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縫問題的預防與處理措施
凝土是一種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質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變形、約束等一系列問題,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著眾多的微孔隙、氣穴和微裂縫。裂縫的存在通常會使內部的鋼筋等材料產生腐蝕,降低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載能力、耐久性及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及使用壽命,嚴重者將會威脅到人身安全。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很多,有溫度變化、收縮、膨脹、不均勻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縫,有外載作用引起的裂縫,有養護不當和化學作用引起的裂縫等。不同原因產生的裂縫在實際操作中要區別對待,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下面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見的幾種裂縫及預防措施。
干縮裂縫及預防
干縮裂縫多出現在混凝土養護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或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漿中水分的蒸發會造成干縮,并且這種收縮是不可逆的。干縮裂縫還因混凝土內外水分蒸發程度不同而不同:混凝土受外部條件的影響,表面水分損失過快,變形較大,內部濕度變化較小變形較小,較大的表面干縮變形受到約束,產生較大拉應力而產生裂縫。相對濕度越低,水泥漿體干縮越大,干縮裂縫越易產生。干縮裂縫多為表面性的平行線狀或網狀淺細裂縫,寬度多在0.05毫米~0.2毫米,大體積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見,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縮裂縫通常會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引起鋼筋的銹蝕,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壓力的作用下會產生水力劈裂現象影響混凝土的承載力。混凝土干縮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質和用量、外加劑的用量等有關。
主要預防措施:一是選用收縮量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熱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縮受水灰比的影響較大,水灰比越大,干縮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應盡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選用,用時摻入合適的減水劑。三是嚴格控制混凝土攪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絕對不能大于配合比設計所給定的用水量,必要時請有資質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配比。四是加強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并適當延長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冬季施工時要適當延長混凝土保溫覆蓋時間,并涂刷養護劑養護。五是在混凝土結構中設置合適的收縮縫。
塑性收縮裂縫及預防
塑性收縮是指混凝土在凝結之前,表面因失水較快而產生的收縮。塑性收縮裂縫一般在干熱或大風天氣出現,裂縫多呈中間寬、兩端細且長短不一,互不連貫狀態。其產生的主要原因為:混凝土在終凝前幾乎沒有強度或強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剛剛終凝而強度很小時,受高溫或較大風力的影響,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快,造成毛細管中產生較大的負壓而使混凝土體積急劇收縮,而此時混凝土的強度又無法抵抗其本身收縮,因此產生龜裂。影響混凝土塑性收縮開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環境溫度、風速、相對濕度等。
主要預防措施:一是選用干縮值較小、早期強度較高的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二是嚴格控制水灰比,摻入高效減水劑來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減少水泥和水的用量。三是澆筑混凝土之前,將基層和模板澆水至濕透。四是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者潮濕的草墊、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終凝前表面濕潤,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噴灑養護劑等進行養護。五是在出現高溫和大風天氣時設置遮陽和擋風設施,及時養護。
沉陷裂縫及預防
沉陷裂縫的產生是由于結構地基土質不勻,回填土不實,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勻沉降所致。有時也因為模板剛度不足,模板支撐間距過大,或支撐底部松動等而形成,特別是在冬季,模板支撐在凍土上,凍土化凍后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此類裂縫多為深進或貫穿性裂縫,其走向與沉陷情況有關,一般沿與地面垂直或沿30度角至45度角方向發展。較大的沉陷裂縫往往有一定的錯位,裂縫寬度往往與沉降量成正比關系。裂縫寬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地基變形穩定之后,沉陷裂縫也基本趨于穩定。
主要預防措施:一是對松軟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結構施工前進行必要的夯實和加固。二是保證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且支撐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勻。三是防止混凝土澆灌過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時間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順序。五是在凍土上搭設模板時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溫度裂縫及預防
溫度裂縫多發生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差變化較大地區的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澆筑后,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由于混凝土的體積較大,大量的水化熱聚集在混凝土內部而不易散發,導致內部溫度急劇上升m.dewk.cn,而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這樣就形成內外的較大溫差,較大的溫差造成內部與外部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產生一定的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混凝土表面就會產生裂縫,這種裂縫多發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當溫差變化較大,或者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襲擊時往往會產生裂縫,這種裂縫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較淺的范圍內產生。
溫度裂縫的走向通常無一定規律,大面積結構裂縫常縱橫交錯。梁板類長度尺寸較大的結構,裂縫多平行于短邊。深入和貫穿性的溫度裂縫一般與短力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縫沿著長邊分段出現,中間較密。裂縫寬度大小不一,受溫度變化影響較為明顯,冬季較寬,夏季較窄。高溫膨脹引起的混凝土溫度裂縫是通常中間粗兩端細,而冷縮裂縫的粗細變化不太明顯。此種裂縫的出現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凍融、抗疲勞及抗滲能力等。
主要預防措施:一是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如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減少水泥用量。三是降低水灰比。四是改善骨料級配,摻入粉煤灰或高效減水劑等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攪拌加工工藝,在傳統的三冷技術的基礎上采用二次風冷新工藝,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六是在混凝土中摻入一定量的具有減水、增塑、緩凝等作用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熱,推遲熱峰的出現時間。七是高溫季節澆筑時可以采用搭設遮陽板等輔助措施降低澆筑混凝土的溫度。八是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與結構尺寸相關,混凝土結構尺寸越大,溫度應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以利于散熱。九是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設置冷卻管道,通冷水或冷氣冷卻,減小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十是加強混凝土溫度的監控,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十一是預留
溫度收縮縫。十二是澆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巖和老混凝土上鋪設5毫米左右的砂墊層或使用瀝青等材料涂刷。十三是加強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后,及時用濕潤的草簾、麻片等覆蓋,并注意灑水養護,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表面緩慢冷卻。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設置保溫措施,以防止寒潮襲擊。十四是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鋼筋或者摻入纖維材料將混凝土的溫度裂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篇2:家裝中導致墻面裂縫原因預防辦法
家裝中導致墻面裂縫的原因及預防辦法
紛紛抱怨自家的墻面產生了形態各異的裂縫,墻面裂縫:一般情況裂縫為面層裂縫,整墻裂縫較少,多為非承重墻,及內保溫墻。墻面裂縫是家裝中的常見病,施工中首先要檢查墻面基層。
導致墻面裂縫的原因很多,但總體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由房屋建筑本身結構問題造成的。這種原因導致的墻面裂縫一般呈直線,且比較深。通常,施工工人會對建筑墻體上的裂縫進行處理,但也無法確保日后墻面不會出現裂縫。另一類是由使用劣質材料或采取不標準施工工藝造成的。這種情況產生的墻面裂縫一般呈龜裂狀,其深度較前一種略淺。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建筑材料質量的嚴格把關,以及對施工工藝的嚴密控制來最大限度地避免此類墻面裂縫的產生,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一、家庭裝修如何避免裂縫的產生
1.選用優質裝修材料:
專家建議,在選用裝修材料時,一定要通過正規銷售渠道購買,選用質量合格的建材產品,并嚴格按照產品說明進行使用。
2.嚴格控制施工過程
毛坯墻刷墻的標準步驟是:刷一遍界面劑→墻體裂縫處理→石膏找平→貼布→刮2-3遍膩子→打磨→刷底漆→找補打磨→刷兩遍面漆。界面劑是一種膠粘劑,起固化和粘接作用。涂抹時,可按照產品廠家使用說明少量加水,但如果加水過量,就會造成日后墻面產生裂紋,嚴重的還會出現墻面剝皮甚至脫落的情況。在找平過程中,不可一次性找平,而應分多次進行。誤差較大的地方,一般先用石膏找平,再用膩子分2-3次找平。找平層不牢固或者涂抹不均勻,很容易造成日后墻面裂縫的產生。對于非承重墻,是必須全墻貼布的。盡量選擇質量好的墻布和白乳膠,這樣防裂效果會比較好。
3.合理處理原有墻面
目前市場上,裝飾公司的普遍做法是:針對老房裝修,裝飾公司都會建議業主先將墻面徹底鏟除后再進行后續施工;針對新房的裝修,考慮到開發商已對墻面做好基層處理,如業主沒有特殊要求,裝飾公司一般采取局部處理的方法,即只在現有基層出現裂縫的地方進行修補處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為了最大限度防止日后墻面開裂,無論新房、舊房,最好將原有墻面全面鏟除。因為,如果新房原有基層使用的建筑材料質量不好或是偽劣產品,會造成后續涂抹與基層粘接不牢,從而導致墻面裂縫。
4.注意細節處理:
不同基層的接縫部位很容易產生裂縫,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例如壁柜木框與墻面的接縫,若不加處理,經過四季變換,很容易產生裂縫。在施工過程中,一般采取鑲嵌木貼臉的方法,用來掩蓋可能產生的裂縫。此外,墻面開槽后的修補不當也會導致墻面出現裂紋。理論上,修補開槽使用的水泥砂漿應與建筑墻體水泥的配比相同,這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因此,施工中一般使用1:3配比的水泥砂漿回填,并在開槽處貼布或牛皮紙以避免水泥收縮造成的墻面裂縫。
專家表示,如果每一個工人都嚴格按照標準工藝進行施工,就能夠最大程度避免后期墻面裂縫的產生。
二、家庭裝修施工后需要注意的事項
驟然的溫度、濕度變化都將成為墻面開裂的誘因。因此,專家建議裝修完畢后,應對居室進行適度通風。若居室一直處于密閉狀態,裝修材料中的水分無法揮發,造成居室環境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入住后,突然通風,居室中水分急速減少,很容易造成墻面干裂。當然,通風也不宜過度。
保持室內正常溫度、濕度,加上高質量的裝修材料和標準的施工工藝,就會最大可能地避免裂縫的產生。
墻面暗埋線管也是造成墻面裂縫的主要原因,暗埋的線管首先要在入墻出墻處固定死,中間有一個固定點,然后用水泥找平。表面貼切不小于20厘米的牛皮紙或的確良,再刮膩子。
篇3:砌塊填充墻裂縫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砌塊填充墻裂縫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與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之間容易出現水平裂縫、墻中間和柱邊的垂直裂縫以及墻中的不規則裂縫等。
原因分析
1、填充墻下承重構件的變形對上部砌體的影響:鋼筋混凝土梁在受彎時,會出現彎曲變形,其變形值根據上部荷載大小及梁長度不同而異。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規定,其受彎變形允許有不大于L[_0]/200~L[_0]/300的撓度(允許撓度限制根據梁的計算長度L[_0]長短而有所不同),這部分撓度是由填充墻施工完畢的地面恒荷載和使用時的活荷載造成的。如后期這部分荷載過大,會使梁下撓導致墻體出現水平裂縫和墻中垂直裂縫。
2、加氣混凝土砌塊出釜時的含水率為35%左右,以后砌塊逐漸干燥而收縮。造成體積不穩定。有些施工單位對新出釜的砌塊邊采購進場邊砌筑,或進場的加氣混凝土砌塊隨意堆放,任其淋雨,使砌塊砌筑時的含水率較高,體積相對較大。更有甚者,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和減少工序,將填充墻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漿塞實梁下縫隙后即進行墻面抹灰。這種作法不僅加大了砌塊自重,不便施工,而且會使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因砌塊失水體積收縮而出現水平及垂直裂縫。此類水平裂縫一般出現在梁底,垂直裂縫因承重墻、柱與填充墻之間有拉結筋作用,一般出現在拉結筋長度外或墻中。
3、因施工人員疏忽、將不同出廠日期干密度不同的砌塊或不同強度等級的砌塊混砌于同一道墻上,造成含水率較高的塊體收縮變形較大;反之收縮變形較小,這種不均勻變形會使墻中部產生不規劃裂縫。
4、施工前不做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排列組砌設計,致使上下砌塊的搭接長度在某些部位偏短,而填充墻使用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較低,施工時如未按要求加設鋼筋網補強,會使墻體收縮產生軸心受拉,沿齒縫出現垂直裂縫。
5、因布設電線管,在加氣混凝土填充墻上面剔鑿線槽,因線槽較深而沿槽開裂。有些線管布設不牢固,使布設線管處抹灰層空鼓、開裂。
6、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吸水的特點是先快后慢,容量大且延續時間長。如果在抹灰前對基層表面不做處理或處理不當,抹灰層中砂漿的水分會過早被加氣混凝土砌塊吸走而失去凝結硬化條件,抹灰層達不到預期的強度,從而引起空鼓、開裂。
預防措施
1、要消除砌塊體積收縮產生的裂縫,主要應降低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施工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要控制在15%以下,嚴禁提前大量澆水濕潤。要在砌筑之間向澆筑面適量澆水,這樣既保證砌筑砂漿有良好的硬化條件,又何使砌體不致含水率過高。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部時,留出小于一皮砌塊高度的空隙,待砌體再收縮變形,抹灰前1~2d用側磚或立磚斜砌頂緊。補砌梁、板下部空隙時應從建筑物的底層開始向頂層補砌,使上部承重梁、板對填充墻有擠壓作用,抹灰順序一般也從底層向上進行。
2、砌筑前應根據墻面尺寸設計砌塊排列圖,設計排列圖時要考慮砌塊上下搭接錯縫,要求搭接長度不小于塊體長度的1/3,并且不小于150mm。當某些部位搭接無法滿足以上要求時,可在水平灰縫中設置2根直徑6mm的鋼筋或直徑4mm的鋼筋網片加強,加強筋長度不小于500mm。
3、電線管敷設時使用專用鏤槽工具,鏤槽寬度、深度要與線管吻合,敷管后在管槽兩側釘釘子并用鐵絲扎牢,再在管上用100mm寬鍍鋅鐵絲網加強。
4、抹灰前基層表面必須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有澆水刷素水泥漿、刷108膠水泥漿和刮糙處理等。其中以澆水刷素水泥漿的工藝最簡單可靠。操作方法是抹灰前一天在墻面均勻澆水2─3遍,每遍澆水之間的間歇時間不少于15min,在抹灰前再澆水1~2遍,澆水后立即刷素水泥漿,在素水泥漿干燥前抹灰。一次抹灰厚度應不大于10mm,如果厚度超過10mm要分層抹灰,下一層抹灰要在上一層砂漿終凝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