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由于行業自身的特點,安全問題比較突出。據不完全統計,自1990年到1999年,我國建筑企業傷亡事故每年平均發生1530件,死亡1560 人,建筑行業成為僅次于采礦業的第二大安全事故高發行業。造成建筑業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十分復雜,除了建筑施工活動高空、交叉作業多,施工過程易受自然環境影響等客觀因素外,還和我國建筑業目前競爭過度激烈,施工企業利潤水平較低,安全投入不足,建筑工人(80%為民工)文化素質低、安全意識、維權意識較差等原因密切相關!“。本文以美國建筑業安全管理為對照,探討我國目前存在的不足,為加強我國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整體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 廣泛明確的法律責任
美國是一個高度法制化國家,法律法規比較健全、完善和配套。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除民法、勞工法、雇主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外,主要依據1970年頒發的適用于美國各洲和地區的職業安全與健康法》(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 OSHAct1970)。該法在第5節貨任“第1條明確規定,每個雇主都應遵守下列要求: (1)必須為每個雇員提供沒有被認為對雇員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或嚴重生理傷害危險的工作和工作場所;(2)必須遵守根據本法令頒布的職業安全衛生標準。可知,按照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法》的規定,業主和總承包商要承擔相當大的安全責任風險。從近一二十年涉及建筑安全的法律訴訟案例看,建筑傷亡事故的最終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有相當大的部分落到了業主身上。因此在美國,安全責任己經超出了傳統的雇主—雇員關系。從90年代初期開始,業主和總承包商對安全問題己越來越重視。為避免日后的法律糾紛,業主在工程項目招標時,一般都將承包商良好的安全施工記錄列為取得投標資格的必備條件之一;在工程施工階段,業主還積極參與承包商的安全管理,通常都會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在每一個項目中委派業主安全代表,與承包商共同召開安全會議;
要求承包商堅決執行由業主制定的安全標準;
為承包商的安全培訓提供便利條件;
要求所有的承包商接受安全指導,審查其安全計劃;
對承包商的安全狀況進行定期檢查;
在所有的建設項目中實行安全激勵計劃。
業主對安全問題的日益重視,促使承包商意識到,提供安全的工程服務是他們在業界立足和發展的唯一途徑。
我國《建筑法》在第五章“建筑安全生產管理”的16條規定中,建筑施工安全責任幾乎由建筑施工企業完全承擔,建設單位(即業主)承擔的責任非常有限。因此在我國,施工安全普遍被認為是施工單位的事,而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往往只關心工程質量、進度和投資問題,因而經常出現拖欠工程進度款或迫使施工單位搶進度、趕工期而漠視施工單位人員安全的情況。某些施工單位負責人,缺乏必要的安全法律意識,在督促不嚴的情況下,存在著把減少安全投入視為節約成本的錯誤觀念,使建筑安全存在較大隱患??梢?從法律上落實建筑活動各方的安全責任,增加各方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市場經濟杠桿對建筑安全問題的有效調節
按照美國法律規定,進行工程項目建設前,業主和承包商必須辦理有關強制性保險(Forced Insurance),否則將無法從事相應的業務活動。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市場,保險業十分發達,競爭激烈,保險品種門類齊全,與保險相配套的法律體系健全完善。美國法律規定的與工程有關的旨制性保險種類主要有:承包商險(Builders Risk),安裝工程險(Installation Floater),勞工賠償險(Workers Compensation),職業責任險(Professional Risk)等。盡管法律規定工程建設涉及主體必須投保強制性險,但投保人卻可以自由選擇滿意的保險公司,并且保費費率完全按市場規律協商確定。在美國,承包商交納安全保費的多少,和其安全施工的業績與信譽密切相關。承包商若具有良好的安全業績和信譽,往往保費低廉,施工利潤較高;反之保費高昂,可能導致施工成本虧損,甚至出現保險公司拒保,承包商無法獲得主體施工資格。在這種市場經濟杠桿作用下,不僅承包商自己安全意識十分強烈,而且保險公司為自身利益,也對施工安全極為重視,積極參與到施工安全管理之中。此外,通過大量的實踐,承包商意識到,建立良好的施工安全業績不僅僅要節約安全投保費用,而且因為安全生產,減少了工作損失時間,提高了員工生產率,降低了訴訟費用,企業總施工成本費用反而得到顯著降低。所以近年來,美國建筑界自發廣泛地掀起了一股以追求零傷害“(Zero Injury)為目標的安全施工管理潮流,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
在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投保意識普遍較差,這和我國建筑法律不健全,保險市場單一有很大關系。我國《建筑法》只在第四十八條強制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必須為從事危險作業的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而國際普遍通行的建筑工程一切險、安裝工程一切險、雇主責任險等強制險并沒有明確規定要求。目前,我國保險市場條塊分割,保險業務險種少,保費高,服務尚不如人意;建筑市場沒有建立權威的安全統計信息,使得理賠時互相推委,各自的合法權益無法
保護。在執法不嚴,缺乏相互制約機制的情況下,必然造成某些施工企業的短期意識,抱有僥幸心理,不重視建筑安全生產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市場經濟的杠桿調節對我國建筑安全管理沒有很好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三.較完備的安全量化評估指標
為了客觀準確地評價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業績,美國勞工部成立了職業安全與健康局OSH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負責管理、記錄有關安全與健康問題和事件,并科學地設立了一系列安全量化評估指標,供政府有關部門、業主、保險公司、科研機構評價施工企業安全業績和進行安全科學研究使用。這些評估指標都是根據施工企業歷年的安全紀錄而計算出的,主要包括:經驗調整系數 (E*perience Modification Rate),傷害事故率(Recordable Incident Rate),損失時間事故率(Lost Time Incident Rate),勞工索賠率(Workers Compensation Claims Frequency)等。指標從不同的側面較為科學地反映出企業安全狀況,提供了企業間安全狀況的可比量化依據,因此被譽為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指示。
目前我們國家對建筑企業安全狀況評估,主要按照建設部頒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執行,采用“安全檢查評分表”打分的方法進行評估。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便于操作,但打分多少易受人為因素干擾,得分高低也不能真實反映出發生安全事故的損失程度,而且企業間安全狀況缺乏可比性,難以適應現代化安全管理的信息要求。為此,研究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建筑企業安全科學評估體系,對提高我國建筑業安全管理水平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四.嚴厲的安全檢查執法
良好的安全業績是由一系列評估指標反映的,評估指標的可靠性首先在于安全事故記錄的真實性、規范性。美國己經建立了一套關于安全事故記錄、維護、檢查、處罰的完備的規章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各方對建筑業安全信息的了解。美國法律規定,擁有11名或以上雇員的雇主必須記錄和保存每名雇員的詳細安全情況,記錄分兩種規定格式,即職業傷害與疾病日志(OSHA No. 200)和職業傷害與疾病補充記錄(OSHA No. 101)。每一起職業傷害或疾病事件都要在事件發生后的6個工作日內做出詳細記錄,內容包括傷害和疾病發生的時間,受影響員工的姓名,受傷害或生病員工所從事的工作,受傷害員工所屬的工作部門,傷害或疾病所屬類別,由于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工時損失,傷害及疾病事件發生原因的描述,以及有關其他受影響事物的列表等。此外,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局(OSHA)還要求每一個雇主都必須為其管轄的每一個工地準備一份年度報告。這些記錄和報告并沒有必要送交OSHA,但要求在雇主處保存至少5年以上(從事故發生的當年算起),在OSHA或勞動統計局(BLS)的檢查官員以及州一級的官員需要時能隨時出示。按照法律規定,雇主必須在每年的2月1日之前將前一年度的安全記錄表張貼公告,使所有的雇員都能方便看到。即使上一年工傷和職業病的總數為零,也要求公告,公告必須保存到3月1日,便于員工檢查監督和舉報。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法(OSHAct, 1970)規定,任何篡改安全記錄的行為,將處以1萬美元的罰款或半年的監禁,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違反公告要求,將處以7000美元的罰款;檢察官有權對工地現場進行檢查,任何阻止、反對、妨礙以及干涉檢查官員工作,將處以5000美元的罰款以及3年以下的監禁;檢查官員檢查前一般不得通知雇主,不能泄漏檢查的消息,否則將對檢察官處以1000美元的罰款或者6個月的監禁;檢查時若發現違規行為,視情節處以數額不等的罰款甚至刑事處分。
我國政府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規。全國絕大多數省地級城市成立了建筑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初步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建設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活動和施工現場安全達標活動,大大減少了建筑安全隱患,全國建筑施工傷亡事故近年來連續出現下降的好勢頭。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和美國等先進國家相比較,仍有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時有發生;政府安全檢查監督工作的方式、應承擔的安全責任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明確;建筑施工企業目前普遍存在工傷事故瞞報、漏報甚至不報的情況; 建筑工人職業病傷害問題還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等。由于缺乏可信的第一手安全傷害事故統計資料(從建筑安全統計報表中經常出現的死亡人數大于重傷人數,重傷人數大于輕傷人數這一明顯違反安全事故規律事件中可見一斑),給我國開展建筑安全預測預防研究、企業安全業績評價、建立有效的市場保險調節機制等工作帶來極大的障礙。
五.結束語
通過對比研究,本文認為我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還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借鑒美國先進的管理經驗,應大力培育和規范建筑保險市場,發揮市場經濟杠桿對安全的調節作用;建立權威和透明的建筑安全事故的記錄、維護、檢查、評估制度,加速建筑安全的信息化建設; 在認真執行建筑安全生產的各項法律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監督機制的同時,必須強化主動控制,尋求建立一套良性的安全運行制約機制,使得建筑生產的各方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安全生產管理之
中,從而使我國的建筑安全形勢得到根本性的好轉。參考文獻
[I]田元福,李慧民。中國建筑業的過度競爭與原因分析。建筑經濟。20**. 12
[2] Randall S. Harpar.Enno Koehn. Managing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Safety in Southeast Te*as. Journal of Constructing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98. 11
[3j Jimmie Hinze. Gary Wilson. Moving Toward A Zero Injury Objective. Journal ofConstructing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0. 10
[4] Jesus M. de la Garza. DonnE. Hancher. Lisa Decker. Analysis of Safety Indicators in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ng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98. 8
[5]方東平,黃新宇,Jimmie Hinze.工程建設安全管理。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 11
篇2:OHS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目標
OHS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目標
組織應針對其內部相關職能和層次,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目標,并使之形成文件。
組織在建立和評審職業安全健康目標時,應考慮法律和法規要求、自身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和危險的特點、可選技術方案、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以及相關方的觀點。目標應符合職業安全健康方針,并包括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1.理解要點
組織的OHS目標是OHS方針的具體體現。要實現這些目標,組織需要制定具體的指標。
標準要求組織在建立OHS管理體系時,凡屬可行目標要具體要量化,指標應是明確并可測量的。在制定組織目標、指標時,應考慮設置可測量的參數,為OHS管理和體系運行提供信息。
組織建立OHS管理體系的重要目的是組織的OHS管理水平得到整體改善,標準要求做到持續改進,而持續改進可見證性的數據就是反映在每年不斷更新的目標和指標上,從而才能達到整體水平的不斷改善。
目標、指標是根據其方針,考慮組織的規模、經濟、技術等情況制定的,并且要體現出危險識別與評價和控制的連續性。另外,標準要求目標、指標是有層次的,是一個逐漸細化、分解的過程,目標要符合國家職業安全健康規劃的要求、安全技術政策的要求,指標的制訂要體現先進性、可操作性、可調整性和量化的要求。
組織應注重目標、指標的經濟技術可行性,一個組織不能為通過認證而制定出不可行、不合理的、空洞的目標。否則,目標和指標不能完成也有可能成為認證通不過的原因。
標準中明確指出組織在制定目標和指標時要包括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如某公司某階段的方針目標:
方針: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
目標1:兩年內事故率減少50%(公司一級),裝配部1999年事故率降低20%(與1998年相比)(部門級);
目標2:本年內個體防護用品佩戴符合率從目前的70%提高到98%。4月1日前3車間全部使用新的安全帽。
2.審核要點
1)目標和指標如何體現OHS方針,是否考慮了與該組織活動相關的重大危險因素。
2)制定的目標和指標是否層層分解,負有責任的員工是怎樣將職責納入實施活動的。
3)相關方的觀點在制定目標和指標時是如何考慮的。
4)所有的目標和指標是否設置了具體的可測量的參數。
5)如何評審和修訂目標和指標,以反映組織所期望的職業安全健康狀況的改進。
篇3:為什么要建立OHSAS18000安全管理體系
為什么要建立OHSAS18000安全管理體系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標準是1999年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等13個組織提出的,是繼ISO9000、ISO14000之后又一世界各國通用的管理標準。1999年10月中國國家經貿委頒布了中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試行標準。
職業安全衛生問題與環境問題一樣,日益受到各國的關注,企業實施OHSAS18000,通過建立、完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從而達到對工傷事故及職業病的有效控制,保護員工及相關方的安全和健康。實施OHSAS18000可以明顯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的管理水平。中國入世以后,為兌現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安全認證成為強制性認證內容之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8001-20**于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
OHSAS180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介紹
OHSAS發展歷史
一、世界發達國家各自建立標準
1996年 英國頒布了BS88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指南》
1996年 美國工業衛生協議制定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指導性文件
1997年 澳大利亞/新西蘭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通用指南》草案
日本工業安全衛生協議(JISHA)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導則》
挪威船級社(DNV)制訂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標準》
1999年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等13個組織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評價系列(OHSAS)標準,即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規范》、OHSAS18002《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OHSAS18001實施指南》。
1999年10月中國國家經貿委頒布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試行標準》(內容與OHSAS18000基本相一致)
二、OHSAS的國際化情況:
ISO/TC176--87年發布ISO9000標準
ISO/TC207--96年發布ISO14000標準
ISO組織自90年代中后期一直努力把職業安全衛生標準國際化
1996年9月5日-6日召開專門會議,44個國家及IEC、ILO、WHO等6個國際組織參加,未達成一致。
1997年1月又召開了技術工作委員會(TMB)會議,會議決定職業安全衛生暫不發布國際標準。
因此,目前職業安全衛生沒有國際標準,各組織可選擇相應標準進行貫標和通過認證。
三、為什么會出現職業安全衛生
1、國際貿易的要求
世界各國均需希望能在相同成本下參與競爭,發達國家特別在意第三世界國家使用廉派的童工,惡勢的生產環境,間隔的廠房下生產的低成本產品,從而使競爭不平等。
2、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需要
3、職業安全衛生主要是解決人權的問題
OHSAS的發展前景
一、職業安全衛生標準一體化思想
1、關貿總協定(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協議的要求"各國不應由于法規和標準差異而造成非關稅貿易壁壘和不公平貿易,應盡量采用國際標準"。
2、和ISO9000、ISO14000模式一致,易于評估
二、我國發展職業安全衛生的條件
1、有多年的安全管理系統經驗,各企業均有相應的方針、目標各種安全制度
2、大多數企業已有ISO9000、ISO14000管理體系的運行經驗
3、我國新的安全法規出臺,如職業安全衛生法或安全生產法為推行OHSAS準備了堅實的基礎
4、我國有一大批職業安全衛生科研檢測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能夠承擔OHSAS的技術評估。
三、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作用
1、通過實施OHSAS可以明顯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2、改善作業條件,提高勞動者身心健康,提高勞動效率
3、職業事故和職業病能增加財產損失和醫療補償費用,提高成本
4、增強企業社會影響力,擴大市場
OHSAS運行模式
一、PDCA是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運行基礎:
PDCA循環圈是OHSAS180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運行基礎,同時也是14000,ISO9000管理體系的運行基礎,實際上PDCA循環圈是所有現代管理體制的根本運行方式
P--計劃:1、確定組織的方針、目標
2、配備必要資源
3、建立組織機構、規定相應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
4、識別管理體系運行的相關活動或過程,并規定活動或過程的實施程序和作業方法等。
D--行動:按照計劃所規定的程序(如組織機構程序和作業方法等)加以實施。實施過程與計劃的符合性及實施的結果決定了組織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所以保證所有活動在受控狀態下進行是實施的關健。
C--檢查:為了確保計劃的有效實施,需要對計劃實施效果進行檢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產生的行為偏差。
A--改進:管理過程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因而需要隨管理活動的深入,針對實踐中發現的缺陷、不足變化的內外部條件,不斷對管理活動進行調整、完善
裁明模型下一個動態循環,不斷上升的螺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