BZH52
篇3: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檢查書面報告制度
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檢查書面報告制度
一、目的
為加強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安全管理和監督。
二、范圍
檢查內容包括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各個方面。
三、職責
企業安全委員會負責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檢查,總經理監督。
四、檢查內容及形成
1.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檢查每周一進行一次,并做成記錄或報告形式,交企業安全委員會存檔,檢查內容包括:
(1)隱患的整改情況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況。
(3)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情況。
(4)滅火器材配置有效情況。
(5)用火、用電有無違章情況。
(6)重點崗位人員及其他員工消防知識的掌握情況。
(7)重點部位的消防管理情況。
(8)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其他重要地方的防火安全情況。
(9)安全值班情況和設施運行記錄情況。
(10)安全巡查情況。
(11)消防安全標志的設置和完好、有效情況。
2.有關檢查應填寫檢查記錄,檢查人員和被檢查部門負責人應當在檢查記錄上簽名確認。
3.部門主管每星期應到關鍵裝置、重點部位進行一次檢查。監督安全生產的情況,平常應不定期地對該部位巡檢,并作好記錄。
4.在檢查或巡檢中發現的隱患,應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馬上落實措施,排除隱患。
五、附件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檢查表》AQ-BZH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