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課程學習4
第四章水泥
本章主要了解六種常用水泥的組成、特性及選用。
一、硅酸鹽水泥
1、概念:由硅酸鹽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爐礦渣、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分為不滲加混合材料的Ⅰ型硅酸鹽水泥(代號PoⅠ)和摻加不超過水泥質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爐礦渣混合材料的Ⅱ型硅酸鹽水泥(代號PoⅡ)
2、主要熟料礦物:
硅酸三鈣(3CaOoSiO2,簡寫為C3S),含量37%~60%;
硅酸二鈣(2CaOoSiO2,簡寫為C2S),含量15%~37%;
鋁酸三鈣(3CaOoAl2O3,簡寫為C3A),含量7%~15%;
鐵鋁酸四鈣(4CaOoAl2O3oFe2O3,簡寫為C4AF),含量10%~18%。
3、水泥熟料礦物的水化特性
硅酸三鈣
(C3S)硅酸二鈣
(C2S)鋁酸三鈣
(C3A)鐵鋁酸四鈣
(C4AF)
水化、凝結硬化速度快慢最快快
28d水化熱多少最多中
強度高早期低、后期高低低
4、水泥的凝結硬化:
水泥用適量的水調和后,最初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漿體,隨著時間的增長,失去可塑性(但無強度),這一過程稱為初凝,開始具有強度時稱為終凝。由初凝到終凝的過程稱為水泥的凝結。此后,產生明顯的強度并逐漸發展而成為堅硬的石狀物-水泥石,這一過程稱為水泥的硬化。
影響硅酸鹽水泥凝結硬化的主要因素:
(1)水泥組成成分;(2)石膏摻量;(3)水泥細度;(4)養護條件(溫度、濕度);(5)養護齡期;(6)拌和用水量;(7)外加劑;(8)貯存條件。
5、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
(1)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它直接影響著水泥的性能和使用。凡水泥細度不符合規定者為不合格品。
(2)凝結時間:分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從加入拌和用水至水泥漿開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時間,稱為初凝時間。自加入拌和用水至水泥將完全失去塑性,并開始有一定結構強度所需的時間,稱為終凝時間。國家標準規定硅酸鹽水泥的初凝時間不得早于45min,終凝時間不得遲于6.5h。凡初凝時間不符合規定者為廢品,終凝時間不符合規定者為不合格品。
(3)體積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結硬化過程中,水泥體積變化的均勻性。體積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作廢品處理。
(4)強度及強度等級:水泥強度是表明水泥質量的重要技術指標,也是劃分水泥強度等級的依據。按標準方法制作的一組試件,分別測定3d和28d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根據測定結果,查表確定硅酸鹽水泥的強度等級。
(5)堿含量:指水泥中Na2O和K2O的含量。國家標準規定:水泥中堿含量不得大于0.60%或由供需雙方商定.
國家標準中還規定:凡氧化鎂、三氧化硫、安定性、初凝時間中任一項不符合標準規定時,均為廢品。凡細度、終凝時間、強度低于規定指標時稱為不合格品。廢品水泥在工程中嚴禁使用。若水泥僅強度低于規定指標時,可以降級使用。
二、摻混合材料的硅酸鹽水泥
1、摻混合材料的作用:
在水泥熟料中加入混合材料后,可以改善水泥的性能,調節水泥的強度,增加品種,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擴大水泥的使用范圍,同時可以綜合利用工業廢料和地方材料。
根據摻入混合材料的數量和品種不同有: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2、混合材料種類:
(1)活性混合材料:能與水泥水化產物氫氧化鈣起化學反應,生成水硬性膠凝材料,凝結硬化后具有強度并能改善硅酸鹽水泥的某些性質。常用有粒化高爐礦渣、火山灰質混合材料和粉煤灰。
(2)非活性混合材料:與水泥礦物成分不起化學作用或化學作用很小,將其摻入水泥熟料中僅起提高水泥產量、降低水泥強度等級和減少水化熱等作用。材料有:磨細石英砂、石灰石、粘土、慢冷礦渣及各種廢渣。
3、普通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代號PoO。
特點:與硅酸鹽水泥相比,早期硬化速度稍慢,3d的抗壓強度稍低,抗凍性與耐磨性也稍差。
4、礦渣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爐礦渣、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代號PoS。
特點:與硅酸鹽水泥相比,有以下特點:(1)凝結硬化慢;(2)早期強度低,后期強度增長較快;(3)水化熱較低;(4)抗碳化能力較差;(5)保水性差,泌水性較大;(6)耐熱性較好;(7)硬化時對濕熱敏感性強。
5、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質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代號PoP。
特點:水化凝結硬化慢,早期強度低,后期強度增長率較大,水化熱低,耐蝕性強,抗凍性差,易碳化,干縮較礦渣水泥顯著,具有較高抗滲性。
6、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代號PoF。
特點:干縮性比較小、抗裂性好;吸水率小、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
7、復合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兩種或兩種以上規定的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代號PoC。
8、六種常用水泥的特性和常用水泥的選用詳見教材表4.6和表4.7。
篇2:《建筑材料》課程學習13
《建筑材料》課程學習13
第十三章裝飾材料
本章主要了解裝飾材料的基本功能和選用原則,了解工程中常用的裝飾材料。
一、概念、基本要求及選用原則
1、概念:在建筑上將依附于建筑物體表面起裝飾和美化環境的材料。
2、基本要求:美觀、耐久,且能滿足不同的使用功能。
3、選用原則:選擇裝飾材料時,必須考慮以下四個問題:
(1)建筑的類型和檔次;(2)裝飾效果(色彩、材料的質感、線型、尺度和紋理);(3)耐久性;(4)經濟性。
二、常用的裝飾材料
1、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
(1)天然石材:用作裝飾的主要有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崗巖和天然板巖等。
天然大理石板材的光澤易被酸雨侵蝕,故不宜用作室外裝飾。
(2)人造石材:是人造大理石和人造花崗巖的總稱。
特點:重量輕,強度高,厚度薄,易粘結。
分類:按所用材料不同,通常有以下四類:樹脂型人造石材、水泥型人造石材、復合型人造石材、燒結型人造石材。
常用品種:聚酯型人造石材、仿花崗巖水磨石磚、仿黑色大理石、透光大理石、高級石化瓷磚、藝術石。
2、建筑陶瓷:
分類:可分為陶質、瓷質和炻質(半瓷)制品。
重要技術性質:(1)外觀質量;(2)吸水率;(3)耐急冷急熱性;(4)彎曲強度;(5)耐磨性;(6)抗凍性能;(7)抗化學腐蝕性。
常用制品:最常用的有釉面磚、外墻面磚、地面磚、陶瓷錦磚、琉璃制品、陶瓷壁畫及衛生陶瓷等。
3、建筑玻璃:
(1)普通玻璃性質:透明、脆、熱穩定性差、化學穩定性好、表觀密度大、導熱系數比較大。
(2)玻璃制品:有普通平板玻璃、安全玻璃(鋼化玻璃、夾絲玻璃、夾層玻璃)、保溫絕熱玻璃(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中空玻璃)、壓花玻璃、磨砂玻璃、噴花玻璃、玻璃空心磚、玻璃馬賽克、鐳射玻璃。
4、建筑裝飾涂料:
涂敷于建筑物體表面能干結成膜,具有防護、裝飾、防銹、防腐、防水或其他特殊功能的物質稱為涂料。
建筑涂料由主要成膜物質(基料、膠粘劑及固著劑)、次要成膜物質(顏料及填料)、溶劑(稀釋劑)及輔助材料(助劑)組成。
分類:
(1)按主要成膜物質分為有機涂料、無機涂料和有機無機復合涂料三大類。
(2)按使用部位分為外墻涂料、內墻涂料和地面涂料等。
(3)按分散介質種類分為溶劑型涂料、水乳型涂料和水溶型涂料。
5、木裝飾:常見的有條木地板、拼花木地板、護壁板、木花格、旋切微薄木、木裝飾線條(木線條)。
6、金屬裝飾:常用有鋁合金裝飾板材、裝飾用鋼板(不銹鋼鋼板、彩色不銹鋼鋼板、彩色涂層鋼板、彩色壓型鋼板)。
7、裝飾織物:室內裝飾織物主要包括地毯、藝術掛毯或壁掛、窗簾以及床單、臺布、蒙面布等。
篇3:《建筑材料》課程學習12
《建筑材料》課程學習12
第十二章絕熱材料和吸聲材料
本章主要了解絕熱材料和吸聲材料的基本性質。
一、絕熱材料
概念:用于控制室內熱量外流的材料叫做保溫材料;把防止室外熱量進入室內的材料叫做隔熱材料。保溫、隔熱材料統稱為絕熱材料。
絕熱材料的基本性能:
1、導熱系數:是通過材料本身熱量傳導能力大小的量度,它受本身物質構成、孔隙率、材料所處環境的濕度、溫度及熱流方向的影響。
2、溫度穩定性:材料在受熱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能不變的能力。
3、強度:通常采用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
常用絕熱材料:
常用保溫絕熱材料按其成分分為有機和無機兩大類。
無機絕熱材料是用礦物質原料制成的材料,呈散粒狀、纖維狀或多孔狀。
1、無機纖維狀絕熱材料:常用有玻璃棉及制品、礦棉及礦棉制品。
2、無機散粒狀絕熱材料:常用有膨脹蛭石及制品、膨脹珍珠巖及制品。
3、無機多孔類絕熱材料:常用有泡沫混凝土、加氣混凝土、硅藻土、微孔硅酸鈣、泡沫玻璃。
4、有機絕熱材料:是用有機原料制成。輕質板材由于多孔、吸濕性大、不耐久、不耐高溫,只能用于低溫絕熱。常用有泡沫塑料、植物纖維類絕熱板(如軟木板、木絲板、甘蔗板、蜂窩板)、窗用絕熱薄膜等。
二、吸聲材料
1、材料的吸聲性能:
吸聲系數是評定材料吸聲性能好壞的主要指標。
材料的吸聲性能除與材料本身性質、厚度及材料表面的條件有關外,尚與聲波的入射角度和頻率有關。凡6 個頻率的平均吸聲系數大于0.2的材料,可稱為吸聲材料。
2、選用吸聲材料的基本要求:
(1)選擇氣孔是開放的且互相連通的材料。保溫材料要求封閉的、不連通的氣孔。
(2)吸聲材料應設置在護壁臺以上,安裝時應考慮材料的脹縮。
(3)盡可能選用吸聲系數較高的材料。
(4)注意吸聲材料和隔聲材料的區別。
3、隔聲材料:應選擇密實、沉重的材料(如粘土磚、鋼筋混凝土、鋼板等)作為隔聲材料。對固體聲隔聲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不連續的結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