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醫院建筑
凡設置大內科、大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等三科以上,并設置門診部及24小時服務的急診部和住院部的醫院為綜合醫院。
綜合醫院基地選擇原則:1.基地應由國家及省、市衛生部門按三級醫療衛生網點布局要求及城市規劃部門的統一規劃要求決定。2.基地要求交通方便,便于病人到達,同時要求環境安靜,遠離污染源。3.基地的大小應按衛生部門頒發的不同規模醫院用地標準,節約用地并留有發展擴建余地。4.基地應有足夠的清潔用水,并有城市下水管網配合。
總平面布置與設計原則:1.總平面布置應功能分區明確、合理、互不干擾,各種出入口設置合理,互不交叉,潔污線路清楚。2.醫療、醫技區應置于基地的中心位置,其中門診部、急診部應面對主要干道,在大門入口處。3.后勤供應區用房應位于醫院的下風向,與醫療區保持一定距離或路線互不交叉干擾,同時又方便為醫療、醫技區服務。4.職工生活用房不宜設在醫院基地內。綜合醫院功能分區主要包括醫療區、技術服務區、行政管理區、教學區、生活區等幾部分。醫院合理布局應為病人提供最佳的診療環境,為醫護人員創造高效率的醫療管理條件。
總體布局有以下幾種類型:1.分散式。由若干幢建筑組成,有良好的采光條件。但各部分聯系不夠方便,診療路線過長,占地面積較大,現代醫院已很少采用。2.集中式。高層與裙房組成,病房設置在高層中,門診及醫技在裙房部分,優點是各部分聯系方便,節省用地。缺點是各部門分隔不易處理,易發生干擾、路線交叉現象。3.混合式。門診、住院、醫技分建并用連廊或聯接建筑組成有分有合的建筑整體,各部分聯系方便,又能根據不同的功能要求,有相對的獨立性。4.標準單元組合式。由標準單元組合,便于擴建,靈活多變。
篇2:醫院建筑物室內設施保護病人安全制度
醫院建筑物及室內設施保護病人安全的制度
一、在總務科長的領導下,負責全院的供水、供電、供暖、供氣及日常維護工作,并對全院建筑物室內外設施進行不定期維護。
二、水工、電工、電梯操作工、木工、瓦工等工種,應熟知本職工作范圍內的工作性質,在維修工作中嚴格執行院內崗位責任制和各自職責,在工作中作好各項保護措施,不能傷及病人。
三、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接到報修電話應及時維修,不得找借口推諉、扯皮。
四、認真執行三通、三下、無兩漏制度,切實保護病人合法權益,創造良好就醫環境。
五、各種設施不得帶病運行,尤其是電氣設施、各種電梯、電熱水器要定期進行檢查、維護,做到萬無一失,確保病人安全。
六、在冬季下雪天,各主要通道應鋪設防滑腳墊,室內水房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摔傷病人。
七、在檢查工作中,凡出現有傷害病人的各種不安全隱患,應立即進行維修,可先維修,后報告。
八、與各維保公司保持良好通訊,設備出現故障,立即通訊聯系,要在最短時間內排除故障,以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九、及時更換破損、脫落的提示牌,保持各種提示牌醒目,起到應有的作用。
十、各樓屋面不得堆放雜物,防止大風天雜物漂落,砸傷病人。
十一、要有預見性的對建筑物及室內設施加強維護,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關制度,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維護工作。