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應用鼻飼管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由護理人員向患者或家屬介紹應用鼻飼的原因:患者目前因病不能由口進食物、水和藥物。為保證患者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與熱量及治療中所需服用的藥物,而避免引起其他的并發癥,決定采取胃管灌注法。
二、插胃管的過程中,當胃管通過咽部時(14-16厘米處),患者可能出現惡心,囑患者做吞咽動作。
三、每次灌注前,護士會確定胃管是否置于正確的位置,請患者放心。
四、鼻飼者需用藥時,護士會將藥物溶解后再行灌注,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于2h。溫度為38-40。
五、患者對鼻飼有一適應過程,開始時膳食宜少量、清淡、中午食量稍高于早、晚,每日5-6次。
六、灌注的飲料過冷、過熱,均可引起腹瀉或其他胃腸疾患,因此灌注前護士會進行測試,可用操作者手腕屈側測試,以不感覺燙為主。
七、護士在灌注時會注意食物、餐具和灌注時的衛生,膳食應新鮮配置;注意膳食的調節,如排便次數多,大便酸臭可能是進入過多的糖所致,大便稀臭、呈堿性反應,表示蛋白消化不良。
八、鼻飼膳食的準備:護士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和需要,由醫師計算每日總熱量,喂食數量,次數,報營養室準備。膳食的種類有:混合奶(含有牛奶、雞蛋、糖、油和鹽等),可補充動物蛋白和脂肪。
九、護士會給躁動患者進行保護性約束,防止將胃管拔出。
十、護士每日會觀察耳廓皮膚是否完整。如出現皮膚發紅可涂2%的碘酒并囑患者保持皮膚的干燥。
十一、每次鼻飼后護士會用10-20ml溫水或淡鹽水,沖洗鼻飼管腔。
十二、感謝患者、家屬的合作。
篇2:醫院應用灌腸術告知程序
醫院應用灌腸術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由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或家屬灌腸的意義:通過向大腸內灌入大量液體以協助患者排便排氣的方法。有時也借以灌入藥物。
二、外科灌腸法多用于腸道術前患者清潔腸道,避免術中污染術野,利于術后腸道吻合口愈合。
三、腸梗阻保守治療患者,灌腸可剌激腸蠕動,促進通氣。
四、灌腸前可讓患者及家屬準備好衛生紙,并注意為患者保暖。
五、身體虛弱者或老年患者要家屬陪同,并準備好便盆,注意安全,防止墜床或跌倒,告知患者如有不適,要即刻告訴護士。在操作過程中,護士會注意為患者進行遮擋。
六、護士要為家屬和患者介紹灌腸體位,并協助患者擺放。
七、灌腸時患者會產生便意,此時可采取張口呼吸,以減輕腹壓和便意感。
八、出現便意感覺時,操作護士會降低灌腸袋的高度,減慢灌腸液流入速度,幫助患者減輕不適感,請患者不要過于緊張,以達到灌腸的效果。
九、灌腸液進入人體后,根據灌腸目的,護士向患者介紹保留時間,不保留灌腸者,灌腸后盡量保留5-1Omin,保留灌腸者應保留1h以上。
十、鼓勵患者將灌腸液保留的時間長一些,以利于軟化糞便,達到灌腸的目的。保留灌腸的患者則有利于藥液被腸道充分吸收。
十一、操作中及結束后,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呼吸等生命體征有無異常,有無腹痛或其他特殊不適。囑患者和家屬注意安全、保暖。患者排便后開窗通風。
十二、感謝患者、家屬的配合。
篇3:醫院應用導尿術告知程序
醫院應用導尿術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由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或家屬,導尿術是比較安全的,通過導尿能及時、有效的緩解尿潴留癥狀,減輕痛苦,在導尿過程中會有一點不適,但很快會過去,從而取得患者的合作。
二、腹部手術前導尿的目的,排空膀胱,避免手術中誤傷。
三、尿失禁或會陰部有損傷的患者導尿的目的,可以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感覺舒適。
四、做尿細菌培養導尿的目的,可直接從膀胱導出不受污染的尿標本,以保證細菌培養的準確性。
五、測量膀胱容量時導尿的目的,檢查殘余尿容量,鑒別無尿及尿潴留。
六、在搶救休克和危重患者時導尿的目的,為準確記錄尿量、尿比重,以觀察休克是否糾正和腎功能的狀況。
七、做某些泌尿系統疾病手術后導尿的目的,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復及切口的愈合。
八、導尿后如需保留時,護士會根據醫囑定期開放尿管,并應告知患者活動時,導尿管不要扭曲,護士會經常巡視尿管情況,下床活動時,尿袋的高度不高過膀胱,以免尿液逆流,引起感染。
九、感謝患者、家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