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課程學習2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
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組成、結構和構造對性質的影響;重點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質和力學性質。
一、材料的組成、結構及構造對性質的影響
材料的組成:包括化學組成和礦物組成。它是決定材料各種性質的重要因素。
材料的結構可分為宏觀結構、細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它是決定材料各種性質的最重要因素。
1、宏觀結構(構造):用肉眼或放大鏡能夠分辨的毫米級以上的粗大組織稱為宏觀結構,可分為:
(1)致密結構-如鋼材、有色金屬、玻璃、塑料、致密的天然石材等,其特點是強度和硬度較高,吸水性小,抗?jié)B和抗凍性較好。
(2)多孔結構-如加氣混凝土、泡沫塑料等,其特點是強度較低,吸水性大,抗?jié)B和抗凍性較差,絕緣性較好。
(3)微孔結構-如普通燒結磚、建筑石膏制品等,其特點與多孔結構材料特點相同。
(4)纖維結構-如木材、竹材、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石棉制品等,其特點是平行纖維方向與垂直纖維方向的各種性質具有明顯差異。
(5)片狀或層狀結構-如膠合板、紙面石膏板、各種夾心板等,其特點是平面各向同性,同時提高了材料的強度、硬度等,綜合性能好。
(6)散粒結構-如砂子、石子、膨脹珍珠巖等,其特點是顆粒之間存在大量空隙,其空隙率大小主要取決于顆粒級配、顆粒形狀及大小等。
2、細觀結構:用光學顯微鏡所觀察到的微米級組織結構稱為細觀結構。
材料的細觀結構對其力學性質、耐久性等影響很大。
3、微觀結構:用電子顯微鏡、*射線衍射儀等手段來研究材料原子、分子級的微觀組織稱為微觀結構,分為晶體與非晶體。
二、材料的物理性質
(一)密度、表觀密度與堆積密度
1、密度(ρ):是指材料在絕對密實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干質量。
2、表觀密度(ρo):是指材料在自然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干質量。
3、堆積密度(ρoˊ):是指粒狀或粉狀材料在堆積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質量。
重點比較三者之間的區(qū)別。
(二)材料的密實度與孔隙率
1、密實度(D):是指材料體積內被固體物質充實的程度,也就是固體體積
占總體積的比例。
2、孔隙率(P):指材料體積內,孔隙體積占總體積的百分率。
D+P=1
(三)材料的填充率與空隙率
1、填充率(Dˊ):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積體積中,被其顆粒填充的程度。
2、空隙率(Pˊ):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積體積中,顆粒之間的空隙體積占堆
積體積的百分率。
Dˊ+Pˊ=1
(四)材料與水有關的性質
1、材料的親水性與憎水性
材料在空氣中與水接觸時,能被水濕潤者為親水性,具有親水性的材料稱為
親水材料;否則為憎水性,具有憎水性的材料稱為憎水性材料。
2、材料的吸水性與吸濕性
(1)含水率(Wh):指材料中所含水的質量占其干質量的百分率。
(2)吸水性:指材料與水接觸吸收水分的性質,其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分
為體積吸水率和體積吸水率。
一般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吸水性愈強;開口而連通的細小孔隙愈多,吸水性
愈強;閉口孔隙,水分不易進入;開口的粗大孔隙,水分容易進入,但不能存留,故吸水性較小。
材料的吸水性會對其性質產(chǎn)生不利影響。如材料吸水后,使其質量增加,體積膨脹,導熱性增加,強度和耐久性下降。
3、材料的耐水性
耐水性是指材料長期在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質的能力。結構材料的耐水性主要指強度的變化,用軟化系數(shù)(KR)來表示。KR的大小,說明材料吸水飽和后其強度下降的程度。KR越大,表明材料吸水飽和后其強度下降越少,其耐水性越強;反之則耐水性越差。一般認為KR≥0.85的材料,稱為耐水性材料。經(jīng)常位于水中或受潮嚴重的重要結構物,應選用KR≥0.85的材料;受潮較輕的或次要結構物,應選用KR≥0.75的材料。
4、材料的抗?jié)B性
抗?jié)B性是指材料抵抗壓力水或其他液體滲透的性能。用抗?jié)B系數(shù)K表示。
5、材料的抗凍性
抗凍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飽和狀態(tài)下,能經(jīng)受多次凍融循環(huán)而不破壞,其強度也不嚴重降低的性質。用抗凍等級表示。
抗凍等級是以試件在吸水飽和狀態(tài)下,經(jīng)凍融循環(huán)作用,質量損失和強度下降均不超過規(guī)定數(shù)值的最大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來表示。
(五)材料的熱性質
1、導熱性
材料傳遞熱量的性質稱為材料的導熱性。用導熱系數(shù)λ表示。
導熱系數(shù)越小,材料的隔熱保溫性能越好。
2、熱容量
材料受熱時吸收熱量、冷卻時放出熱量的性質,稱為熱容量。用Q表示
3、熱變形性
材料隨溫度的升降而產(chǎn)生熱脹冷縮變形的性質,稱為材料的熱變形性。用線膨脹系數(shù)α表示。線膨脹系數(shù)α越大,表明材料的熱變形量越大。
4、耐燃性
材料在空氣中遇火不著火燃燒的性能,稱為材料的耐燃性。按照遇火時的反應將材料分為非燃燒材料、難燃燒材料和燃燒材料三類。
三、材料的力學性質
1、強度:是指材料在外力(荷載)作用下不破壞時能承受的最大應力。根據(jù)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強度有抗拉、抗壓、抗彎(抗折)、抗剪強度等。
2、強度等級:根據(jù)其極限強度的大小,劃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級,稱為材料的強度等級。脆性材料主要根據(jù)其抗壓強度來劃分;塑性材料和韌性材料主要根據(jù)其抗拉強度來劃分。
3、比強度:材料的強度與其表觀密度的比值,稱為比強度。它是衡量材料輕質高強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比強度越大,則材料的輕質高強性能越好。
4、彈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產(chǎn)生變形,當取消外力后,能完全恢復到原形狀的性質。
5、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產(chǎn)生變形,當取消外力后,仍保持變形后的形狀和尺寸的性質。
6、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到破壞前并無明顯的塑性變形而發(fā)生突然破壞的性質。
7、韌性:材料在沖擊或震動荷載的作用下,能吸收較大能量,并產(chǎn)生較大變形而不發(fā)生破壞的性質。
四、材料的裝飾性
建筑裝飾材料的作用主要起裝飾作用、保護作用和其他特殊作用(絕熱、防潮、防火、吸聲、隔音等),而裝飾效果主要取決于裝飾材料的色彩、質感和線型。
五、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使用過程中,能抵抗周圍各種介質的侵蝕而不破壞,也不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質。
篇2:《建筑材料》課程學習13
《建筑材料》課程學習13
第十三章裝飾材料
本章主要了解裝飾材料的基本功能和選用原則,了解工程中常用的裝飾材料。
一、概念、基本要求及選用原則
1、概念:在建筑上將依附于建筑物體表面起裝飾和美化環(huán)境的材料。
2、基本要求:美觀、耐久,且能滿足不同的使用功能。
3、選用原則:選擇裝飾材料時,必須考慮以下四個問題:
(1)建筑的類型和檔次;(2)裝飾效果(色彩、材料的質感、線型、尺度和紋理);(3)耐久性;(4)經(jīng)濟性。
二、常用的裝飾材料
1、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
(1)天然石材:用作裝飾的主要有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崗巖和天然板巖等。
天然大理石板材的光澤易被酸雨侵蝕,故不宜用作室外裝飾。
(2)人造石材:是人造大理石和人造花崗巖的總稱。
特點:重量輕,強度高,厚度薄,易粘結。
分類:按所用材料不同,通常有以下四類:樹脂型人造石材、水泥型人造石材、復合型人造石材、燒結型人造石材。
常用品種:聚酯型人造石材、仿花崗巖水磨石磚、仿黑色大理石、透光大理石、高級石化瓷磚、藝術石。
2、建筑陶瓷:
分類:可分為陶質、瓷質和炻質(半瓷)制品。
重要技術性質:(1)外觀質量;(2)吸水率;(3)耐急冷急熱性;(4)彎曲強度;(5)耐磨性;(6)抗凍性能;(7)抗化學腐蝕性。
常用制品:最常用的有釉面磚、外墻面磚、地面磚、陶瓷錦磚、琉璃制品、陶瓷壁畫及衛(wèi)生陶瓷等。
3、建筑玻璃:
(1)普通玻璃性質:透明、脆、熱穩(wěn)定性差、化學穩(wěn)定性好、表觀密度大、導熱系數(shù)比較大。
(2)玻璃制品:有普通平板玻璃、安全玻璃(鋼化玻璃、夾絲玻璃、夾層玻璃)、保溫絕熱玻璃(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中空玻璃)、壓花玻璃、磨砂玻璃、噴花玻璃、玻璃空心磚、玻璃馬賽克、鐳射玻璃。
4、建筑裝飾涂料:
涂敷于建筑物體表面能干結成膜,具有防護、裝飾、防銹、防腐、防水或其他特殊功能的物質稱為涂料。
建筑涂料由主要成膜物質(基料、膠粘劑及固著劑)、次要成膜物質(顏料及填料)、溶劑(稀釋劑)及輔助材料(助劑)組成。
分類:
(1)按主要成膜物質分為有機涂料、無機涂料和有機無機復合涂料三大類。
(2)按使用部位分為外墻涂料、內墻涂料和地面涂料等。
(3)按分散介質種類分為溶劑型涂料、水乳型涂料和水溶型涂料。
5、木裝飾:常見的有條木地板、拼花木地板、護壁板、木花格、旋切微薄木、木裝飾線條(木線條)。
6、金屬裝飾:常用有鋁合金裝飾板材、裝飾用鋼板(不銹鋼鋼板、彩色不銹鋼鋼板、彩色涂層鋼板、彩色壓型鋼板)。
7、裝飾織物:室內裝飾織物主要包括地毯、藝術掛毯或壁掛、窗簾以及床單、臺布、蒙面布等。
篇3:《建筑材料》課程學習12
《建筑材料》課程學習12
第十二章絕熱材料和吸聲材料
本章主要了解絕熱材料和吸聲材料的基本性質。
一、絕熱材料
概念:用于控制室內熱量外流的材料叫做保溫材料;把防止室外熱量進入室內的材料叫做隔熱材料。保溫、隔熱材料統(tǒng)稱為絕熱材料。
絕熱材料的基本性能:
1、導熱系數(shù):是通過材料本身熱量傳導能力大小的量度,它受本身物質構成、孔隙率、材料所處環(huán)境的濕度、溫度及熱流方向的影響。
2、溫度穩(wěn)定性:材料在受熱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能不變的能力。
3、強度:通常采用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
常用絕熱材料:
常用保溫絕熱材料按其成分分為有機和無機兩大類。
無機絕熱材料是用礦物質原料制成的材料,呈散粒狀、纖維狀或多孔狀。
1、無機纖維狀絕熱材料:常用有玻璃棉及制品、礦棉及礦棉制品。
2、無機散粒狀絕熱材料:常用有膨脹蛭石及制品、膨脹珍珠巖及制品。
3、無機多孔類絕熱材料:常用有泡沫混凝土、加氣混凝土、硅藻土、微孔硅酸鈣、泡沫玻璃。
4、有機絕熱材料:是用有機原料制成。輕質板材由于多孔、吸濕性大、不耐久、不耐高溫,只能用于低溫絕熱。常用有泡沫塑料、植物纖維類絕熱板(如軟木板、木絲板、甘蔗板、蜂窩板)、窗用絕熱薄膜等。
二、吸聲材料
1、材料的吸聲性能:
吸聲系數(shù)是評定材料吸聲性能好壞的主要指標。
材料的吸聲性能除與材料本身性質、厚度及材料表面的條件有關外,尚與聲波的入射角度和頻率有關。凡6 個頻率的平均吸聲系數(shù)大于0.2的材料,可稱為吸聲材料。
2、選用吸聲材料的基本要求:
(1)選擇氣孔是開放的且互相連通的材料。保溫材料要求封閉的、不連通的氣孔。
(2)吸聲材料應設置在護壁臺以上,安裝時應考慮材料的脹縮。
(3)盡可能選用吸聲系數(shù)較高的材料。
(4)注意吸聲材料和隔聲材料的區(qū)別。
3、隔聲材料:應選擇密實、沉重的材料(如粘土磚、鋼筋混凝土、鋼板等)作為隔聲材料。對固體聲隔聲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不連續(xù)的結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