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工程砌筑施工方法
1漿砌石體砌筑
(1)一般要求
①砂漿必須要有試驗配合比,強度須滿足設計要求,且應有試塊試驗報告,試塊應在砌筑現(xiàn)場隨機制取。
②砌筑前,應在砌體外將石料上的泥垢沖洗干凈,砌筑時保持砌石表面濕潤。
③砌筑因故停頓,砂漿已超過初凝時間,應待砂漿強度達到2.5Mpa 后才可繼續(xù)施工;在繼續(xù)砌筑前,應將原砌體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時應避免震動下層砌體。
④勾縫多漿標號應高于砌體砂漿;應按實有砌縫勾平縫,嚴禁勾假縫,凸縫;勾縫密實,黏結牢固,墻面潔凈。
⑤砌石體應采用鋪漿法砌筑,砂灰漿厚度應為20-50mm,當氣溫變化時,應適當調(diào)整。
⑥采用漿砌法砌筑的砌石體轉(zhuǎn)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不同時砌筑的面,必須留置臨時間斷處,并應砌成斜搓。
⑦砌石體尺寸和位置的允許偏差,不應超過有關的規(guī)定。
(2)塊石、毛石砌體
①砌筑基礎的第一皮石塊應座漿,且將大面朝下。
砌體基礎擴大部分,若做成階梯形,上級階梯的石塊應至少壓砌下級階梯的1/2,相鄰階梯的塊、毛石應相應錯縫搭接。
②砌體應風皮臥砌,并應上下錯縫、內(nèi)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zhèn)攘⑹瘔K、中間填心的砌筑方法。
③砌體的灰縫厚度應為20-30mm,砂漿應飽滿,石塊間較大的空隙應先填塞砂漿,后用碎塊或片石嵌實,不得先擺碎石塊后填砂漿或干填碎石塊的施工方法,石塊間不應相互接觸。
④砌體第一皮及轉(zhuǎn)角處、交接處和洞口處應選用較大的石料砌筑。
⑤石墻必須設置拉結石。拉結石必須均勻分布、相互錯開,一般每0.7m2墻面至少應設置一塊,且同皮內(nèi)的中距不應大于2m。拉結石的長度,若其墻厚等于或小于400mm 時,應等于墻厚;墻厚大于400mm 時,可用兩塊拉結石內(nèi)外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0mm,且其中一塊長度不應小于墻厚的2/3。
⑥砌體每日的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2m。
(3)料石砌體
①料石基礎砌體的第一皮應采用丁順座漿砌筑。階梯形石基礎的上級階梯料石應至少壓砌下級階梯的1/3。
②料石砌體的灰縫厚度,應按料石種類確定,細料石砌體不大于5mm,半細料石砌體不大于10 mm,粗料石和毛料石砌體不大于20 mm。
③砌筑料石砌體時,料石應放置平穩(wěn),砂漿鋪設厚度應略高于規(guī)定的灰縫厚度。其高出厚度:細料石和半細料石為3-5 mm,粗料石和毛料石為6-8 mm。
④料石砌體應上下錯縫搭砌,砌體厚度等于或大于兩塊料石寬度時,若同一皮內(nèi)全部采用順砌,則每砌兩皮后,應砌一批丁砌層;若在同皮內(nèi)采用丁順組砌,則丁砌石應交錯設置,其中距應不大于2m。
(4)卵石砌體
①卵石砌法有人字和品字砌法兩種。
②每層先鋪砂漿30 mm 厚,再砌卵石,每塊卵石應被砂漿包住,每層大卵石的間隙,鋪滿砂漿,隨即用小卵石填緊塞實。
③人字砌法,平面每隔1 m 左右應砌一塊其長度與墻同厚的拉結石;品字砌法,在水平方向每隔1 m,豎向每隔0.5 m 應砌一塊與墻同厚的拉結石。
2干砌石體砌筑
(1)一般要求
①砌石工程應在基礎驗收及結合面處理合格后方可施工。
②砌筑前,在基礎面上放出墻身中線及邊線。放樣立標,拉線砌筑。
③干砌石使用材料應按施工圖紙要求采用合適的砌筑料。石料使用前表面應洗除泥土和水銹雜質(zhì)。
④砌體縫口應砌緊,底部應墊穩(wěn)填實,與周邊砌石靠緊,嚴禁架空。
⑤宜采用立砌法,不得疊砌和浮塞;疊砌是指用薄石重疊,雙層砌筑,浮塞是指砌體的縫口,加塞時未經(jīng)砸緊。石料最小邊厚不宜小于15cm。
不得有通縫和上下層垂直對縫,錯縫不得小于10cm。砌筑時縫隙不應大于2 cm,三角縫不應大于3 cm,表面平整度不應大于3 cm。明縫要用小片石填塞緊密,一般以手拉不出為宜。
⑥不得使用翅口石和飛口石。翅口石是指一邊薄一邊厚的石料,上下兩塊薄石部分互相搭接而成;飛口石是指石塊的邊口很薄,未經(jīng)砸掉即砌上。
⑦不得在外露面用塊石砌筑,而中間以小石填心;不得在砌筑層面以小塊石、片石找平。
⑧在梯形溝、渠的施工中,宜先底后坡,由中間后兩邊,由下而上砌筑。對矩形而言,可先側(cè)墻后底部。
⑨干砌石體鋪砌前,應先鋪設一層厚為100-200mm 的砂礫墊層。鋪設墊層前,應將地基平整夯實,砂礫墊層厚度應均勻,其密實度應大于90%。
(2)干砌料石(條石)工程:
①砌筑前要按墻體厚度,設計要求預先計算層數(shù)和選定排列方法、尺寸。
②采用單皮順砌。但必須上下錯縫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較短條石長度的1/3,雙軌條石排列也要順砌,但上下左右豎縫均應錯開。
③條石平整度不應大于2cm。
④按一順一丁或兩順一丁排列,砌縫應橫平豎直,丁石的上下方不應有豎縫;丁石的上下方應為順石,以增加其整體強度。
(3)干砌石護坡
①坡面上的干砌石砌筑,應在夯實的砂礫層上,以一層與一層錯縫鎖結方式鋪砌,砂礫墊層的粒徑應不大于50mm,含泥量小于5%,墊層應與飯砌石鋪砌層配合砌筑,應自下而上分層鋪設,并隨砌石面的增高分段上升。
②護坡表面砌縫的寬度不應大于25mm,砌石邊緣應順直、整齊牢固。
③砌體外路面的坡頂和側(cè)邊,應選用較整齊的石塊砌筑平整。
④為使沿石塊的全長有堅實支撐,所有前后的明縫均應用小片石料填塞緊密。
3養(yǎng)護
砌體外路面,在砌筑后12-18h 之間應及時養(yǎng)護,經(jīng)常保持外路面的濕潤。養(yǎng)護時間:水泥砂漿砌體一般為14 天,混凝土砌體為21 天。
4 砌石表面勾縫
勾縫砂漿采用細砂,用較小的水灰比,采用425 號水泥拌制砂漿。灰砂比應控制在1:1 至1:2 之間。清縫在料石砌筑24 小時后進行,縫寬不小于砌縫寬度,縫深不小于縫寬的二倍。
勾縫前必須將槽縫沖洗干凈,不得殘留灰渣和積水,并保持縫面濕潤。勾縫砂漿必須單獨拌制,嚴禁與砌石體砂漿混用。拌制好的砂漿向縫內(nèi)分幾次填充并用力壓實,直到與表面平齊,然后抹光。砂漿初凝后砌體不得擾動。勾縫表面與塊石應自然接縫,力求美觀、勻稱,砌體表面濺上的砂漿要清除干凈。當勾縫完成和砂漿初凝后,砌體表面應刷洗干凈,至少用浸濕物覆蓋保持21 天,在養(yǎng)護期間應經(jīng)常灑水,使砌體保
持濕潤,避免碰撞和振動。篇2:砌筑工程施工方法工藝質(zhì)量要求
砌筑工程施工方法、工藝及質(zhì)量要求
1 設計概況
本工程200和250厚內(nèi)隔墻均采用陶粒空心磚砌筑。
2 施工準備
1)主要材料、機具:
砌塊:陶粒空心磚,強度≥MU2.5,容重≤10KN/m3,出具完備的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材料觀感顆粒均勻,無明顯缺棱掉角及疏松現(xiàn)象。
水泥: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使用前分批對強度、安定性進行檢查;砂:中砂,配制砂漿標號M5,含泥量不大于5%,并且使用前過5mm篩。
主要機具:托線板、小白線、皮數(shù)桿、卷尺、水平尺、方尺、水桶、皮灰斗等。
2)作業(yè)條件:
彈好軸線、墻身線、門窗洞口位置線、墻邊50線等,并標識清楚,驗收合格。
項目試驗室做好砂漿試配,準備好砂漿試模。
3 陶粒空心磚施工流程
基層處理 →測量放線 →構造柱鋼筋 →砌塊潤濕 →制備砂漿→砌塊排列→砌 筑→構造柱混凝土→檢查驗收
1)基層處理:地下3層完成室內(nèi)房心土回填,配筋墊層施工完畢。其余層地面清掃干凈。依據(jù)建筑1m線進行檢查找平,如果偏差較大,用細石混凝土按標高找平。
2)測量放線:由項目測量班牽頭,各隊配合,將墻體軸線、墻邊線、門窗洞口線、墻皮50線、建筑標高1m線等測放完畢,標識清楚。不得有缺、漏項,符合圖紙及洽商要求。
3)構造柱、拉接鋼筋:砌筑之前應將構造柱鋼筋按設計要求綁扎完畢并經(jīng)驗收合格。墻體長度大于4m必須設構造柱。構造柱鋼筋主體預留,上口預埋鋼板,變更或錯位的部位采用植筋。沿墻高在兩側(cè)墻體、框架柱或構造柱上每40cm設2Φ6拉結筋一道,長度70cm,鋼筋與結構采用植筋的方法連接。
4)砌塊濕潤:在砌筑的前2天將砌塊澆水濕潤,但不得使用含水率過大甚至達到飽和的砌塊施工。
5)制備砂漿:砌筑砂漿按照試驗室出具的配合比,采用砂漿攪拌機機械攪拌,攪拌時間不應少于1.5min。砂漿取樣:
每一工作班每臺攪拌機取樣不得少于一組;
每一樓層的每一分項取樣不得少于一組;
每一樓層或每250m3砌體中同強度和品種的砂漿取樣不得少于一組;
6)砌筑:砌塊在構造柱部位必須留馬牙槎,要求平直通順,且沿墻高度方向間隔40cm預埋Ф6鋼筋2根,每邊各深入墻內(nèi)1m,末端加90度彎勾。
墻體高度大于4m時,在墻中設貫通配筋帶,高度60mm,配筋2Ф8,分布筋Ф6@500;
門窗洞口上方設貫通配筋帶,高度60mm,配筋2Ф8,分布筋Ф6@500;遇洞口上方增至120mm高,增加1Ф12,箍筋Ф6@200;門洞口做10cm混凝土抱框,配筋2Ф12,拉鉤Ф6@200。
在砌筑墻頂放置一根Ф6通長筋,每隔1米在頂棚打射釘,與通長筋點焊,留50mm 以上空隙用細石混凝土填實。
7)質(zhì)量標準: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1軸線位移5經(jīng)緯儀或拉線尺量檢查
2垂直度52m托線板檢查
3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塞尺檢查
4水平灰縫平直度10拉10m線,尺量檢查
5門窗洞口寬度±5尺量檢查
高度±15-5
8)應注意的質(zhì)量問題:
嚴禁使用過期水泥或砂漿,計量要準確,攪拌時間要保證。砂漿試塊的制作、養(yǎng)護、試壓應符合規(guī)定。砂漿應隨攪拌隨用,不得浪費。
墻體頂端陰角部位注意保證順直、方正,以免偏差過大影響后續(xù)施工質(zhì)量。
構造柱部位留馬牙槎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如無法保證可從構造柱開始排磚將小磚、半磚趕在墻體中部。
當門、窗洞口尺寸大于1200mm,洞口過梁按照《結構施工總說明》取用。
門窗洞口結構尺寸應比設計尺寸每邊各寬5cm,留足夠的安裝空隙。
9)安全事項及成品保護:
雖然施工現(xiàn)場在室內(nèi),但工作臺上的施工人員提前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摔倒、墜落。
作業(yè)高度超過兩米,必須搭設穩(wěn)固的施工腳手架,作業(yè)人員佩帶安全帽和安全帶。
暖衛(wèi)、電氣管線及預埋件應注意保護,防止碰撞損壞。
預埋的拉結筋應加強保護,不得踩倒、彎折。
氧氣、乙炔使用前開具動火證。
手推車應平穩(wěn)行駛,防止碰撞墻體成品。
篇3:砌筑工程施工方法(十三)
砌筑工程的施工方法(十三)
(一)砌筑概況
對于本次改造工程的部分門洞封堵及拆除暖氣罩后的砌筑工程,按我公司的一般磚砌體砌筑工藝標準(602-20**)標準執(zhí)行。
(二)工藝流程
砂漿攪拌
作業(yè)準備→磚澆水→砌磚墻→驗評
1、磚澆水:粘土磚必須在砌筑前一天澆水濕潤,一般以水浸入磚四邊1.5m為宜,含水率為10%~15%,常溫施工不得用干磚上墻;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達飽和狀態(tài)的磚砌墻;冬期澆水有困難,必須適當增大砂漿稠度。
2、砂漿攪拌:砂漿配合比應采用重量比,計量精度水泥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內(nèi)。宜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不少于1.5min。
3、砌磚墻:
A、組砌方法:砌體一般采用一順一丁(滿丁、滿條)、梅花丁或三順一丁砌法。磚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B、排磚撂底(干擺磚):一般外墻第一層磚撂底時,兩山墻排丁磚,前后檐縱墻排條磚。根據(jù)彈好的門窗洞口位置線,認真核對廖間墻、垛尺寸,其長度是否符合排磚模數(shù),如不符合模數(shù)時,可將門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動。若有破活,七分頭或丁磚應排在窗口中間,附墻垛或其它不明顯的部位。移動門窗口位置時,應注意暖衛(wèi)立管安裝及門窗開啟時不受影響。另外,在排磚時還要考慮在門窗口上邊的磚墻合攏時也不出現(xiàn)破活。所以排磚時必須做全盤考慮,前后檐墻排第一皮磚時,要考慮甩窗口后砌條磚,窗角上必須是七分頭才是好活。
C、選磚:砌清水墻應選擇棱角整齊,無彎曲、裂紋,顏色均勻,規(guī)格基本一致的磚。敲擊時聲音響亮,焙燒過火變色,變形的磚可用在基礎及不影響外觀的內(nèi)墻上。
D、砌磚:砌磚宜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的"三一"砌磚法,即滿鋪、滿擠操作法。砌磚時磚要放平。里手高,墻面就要張;里手低,墻面就要背。砌磚一定要跟線,"上跟線,下跟棱,左右相鄰要對平"。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為保證清水墻面主縫垂直,不游丁走縫,當砌完一步架高時,宜每隔2m水平間距,在丁磚立楞位置彈兩道垂直立線,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縫。在操作過程中,要認真進行自檢,如出現(xiàn)有偏差,應隨時糾正。嚴禁事后砸墻。清水墻不允許有三分頭,木得在上部任意變活、亂縫。砌筑砂漿應隨攪拌隨使用,一般水泥砂漿必須在3h內(nèi)用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在4h內(nèi)用完,不得使用過夜砂漿。砌清水墻應隨砌、隨劃縫,劃縫深度為8~10mm,深淺一致,墻面清掃干凈。混水墻應隨砌隨將舌頭灰刮盡。
4、保證項目:
A、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B、砂漿品種及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同品種、同強度等級砂漿各組試塊抗壓強度平均值不小于設計強度值,任一組試塊的強度最低值不小于設計強度的75%。
C、砌體砂漿必須密實飽滿,實心磚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小于80%。D、外墻轉(zhuǎn)角處嚴禁留直槎,其它臨時間斷處留槎做法必須符合規(guī)定。
5、基本項目
A、砌體上下錯縫,磚柱、垛元包心砌法:窗間墻及清水墻面無通縫;混水墻每間(處)無4皮磚的通縫(通縫指上下二皮磚搭接長度小于25mm)。B、磚砌體接槎處灰漿應密實,縫、磚平直,每處接槎部位水平灰縫厚度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過5個。C、預埋拉筋的數(shù)量、長度均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留置間距偏差不超過一皮磚;D、構造柱留置正確,大馬牙槎先退后進、上下順直;殘留砂漿清理干凈。E、清水墻組砌正確,堅縫通順,刮縫深度適宜、一致,楞角整齊,墻面清潔美觀。
6、應注意的質(zhì)量問題
A、基礎墻與上部墻錯臺:基礎磚撂底要正確,收退大放角兩邊要相等,退到墻身之前要檢查軸線和邊線是否正確,如偏差較小可在基礎部位糾正,不得在防潮層以上退臺或出沿。
B、清水墻游丁走縫:排磚時必須把立縫排勻,砌完一步架高度,每隔2m間距在丁磚立楞處用托線板吊直彈線,二步架往上繼續(xù)吊直彈粉線,由底柱上所有七分頭的長度應保持一致,上層分窗口位置時必同下窗口保持垂直。
C、灰縫大小不勻:立皮數(shù)桿要保證標高一致,盤角時灰縫要掌握均勻,砌磚時小線要拉緊,防止一層線松,一層線緊。
D、磚墻鼓脹:外磚內(nèi)模墻體砌筑時,在窗間墻上、抗震柱兩邊分上、中、下留出6cm×12cm通孔,在抗震柱外墻面上墊木模板,用花籃螺栓與大模板連接牢固。混凝土要分層澆筑,振搗棒不可直接觸及外墻。樓層圈梁外三皮12cm磚墻也應認真加固。如在振搗時發(fā)現(xiàn)磚墻已鼓脹,則應及時拆掉重砌。
7、應具備以下質(zhì)量記錄
A、材料(磚、水泥、砂、鋼筋等)的出廠合格證及復試報告。B、砂漿試決試驗報告。C、分項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D、隱檢、預檢記錄。E、冬期施工記錄。F、設計變更及洽商記錄。H、其它技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